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怎么读,唏嘘读什么音

2023-10-01 14:15:04 85阅读

翕怎么读,唏嘘读什么音?

唏嘘读音是xī xū,

唏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xū。本意是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通常指:无奈,自然,感慨,叹息的意思。近义词是感慨,感叹。

翕怎么读,唏嘘读什么音

详细解释

含义

1. 叹息、感慨。

2. 抽噎;抽泣;抽搭,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

3. 短促:在文天祥的《沁阳春 题张巡庙》中有:“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指人的生命如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一样短促。

谁有草堂十志原文的注释译文?

(原文)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谷神全道,此其所以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歌曰:山为宅草为堂,芝室兮药房。罗蘼芜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成草堂,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饮玉液,童颜幽操长不易。

(译文)篙山草堂的,这是因为自然的溪山,因为当墙水沟;借助他人力量的缔架,再加上茅草屋顶。将以避燥湿,成房屋的使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谷神全道,这就是他高贵的。和奢侈的生活的,那么我是剪修饰,没有天理了。唱道:山为住宅草为堂,芝室啊药房。罗蘼芜拍薜荔,你兰砌墙壁啊。蘼芜薜荔成草堂,其中有人相信应该经常啊。读金书喝玉液,童颜幽长不易掌握。

(原文)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霛(灵),窈如仙会,即扬雄所谓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是也。可以超绝世纷,永洁精神。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惚怳,悲怀情累矣。歌曰:临泱漭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窈冥。怳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窈冥仙会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舒颢气,养丹田,终仿佛兮觌群仙。

(译文)在烟里的,是特峰秀起,如果枕头烟。秘庭凝霛(灵)。,善良如仙会,就是扬雄所说乃清、乃静游览的庭院是正确的。可以以超过社会纠纷,永洁精神。和机士兵登上了,就迷迷糊糊地静养,悲伤爱情累了。唱道:面临宏大漭背青荧,吐云烟啊合玄妙。模糊很快轰动啊沓幽云,意群仙会缥缈兮。苍茫仙会在烟雾中,辣魂形灯光视听。听到丈夫至诚必然感应祈祷这顶,舒大气,养丹田,最终仿佛看到众神仙啊。

(原文)羃翠庭者,盖崖巘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其清而薄其厚矣。歌曰:青崖阴丹涧曲,重幽叠邃隐沦躅。草树绵幂翠蒙茏,当其无亭在中,当其有幂翠庭,神可谷道可冥。幽有人弹素琴,白玉徽兮高山流水之清音,听之愔愔澹忘心。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以加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丽,乖其实矣。歌曰:紫岩隈清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藿蘼荫蒙茏,幽人架馆在其中。卧风霄坐霞旦,藿蘼蒙茏依樾馆。粤有客兮时戾止,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永岁终朝常若此。

洞元室者,盖因岩即室,即理谈元室反成自然,元斯洞矣。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生异言。歌曰:岚气肃兮峦翠沓,阴室虚灵户若帀。谈空空兮核玄玄,披蕙帐促萝筵。洞元室,秘而幽,贞且吉,道于斯兮可冥,绎妙思洞兮草元经,结幽兮在黄庭。

(译文)羃翠庭的,盖崖汇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厚,其下深浓。可以用王神,可以用冥道了。当喧闹的游的,就喝戏谑永远天,而他的清白而薄的厚了。唱道:青崖阴丹涧曲,重叠深邃幽隐形躅。在树线积翠蒙龙,当没有亭在中,当他们有积翠庭,神可以谷道可冥。在有人弹素琴,白玉徽啊高山流水的清脆的声音,听之愔澹忘心。

(原文)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以加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丽,乖其实矣。歌曰:紫岩隈清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藿蘼荫蒙茏,幽人架馆在其中。卧风霄坐霞旦,藿蘼蒙茏依樾馆。粤有客兮时戾止,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永岁终朝常若此。

(译文)樾馆的,这就是林取材,基础上拓架,以加茅草屋顶,在不期逸,做不到疲劳,清谈娱宾,这是还了。和放荡的人鄙视他的狭窄寂静,如果事情宏伟壮丽,不合实际的。唱道:紫色岩隈清溪旁边,雪松烟鸥啊千古颜色。花叶蘼荫蒙茏,隐士架馆在其中。身陷霄因霞旦,叶蘼蒙龙依照樾馆。广东有客人时来到啊,柴草不做饭清谈而已,永年终朝常如此。

(原文)洞元室者,盖因岩即室,即理谈元室反成自然,元斯洞矣。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生异言。歌曰:岚气肃兮峦翠沓,阴室虚灵户若帀。谈空空兮核玄玄,披蕙帐促萝筵。洞元室,秘而幽,贞且吉,道于斯兮可冥,绎妙思洞兮草元经,结幽兮在黄庭。

(译文)洞元室的,这是因为岩石即室,就理论谈元室反成自然,元这洞了。当邪恶的人居住的,就请容我次,虚妄荒诞,最终产生不同的意见。唱道:岚气肃啊峦翠沓,阴室虚灵户如果帀。谈空空啊核玄玄,披蕙帐催促萝席。洞元室,而幽秘,贞而且吉,道在这啊可冥,萧绎妙想洞啊草元经,结幽啊在黄庭。

(原文)倒景台者,盖太室南麓,天门右崖,杰峰如台,气凌倒景。登路有三,皆可少憩,或曰三休台,可以会驭风之客,皈绝尘之子,超越真神,荡涤尘襍(杂),此其所以绝胜也。及世人登焉,则魂散神越,目极心伤矣。歌曰:天门豁仙台耸,杰屹崒兮云倾涌。穷三休旷一覩(睹),忽若登昆仑兮期汗漫山。耸天关倒景台,舒颢气轶嚻(嚣)埃。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霞可吸,曾何荣辱之可及。

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霛(灵)仙仿佛,想若可期,及传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歌曰:霏微阴壑上气腾,迤逦悬磴兮上凌空。青赮(霞)杪(?)紫烟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期仙磴,鸿鴈(雁)迎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欲升烟,铸丹炼液伫还年。

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盘石,飞流喷激清漱成渠。藻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与俗人言。歌曰:灵矶盘礴兮喷磢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泉沫洁,一憩一饮尘鞅灭。磷涟清淬涤烦矶,灵仙境仁智归,中有琴徽似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译文)台的倒影,这是太室山南麓,天门右边山崖,杰峰如台,气冲倒影。登路有三,都可以稍作休息,有人说三休台,可以用在控制风的客人,饭绝尘的儿子,超越真神,清除灰尘襍(杂),这是他最好的。当人们登上了,那么魂散神越,目极心受伤了。唱道:天门豁仙台高耸,杰坚固险要啊说倾泻。研究三休空一覩(看到),如果登上昆仑山期漫无边际啊。高耸天关倒景台,舒大气轶嚻(嚣)埃。皎皎的儿子啊自己独立,云可以朋霞可吸,怎么荣辱的可及。

(原文)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霛(灵)仙仿佛,想若可期,及传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歌曰:霏微阴壑上气腾,迤逦悬磴兮上凌空。青赮(霞)杪(?)紫烟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期仙磴,鸿鴈(雁)迎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欲升烟,铸丹炼液伫还年。

(译文)一仙石瞪的,因为危险石阶弯隆,尉迟迥接云路,霛(灵)仙仿佛,想象如果可期,和传说的毁坏所不见就废了,因为怀疑冰的谈论信了。唱道:霏微阴壑谷上气升腾,弯弯曲曲走上凌空高悬的石瞪啊。青赮(霞)末(?紫烟垂)。,鸾凤美妙歌且舞啊吹排箫。一仙石瞪,鸿鹅(雁)迎接瑶华赠,山中人儿喜欢神仙,想象她听说这想升烟,铸造丹炼液等待返回年。

(原文)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盘石,飞流喷激清漱成渠。藻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与俗人言。歌曰:灵矶盘礴兮喷磢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泉沫洁,一憩一饮尘鞅灭。磷涟清淬涤烦矶,灵仙境仁智归,中有琴徽似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译文)涤烦矶的,因为穷谷山崖陡峻磐石,飞流喷激清漱成渠。藻性涤烦,他有幽致。可成为智者的主张,很难与一般人的话。唱道:灵矶气势磅礴啊喷磢错,邀泠风啊镇黑暗沟壑。研究苔增多,泉水泡沫清洁,一休息一喝灭尘鞅。磷起清淬涤烦矶,灵仙境仁智回家,其中有琴徽似玉,巍峨浩荡弹这首曲子,寄音乐知音同所想。

(原文)金碧潭者,盖水洁石鲜,光涵金碧,岩葩林茑,有助芳阴。鉴洞虚彻,道斯胜矣。而世士缠乎利害者,则未暇存之。歌曰:水碧色石金光,滟熠熠兮濙湟湟。众葩映烟茑临,红的的兮翠阴阴。红翠相鲜金碧潭,霜月动烟景涵,幽有人兮好冥绝,炳其焕凝其洁,悠悠终古长不灭。

云锦淙者,盖激溜攒冲,倾石丛倚,鸣湍叠浪,喷若风雷,晷辉分丽,焕若云锦,可莹澈灵瞩,幽玩忘归。及匪士观之,则反曰寒泉伤玉趾矣。歌曰:水攒冲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驳荦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水石攒丛云锦淙,波连珠文沓峰,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乐天休,实获我心夫何求。

(译文)金碧辉煌潭的,因为水洁石很少,光涵金碧辉煌,岩麻林鸥,有助芳阴。鉴于空洞彻,道这胜利了。而世上的人缠在利害关系的人,就没有时间存在的。唱道:水绿色石金光,艳熠熠生辉啊淡湟湟。大家花映烟鸥临,红的的翡翠阴阴。红翡翠相新鲜金碧辉煌潭,霜月动烟景涵,在有人喜欢黑暗绝啊,炳他的文化凝聚了他的清洁,悠悠永远长不灭。

(原文)云锦淙者,盖激溜攒冲,倾石丛倚,鸣湍叠浪,喷若风雷,晷辉分丽,焕若云锦,可莹澈灵瞩,幽玩忘归。及匪士观之,则反曰寒泉伤玉趾矣。歌曰:水攒冲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驳荦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水石攒丛云锦淙,波连珠文沓峰,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乐天休,实获我心夫何求。

(译文)云锦涂的,这是激溜攒冲,倾石丛紧靠,泉流叠浪,喷如果风雷,日辉分美丽,有如云霞,可光洁灵注视,在玩回来。当没有人看的,那么反过来说寒泉伤玉趾了。唱道:水冲石丛攒聚高耸,雷焕说锦啊喷汹涌。青苔斑驳花草攀附,芳幂幂啊濑浅浅。水岩石攒聚丛云锦涂,波连珠纹重叠峰,有清洁冥的讨好这幽,冲刷着雨露乐天休,实际获得我的心为什么要求。

炎加欠读什么?

欻 xū

部首笔画

部首:欠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五笔86:OOQW 五笔98:OOQW 仓颉:FFNO

笔顺编号:433443343534 四角号码:9788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B3B

基本字义

1. 忽然:“神山崔巍,~从背见。”2. 迅速:“夫~而生者,必~而灭。”

详细字义

〈副〉

1. 忽然 [suddenly]

欻一狼来。——《聊斋志异·狼三则》2. 又如:欻忽(忽然;迅疾);欻然(欻焉,忽然)

〈形〉

1. 轻举的样子;急躁鲁莽 [rashly]

欻神化而蝉蜕兮,朋精粹而为徒。——张衡《思玄赋》2. 又如:欻疾;欻霍(迅疾)3. 活动的 [movingly]。如:欻欻(动的样子)

欻 chuā

基本字义

1. 象声词,急促的声响:~的一声,队伍立刻立定。

辟多音字?

是多音字,读bì 、pì 。

辟 bì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词性变化

◎ 辟 bì

〈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pì

其它字义

◎ 辟 pì

〈动〉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

◎ 辟 pì

〈形〉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 辟 pì

〈形〉

(1)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bì

历史上是否曾出现过一个贵霜帝国?

确实贵霜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帝国。首先它是一个族群在多次迁徙之后建立的,其次它在灭亡之后似乎并没有传承。不过它存在的时间前后相加也有数百年,而且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甚至在有些方面永久性的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贵霜人的身份谜团

看到这个小标题,可能许多朋友会忍不住笑出来,因为确实贵霜人的起源也可以说是历史常识。基本上所有提到贵霜的资料都会告诉大家,贵霜是大月氏西迁之后在印度建立的国家,所以贵霜人就是大月氏人的后裔。

而既然说起了大月氏,咱们在这里先离题一下,澄清一个常见的观点,就是关于“月”的读音。曾经有许多年,许多材料中都曾经专门注明,“月氏”这个词要读成“ròu zhī”,但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一些资料曾把“月氏”的“月”写成“⺼”,而这是一个汉字部首,被称为“ròu”字旁,所以“大月氏”才会被读作“dà ròu zhī”。但近年的观点普遍认为把“月”写成“⺼”是误会的结果,所以在近年出版的许多词典里“月氏”的读音都已经更正为“yuè zhī”

(月氏人的发源地在河西走廊)

而现代一般观点认为,大月氏最早发源于甘肃省张掖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早期曾异常强悍,甚至曾逼迫匈奴对其臣服,并强令匈奴向其派遣质子。但在公元前3世纪末,一名在大月氏的匈奴质子却想办法逃回了匈奴,而且后来他还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自己夺取了匈奴的单于宝座并统一了匈奴各部。看到这里,恐怕大家也就知道了,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冒顿(mò dú)单于。

而冒顿统一匈奴之后,曾多次讨伐大月氏,在公元前205年到202年以及公元前177年到176年,冒顿率领的匈奴军队两次大败大月氏,使其在河西故地无法继续立足,只得无奈西迁。此后,大月氏首先迁居到了今天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但在公元前162年,冒顿的儿子老上单于再次击败大月氏,大月氏再次西迁,迁到了今天中哈边境的伊犁河流域。而这里在之后的100多年间就成为大月氏新的根据地。

(大月氏人的迁徙路线)

所以大月氏历史似乎也是挺清楚的,那么谜又何在呢?这个谜就是大月氏到底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因为大月氏西迁后曾经对中亚和印度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所以除了中国古代的记载之外,古印度乃至西方的一些史料也都记载有大月氏,而且大月氏在中亚和印度也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存,但这些遗存所揭示的大月氏人种却相互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后汉书》里曾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如果从这个记载来看,大月氏应该是一个说汉藏语系的黄种人族群。

(疑似月氏贵族塑像)

但大月氏人西迁之后,曾发行过大量刻有其统治者的钱币,而这些钱币上的统治者形象确都是白种人形象。而且现代一些观点认为,西方史料记载的一个强大民族马萨盖特人就是大月氏,而西方史料说这个族群是塞种的一支,也就是说印欧语系的白种人。所以关于大月氏人的族源,其实到现代还是存在着很多谜团。

大月氏与希腊人

因为大月氏曾长期压制匈奴,所以在中原人眼里,他们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族群。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但张骞却没能说服大月氏,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大月氏此时已经在中亚和印度看到了比击败匈奴回归故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说到这里,我们要先放下大月氏,说一下当时中亚和印度的局势。在大月氏来到中亚之前,中亚原本生活有一个被称为塞迦人(Saka)的族群,他们应该也是塞种人的一支。在他们的南方,也就是北印度地区,则生活着大量的希腊人。那么提到印度的希腊人,大家肯定首先会想到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虽然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具体过程现代也有一些争议,但在北印度却确实存在过由入侵的希腊人建立的国家。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致区域)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众多将领率领军队离开印度。但当时已经移居当地的许多希腊移民却留了下来,成为了印度孔雀王朝的臣民。在公元前250年前后,希腊人在伊朗建立的塞琉古帝国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宣布巴克特里亚独立,建立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下文称巴克特里亚)。之后到公元前190年前后,其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开始大举入侵北印度。而他的入侵可能得到了早年留在当地的希腊人接应,所以一路高奏凯歌,最远甚至可能打到了印度孔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下。

(刻有德米特里一世头像的钱币)

而在德里特里一世死后,巴克特里亚发生内战,分裂成了多个小王国。其中在位于今天印度北部犍陀罗的希腊人改信了佛教,后来还创造出了影响深远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而张骞出使大月氏时,也曾记载了一个名为大夏的国家。一些现代观点认为,大夏就是一些印度和西方史料中记载的巴克特里亚。张骞记载中说大夏有国民100多万,其首都叫蓝市城,并说之前不久大月氏将其攻败,还说大夏“兵弱,畏战,善贾市”,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战力不强,但很擅长做生意,这种特点也很符合希腊人擅长贸易的特点。

(犍陀罗的菩萨塑像)

而在大月氏进入中亚之后,首先把中亚的塞迦人给赶走了。塞迦人被驱离故地之后,又很快南进到了印度北部。而他们这一路给予周边的几个希腊人小王国沉重打击。公元前145年,塞迦人摧毁了巴克特里亚东部重镇阿伊卡努姆(Ai-Khanoum)。但塞迦人南进最主要的目的是躲避大月氏,所以似乎在当地并没有久留,所以巴克特里亚并没有马上灭亡。但紧随其后的大月氏人却更进一步,侵入到了巴克特里亚核心区域,在公元前130年前后迫使其称臣,之后巴克特里亚逐渐走向灭亡。1年之后,张骞到达大月氏并留下了相关记载。而在此之后,尽管一些从巴克特里亚分裂出来的小王国还存在了100多年,但都已经非常边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大月氏是希腊人在印度统治终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贵霜与大乘佛教

大月氏在攻灭了巴克特里亚之后,将所占领的土地分给了自己的5个部族,而其中之一就是贵霜。当时每个部族都由一名翕(xī)侯所统领,而在过了100多年之后,贵霜部的翕侯丘就却(Kujula Kadphises,又译迦德菲塞斯一世)一举攻灭了其它4个翕侯,自立为贵霜国王,正式建立了贵霜王国。在此之后,他先是击败安息,又先后攻灭了喀布尔(《后汉书》称其为高附)等周边政权。而他的孙子阎膏珍(Vima Kadphises,又译迦德菲塞斯二世)继位后,再次对当时控制着北印度的塞种人发动攻势并将其击败,贵霜的势力更加深入北印度。

(刻有丘就却头像的钱币)

而在阎膏珍在位期间,贵霜已经出现了崛起之势,所以可能也动了重新东征,回到其历史发源地的念头,以至于竟然和之前一直合作的汉朝发生过一次大战。根据《后汉书》记载,当时贵霜要求与汉朝和亲,结果被汉朝断然拒绝。结果贵霜以此为理由,派其副王谢会率领7万大军向今天的新疆喀什附近杀来。而当时任职西域都护的名将班超看到贵霜军来势汹汹,决定避其锋芒,坚守不战。结果远道而来的贵霜军出现粮草不足,被迫向龟兹求援。但班超预料到了贵霜军的困境,提前在前往龟兹的要道上设伏,全歼了谢会派去求援的军队。谢会得报后知道继续坚持必然全军覆没,于是派人向班超求和并退兵,双方重修旧好。

(刻有迦腻色伽一世塑像的钱币)

而在阎膏珍的儿子迦腻色伽一世(Kanishka)继位之后,贵霜继续了其扩张行动,不但将北印度地区几乎完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而且还曾一度将其触角越过帕米尔高原,在新疆喀什附近扶植了自己中意的统治者。当时可以说丝绸之路的许多重要节点都已被其控制,因此贵霜帝国也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大量来自中原的丝绸和来自罗马的黄金都经由贵霜中转之后被卖到罗马和汉朝,作为中间商的贵霜也在此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很快进入了其极盛期。

(贵霜帝国的大致疆域)

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促进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贵霜处于中原、印度、波斯和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文化圈的交界点,各种文化在其境内都有相当程度的存在,甚至还曾彼此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化。在贵霜前期的几位重要国王中,丘就却信仰佛教,阎膏珍信仰婆罗门(原始印度教),而迦腻色伽一世则又是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曾建立了一座非常宏伟的舍利塔,以存放佛骨舍利。而迦腻色伽一世还效法印度的阿育王,曾向外国大量派遣僧侣以传播佛教,许多人认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就跟迦腻色伽一世有直接的关系。

(大乘(黄色)、小乘(红色)和藏传(橙色)佛教的大致流行区域)

而且我们刚才说到,信仰佛教的希腊人所聚居的犍陀罗地区后来也被贵霜吞并。而犍陀罗地区所流行的佛教教派将早期佛教信仰与部分古希腊元素进行了结合,后来这一教派在贵霜流行了起来。一些观点认为,这个教派就是后来广泛流行于中日等东亚地区的大乘佛教的雏形。而无论大乘佛教是否吸纳了希腊元素,它基本成型于贵霜时期的北印度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疑问的,所以可以说贵霜帝国在大乘佛教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迦腻色伽一世晚年仍然奉行对外扩张政策,而其国内厌战情绪高涨,导致迦腻色伽一世最后竟然在病中被人闷死在了床上。而贵霜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方式对不同区域进行管理,各地之间的疏离也渐渐无法调和。公元225年,贵霜帝国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帝国迅速被波斯灭亡,而东部帝国则在公元340年前后被印度笈多王朝灭亡,贵霜自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可以说持续到了今天。(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