地球仪制作方法简单,要将地轴倾斜与水平面成多少度
地球仪制作方法简单,要将地轴倾斜与水平面成多少度?
为地球仪是缩小版的地球,完全按照比例制作的。
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有23.5°的夹角。我们可以把水平面看成地球公转轨道所在平面,地球仪的赤道平面是斜的,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地轴就是斜的,与水平面有66.5°的夹角。因此地球仪要倾斜66.5°。
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试题分析: 小题1:(底座)水平面相当于地球的公转轨道---黄道平面。
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它与黄道平面之间始终保持66.5°的夹角,D正确。小题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地球的赤道实际长度大约为40000千米,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地球仪的比例尺=80厘米/40000千米=1/50000000,D正确。小题3:根据所学的有关经纬网的知识可知,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的实际距离应该为1/4赤道的长度,即10000千米,再根据上题中计算出的比例尺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20厘米。(也可以根据所学的有关经纬网的知识,可知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的距离=1/4赤道的长度=80厘米╳1/4=20厘米)张衡发明的地球仪?
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34岁那年,皇帝召他进京做官,担任太史令,主管观察天象、记录灾情的工作。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地震时,地裂山崩,江河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张衡为了掌握各地的地震动态,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地球仪是我国什么时期伟大的科学家谁发明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地动仪。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地球仪可以补缺角吗?
不可以补缺角。原因是地球仪作为一种模拟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工具,其形状和大小已经在制造时确定,不可能通过后期加工或修补来改变其形状和大小,因此无法补齐缺角。地球仪有不同的类型和规格,根据不同的设计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球仪,如普通地球仪、气候地球仪、地质地球仪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地球仪,其形状、比例和大小均不能改变,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保持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