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真的是唐代第一个写古文的人吗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真的是唐代第一个写古文的人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所推动的“古文运动”,可唐代的古文复兴真的始自韩、柳二人吗,他俩真的是唐代最早开始写古文的吗?
唐代“古文运动”因其提倡者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唐宋八大家,故为世人所熟知。然而, 这也就导致人们往往便会以为,唐代古文书写的复兴,直到韩愈、柳宗元时才开始,古文运动就是唐代古文复兴的开端。
其实,这个概念具有一些问题,韩愈、柳宗元并非唐代第一个开始书写古文的人,其所提倡的古文运动更不是唐代书写古文的开端。严格来说“古文运动”应该是一场韩愈、柳宗元等人借由自身的影响力,而发起的一场古文写作推广运作,而非第一个书写古文。
既然,“古文运动”并非唐代古文写作的开端,那么唐代的古文写作运动的真正开端又应是谁呢。此人便是独孤及,独孤及为唐代宗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才是唐代古文复兴的真正缔造者与先驱。独孤及试图将骈文文体向散文转换,他师法儒家经典,力求使文章以文意取胜,而非浮华的辞藻。故清代著名的史学评论家赵翼就称其文风为:“胜处有先秦、西汉之风骨。”独孤及的想法,更是极大的影响了韩愈的文风。连史书中在谈论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时,都称其是在继承独孤及思想后的产物。
不过除了独孤及之外,唐代还有一位大文豪对唐代古文运动产生,也是功不可没。此人便是唐德宗时代的著名宰相,陆宣公陆贽。其留存至今的文集《陆宣公奏议》中,虽然还未脱离骈文体例的束缚,但那些骈文中常常出现的华丽辞藻,已大幅度减少,散文雏形已有呼之欲出之势了。
因此,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可以说是一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运动。他们在陆贽、独孤及等前辈文人的基础上,加以效仿,再集自身之特色,进一步对古文发扬光大。最终,利用自身的巨大影响力,形成一代之风气,促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古文运动”。
参考资料:
赵翼:《廿二史劄記》,南京:凤凰出版社。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南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南宋四大家
南宋时期的作品数量巨大,南宋四大家中仅杨万里传世之作就有4200首之多,可惜尤袤三万多卷藏书被一场大火全部付之一炬。南宋四大家的作品大多和爱国有关,陆游的爱国之志慷慨激昂,范成大身临其境的史诗自成一家。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一、陆游——小太白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四大家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近似李白,南宋四大家陆游故有“小太白”之称。二、杨万里——一代诗宗
杨万里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南宋四大家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
三、范成大——自成一家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四、尤袤——十岁神童
尤袤生于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中。自小受家学熏陶,五岁能为诗句,十岁有神童之称,十五岁便以词赋闻名于毗陵郡。尤袤的成就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可惜,尤袤的大量诗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万多卷藏书,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见到的他的五十九首诗是由他的清朝后裔尤侗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集到的。
尤袤的诗歌写得平易自然,晓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辞的典故之句。尤袤与陆、杨、范三位诗人一样,都对当时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对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是十分忧愤的。
庆余年中范闲背的诗都是古代的吗?
近日,在热播剧《庆余年》里,一段主人公范闲“斗酒诗百篇”的片段在网上大火,看过的都知道,范闲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在剧中,范闲吟咏着历代文坛璀璨群星的锦绣诗篇,仿佛进去了一个文学的世界。
现在,让我们看看剧中范闲背诵的那些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将进酒》气象不凡,笔酣墨饱,具有震动古今的力量。全诗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虞美人》,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这首词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词人“壮志难酬”的情绪,正体现出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五、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将凄美的爱情故事描绘得回旋曲折,将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句宛转动人、缠绵悱恻,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六、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这首诗,以眼前苍凉的冬日之景,烘托出与友人的离别之苦与不舍之意。诗人对友人的慰藉,使人读来心中倍感温暖,充满力量。
七、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虽语言朴素,却蕴含哲理,耐人寻味。诗句以凌寒独开、孤芳自赏的梅花比喻高贵的人格,所见者绝世之梅,所咏者绝世之人。
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雄伟开阔,内容丰富曲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渴望自由、不悲不屈的精神。
九、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春望》含蓄凝练,情感深沉,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句以断壁残垣、草木杂生之景衬托出诗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感。
十、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叙写诗人因听闻官军收复失地而喜不自胜,急忙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经历,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十一、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这首诗,写出一对有情人相聚时的无限欢愉与离别后的苦苦相思,诗中的语言细腻真切,传递出的情感真挚动人。
十二、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的这首诗语言清新隽永,读来令人顿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夜的春雨淅淅沥沥,清晨小巷中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诗中的春光,是那么明艳动人!
十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将离别时对友人的千言万语都融入一壶老酒之中,这送别时的一瞬,也成了千古传诵的永恒。
十四、佚名《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以永不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反证人对爱情的忠贞,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难怪后世学者评价道:“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十五、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的这首词咏叹离愁别绪,于伤感之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后世学者评价道:“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十六、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中,一叶小舟,一位渔翁……诗人用简短的话语描绘出一幅冬日幽静寒冷的画面。独自垂钓的老渔翁的那份清高孤傲,不正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吗?
十七、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将夫妻之间这份感天动地的深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人诵读时,无不为之动容。
十八、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少年时的不识愁与年长后的识尽愁进行对比,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情感真切,言语委婉,令人回味无穷。
十九、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的这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以西风、淡月勾勒出秋夜的凄清,引发读者遐思。结尾一句用意超脱高远,将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
二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曲子,以枯、老、昏、古、瘦形容秋景,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小桥流水人家,更反衬出作者哀愁的深切,使人读之倍感其苦,咏之更感其心。
二十一、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千古绝唱。
二十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语言奔放,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读者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
二十三、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旷代之作”,其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诗人悲秋伤己的情怀喷薄而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中唐时期姓柳的诗人?
中唐时期姓的诗人是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永济人。和韩愈同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散文家。
永州诗人?
1、蒋琬(?——246),字公琰,后汉零陵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少以才学闻名于郡县,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北征攻魏,受丞相重托“统留府事”,诸葛亮死后,他主持政事,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封安阳亭侯,诏加大司马,尽力辅佐刘禅,死后谥“恭侯”。
蒋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