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巴的作用,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马尾巴的作用,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世界战争史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女性”?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Joan of Arc,Jeanne d'Arc,The Maid of Orléans),完全可以说是这样的一位女性。
15世纪的圣女贞德像(来源:Wikipedia,下同)
在介绍圣女贞德及其对百年战争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英法百年战争。所谓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从1337年到1453年进行的长达116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法国王位继承权。简单来说就是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男性后裔,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而与查理四世血统最近的是他的外甥,也就是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和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儿子,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但法国贵族不愿意接受爱德华三世成为他们的国王,再加上女性及其后裔的继承权,在历史上已经被排除了,所以法国贵族们最终选择了查理四世的堂兄(查理四世父亲腓力四世的兄弟的儿子),瓦卢瓦伯爵成为法国国王,即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法国瓦卢瓦王朝开始,爱德华三世也只能不情愿的接受这一结果。再加上自从诺曼征服以来,英国国王同时也是从属于法国国王的贵族,而腓力六世向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向收回爱德华三世所拥有的法国领土,爱德华三世拒绝,在这种情况下,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爱德华三世在1340年正式在其头衔中加上了法国国王的称号,这也是后来历任英国国王都有法国国王的称号的由来。
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六世的法国王位声索权的由来英法百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爱德华三世阶段(1337-1360)、卡洛琳阶段(1369-1389)、兰开斯特阶段(1415-1429)以及法国胜利阶段(1429-1453)。而圣女贞德,就是在百年战争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法国取得最终胜利阶段出现的,她的出现引发了法国精神的复兴。
英法百年战争的演变(黄色:法国王室领地;浅灰色:英国控制的领地;深灰色:勃艮第公爵控制的领地)
之所以说圣女贞德是法国精神的复兴,或者说是法兰西民族主义的精神象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英法百年战争的前三个阶段,代表法国的法王一方是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的,甚至到了战争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兰开斯特阶段,当时的法王查理六世已经无力抵抗与勃艮第公爵结盟的英王亨利五世,因此英法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了法国摄政王,并可以在查理六世去世后继承法国王位,可以说法国已经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了。
《特鲁瓦条约(Treaty de Troyes)》(1420.5.21),藏于法国国家档案馆不过历史有时候非常传奇,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在1442年同一年去世,而继位的英王亨利六世和法王查理七世为了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战。而1424年英国取得了对法兰西、苏格兰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的苏格兰援军全军覆灭。1428年,英国围攻法国南方要塞奥尔良(这是少数仍然忠于法王的几个城市之一)。奥尔良在百年战争中的这一阶段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奥尔良城就是对其他忠于法王查理七世的其他地区的最后的屏障,某种意义上“奥尔良的命运就是整个王国的命运”,而没有人认为奥尔良可以能够抵挡得住英国人的长期围困,可以说法国形势危急。而圣女贞德,就是在英军围攻奥尔良这一役中登上了百年战争的舞台。
1415年至1429年法国形势图圣女贞德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栋雷米(Domrémy-la-Pucelle),父亲是雅克·达尔克(Jacques d'Arc),母亲是伊莎贝尔·罗米(Isabelle Romée),一对农民夫妇。而栋雷米虽然被亲勃艮第派的领地所包围,但是仍然忠于法国王室。按照圣女贞德自己的说法,她是在1425年,13岁(根据被审判时她自称19岁推断)时经历了第一次异象。在这一异象中,她看到了天使长米迦勒(Michael)、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和圣玛格丽特(Saint Margaret of Antioch)——后两者是罗马天主教十四位辅助圣徒中的核心(再加上圣芭芭拉),处女殉道者。他们告诉贞德要把英国人赶走,并将查理七世带到兰斯(法国国王传统加冕地)加冕。
圣女贞德在栋雷米的出生地:今天已经是一个博物馆了贞德在16岁时请求沃库勒尔镇的(Vaucouleurs)法军指挥官带她到在希农(Chinon)的法国王家宫殿,被拒绝。贞德在第二年一月份再次与法军指挥官见面,这一次为了取信,她预测了鲁夫雷之战(Battle of the Herrings,Battle of Rouvray),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指挥官带她觐见了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接下来,套用句网络小说的经典套路,那就是1429年那一年,圣女贞德17岁,查理七世26岁,他们第一次见面,这是命运的相逢,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了。在两人的对话中,贞德给查理七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室很快就接受了贞德,并且同意贞德与救援奥尔良的军队一起出征。之所以法国王室能够如此迅速接受贞德,原因大概在于一方面,在经历了多年的耻辱性失败后,法国的士气极其低落,法国王室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急需一个能够提振士气,增强法国王室威望的消息,而贞德的出现,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法国人中一直流传着法国将会被一个女人所失去,而会由一个将会创造奇迹的圣处女将法国从“洛林的边界”中拯救出来的预言。而“失去”法国的那个女性,被认为是签订了《特鲁瓦条约》的伊萨贝拉(法王查理六世的王后)。正是因为这一预言,所以处于绝望中的法国王室才会急病乱投医,接受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作为圣处女,因为贞德声称她是在上帝指引下领导法国军队取得胜利。
1429年5月10日的巴黎上诉法院议定书上的涂鸦所表现的圣女贞德贞德是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被围困的奥尔良,不过奥尔良公爵家族将她排除在战争委员会之外,也没有将与敌人作战的消息告诉她。至于在战争中贞德究竟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战争,是否起到领导作用,目前争议很大。一方面贞德自己说她只是在战斗中从未杀人,只是举旗前行,而很多贵族则表示贞德对他们的决策有深远影响。但不管怎么说,最终法国王室取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对法国人来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代表了贞德就是那个法国人当中一直流传的圣处女,因此很多法国贵族开始成为贞德的支持者,而英国人则认为贞德是被魔鬼附身。
奥尔良围困战奥尔良战役后,贞德说服法国王室和军队指挥官阿朗松公爵向兰斯进军,这完全出乎英国人的预料(英国人以为法国会攻击巴黎或者诺曼底)。个人以为,正是因为法军出其不意的攻击方向,导致了接下来一连串的胜利,并且在帕蒂战役中法国击溃了英国军队主力并杀死或者俘虏了大部分英国军队指挥官。1429年7月15日,法军占领兰斯,16日查理七世加冕。但是在接下来的战略上,贞德和法军指挥官阿朗松公爵与查理七世发生了分歧,贞德与阿朗松公爵主张向巴黎进攻,而查理七世则倾向于与勃艮第公爵谈判。而勃艮第公爵只是以谈判作为缓兵之计。8月15日,法军与英军相遇,9月8日法军进攻巴黎,但王室在9日命令撤军。
《在查理七世加冕典礼上的贞德》(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864)1431年5月,与英国的休战结束后,贞德前往贡比涅以帮助保卫这座城市。5月23日,贞德在试图攻击一支在贡比涅北部的勃艮第营地时遭遇伏击被俘。在被勃艮第俘虏期间,贞德多次试图逃跑未果。后来经过英国与勃艮第公爵的交涉,勃艮第公爵以10000利弗尔的代价将贞德移交给了英国人。同年12月份,贞德被转移到英王亨利六世在法国的军事总部和行政首都鲁昂,并由亲英的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主教为首的宗教法庭对贞德进行异端审判,而这一审判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这一法庭完全是由亲英和勃艮第的神职人员组成,并由英国军队指挥官监督。
圣女贞德被俘:巴黎先贤祠壁画审判在1431年1月9日开始。从整个审判来看,这一异端审判既不符合宗教异端审判法的要求,同时审判记录也被篡改过。事实上,无论如何贞德都会被定罪。最终法庭给贞德定了12条与法庭记录自相矛盾的罪名,并且以立即处决的威胁,让作为文盲的贞德签署了一份她根本就看不明白的弃绝书。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鲁昂老集市广场被处以火刑,其遗体被扔进塞纳河中。
贞德塔:贞德在异端审判期间被监禁处在贞德去世后,英法百年战争又进行了二十二年,并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的结束,使得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几乎所有领地,只剩下加莱。而部分地得益于在百年战争中兴起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贞德的行为和最终牺牲所激发起来的,在百年战争后,法国基本实现了政治统一。
《温切斯特红衣主教在监狱中审讯圣女贞德(1431)》, Paul Delaroche百年战争的结束,使得贞德的异端审判重审成为了可能。教皇加理斯笃三世(Callixtus III)接受了法国检察长让·布雷哈尔(Jean Bréhal)和贞德母亲伊莎贝尔·罗米的请求,于1455年批准了对贞德异端审判的重审。1455年11月7日,重审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开幕,重审包括来自全欧洲的教士,并且完全遵守标准法庭程序。115名证人的证词一致证明了贞德的纯洁、政治和勇气。最终重审法院于1456年7月7日宣布贞德无罪,是由于“虚假指控”而被审判,并宣布她是殉道者。1803年,拿破仑宣布贞德是法兰西民族的象征。1909年,贞德被教皇本笃十世在巴黎圣母院封圣宣福,1920年被教皇本笃十五世在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册封为圣徒,成为了法国九名守护神之一(patron saints of France)。
圣女贞德被处以火刑总而言之,虽然圣女贞德只是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最后的阶段,从她登上历史舞台到被处以火刑去世,也不过三年,但是贞德的出现将英法百年战争从王位之争变成了宗教战争、民族战争。正是在贞德出现以后,法国人的法兰西意识或者说法兰西民族主义才开始被重新唤醒。因此,圣女贞德虽然从未受过教育,只是一个农家少女,其牺牲之时也不过19岁——在116年的百年战争史上,也只不过活跃短短三年,但是圣女贞德从百年战争的最后阶段开始,逐渐成为了法兰西民族主义的象征,这为百年战争的胜利、法兰西的统一和法国崛起为一个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从而这个角度来说,圣女贞德可以说对英法百年战争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圣女贞德的签名(Jehanne)马尾毛民间用途?
马尾毛被称为软垫的填充之王
马尾毛是空心鳞片结构,这样的鳞片结构使得马尾毛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每束马尾毛都有一个微型真空导气管,使得内外空气可以流通,用大量的马尾毛作为床垫的填充材料。并且,每匹马一年只能剪一次马尾,而能做床垫用的顶级马尾毛更是稀少。
用马尾毛填充的床垫具有防潮,恒温的特点。每一根马尾毛都有一个管道,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后很快蒸发掉,这一点使得马尾毛成为床垫中一个天然的内置空调
如果列一个三国谋士榜?
三国谋士我认为第一应该属于诸葛亮了。
诸葛亮远见卓识,七出祁山,远见卓识,为蜀国争夺天下,费劲心机。
如问三国智谋第一,乃诸葛亮也。
现在我们来谈,我认为的第二个智谋高的谋士,应该是属于郭嘉。郭嘉可惜早亡,否则可以给曹操出很多主意,指点江山。
从郭嘉去世,曹操的反应就可以知道,曹操甚为惋惜,在被周瑜,诸葛亮火烧战船的时候,他说:郭嘉如在世,吾不至如此。
可见,郭嘉智谋之高,非一般人可以比。
第三位,我认为司马懿可以称了,司马懿虽然以用兵长,但是反过来想他的智谋不差,没有智谋和诸葛亮作战呢?从智谋看,他比诸葛亮差,诸葛亮仅仅凭借木像,就可以吓退司马懿,这就叫死诸葛,吓跑活司马。
由此可见,其智谋不及诸葛亮。他与诸葛亮作战,也是失败较多,由此可见。
按照史书记载,诸葛亮一生与司马懿交锋三次。
第一次魏攻蜀守,但是连降大雨,魏国无功而返,只能说天意不可违。
第二次蜀攻魏守,诸葛亮连胜司马懿,可惜蜀道艰难,粮草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次交锋中,诸葛亮是更胜司马懿一筹的。
第三次司马懿吸取教训,不再主动迎敌,而是严令各部将领坚守不出,希望蜀军不胜而退,诸葛亮也同样吸取教训,没有大军合围,而是分兵屯田打算长期对峙,但是由于随后诸葛亮病逝,最终二人之间未能分出胜负。
诸葛智谋深远,应该略胜司马懿一筹。
可惜,天不假年,英年去世,人生憾事。
以上,是我的分析。谢谢大家。
张飞只有二十几个人阻挡在当阳桥头?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上半年,曹操扫平乌桓势力,当是时,整个天下北方大片地区由曹操占领,凉州以及关西地区则是由韩遂、马超并关中诸将控制,关中地区则由司隶校尉钟繇镇守。
所以,曹操的主要目的,便是南方益州的刘璋与汉中的张鲁,荆州的刘表以及扬州的孙权,此时,益州牧刘璋惧怕曹操的威势,相继派遣阴化、张松联结曹操,而汉中张鲁自守之人,无足挂齿,江东孙权,年少有为,且隔着长江天堑,因此,曹操将目标放在了依旧是自守之人的荆州牧刘表的身上。
当时的刘表典领荆州二十年,带甲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且荆州云集了当时天下众多才子士人,更有人口流向荆州,堪称富足强大。
但是刘表为人虽有贤名,却不善于任用贤才,外宽而内忌,为人相对软弱,这就使得荆州后期大权逐渐掌握在了蔡氏一族与蒯氏一族等大族的手里,而刘表的继承人问题也陷入了大族的操控,长子刘琦最终因为躲避祸患,避难江夏,次子刘琮则留在了刘表身边。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军趁着荆襄雨季之时,从南阳郡出兵,闻讯的刘表积极备战,但怎奈刘表此时已经重病缠身,又加之对曹操的恐惧,一个月后,刘表病逝。
此时,荆州地区由三股势力组成,一股是驻扎与樊城、新野一带的拥兵两万余的刘备,是为荆州防御曹操的第一线,并且刘备接到曹操南下的消息后,从新野撤退到了樊城,准备以刘表为依托,进行坚守。
第二股势力便是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控制着襄阳、江陵这荆州的一等一的两大重镇,带甲士卒至少八九万人,兵精粮足。
第三股势力是此时担任江夏太守的刘表长子刘琦,拥兵一万余人,颇有实力。
同年九月,继任荆州牧的刘琮在荆州文武的劝说下,胆怯投降,并且派遣大儒宋忠前去通知刘备,此时刘备大吃一惊,因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琮会投降,这样一来自己便是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关键时刻,刘备所部出现了两种论调,其一是迅速南下襄阳,攻击并拿下刘琮,然后占据荆州,统率大军,抵抗曹操。
第二种是立刻沿着水陆两路南下重镇江陵,江陵控制长江,是荆州的物资集散中心,异常重要,只要占据了这里,亦可以收拢资材人马,凭借着坚城与曹操、刘琮周旋。
权衡利弊之后,刘备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此时,赤壁之战,已经开展了,由于刘备深得人心,襄樊一带的百姓十余万口自愿追随刘备,导致刘备所部不得不分兵护送百姓,情急之下,关羽率领水军一万余人从水路南下,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率领步兵从陆路撤退。
此时,得知消息的曹操为了避免刘备抢占江陵,紧急率领曹纯等精锐虎豹骑五千人连夜追击刘备,一日一夜三百余里,终于,在当阳长坂坡一带追上了刘备。
这时候刘备所部部署分散,面对曹操的五千精锐虎豹骑,几乎一触即溃,根本无法阻止太过于像样的抵抗,又由于战场十余万百姓纷乱逃跑,导致场面一度大乱,刘备聚集不起来所部,曹军所部也是同样分散。
而此时,刘备趁机率领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人向南逃跑,而张翼德据水断桥,便是在此刻上演,张飞手下的兵力,只有二十多个骑兵,在当阳桥边,张飞面对追击而来的曹军,三声雷霆之吼,当时吓得曹军不敢前进,随后撤退,这是《三国志 蜀书 张飞传》中明确提到的,张翼德的熊虎之名由此更加显现于天下。
那么,张飞为什么会吓退曹军呢?
首先,前文提到过,此刻的曹军部属最多兵力只有五千人,且过分分散,能够追击刘备所部的,不会很多,因此,他们也一定会忌惮张飞所部,是否存在伏兵,故而才不敢贸然进军。
其次,张飞身为熊虎之将,在此之前,已然名满天下,遇到这样的存在,说实话,一般人的确是没有胆量进行较量的。
所以,曹军才会选择撤退,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能力管好一间千亿资产的国企吗?
这个世界上是存在规律的,有很多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了作用,并决定着某种事务的发展,有些教授是学习了掌握了这些规律的理论,但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并不是他们的专长。
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他可能可以在武术学校担任教授,但是在实战当中,战场是千变万化的,不是凭你的三拳两脚就可以打败所有的对手。可能对方武功不如你,但是他有杀手锏,而不知不觉中,他就将你打败。商场亦是这样。
经济教授能不能管理企业,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管理千亿的企业,一个是管理千亿的国企。
有些专家教授存为精英以后,不顾现实情况,说了很多脱离实际的话,也做出了让很多人遗憾的事情。因此,企业需要的是有实战经验的、实干型的管理人才,能够让企业盈利的,尤其是私人企业。
经济教授能不能管理一个千亿级的企业?答案是不能的,因为很多私人企业都是企业家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他们经历的辛酸苦辣,外人只看到他们成功后的辉煌,却很少看到他们创业中的艰辛。
客观上很少有经济教授下海,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一个企业搞成千亿级别的企业。经济教授掌握的那些理论知识,一到商场可能就晕了。这个跟杨利伟不一样,他可以进大学当教授讲课,也可以开航天飞机上天,那个是比较牛的。
经济教授如果是管理一个千亿级的国有企业,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因为文凭也都够,人脉资源也都还可以,国企各个层级管理架构都在,员工端着铁饭碗,都是勤勤恳恳的,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相对来讲国企又都是比较好赚钱的行业,一旦亏本银行贷款或融资也比较容易,实在搞不下去一纸调令,换一个位置级别还在那里。
每个人有每个人该做的事情,安心做好本职工作,问心无愧最重要,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