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怎么死的,孙坚大意丢性命概括50字

2023-10-14 02:00:04 77阅读

孙坚怎么死的,孙坚大意丢性命概括50字?

袁绍在谋士逢纪的建议下,诱使北平的公孙瓒一同出兵,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却不肯分地,甚至射杀了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

于是两军生仇,在磐河一带多次发生战斗,互有输赢。

孙坚怎么死的,孙坚大意丢性命概括50字

最后在董卓来使的调节下议和,两家终究各自罢兵,公孙瓒又推荐刘备为平原相。

另一方面,淮南袁术向刘表借粮不成,心中怨恨,挑唆江东孙坚去打刘表。

孙坚帅黄盖韩当等将领跨江攻打刘表,首战告捷,击败了刘表手下的黄祖。

孙坚趁势攻打襄阳,不料中计,被刘表军乱箭射杀,江东猛虎殒命。

所幸黄盖生擒黄祖,孙坚的长子孙策准备用黄祖换回孙坚尸体。

徐荣击败曹操孙坚两场战斗的含金量有多高?

这是两次技术含量极高的作战。

通过回顾这两次作战,我们既能领略徐荣的将略,也能看到曹操、孙坚杰出的学习能力!

汴水之战:后退决战

1、汴水之战过程:曹操败于“微操”。

曹操做了魏王后,曾让人作魏鼓吹十二曲。其中第二曲,《战荥阳》,详细描述了作战过程。

战荥阳,汴水陂。戎士愤怒,贯甲驰。阵未成,退徐荣。二万骑,堑磊平。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白日没,时晦冥···——《魏鼓吹曲》。

此战中,联军列阵,还未完成列阵,徐荣就撤退了!

联军迅速发起追击,一度追过了徐荣的防御工事,气势汹汹。

徐荣抓住时机,迅速对追在前列的骑兵发起反击,大破联军骑兵!

此时,联军“势不集,众几倾”,追击中的曹军在越过堑磊时阵势已经混乱,来不及集中,被徐荣一击而败!

曹公到底是曹公,坦坦荡荡!输了就是输了,不找借口!

曹公并没有说众寡不敌,也没有说联军乌合之众,不及西凉铁骑,反而坦坦荡荡地说:“二万骑”、“戎士愤怒,贯甲驰”!

徐荣此战的操作,应该给曹操上了一课!

联军集结时,列阵而战!尽管联军是临时拼凑的,但如果正常的阵而后战,西凉铁骑也不是稳操胜券!

因此,徐荣决心先退却,制造战机。

大家都知道,在静态下保持队列,相对容易,而在高速运动,且地面情况复杂时保持队列就很考验素质了!联军便是如此!他们在追击中,队列散乱!

徐荣趁势反击,大败联军!

此战,徐荣显示出良将的洞察力,他能洞察敌军强弱,在退却中制造战机,一举取胜!

您说,技术含量高不高?

2、规模:徐荣以少打多。

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为了给曹操洗白,把此战中徐荣的兵力做了夸大。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说曹公以5000军队力抗徐荣10万大军!

这个说法,是高端黑!

曹操这次进军的目的,《三国志》已明示:将据成皋。

成皋重地,曹操只带5000人去?诸侯不配合,曹操就去自杀?

所以,说曹操只带了5000人,不是吹捧曹操,而是侮辱曹操!

汴水之战,曹操本部确实只有5000兵马。但是,却还有其他军队。

张邈派出卫兹率军随太祖,卫兹兵力至少在3000以上。《先贤行状》中提到,卫兹合兵3000人,随太祖入荥阳。

鲍信兄弟也参战了。鲍信受伤,鲍信的弟弟鲍韬战死。而鲍信,起兵时,已“合众两万,骑七百”。

既然鲍信兄弟本人都参战,有理由认为这20000多人绝大部分都带来了。

因此,此战,曹操军有兵力接近三万!

徐荣军呢?

史未明述,但有据可推。

董卓对南路盟军的集结点:鲁阳曾发起过进攻,当时,兵力为数万人。

这是在集结后的主动进攻,而被动防御时的兵力要少得多。

孙坚大败胡轸、吕布的阳人之战中,胡轸、吕布兵力为5000。

而阳人之战后,孙坚就追入了洛阳。

徐荣,只是董卓几个中郎将之中的一个。他去哪里找10万大军来!

因此,有理由认为,徐荣的兵力少于曹操!

3、曹操心得:吸取教训,不找借口

坦率地说,此战中,曹操的新募军队素质是有问题的。

因此,此战后,曹操特别到丹阳去募兵。此后,曹操也多此强调兵在精而不在多,就是吸取教训!

曹公本人,对此后诸侯军不再进取十分失望,多有埋怨,但对汴水之战战役本身,并没有过多埋怨诸侯!

吸取教训,不找借口,曹公不愧大家风范!

梁东之战:孙坚受到教训

同样,梁东之战,徐荣给孙坚也上了一课。

文学作品把孙坚失败的锅,甩给了袁术。说是袁术不给粮草,孙坚人心离散,被偷袭了!

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回顾一下!

1、梁县之战过程:择机决战。

孙坚从南阳出发,进驻鲁阳。

孙坚在南阳时,已有兵数万,进入鲁阳后,得到豫州各郡兵马补充,实力进一步加强。

董卓发兵来攻鲁阳。

董卓抵达鲁阳时,孙坚从容淡定,队列严整,董卓军见无机可趁,便退军了。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西凉精锐的军事素质真不是盖的。

随后,孙坚继续进军。但是···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三国志》

此次移屯梁东,直接逼近了洛阳南面门户——太谷,遭遇徐荣猛攻,结果大败。

孙坚败得不冤!

梁县,在今天的临汝西面。这一带是平原地带。

以步兵为主的孙坚军,驻扎在此,显然是犯下了一个错误!

徐荣抓住战机,迅速出击,在此围攻孙坚,一举取胜!

值得注意的是:梁东之败,与袁术不发粮草没有关系!

袁术不发粮草,是在孙坚取得阳人之战以后,此时,孙坚还没有建立功业,袁术为什么不发粮草?

孙坚此败,就是败于徐荣的用兵!

2、后续:吸取教训,再战取胜!

比曹操幸运的是:孙坚自己就有较强的基本力量,可以整军再战!

孙坚整顿兵马,再次出战。

这一次,孙坚似乎吸取了教训,驻屯阳人!

胡轸、吕布来到阳人时,夜幕降临。胡轸来不及修筑营垒就宿营了。

胡轸、吕布,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这只能说明:胡轸在夜幕时分来临,目的就是为了袭击孙坚!只是,孙坚依托山地,扎营严密,不易攻取,遂被迫改为扎营!

随后,吕布与胡轸不合,吕布散布谣言,引发胡轸军混乱,结果,胡轸军一片大乱,孙坚趁势进攻,一举取胜!

阳人之战取胜后,董卓离开了洛阳,孙坚收复洛阳,给轰轰烈烈的讨董战争挽回了一些颜面!

总的来说,徐荣是靠自己的将略击败曹操、孙坚的,其击败曹操、孙坚的作战,都是可圈可点的良将之作。

而曹操、孙坚,尽管遭遇失败,但他们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改善自己的战法,逐渐成为乱世真正的主角!

三国历史中名将都是怎么死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就在这样的乱世,英雄辈出,留名到现在的名将也很多,自然死亡的名将并不多,像魏国夏侯敦、蜀国赵云、吴国黄盖等都是自然病死的,算寿终正寝了吧,还有那些不是自然死亡的名将有那些呢。

一.被其他武将斩杀:夏侯渊、魏延、典韦

夏侯渊(第七十一回):定军山之战。蜀魏对阵汉中,定军山夏侯渊来迎黄忠。黄忠从定军山对山飞马而下斩却夏侯渊。三国中两将交锋斩将下马无数,仅有黄忠斩夏侯乃是斩的无双武将。由此也可见,无双武将是多么的强悍,也可以看出黄忠实在是一员特别之将了。

魏延(第一百五回):五丈原诸葛亮死前料定魏延必反,已预备锦囊遗计教马岱斩之。诸葛亮死后蜀兵退回,魏延果反。魏延带军来到汉中南郑城下叫掌握兵权的杨仪投降。杨仪受了诸葛亮遗计,笑曰:“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魏大笑,说诸葛丞相死了,现在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叫三万声都可以。于是于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马岱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典韦(第十六回):宛城之战。确切而言,典韦不应该属于这个类型的死法。典韦属于力战而死,无双武将力战而死也仅典韦一人,姑且把他分在这个死发里面。曹操来攻,宛城的张绣投降了曹操。而曹操看上张绣的叔叔张济(已死)之妻邹氏,然后张绣就愤怒了。于是在“是夜曹操于帐中与邹氏饮酒”之时盗去典韦之戟,要杀曹操。典韦为保曹操,奋力向前。此时“韦身无片甲”。最终“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然后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

二.兵败被处死:吕布、庞德、关羽、关平、甄姬

吕布(第十九回):下坯之战。曹操打城,吕布在白门楼守城,后睡着在椅上。吕布手下宋宪和魏续盗其画戟,并将吕布绳缠索绑。曹操上楼来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刘备说丁原和董卓给曹操听。然后曹操令将吕布缢死。哎,吕小强因武力太高,不可能在战场上被人斩落马下,所以就这样死了。可见武力太高不一定好呀。

庞德(第七十四回):樊城之战。庞德随于禁出战关羽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死战。庞德夺一支小船,却被周仓撑一支大船撞翻,庞德落入水中,周仓知水性,于水中生擒庞德。庞德不降,关公令刀斧手斩之。

关羽、关平(第七十七回):樊城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就大意了,然后就大意失了荆州,然后就败走麦城。之后被擒。孙权本想留住关公,可想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沉吟半晌,推出关羽关平父子斩首。亡年五十八岁。哎,武圣与吕布死法相似,可见如果武力太高反而很难战死沙场,反而容易死得很没面子。

三.中箭后死亡:孙坚、黄忠、甘宁、太史慈、张辽、徐晃、张颌

孙坚(第七回):夏口之战。为了追一个什么垃圾“健将吕公”,孙坚单骑独来。在山林之中中了埋伏。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孙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当场死亡。寿止三十七岁。孙坚可是一代强将呀,并且在史上比《三国演义》中更加英勇。其实华雄不是被关公斩的,而是被孙坚斩杀。可惜太不自重了,死得不值呀。为将者还是要以自己为重呀,特别是主将呀,总想着大丈夫就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归其实是很不对。

黄忠(第八十三回):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要为两位小弟报仇,起兵七十五万要灭吴。因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叹曰:“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老将黄忠听后不服老提刀上马,追击捉到关公的吴将潘璋三十余里,中了埋伏。四面周泰、韩当、潘璋、凌统围住黄忠。黄忠退时,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险些儿落马。黄忠中箭之后关兴张苞引两军杀来,救了黄忠。在刘备御前寨,黄忠箭疮痛裂,对刘备说了“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之后就不省人事。可惜弓术最强的角色最后居然死于弓箭。另外,射死他的马忠,正好也是擒获关羽的家伙,一员小将居然搞死了两员五虎大将。不过想来,黄汉升的死法相比关云长还是要英雄得多了吧!?

甘宁(第八十三回):黄忠死后,刘备更恨东吴。继续进兵,此时甘宁已患痢疾,(真衰呀),带病从征。甘宁在船中养病时,蜀兵大至,遇上刘备借来的的番王沙摩柯所带蛮兵。甘宁见其势大,自己又有病在身,拨马而走。却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甘宁带箭而走,然后坐于大树之下而死(估计甘宁信佛。)

太史慈(第五十三回):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留张辽守合淝。孙权在合淝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太史慈献计,要张辽手下的养马同乡戈定去合淝城中举火叫反,以乱城中兵马。可惜张辽智力值比太史慈高,识破此计,捉了戈定,将计就计,大开城门。太史慈却以为计成,挺枪纵马而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身中数箭,后被陆逊、董袭救出,见过孙权后太史慈说了一句还没立许多功绩就要死了之类的话就言讫而亡了。年四十一岁。

张辽(第八十六回):刘备死后,司马懿设计起兵五路共五十万兵来图蜀中。诸葛亮轻松搞定四路,还剩东吴一路十万兵马,孔明遣邓芝来说,之后吴蜀连合。魏主曹丕闻知,决定御架亲征,起兵伐吴。魏吴交战许多日,忽报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曹丕听得,大惊失色,便教回军。背后吴兵追至,丁奉杀来,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得徐晃相救。魏兵大败而回,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徐晃(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一出祁山。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时曾求救于上庸刘封、孟达,孟达不救。后刘封被刘备斩首,孟达投降魏国。诸葛亮初出祁山北伐魏国,孟达欲起兵举事来助孔明。同一时候,司马懿加为平西都督,起兵来拒孔明。司马懿听知消息,要来捉孟达,孟达不听孔明告戒,认为司马懿须表奏魏主,至少一个月才能到。可司马懿却玩出一个先斩后奏的成语,不待上奏,以徐晃为先锋,军马一日行二日之路,八日到达孟达所在新城,孟达大惊。先锋徐晃直来到城下壕边叫孟达投降,孟达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徐晃当晚身亡,时年五十九岁。次日城破,孟达身死。想孟达不听孔明告戒坏孔明北伐大事,却帮武侯射死一员无双武将,还是做了点好事的。

张颌(第一百一回):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济,发书要诸葛亮回。司马懿见孔明已退,派张颌去追。诸葛亮早有准备,埋伏剑阁。张颌被魏延关兴诱到剑阁埋伏处,进退无路。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其发,将张颌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此地。

孙权孙策哪个先死?

孙策。周瑜孙权陆逊孙策是孙策死的最早,孙策早在公元200年在郊外打猎的时候遭到仇家的行刺,孙策虽然奋起抵抗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虽然杀死了全部刺客,但是孙策也身受重伤最后身亡,

三国演义中黄祖被谁生擒了?

黄盖生擒了黄祖

三国演义第七回中,黄祖为孙坚所败,孙坚在追击途中遭到埋伏,身中暗箭而死,最终是黄盖生擒黄祖,以黄祖换得孙坚尸首而回。 三国演义中,甘宁是谁的杀父仇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