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呼市八大景区
绥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呼市八大景区?
01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东二环与新华东街交汇处西北侧,主体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造型独特,设备先进,由陈列展厅区、文物库房区、观众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多功能厅等各部分组成。
博物院集合了强烈的现代元素、地域表征与民族特色,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以“草原文化”为主题思想贯穿全部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览”,分布于博物院三个层面展厅,计为14个陈列。
其中,二层“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基本陈列介绍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景物交融,栩栩如生;
三层“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四个基本陈列以板块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线条,简明生动,通俗易懂;
四层“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六个专题陈列。
02
呼和浩特大召无量寺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
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
03
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
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由黄河两岸分布组成。左岸为古典园林景区,景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右岸为库布其沙漠游乐园,旅游项目有沙漠冲浪、滑沙、骑骆驼、沙漠卡丁车、沙漠越野、野营俱乐部、沙雕区、凤鸣谷服务区、沙漠游乐区等。
两个景区由跨黄河840多米索道连接,黄河有豪华游轮、渡轮和黄河漂流,也具有古典园林气息和自然地域风貌的景观,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自然景色优美,黄河流经此处形成山梁、湿地、河流、沙漠为一体的天然生态风景区。景区内有一眼常年流淌清澈甘甜的泉水,神泉因此而得名。
04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
哈素海与大青山之间的广阔草场,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
05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地处呼和浩特市南郊,是由王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占地面积205亩,是国家4A级景区。
王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
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象征民族团结、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丰碑。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了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
06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呼和浩特市北80公里处,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是内蒙古著名的草原旅游点。
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边有清代喇嘛庙“普会寺”而得名。
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一望无际的景色,使人如痴如醉。既能欣赏古朴的寺庙建筑,又能感受美丽的草原风光,真是一举两得,您何不去感受一下呢?
07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
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
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 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
08
蒙亮民族风情园
蒙亮民族风情园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蒙亮集团经过28年的专研和探索已形成生产经营民族特产工艺品及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品产业链,2016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分三个参观场景,一楼展厅为内蒙古特产食品厅、二楼展厅为内蒙古羊绒皮具展厅、三楼展厅为内蒙古民族银饰首饰展厅。景区另有蒙古族特色美食,奶酪宴、炖羊肉、驼肉饼、黄米糕、正宗羊肉串等地方特色菜肴,口味纯真。
民国后套在什么地方?
河套地区自古分为前套和后套,民国时属于绥远省,现在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到底是西北的还是华北的?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想一定要先看一下中国地图:祖国正北方,靓丽内蒙古。许多人都知道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方很远很远的地方,然而实际中却没有概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就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地区。内蒙古东接东北三省,中部与华北腹地相连接,西部与宁夏甘肃共存,所以说,内蒙古自治区是横跨三个地理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于是内蒙古人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不属于东北也不属于华北,而是华北东北都是我们的,当然,还有一部分西北地区。同时内蒙古也是我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在与其他省份相接,像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与东三省相连,赤峰、锡林郭勒与河北辽宁,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包头都临近山西,鄂尔多斯与陕西接壤,巴彦淖尔、乌海和阿拉善在宁夏与甘肃旁。
正是因为这样的条件,也造成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景观,东部风貌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人间胜地阿尔山,中部呼包鄂新兴城市群,西部阿拉善的胡杨林、沙漠风光,无限魅力。
最后 欢迎大家到内蒙古来!
对滇西抗战?
1941年12月7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蒋介石吵醒。蒋介石睡眼惺忪地抓起话筒,只听电话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军珍珠港让日本人偷袭了!”
蒋介石顿时睡意全消,他预料到世界战局即将发生一次巨大的转变,于是心急火燎地赶往重庆。
果不其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随即侵略缅甸,堵塞滇缅公路,妄图以控制这条国际交通运输线的方式,将中国的抗战生命线牢牢捏在手中。
为粉碎日本侵略图谋,打通被日军占领的滇缅公路,数万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怀揣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一腔豪气,组成中国远征军奔赴前线,打响了一场气势恢宏的滇缅之战。
01一寸山河一寸血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在东吁附近与日军正面交锋,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用《中国远征军》中一位参战老兵的话来说,就是当时与他一起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军的同袍,死伤遍地,血流漂杵,真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纵然如此,中国军人依然力战不屈。比如某部一位排长奉命死守阵地,至死未曾退后一步。
等到战斗结束后,该排长的脸已缺失大半,战士们只能通过他颀长的脚板来辨认遗骸。
最终,中国军人以巨大的伤亡,阻止了日军继续前进的脚步。日军无奈之下,只得向右翼方向迂回。
岂料第5军新编第22师此时恰好由黎达誓方向反击,于斯瓦河畔与日军隔岸对峙。
随后日军转攻彬文那地区,却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待到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赶来驰援后,中国军人对日军发起全面阻击。
双方鏖战两昼夜,最终中国军人以击毙上千名日军的战绩,打出了中国军魂。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孙立人派113团于清晨赶赴增援后,当即亲自指挥了对日军的战斗。
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孙立人就以不满1千的兵力,歼敌1个大队,还解了7000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
这场传奇之战,是中国远征军打出的第一个大胜仗。以至于导演康洪雷,都忍不住采用这段豪气万千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了热门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可惜,日军新败后,靠着武器领先的优势,很快卷土重来,连连向中国国境逼进。
远征军被迫且战且走,以小股部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主力则一部分退回怒江东岸,一部分进入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
02力挽长矢射天狼1943年,中国远征军经过整顿与补给,再次向缅甸日军发起攻击。然而,此时中国军人与日军在装备上依然存在明显差距。
比如西双版纳地区常年闷热潮湿,中国军人的换洗军装有限,一件衣服往往干了湿,湿了又干,损耗严重。
同时,中国远征军的武器,除了一小部分是美式装备外,其他枪械都很陈旧,有些甚至是沈阳兵工厂早期遗留下来的旧式武器。
除此之外,军械严重缺乏也是困扰中国军人的一个难题。日军进攻时,常伴有战机协同作战,可中国远征军别说战机了,有些部队连刺刀都缺,弄得士兵们只能用木棍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但中国军人却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卫立煌将军与美国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赴缅甸展开一场对日反击战。
我官兵经过一年多作战,先后攻克八莫、南坎等地,取得了一个个大胜仗。
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也强渡怒江天堑,浴血奋战8个多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多个重要城市。
这其中之艰难,以远征军高级将领杜聿明的话来说就是:“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曲折迂回,费时旷日”。
可远征军为了守护中国抗战的生命线,硬是冲破重重阻碍,于1945年在畹町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宣告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的全面胜利。
曾有人不解,中国军人为何能前赴后继,在明知装备不如日军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作战不屈服呢?
或许,中国远征军的《从军歌》歌词已说明一切:“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03东方诺曼底之战滇缅战争的胜利,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还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以至于被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不仅如此,滇缅战争还为亚洲战场上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强大助力。中国远征军以一己之力,牵制了大约60%的日军陆军,彻底打破了日本妄图数月征服中国的计划。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远征军的胜利,日军再也无力封锁中国的国际后勤补给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同时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滇缅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时一年半的战争中,共击毙日军2.5万余人,但中国远征军也付出了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巨大代价。
但死神吓不倒英勇的中国军人,正如第38师副师长齐学启所说:“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
铿锵有力的声音冲破云霄,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上,时至今日,仍有余响。
中国5个自治区?
1、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总面积约6.64万平方千米。2、内蒙古自治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包含了察哈尔省、兴安省以及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和绥远省的部分地区,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日,新疆有14个地、州、市,90个县(市),其中34个为边境县(市)。
4、西藏自治区。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8月23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1965年9月1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
5、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省一级的“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钦州、廉州再度划入广西。同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