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尺寸,长荣号船身有多高
中国航母尺寸,长荣号船身有多高?
长荣“长泛轮”是全球最大的货柜轮。船身长400米,宽62米,甲板面积近4个足球场,比世界现役最大的航空母舰还要长63米;可装载23992个标准货柜,这些货柜如果首尾相连,可以从深圳一路排到广州。
21年8月,交付了长荣海运新建10艘24000标准货柜级超大型货柜轮中的第一艘,其他姐妹船也将陆续交付。
中国航母1号叶轮直径有多大?
航母作为典型的水面舰艇,它在水中的航行主要依靠涡轮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产生动力,由于航母吨位大,并且对于航速的要求很高,因此航母螺旋桨的体积也是非常之大的。美国的福特级航母排水量达到前所未有的11万吨,因此它的螺旋桨也是目前最大的,福特级航母一共拥有4个5叶螺旋桨,每一个的直径为21英尺(6.4米),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0吨,如果算上传动轴在内,总重量则已经超过了200吨,相当于40头成年非洲大象的重量。▲福特级航母螺旋桨
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排水量与福特级相差不大,因此也采用了与其规格几乎一致的螺旋桨。而我国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则都是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他们的动力为8台重油锅炉加4台蒸汽轮机的组合,总功率为20万马力。与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相比,国产航母的体型更小,动力水平也更弱,因此螺旋桨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么大。▲世界各国航母体型对比
根据报道,辽宁舰航母的螺旋桨直径为4.5米,重量约20吨,算上传动轴的重量约为130吨上下,比十万吨级航母确实逊色不少,不过考虑到这只是我国航母的开端,因此并不用特别在意。我国航母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得益于强劲的工业实力,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已经下水山东号国产航母之外,体型更大,更为先进的后续航母则已经在计划之中。因此在未来的国产航母之上,我们肯定也能看到体型和质量媲美美国福特级的螺旋桨。那么航母螺旋桨是怎么制造而来的呢?航母螺旋桨除了又大又重之外,制造材料也是非常特殊的,船舶因为一直在海洋中航行,所以使用容易腐蚀的钢铁材质是不可能的,最早的军舰螺旋桨都是由黄铜打造而成的,但是随着军舰速度的不断增加,黄铜材质不耐空泡腐蚀的缺点逐渐展现出来。二战中,英国为了提高鱼雷艇的速度,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螺旋桨新材质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以镍铝青铜材料作为螺旋桨制造材料。镍铝青铜材料抗疲劳强度、耐空泡腐蚀、耐高化学腐蚀,成为了二战至今长盛不衰的军用螺旋桨首选材料,而现代航母螺旋桨也是采用镍铝青铜作为螺旋桨原料。虽然采用了较易切割成型的青铜材料,但是也大型螺旋桨的制造仍旧不是一件易事。目前为止航母主流的五叶大倾斜螺旋桨对精度的要求虽然没有核潜艇那样苛刻,但是在制造完毕后仍旧要继续对曲面弧度、对称性、表面平整度进行微整形。80年代之前,打磨尼米兹级航母6.4米直径的螺旋桨需要三十个人连续作业半个月,而如今只需要多轴联动机床工作两天就可以完成!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已经达到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航母螺旋桨早就不是障碍。江苏镇江的中船瓦锡兰螺旋桨公司采用了国产最新的七轴五连杆数控机床,能够制造直径为12.5米的巨型螺旋桨,达到了世界之最!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有哪些技术突破?
自2003年我国改造一艘废弃的乌克兰大船以来,开启航母制造,13年间,我们不但成功改造一艘,自造一艘,还发展了后续航母建造相关技术,正在发力航母制造,完成了舰用动力,航电,材料,舰载武器,舰载机等技术突破,在世上航母走过百年以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技术突破。发展势头可喜,如电磁专家马伟明少将所说,要领先就领先美国,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通过军工科技人员扎扎实实的努力,斩获颇丰,因是有理由对部分技术充满自信。可以说,发展是有成的,对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如果与航母强国相比,要找找技术差距,还是蛮大的,比如核动力的问题,才开始在破冰船展开技术验证。再比如舰载机,美国“福特”号,使用了第五代舰载机,我们与之相比,整整差了一代。另外还有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公开媒体还没有看到相关制造的消息。差距是客观现实,我们不得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当然了,要说进步,也是有的,不说突飞猛进,也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进步。
●电磁技术进步巨大。如图,据公开报道,无论蒸弹还是电弹,均完成了上千次弹射试验,不说成了,没有发现遭遇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在如今世上航母制造领域,莫说电磁弹射,多少制造国家,还未能突破蒸汽弹射技术。电弹射还是非常高大尚的技术,即便第一个使用电弹射的美国,也正遭遇巨大的技术瓶颈,因是“福特”号入役即返厂修理。马院士讲,我们的技术要领先他一代,呵呵。自从开始航母建设,不过十多年的时光,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而且研制出后续建造技术,势头非常可喜。回顾我们刚发展航母之时,有人还直说,你发展一艘,人家发展两艘,并且还是落后的云云,我们通过发展,在解决和突破主要技术,电磁弹射正为其中之一。如今已掌握有电磁弹射,电磁阻拦,全电推等相关技术,解决了工程应用的问题,可以讲,在电磁技术方面已经赶将上来,并完成了引领。
●核动力的问题。如今四代核电已成为中国出口靓丽的一张新名片,已完成了出口,致于小型化的问题,已投入相关工程实验。我们知道,有关核技术,我国慎之又慎,着实大意和马虎不得。非技术完全成熟,不会投入海军舰船应用。法国使用潜艇核动力,打造一艘“戴高乐”号航母,成为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自2001年入役以来,用少修多,常趴在船厂不能动弹。海军舰船首在实用,使用太多并不掌握的新技术,就会呈现这样的技术状态,“戴高乐”如此,“福特”亦如此,再发达的国家,概莫能外。我们未雨绸缪,展开预先技术实验,好在够努力,已呈现出相当明朗的技术曙光。完成工程化应用后,不急于求成,而是在相关舰只展开技术测试,有待完全成熟以后,才会用于我们的未来航母上。从现在的消息透露的技术参数来看,可以满足航母使用,这一步迈得急,却是急在了点子上。
●舰载机,非十年之功而不可得。也许对于常人来说,看航母就是航母,而航母作为海上一座庞大的高技术城堡,要攻坚克难,寻求的技术突破太多太多,这也是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不只耗时费力,要面对巨大的技术和投入压力,舰载机正是其中之一。比如英国,倾心建造的女王级航母,因外购美国的F-35B舰载机问题太多,遭遇无机可用,裸舰飞奔的尴尬。作为第一个打造航母的英国,今日尚且如此,何况他人?我国舰载机,现在使用的型号,是我国完全自主技术打造的一款歼-15重型舰载机,为完成研制,沈飞人十多年来耗费了大量心血,付出了极大艰辛和努力,更自筹资金发展出一款五代战斗机,咸说为舰载机而设,至今没有明朗的消息,也见第五代舰载机之难度,超过世人想像。不过,经过多年发展完善,歼-31鹘鹰的表现还是相当抢眼吸睛的。
全世界所有的航母拼起来有一个台湾岛面积那么大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两个知识点:航母的甲板面积和台湾省的面积。我们用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来例举——美国“福特”航母,该型航母总长337米,宽分别为41米(船体宽度)、77米(飞行甲板宽度),如果用长乘以宽的粗略方法来计算,其飞行甲板总面积为25949平方米,即0.025949平方公里,四舍五入以后算它有0.026平方公里。
台湾省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3.61928155万平方公里,即36192815500平方米,相当于138461.53艘“福特”级航母。
换言之,至少需要13万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连接在一起才基本上与我国台湾省的面积差不多大,这个结果惊不惊喜?
航母被誉为“海上钢铁城市”,这只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它的大小真的于一座小型城市相当,而是说它具有一座小型城市的功能。
就拿上述提到的“福特”级航母来说吧,它的满载排水量为11.2万吨,载员5500人,舰上除了供官兵们吃饭的餐厅和睡觉的宿舍以外,邮局、医院、超市、健身房、警署(宪兵队)等一应俱全,闲暇时甚至可以在甲板上开派对,搞搞甲板BBQ、钓鱼、游泳、跳水等活动,的确像极了一个小镇。
但是航母始终是一种军事装备,主要功能还是作战,因此它除了生活必须的功能设施以外,大部分装备和设施都是发挥以放飞和回收舰载机为主的作战功能,它既要求足够大,又要求具备高机动性,两者在相互综合取舍之下,甲板面积其实非常小。
所以当我们置身于航母甲板上时会觉得它非常庞大,但是当我们用它来与大型岛屿相比时,航母就显得非常渺小了。
如果上述的比喻还不够贴切,那么我们就用世界上最大的船诺克·耐维斯号大型油轮来比较:该船总长458.45米,宽68.86米,满载排水量为82.5万吨,甲板面积约为31568.867平方米,即0.03平方公里,即使用它来拼凑出一个台湾省的面积,那也要大约12万艘。
▼下图为航母上的官兵正在“摆字”(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从这个角度来看航母确实够大的,人在甲板上看起来就像蚂蚁般大小,然而在抛开角度的影响因素以后,航母实际上只是一个长度不超过400米的海上作战平台,多少艘航母拼在一起都不足以跟台湾省的面积相比。世界上所有在役的航母加起来有多大目前世界共有12个国家拥有航母(包括准航母),总数32艘(在役),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拥有11艘。
分列介绍如下:美国:现有航母11艘,其中10艘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福特”级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俄罗斯:仅有1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隶属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英国:编有3艘“常胜”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法国:共2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克莱蒙梭”常规动力航母。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1艘,目前正准备建造1艘新型航空母舰;日本:准航母:2艘“大隅”级两栖登陆指挥舰,还准备再建4艘准航母。
巴西:共2艘,1艘“巨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还购买了法国的1艘“福煦”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超日王”号(苏联建,前“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
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韩国:1艘“独岛”号航母(07年服役);中国:2艘,“辽宁”号航母(12年服役)和“山东”号航母。
这些罗列的航母中有一部分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只不过在装备美制F-35B以后具备了起降战斗机的能力,所以姑且将他们算在内。
即便如此,各个国家的各型号航母的大小还不一样,比如说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在满载状态下排水量刚刚达到40000吨,而美军“福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11.2万吨,就算是使用魔法把这些统统变成像“福特”级航母般大小,那么当世界上32艘航母全部拼接起来以后将会得到一个面积为0.832平方公里的小礁屿
要知道我国南海的永署礁在扩建以前的人工岛也有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扩建以后达到了108平方公里,而32艘航母拼接在一起的面积则只相当于永署礁扩建前人工岛的1/3,扎心吧。
▼下图为2015年永署礁扩建工程结束后美军“锁眼”间谍卫星拍摄的照片,它的面积相当于96艘“福特”级航母拼接起来,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读者朋友们是不是开始明白自永署礁扩建以后菲律宾不再闹腾的原因了吧。把有史以来曾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航母拼接在一起有多大如果把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航母再加上当今世界上现役的航母拼接在一起会有多大呢?我们还是先来统计一下美国曾经建造过多少航母吧:
美国史上第一艘航母是编号为CV-1的“兰利”号航母,标准排水量为1.1500万吨,于1919年6月下水,之后美国截止二战结束,一共建造过180艘航母(包括改装),加上冷战期间建造的15艘现代航母,冷战结束后建造的9艘大型核动力航母,美国有史以来一共建造过204艘航母(不愧是超级大国)。
其次是英国,到二战期间,英国一共建造过31艘各型航母,再加上美国援助的38艘护航航母(1艘射箭者级(美国海军长岛级),3艘复仇者级(相当于长岛级的改进版)、8艘攻击者级(美国海军博格级前期型)和26艘统治者级(博格级后期型),上述航母中除2艘战沉外其余在战后均归还美国),一共服役过69艘航母。
日本二战时期也建造过25艘航母,除此之外就只剩下还未来得及服役就被击沉的德国“齐柏林”号航母。
粗略统计下来,二战结束前后大约有299艘航母曾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目前在役的32艘现代航母,世界上一共拥有过331艘航母,假设这些航母的尺寸均与美国“福特”级超级核动力航母相同,那么将他们拼接在一起以后总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相当于扩建后永署礁总面积的1/12!
▼下图为我国民用光学卫星“吉林一号”拍摄的美国海军军驻波士顿海军港口的照片,红色箭头指示的是航母以及泊位,出海口还有两艘进港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可见航母是多么的渺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号称“海上城市”的航母其实非常渺小,一艘“福特”级的飞行甲板面积往大了说也只相当于0.026平方公里,而台湾省的行政面积却为3.61928155万平方公里,如果把全世界曾经出现过的航母拼在一起,并施于法力将它们全部变成跟“福特”级超级核动力航母一样大,最后得到的面积也只有区区8.6平方公里,这个数值只相当于我国永署礁的1/12,如果非要跟台湾省比较,那么这300多艘航母拼在一起组成“超级航母群”的面积只相当于台湾省的1/4186!
我们常说“中国一点也不能少”,这一个所谓的“点”也许在地图上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但是实际上它的面积可能相当数艘、十数艘甚至数十艘超级航母。
而台湾省在地图上相当于祖国雄鸡般的版图上昂首阔步时所迈出的壮腿,它的大小相当于13万艘航母拼接起来得到的面积,因此台湾永远都不可能从祖国分离出去,一“点”也不行!
▼下图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钓鱼岛,它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是一个不起眼的黑点,然而他的实际面积达到3.91平方公里,并控制着周围海域约为17.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126艘“福特”级航母拼起来的面积,因此中国虽大,但是一“点”都不能少。中国自行研发出的航母拦阻索?
航母被称为海上浮动的机场,其核心任务便是负责舰载机的起降。由于航母甲板总面积有限,除去停放舰载机的空间,真正留给的舰载机有效起降面积只相当于陆地机场的几分之一,因此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风险大,危险系数高,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环节因而被形容为刀尖上的舞蹈。其中负责舰载机降落的斜角飞行甲板,其长度只有两百多米,宽度不超过二十米,而陆地机场最短也能达到一千米以上,宽度至少在五十米以上。很难想像,舰载机在此狭小区域要实现由降落、触舰、滑行到停止的状态。然而,重达二三十吨的舰载机要以每小时200~300公里左右的速度降落,要在长度只有两百米左右的斜角甲板实现由高速低空掠行、触舰滑跑到平稳停止的状态,就不得不依靠航母斜角甲板上的拦阻索。
航母斜角甲板上的拦阻索被誉为航母上的生命线,是舰载机实现安全平稳降落航母斜角甲板的一道重要保险。航母拦阻索……准确的说是整套拦阻系统由拦阻机(包括主液压缸、定长冲跑控制系统、蓄能器、膨胀气瓶、定滑轮组)、滑轮缓冲复位装置、尾端缓冲复位装置、油液冷却装置、主液压缸、拦阻索和支撑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最小距离内和最短时间内吸收舰载机着舰降落时产生的巨大动能,通过蓄能装置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储存,使其迅速减速并在航母着舰区内安全平稳停落。拦阻索是整套航母拦阻系统的核心部件,研发技术门槛高,制造工艺难度大。用以制造拦阻索的钢丝绳对屈服强度要求达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不小于20%,冲击韧性大于150焦/平方厘米,屈强比至少要保证不低于85%。此外,钢丝绳还要具备抗腐蚀(适于高温、高盐的海洋环境)、抗疲劳(可反复使用数十乃至上百次)、无磁(防止铁磁性粒子吸附混入绳内发生磨损而降低寿命)、耐高温(短时耐800-1000摄氏度,以适应战时甲板可能起火的高温影响)等性能。由于拦阻索整个研发制造过程涉及到电气、机械、材料、液压加工等诸多领域,研发难度系数高。目前世界上能够自主制造航母拦阻索的国家屈指可数,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美国在拦阻索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经典的例子便是美军航母上的MK7拦阻索,分为两种不同规格的拦阻索:直径达34.9毫米的平钢绞大麻纤维芯拦阻索,可拦阻极限达85吨;直径达36.5毫米的平钢绞聚醋芯拦阻索,可拦阻极限达93吨。而英国在拦阻索自主研发方面虽然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然而却因为研发装备费用颇为高昂,放弃拦阻索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上的应用,直接采购了F-35B垂直起降舰载战斗机,因其采用了F-135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因而不用太大的甲板面积便可实现日常起降作业。而我国首款舰载战斗机歼15便无此"外挂",便只能够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我国在引进"瓦良格"号航母(即现役辽宁舰的前身)之初,世界拥有拦阻索技术只有美国、俄罗斯两家,便向俄罗斯提出了引进拦阻索技术的意向,俄罗斯因出于防止关键技术泄漏的缘由,拒绝对华出售拦阻索技术。万般无奈之下,中国只好放弃了从俄罗斯引进拦阻索技术的方案,选择了自主研发道路,在没有任何建造拦阻索经验和外来技术援助的情况之下,中国科技研究人员最终完成了国产拦阻索的研发工作。历经多次测试,中国国产拦阻索完全达到上航母实用化的技术性能指标。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辽宁舰形成初始化战力奠定了重要基础。2012年上午9时许,渤海某海域上空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一架机体着黄色蒙皮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飞临辽宁舰上空,接着从左舷开始向舰艉绕飞,将机头对准航母的甲板跑道逐渐降低飞行高度。只见战机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调整好姿态……20多吨重的庞大身躯以每小时200多千米的速度猛地“砸”向斜角飞行甲板。“嘭”!两只后轮与甲板猛烈摩擦后产生两股白烟,一道崭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呼啸而过的战机瞬间精确钩住拦阻索,向前冲出仅几十米,就稳稳地停在了甲板跑道上。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歼-15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辽宁舰上的首次成功着舰,意味着辽宁舰在形成初始化战斗能力上迈出了坚实而且是关键的重要一步,这要归功于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拦阻索。并且,中国航空母舰的拦阻索都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我国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没有任何外来技术援助,没有参考和仿制国外任何一种同类产品,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