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声,预售一个月只卖了100多张票
公式相声,预售一个月只卖了100多张票?
我现在不得不怀疑这对夫妻当初和郭德纲针锋相对是不是为了开这个专场,可以说这对博士夫妻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和郭德纲“摩拳擦掌”之后名声大噪啊,仿佛全国人民一下子都知道了他们,没有郭德纲,他们的这场《读书一执》相声剧有多少人知道呢?
所以在此我只想跟大家说一下,我们不能轻易被这样的行为所迷惑,相声博士的节目自称是“相声剧”,但是在我看来更像是两个人讲故事,你一言我一语的,相声是什么在我看来他们根本不懂,以为两人站在台上说几个笑话段子就是相声这种想法是对传统艺术的亵渎。
起初我还觉得李宏烨是单纯的没有修养,一脸的狂妄自大,现在想想却不是那么简单啊,我们看一下李宏烨参加《相声有新人》之后,虽然他受到了大家的谴责,但是不可否认他也被更多人知道了,甚至得到了以姜昆为首的主流相声的青睐,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这些主流相声演员是给了博士夫妻很大的帮助啊。
于是博士夫妻参加了央视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同时得到了主流人士的赞誉,博士夫妻也是趁热打铁推出了自己的相声剧专场,平心而论,确实有人去看,这也在预料之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只要知道的人足够多,总会有人去看的,而这也得益于当初博士夫妻和郭德纲的针锋相对。
只是去看的人不多,这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大多数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嘛,博士夫妻的相声段子确实太尬了,笑点生硬刻板,听起来像是两个机器人在讲笑话,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讲究声情并茂,更讲究演绎,有灵魂的东西才能算是艺术。
总之,博士相声开相声专场这件事早有预谋的可能性极大,你们觉得呢?
如果换专业相声演员去表演?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相声的主旨是逗乐观众,至于用什么样的招数不是很重要。
但是所谓的公式相声所采取的素材笑点着实有点尴尬,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个方式不可取或是认为是有点哗众取宠。其实我觉得只是素材选的不够好,如果选的得当依然可以逗乐观众。
另外就是博士夫妇,毕竟是业余爱好,在演绎方式和方法上都有所欠缺。如果是有好的段子再加上更好的表演者,又有谁能保证公式相声不能够生存呢?
在相声的发展历程中,老一辈的相声表演者也曾经以摇滚相声,模特相声等等来尝试。那是在相声落寞的年代,也可以看做是相声人为了卫道的一种努力和挣扎,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也就是说,公式相声是有存在空间的。
以前的诸多演绎的失败也大都因为没有合适的段子和合适的人。合适的段子应该不难创作出来,但是题材更应该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如果真拿学校那种公式来说事就令人尴尬了。
创新精神值得肯定,但是我说句实在话,段子作者作为高知分子,或许其中的笑点对于他们本身很容易理解。但是知识稍微有点欠缺或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就很难理解或跟不上节奏了。毕竟相声的创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博我们这些市井小民一乐的。
好的相声并不缺乏观众,好的形式也不会被摒弃,但是短时间内要做到让大众接受现在看来还是有点难。或许公式相声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作为相声爱好者也希望相声永久的繁荣昌盛下去。
另外我说一句,没有多少表演经验还是应该先以学习为主,太急于求成可能适得其反。
公式相声李宏烨再出新段子乡村教师?
传统相声的段子只有那么多,数都能数得过来!相声相较于其它曲艺形式来说,历史并不算太长。相声从诞生到现在,涌现了无数的相声大师!这些优秀的相声演员们都在继承中发展,然而新的相声段子却并不多。“公式相声”李宏烨夫妇却新的段子层出不穷,这是其创作才华的体现吗?
“公式相声”非传统相声从《笑傲江湖》的舞台到很多公开场合,“公式相声”李宏烨夫妇都表示他们不会说传统相声,也不会去学习相声“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更不会去被传统相声中的贯口、太平歌词等等。他们用自己研究的理论(公式)去创作相声、表演相声!也就是说,他们的创作、表演其实是一种“新相声(他们说的是不是相声暂不讨论)”。就目前看来,其在段子的创作能力、数量上还是非常惊人的!
就拿最近他们刚刚推出的新段子《乡村教师》来说,这个段子是为《2019上海交大——昂立教育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晚会》准备的。就题目上来说,非常符合晚会的主题,毕竟下面坐着108位乡村教师观众。
《乡村教师》这部作品证明不了其创作才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扒姐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特意去看了“公式相声”的这段表演。客观的说,这个段子老生常谈,无甚新意!比如,夫妇二人先拿儿歌切入,选的是以下两首儿歌:《小兔子乖乖》和《小燕子》。
铺垫好了丢出某某老师教的这个俗梗: 同时,不忘自夸一下:
说实话这种了无新意、了无生趣的“相声”扒姐确实欣赏不来。严格意义上讲,《乡村教师》这个段子不算是他们的创作,而是把很多老梗、老段子杂糅在一起,按照他们的公式理论表演出来。至于表演效果,有人笑,也有人不笑。反正扒姐是没笑过!
创作能力不等于创作才华就拿扒姐来说,我一天写十个问答可能是我创作能力的体现,但是我的创作才华比不上很多十天写一篇的老师们。同理,“公式相声”创造出再多的段子,最多也只是其创作能力的体现。相声是需要面对听众和观众的,创作才华需要听众和观众的反馈才能证明!
最后扒姐想要啰嗦一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可能相声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能够用“公式”的理论进行解释。但是,相声毕竟是一门需要临场的手艺,即使掌握其规律也还得发挥好吧!
我们鼓励创新,但是反对盲目的创新!
我是圈外扒姐,喜欢我,请关注我!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烨是当今创作能力最强的相声演员吗?
这个题目有问题,创作能力最强的相声演员,首先,他得是相声演员!其次才能说创作能力!
术业有专攻
相声,之所以能称为一个行业,是因为他有着几代人的付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规律。他是给人们提供精神生活的劳动服务,相声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去赚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许多年前,有记者采访高凤山先生,问高先生的快板为什么打的那么好,先生只回答了一个字,饿!可不么,一路打板讨饭至北京谋生,你的水平代表着你能不能生存下去,逼着自己进步,才能吃饱!同样,郭德纲没有前半生所吃的苦,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这种例子太多了
博士既然没有动力刺激自己进步,也没有失败的后顾之忧,只是一门心思的说自己写了多少活,自己出了多少书……弘扬,传播相声是好事!这点我支持!
但我希望博士应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人与人沟通不是谁说话多谁就受欢迎。让人乐,是一门学问,把快乐带给大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如果把快乐变成机械式的公式,快乐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吗?
如何评价新旧相声之争引发公式相声这件事?
我觉得吧,郭德纲从事传统相声从贫困潦倒到现在的风生水起。不单单是相声的层次了,慈善募捐,京剧表演……都可圈可点(除了影视😁😁)这也算是传统相声承前启后的人物了。有着自己的观众听众!
公式相声有观众的话完全可以另辟捷径,开宗立派嘛!怎么还要去挑战传统相声?非要把现在传统相声的听众观众纳入公式相声的范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