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性能,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性能一样吗

2023-10-15 21:30:05 73阅读

计算机性能,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性能一样吗?

题主问同样的配置下,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性能一样吗?

我这里很肯定的告诉你不一样的,这里主要指CPU性能这块,一般来说笔记本由于平台限制,根据用户不同用途,其设计方式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轻薄商务本主打易携带,续航时间长,所以基本上都是以低功耗CPU,低功耗内存,自然性能也就相对较低,然而游戏本一般都是标压,但由于标压功耗过高,发热量也就越大,续航要求更高自然就相对比较厚,自然性能也就比低功耗版本强很多,所以即便是笔记本由于用途不一样其性能也不一样!而台式机就不一样他又单独机箱,有单独散热装置,CPU性能可以的到更大发挥,所以其性能比笔记本要强很多,下面是笔记本i5 8250U低功耗CPU鲁大师跑分根据不同平台跑分在5W到6W左右;

计算机性能,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性能一样吗

然后看看八代桌面最低的i5 8400基本上都在7W到8W之间,所以CPU差距还是很明显;

另外就是显卡,关于显卡这块具体还得分10代前和十代后,十代前同型号差距非常大比如960显卡和笔记本960M显卡;

960M显卡跑分一般在5W左右;

桌面版960显卡跑分在9W以上,所以10系列以前显卡差距很大;

不过十系列以后的笔记本显卡差距到不是很明显;

桌面版i7 加1060 6G显卡跑分在16W左右;

移动版i7加1060 6G显卡跑分在15W左右,可以看出和桌面版差距就没那么明显了。

从跑分可以看出笔记本十系列以后显卡差距不是很明显了,但是CPU的性能还是和台式机有很大差距,所以笔记本同平台和台式机还是有差距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喜欢的别忘点个赞关注!

鲁大师跑分8万分什么水平?

如果用的鲁大师测分,电脑跑分在8万多的话,这个水平属于一般般的水平级。在鲁大师评分中有很多跑分在几十万的。我的电脑配置也一般吧,跑分也有8万多。 想要综合正确的测评电脑的性能的话,点击“综合性能排行榜”、“处理器排行榜”、“ 显卡排行榜”,这样可以看到自己的电脑性能在所有用鲁大师测试的电脑中的排名情况。

主频反映计算机什么的性能指标?

主频是反映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性能指标。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cpu8万分什么水平?

如果用的鲁大师测分,电脑跑分在8万多的话,这个水平属于一般般的水平级。在鲁大师评分中有很多跑分在几十万的。我的电脑配置也一般吧,跑分也有11万多。想要综合正确的测评电脑的性能的话,点击“综合性能排行榜”、“处理器排行榜”、“ 显卡排行榜”,这样可以看到自己的电脑性能在所有用鲁大师测试的电脑中的排名情况。

为什么CPU频率和十年前比没高多少却提高了速度?

频率并不是衡量CPU性能的唯一标准。Intel、AMD在发布新的CPU的时候都会公布基础频率,其实这个频率多少GHz是指CPU内部的数字时钟信号频率(时钟频率)。它并不能代表CPU的真实性能水平,4GHz的CPU不一定就比3GHz的强。

高频低能的例子

案例一:

早年,AMD和Intel还在1GHz左右激烈角逐时,Intel受到基于K7架构的速龙威胁,匆忙推出1.13GHz奔腾3处理器。奔腾3因为很多问题而被迫召回。而当时的人们认为主频的高低就代表了CPU的性能的高低。于是接连失利的Intel就憋出了一个大招,推出了NetBurst架构的奔腾4,出场就是1.4~1.5GHz。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问题,通过跑分测算:奔腾4的1.5G大概只有奔腾3的1.2~1.3GHz水平。频率之所以这么高,奥秘在于架构上,奔腾4基于NetBust架构采用了20级流水线技术,在这之前是10级。长流水线的好处是把频率做高,但是效率低。

案例二:

像极了奔腾4的超长流水线设计,AMD的推土机也成为了奔腾4一样的高频低能,单核的性能相比自家的上一代K10架构有明显的倒退。

“性能不够、超频来凑”,把这点做到极致的是FX-9590,基础频率4.7GHz、最大动态加速到5.00GHz,TDP达到了220W。以至于90%的风冷散热器根本压不住,所以FX-9590搭配了高端水冷散热器捆绑销售。

频率的概念

为了确保CPU内部所有硬件单元能够协同工作,就需要一套时钟信号与系统同步进行操作。时钟信号是由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构成,并且总是按一定电压幅度、时间间隔连续发出方波信号,周期性的在“0”和“1”之间往复的变化。

单位时间1s内产生的重复性脉冲的个数就是频率(单位Hz),时钟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f=1/T)。1GHz就意味着1s会产生10亿个时钟脉冲信号,可以想象到CPU内部结构是多么精妙,可以处理如此短的信号,整套系统又可以协同有序地运行。

CPU的主频为什么会变?

比如Turbo Boost技术让CPU每一个核心都有自己的锁相环电路,这样每个核心的电压和频率都可以独立控制。功耗控制单元会以1ms(每秒1000次)的速度实时监测核心的温度、电流及功耗等参数,所以CPU可以根据负载需要调整CPU的频率。同时由于参与到运算的核心数越多,控制起来就更为复杂,所以一般核心数目越多,能达到最高频率越低。

外频

在计算机主板上,以CPU为主,内存和各种外围设备为辅,有许多设备要共同在一起工作。这些设备之间的联络,数据的交换,都必须正确无误,分秒不差。因此,它们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钟来做时间上的校正,协调或者参考。这个时钟由主板上的时钟发生器产生,就是所谓的外频。

倍频

CPU虽然跑得更换了,但是外部的主板芯片组、内存、外部接口还是处于旧有标准。这些设备的运行频率早就固定下来了,并且远低于CPU工作频率,就无法很好与CPU交流。

CPU要获得更快运算速度,就需要获得一个超高速的频率来支撑更快运算速度。而CPU通常就是在内部设计有一个锁相环频率发生器,对于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按照一定比例提高输入的外频频率,从而得到CPU的实际工作频率,这个比例就称之为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超频

根据CPU主频计算公式:主频=外频 X 倍频,超频无非就是要超外频、倍频。

一般都是选择超倍频,因为超倍频提升幅度远比外频要高,而且来得容易。目前很多主板都自带一键超频功能,主板厂商都BIOS中帮你调整好超频参数,只需要一键点击皆可以超倍频。

实际上,CPU倍频高到极限了,CPU与系统其他设备传输速度还是一样。CPU从系统中得到的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满足CPU运算的速度。因此有时候为了满足外部传输需求,我们要适当超外频。超频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电子迁移”现象, 而“电子迁移”现象会损坏CPU内部精密设计的晶体管,所以一定要必须做好CPU的散热工作,液氮超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影响到频率高度的因素非常之多,如:CPU的架构、流水线设计、内部寄存器设计、支持的指令、功耗、温度等等。所以说CPU出厂频率是综合多种考虑,以最小值作为CPU的最高频率。

为什么现在的CPU频率还停留在4GHz左右呢?

我们先要了解晶体管功耗是如何计算的:

静态功耗等于电压乘以电流,W=V*I。

晶体管在“1”和“0”之间相互转换时会根据转换频率的高低产生动态功耗,W=V2*F。显然,频率越高,功耗就越大。

为什么芯片产商没有放弃做频率更高的CPU呢?

因为半导体工艺一直在进步,10nm、7nm、5nm、3nm。晶体管面积的缩小使得其所消耗的电压以及电流会以差不多相同的比例缩小。工艺的提升,可以让晶体管做的更小,导通电压更低,显然就弥补了频率提升带来功耗增加问题。但是工艺不能无休止境地提升,7nm以后路将会十分艰辛。

晶体管尺寸缩小以后,静态功耗不减反增,带来了很大的热能转换,晶体管之间的积热就会十分严重。CPU散热问题成了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散热做不好,CPU寿命大大下降。

目前的CPU普遍存在的动态频率技术,过热会让CPU处于最低工作频率,高频这时只是个装饰和笑话。单纯提高CPU时钟频率,会因为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而变得不再现实,毕竟我们不会无时无刻地使用液氮为CPU降温,所以Intel、AMD都很识趣地停止了高频芯片的研发,转而向低频多核的架构开始研究。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