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时间是哪一年,南大碎尸案会不会就是杭州杀妻碎尸案的凶手许姓人士干的

2023-10-17 05:30:03 89阅读

南京大屠杀时间是哪一年,南大碎尸案会不会就是杭州杀妻碎尸案的凶手许姓人士干的?

南大碎尸案非常恐怖,建议还不了解的不要看。

回到问题上,南大碎尸案会不会就是杭州杀妻碎尸案的凶手许某某干的呢?目前还只是猜测吧,虽然许某某杀害了妻子,罪恶滔天,但是不能平白无故把什么案件都往他身上推。破案需要讲究证据,目前还是不要妄下结论。

南京大屠杀时间是哪一年,南大碎尸案会不会就是杭州杀妻碎尸案的凶手许姓人士干的

网友会把南大碎尸案和杭州杀妻碎尸案联系到一起,主要是两个案件都有以下特点。

第一,作案手法都特别残忍,杀害后碎尸

第二,作案过程特别隐蔽,很难被人发现。

第三,凶手的反侦查意识很强,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证据

第四,凶手承受力强,善于伪装

第五,被害人同样为女性。

只不过,南大碎尸案要比杭州杀妻碎尸更加残忍,更加难侦破。

1996年1月19日,南京一名清洁工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于是报案。

后来经过警方确认,被害人为南京大学在1月10日失踪的大一女学生,刁爱青。

警方又在多处找到尸体的其它部分,尸体在煮熟后,估计总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

当年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展开大规模调查,但是都没有找到凶手。

24年过去了,因为杭州杀妻碎尸案,南大碎尸案被人再次提起,杭州杀妻碎尸案从案发到破案,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为什么南大碎尸案2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破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刁爱青刚到南大读书100多天,社会关系不明朗;而来女士一案,有亲友证实来女士和许某某因为房子问题发生过争吵。

第二,96年当时技术条件落后,没有监控,很难拍到证据。而2020年来女士的小区基本上覆盖了监控。

第三,刁爱青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也大,不容易调查。而来女士生活简单,基本上家和公司两点一线生活。

第四,当时的破案手段比较落后。而在来女士一案中,警方用了大数据、化验、DNA比对等先进手段。

第五,90年代消息闭塞,而现在网络发达,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提供相关证据。

许某某是1965年生人,1996年他31岁,目前还无法确定他有没有在那段时间去过南京。

结论:

但是很明显,南大碎尸案作案手法更加高级,许某某杀妻碎尸案留下了很多破绽,比如妻子失踪一天半没有寻找,接受记者采访太过于淡定等等。所以能够比较明显看出这两个案件的区别,所以综合上面分析,许某某和南大碎尸案关系不大。

1860年太平天国爆发什么事变?

天京事变”是1856年后期,太平天国领导人内部发生的一场变乱,北王韦昌辉连同燕王秦日纲和佐天侯陈承瑢,袭杀了东王杨秀清,并将其家属及部将两万多人屠杀,最终韦昌辉等三人又在翼王石达开的要求下被洪秀全处死。

之所以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主要是从“天京事变”之前和之后的形势变化来衡量的。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5月2日,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6月2日占领苏州。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后均为湘军所败。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直抵天京城郊。洪秀全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损失精锐数万。与此同时,淮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被攻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张学良曾被蒋介石囚禁哪里?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终于促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彻底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即便身处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功绩依然不容置疑。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着重聊一聊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尤其,仔细回顾事件的主要发起者张学良将军,看他在西安事变后的人生命运。

1930年5月,在汪精卫的暗中支持下,阎锡山、李宗仁和冯玉祥三系联合,共同对抗蒋介石。由此开始,引发了接连不断的新军阀混战,双方陈兵百万大打出手,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期间,三系联军一度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面对蒋介石的分化瓦解,交战双方还是陷入了焦灼的状态。而统领着兵强马壮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自然成为了双方都在积极拉拢和争取的对象。

等蒋介石已经逐渐确立了战场的优势,张学良终于有了倾向性的意见。他公开通电呼吁:

即日罢兵,静候国民政府的措置。

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了“陆海空副总司令”一职,名义上成为了蒋介石的副手,二人还“义结金兰”。与此同时,东北军第一军和第二军也进入山海关,做好了与“阎桂冯”交战的准备。

得益于张学良的倾囊相助,战争的天平很快发生了倾斜,蒋介石一举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彻底奠定了他在新军阀中的霸主地位。而伴随着他的崛起,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争斗也进入了白热化,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举措,以强化自己的军权。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终于挑起了侵华战争。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张学良违心地率军撤离东北地区,眼睁睁看着东北全境沦陷,看着数千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在全国人民的齐声讨伐下,在国民党内反对派的攻讦下。不仅张学良被骂为汉奸卖国贼,蒋介石也只能第二次通电下野,辞去了自己陆海空总司令的职务。

等蒋介石辞职后,国民政府立即就取消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的职务设置。于是,张学良这个“副总司令”自然就失业了,“留洋考察”归来只得改任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继续统领着东北军驻扎在华北地区。

1932年1月底,没有真正实权的孙科徒有其虚名,完全无法真正掌控国民政府,只得黯然下台。于是,蒋介石重新复出,安排自己的老对手汪精卫出任了行政院的院长,各方势力表面上算是握手言和了。

从此开始,蒋介石更加肆无忌惮,接二连三出兵“围剿”苏区。在博古、李德左倾错误路线下,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被迫开始进行万里长征。

1935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成功抵达了陕北地区,蒋介石又任命了张学良出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率领东北军驻防陕西,全权负责与红军的作战。不过,张学良越来越感觉自己愧对国家和民族,于是尽力避免与红军进行交战。

见此情形,蒋介石自然是心知肚明,多次斥责张学良。到了1936年12月初,他亲率陈诚和蒋鼎文等人抵达了西安,下令将东北军调离,任命了卫立煌出任陕晋绥宁四省的“剿匪”总指挥,任命蒋鼎文担任前敌总司令,接替张学良和杨虎城“围剿”陕北的红军。

会议结束后已经是深夜,张学良和杨虎城紧急磋商,终于做出了兵谏的决定,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第二天,张、杨二人发表了公开通电,呼吁各个派别和党派都能摒弃前嫌,史称“八项主张”:

遵先总理遗愿。

包容各个党派。

改组国民政府。

停止所有内战。

召开国民会议。

一致共同抗日。

释放爱国人士。

解禁民主运动。

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延安决定抛弃与蒋介石的仇恨,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先,派遣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等人抵达了西安。而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亲日派和亲美派的激烈斗争,还是派出了以宋美龄和宋子文为首的代表团抵达了西安。

各方斡旋后,蒋介石终于同意了“八项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事后,张学良顾念自己与蒋介石的“金兰之谊”,也为了维护他的所谓领袖尊严,不顾周恩来的劝阻,执意护送对方回到南京。结果,说好的一切都改变了,他被特设的军事法庭判处了“有期徒刑10年并剥夺公民权5年”的刑罚。

在判决后,蒋介石假惺惺地主动出面,宣布赦免了张学良的“罪行”。但是,却开始了长期的软禁措施,从此失去了人生的自由。

在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听闻此事后,张学良显得非常激动,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洗刷之前的耻辱。于是,他多次向蒋介石主动请缨,希望亲率东北军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可惜!他的所有努力全都石沉大海,一直遭到蒋介石的软禁,直到抗战胜利。

重庆和谈期间,从来都没有忘记这位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将领。毛泽东和周恩来当面向蒋介石提出,希望国民政府能够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爱国将领。

蒋介石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却秘密将张学良骗至台湾,转移到了新竹的井上温泉居住。等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张学良又被迁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软禁,与蒋介石的官邸相距不远却从未相见。

到了1958年11月,蒋介石终于在宋美龄的多次劝说下同意接见张学良。这次见面,是二人在西安事变后二十多年间的第一次相见,场面非常动容,都留下了眼泪,感慨物是人非。

从此后,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软禁措施明显放松,不仅允许他在警卫的陪伴下四出走动,还能接待到访的亲朋故旧。

蒋介石在台北过世后,张学良还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留下一副挽联:

关怀之殷,有如骨肉。

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经过严家淦的过渡,蒋经国当政了。他对于张学良的软禁措施已经形同虚设,除了不允许对方离开台湾外,其余的一切行为都畅行无阻。

蒋经国去世后,终于结束了对张学良五十多年的管制措施。恢复自由后,曾经的少帅已经是一名耄耋老人,之后移居到了美国的夏威夷居住直至过世。

@文史不假

南京遇害女生父亲公布通话录音?

阴谋算尽!8月4日,警方通报了南京女生李倩月失踪案件结果,但是仍有许多细节令我们疑惑。而在8月29日,李倩月父亲又公布了他与洪某在7月27日的对话录音,在录音中,洪某又为何故意引导他到边境寻找呢?

一、南京女生失踪案,虽已破案,但疑点重重!

1、简述:

7月9日,南京女生李倩月离开南京前往云南勐海县,然后在勐海县失踪,截止到8月4日,警方才通报了南京女生失踪案件的结果,李倩月是被其男友洪某同另外两人骗至云南勐海县谋害的。

2、疑点:

关于南京女生失踪案件,一直存在2大疑点,这两大疑点都不好说:

(1)是洪某为什么要杀害李倩月?他们之间只是情侣关系,李倩月和洪某都是没什么经济能力的人,所以应该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纠纷,如果说有问题最多就是情感问题,但是这用得着杀人吗?还如此设计?

(2)是洪某怎么把李倩月骗到边境?一个刚入社会的女生,怎么敢独自一人前往云南勐海县,而且还是打扮的比较“神秘”,连家里也没有通知一声,警方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二、第3大疑点出现,为什么洪某故意引导李倩月父亲前往边境呢?

在7月27日,那时候失踪案件还没有解开,警方也只追查到李倩月在云南勐海县失踪,但是所有人都不清楚李倩月到底去哪里了,而李倩月的父亲也在南京苦寻无果,也没有什么人怀疑洪某,为什么洪某会选择在此时引导李倩月父亲前往云南勐海县呢?这难道不会更快暴露自己吗?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

1、洪某的目的:

个人认为,洪某会在此时引导李倩月父亲前往云南勐海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转移案件的重点,将案件的重点转移到云南勐海县地区,虽然这样存在罪行被发现的可能性,但是却可以降低自己在案件的存在感,或者直接把罪行给“嫁祸”出去,从而使自己逃罪!

2、有恃无恐:

不用说,既然洪某敢这么干,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充分准备的,一方面,这次谋害事件就有他们3人知道,不说谁都不可能知道。另一方面,洪某自己没有直接杀害李倩月,而是借他人之手,而且李倩月的尸体也被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只要他们不说,基本不可能有人知道的,所以洪某才能如此淡定。

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李倩月父亲公布这则录音的目的!

也确实,在与洪某对话后,李倩月父亲就立刻前往了云南勐海县,但是在当地寻找多日,仍然不见李倩月的踪迹,似乎一切正在按照洪某的设想进行,大家都找不到李倩月的身影,于是有人推测,可能李倩月被绑架出国了,或者其他的猜测,或许之前还有人怀疑洪某,但是现在大家都似乎忘记了他,因为他在事件发生后太低调了。

但是,终于在8月4日,警方掌握了直接的证据,证明了洪某三人的嫌疑,所以就直接把他们三人给抓住了,具体什么证据,可能是监控,监控发现过李倩月的身影和另外两人的身影,然后警方通过技术找到了他们的资料,然后追查到他们来到这里的时间等等信息,最终一路追查到南京洪某的身上。

关于李倩月父亲公布此录音的目的,下面他的这段话足以见得,李倩月父亲曾发文道:“我将与犯罪分子斗到底,不严惩绝不罢休,哪怕倾家荡产,哪怕再陪上我们也在所不惜!”,为这位伟大的父亲,致敬吧!

以上纯属个人推测,如有不符,请见谅!

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是怎么回事?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第一次剑出鞘的对外扩张行动。就是在这次事变后,清政府才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这个“肘腋之患”。

要梳理清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本末,需要从之前的“罗妹”号事件说起,下面对整个侵台事件的全过程做个梳理介绍。

1.“罗妹”号事件

“罗妹”号是一艘美国商船的名字,1867年在台湾近海遭遇风暴沉没。当时“罗妹”号的船员、乘客共计老幼数十人侥幸脱险,登上台湾岛,结果遇到了岛上的原住民。

当时台湾岛上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流行出草猎人头的残忍风俗(参见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的情景),脱险登岛的“罗妹”号人员全部被台湾原住民杀害。

事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赴台湾交涉,清政府的台湾地方官员称原住民居住的生番地方行政未及,官府根本拿生番没有办法,如果美国人要处理此事,那么大可以自己去深入番界和生番理论。

由此埋下了祸根。

2.两个“台湾”的不同定义

听取了台湾地方官的解释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自己深入到高山族居住的村寨,直接和生番理论,竟然获得了成功。

而这件事让当时的美国人乃至西方,以及后来的日本,了解了一件事,即“台湾”有两个不同的定义。

一、第一个定义,“台湾”代指台湾全岛。

二、第二个定义,“台湾”只指清政府台湾府管辖下的有效统治区域,并没有遍及整个台湾岛。

由于清政府台湾府的行政管辖区域,只是在台湾岛西侧沿海一带,根本没有深入到台湾山区,而且清王朝地方官之前已经做出了让美国领事官自己去和山区生番交涉的例子。那么按照西方国际法,就出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即台湾岛上只有部分区域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有很大一片地区(即高山族部落所在的山区)处在无政府状态,其性质可以归结为是国际法上的无主地。

那么按照先占原则,台湾岛上的生番部落,谁来占就可能成为谁的领土。而这对已经持扩张侵略国策的日本来说,极具吸引力。

3.1872年琉球船民遇难事件,日本实地调查台湾情况

1872年,有琉球渔船遇到风暴漂流到台湾,54名琉球船民尽数被高山族中的高士佛、牡丹社等部落猎了人头。事发之后,日本即准备借机生事。

1873年,日本陆军少将桦山资纪率队,冒充画家等身份,从台湾岛南部登陆,第一次对台湾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地图测绘。

4.日本出兵

1874年,日本国内的佐贺之乱平息,以萨长派政治人物推动,决定就1872年琉球渔民遇难一事,对台湾的番地(即不属于清政府管辖的无主地)进行征讨。成立了台湾番地事务局,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担任台湾番地事务都督。

1874年4月5日,西乡从道得到明治天皇授权,随后于5月17日率军从长崎乘船出发前往台湾。

5.日军攻台

(美术作品:日军进攻台湾番社)

日本出兵台湾,名义是讨伐无法无天的杀人番社,因为并不是和中国交战,所以日军的行动遵循着一个严格的原则,即进军台湾期间,军队绝对不进入清政府台湾府的统治区域。

1874年5月22日,日军在台湾南部的社寮登陆,总兵力近1300人,同一天,台湾南部的18个生番部落向日军投降。6月1日,日军分兵左中右三路出动,6月3日攻破了屠杀琉球船民的牡丹社。

6.清政府的对策

日本突然出兵台湾后,清政府大为震惊,随后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入台,北洋大臣李鸿章则调集淮军13营入台,协助沈葆桢处理台案。

(西乡从道在台湾和高山族部落首领的合影)

不过,日军在台的行动只局限于在生番地界,即清政府统治区之外的无主地,并没有和中国开战,这让沈葆桢乃至清政府很难处置。随后,日本和清王朝双方,在台湾展开了一场展地盘的竞赛。

(日本在台湾建立的琉球船民墓)

(被日军招抚的台湾生番)

在日本一方,采取的是招抚台湾各少数民族部落,以扩大日本在台湾的实际控制区,至1874年8月,共有39个高山族部落归顺日本。而在清王朝一方,也是针锋相对的同样措施,当时称为“开山抚藩”。

7.事件结局

侵台征番得手后,日本政府内以陆军卿山县有朋为代表,就事态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条对策,即1、撤兵;2、对中国开战;3、向台湾增兵,其中山县有朋力主对中国全面开战,但很多海陆军将领认为全面战争准备不足,1874年7月9日日本天皇谕旨,以谈判形式解决此事。

随后,日本政府派大久保利通为全权大臣到达北京,和总理衙门大臣就台湾事件进行外交谈判,至10月签订条约。日本从台湾撤军,而清政府承认日本攻打台湾番社的举动属于是保民义举,默认日本对琉球国的影响,同时向日本支付军费50万两银。

期间,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仍积极鼓动对中国实施全面战争,但是8月20日长崎港遭台风袭击,日本海军两艘铁甲舰中的“东”号在风暴中沉没,使得海军军力大损,最终彻底动摇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决心。

总计,台湾事件日本出动军队3658人,战死12人,病死561人,受伤17人,共耗费军费361万余日元。

台湾事件虽然以日本的撤军而告终,但并不是清政府交涉得力,而是日本因为对自身战争准备不足而做的让步,事实上事件发生后日本即开始了第一期海军扩张计划,可以说,这一事件就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