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当于中国哪个省,二战时日军和国军里真的有女性军官吗
日本相当于中国哪个省,二战时日军和国军里真的有女性军官吗?
为了吸人眼球,现在的战争电视剧里总是要安排一些漂亮的女军官和男主角发生点感情纠葛,从而增加戏份。那么二战的时候,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里有女军官吗?
日本女间谍
自封建时代起,日本便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即使经过明治维新思潮的洗礼也未曾改变过。日本女性从小就被倡导要做贤妻良母,打仗、拼搏那是男人的事情。因此当时日本的各种军官学校都不招收女学员,所以二战期间日军作战部队里是没有女军官存在的。
但日本军队里确实有女性,她们往往只存在于后勤部门和情报部门,从事谍报、医疗、慰安等工作。她们只能算是军属,军队的附属人员,是没有军衔的,或者级别很低,即使像川岛芳子、南云造子这么出名的女间谍,也没有军衔。
笃志女子部队
侵华战争爆发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女人加入军队,随军护士是她们中最多人选择的职业。据统计,二战期间,日本红十字会的从军护士共有3.5万人,其中护士长(下士官待遇)2000人,战争中1120人死亡。陆军护士1937年有3500人(二等兵待遇,护士长为行伍长待遇),太平洋战争时达2万人。战争中很多护士死去,有的被俘虏,被俘人中也有自杀以保全自己名节的人。
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应对美军登陆作战,日本开始准备本土作战。按设想,日本动员了国民义勇战斗队约2800万人,其中包括主要由年轻女人组织的“笃志女子部队”。
占领军慰安女子挺身队
笃志女子部队可以说是炮灰和牺牲品,因为女子体力上的不足,女子部队并不被部队高官看好,给她配发的武器相当低劣,包括单发土枪、火药枪,甚至是竹枪弓箭。她们只拿来凑数量的炮灰,很多人因此白白送了性命。
日本间谍女长官
日本投降以后,这群可怜的日本女人的悲剧命运还没有结束。她们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占领军慰安女子挺身队”的成员,“防止皇族、华族的子女以及特权阶级的子女被占领军士兵强奸和施以暴行”,这些平民出身的“笃志女子部队”只好牺牲自己,成为美军的慰安妇。
而国民党方面,确确实实有女军官的存在,而且还出了7个女将军,分别是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额仁庆达赖、姜毅英、谢冰莹、胡兰畦。
姜毅英
宋美龄是中国空军之母,1932年她曾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负责组建空军。在她的穿针引线下,中国从美国购买了大量武器和飞机,中国空军才因此得以成型,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来华也是她一手促成的。1937年,她被授予中将军衔。
女间谍收发电报
奇俊峰、巴云英、额仁庆达赖被称为内蒙抗日三女王,她们都贵族出身,但不愿意沦为亡国奴,于是便拉起队伍反抗侵略者,她们的军功都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被分别授予少将军衔。
胡兰畦
姜毅英则是谍战英雄,二战期间她在军统从事无线电收发和电文破解工作。1941年12月初,姜毅英破译了日本军部的无线电密码,获悉日本将在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受到戴笠嘉奖,由原来的中校破格提升为少将译电组组长。
战地妇女服务团
谢冰莹和胡兰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军队,她们在抗战期间组建“战地妇女服务团”,从事抗战宣传,服务抗战将士,救助了大量伤病员士兵,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被破格授予少将军衔。
谁的整体实力更强?
总体上来讲,我肯定毫无疑问的选择伊朗。
尽管沙特的城市有高楼大厦,沙特的军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先进武器,沙特国王的出访团队能一次性的租下对方城市的全部奔驰,但这并不能掩盖沙特根本不是一个现代国家的事实。
沙特空军装备的欧洲“台风”战斗机,单价在一亿美元左右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归根到底是其组织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谈国家才有可比之处。沙特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君主制的国家,而且还不是那种有组织能力的封建集权政府,而是类似于部落寡头制的形式,政府各个部门几乎都控制在所谓的“王子”手中,各自为政,这让马上要继位的王储都相当头疼。
沙特王室中的几位核心成员
而伊朗是一个经过现代化进程,又经历过革命的国家,虽然其制度谈不上多先进,但至少已经有完整的组织形态,特别是这几年,能在国际制裁下安稳的运行,对其政府能力的考验不能说不大。
很多人以为军事能力只是单纯的武力较量,其实战争真的是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我们就对比一下双方在几次战争的表现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两伊战争,伊朗和萨达姆所代表的逊尼派阵营缠斗8年,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双方基本上打平了。最近发生的叙利亚内战,这两年替叙政府军打仗的几乎都是来自伊朗的志愿军,战力可见一斑。
两伊战争的前线,在长达八年的战斗中,双方都损失惨重,国民经济发展至少倒退20年
反观沙特这边,真正投入战争的就是最近一次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战斗,结果大家也在新闻里看到了,全部用西方先进装备武装起来的海湾富国联军被胡塞武装打的丢盔弃甲,只能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勉强维持战局。
这就是唯武力论的最好体现,沙特以为有巴基斯坦和苏丹的雇佣军,加上西方最先进的武器,他们就战无不胜了。反观伊朗这边,面对严厉的国际制裁,还是一步步的建立的自己的军事工业,在武器维护和研发上都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于沙特,伊朗空军简直可以称的上“寒碜”,但是凭借自身军事工业的能力,伊朗空军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制军机仍能保持可战斗状态。
沙特和伊朗,虽然都靠着石油在维持国家的收入,但是沙特就是一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姿态,对其他扎实的基础工作都不屑一顾,然而我们都知道,建筑在沙滩上的高楼是不稳的。
当然,以上都是抽象的对比,两国如果真起冲突,他们背后的国际力量又是另外一个不可以不考虑的重量级因素。为什么日本的县比市大?
在日本的行政区划县要市大,这和我们不大一样。这里面有它历史的原因。
1871年,日本政府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行政区划。
日本共有三级行政区划。第一级别是都、道、府、县,这相当于我们的省。这个“都”只有一个,就是首都东京。“道”也只有一个,就是北海道。
北海道是比较特别的存在。
古代日本一贯模仿唐朝,它的行政区划也如此,全国被划分为“五畿七道”,但当时的七道是没有北海道的,因为当时北海道受到歧视,被称作“虾夷”。但虾夷虽然被歧视,但却忠于幕府将军,明治维新时,这里很晚才被降服。为了表达对他们的重视和安抚,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才设立了北海道。随着废藩置县的推进,其他道都逐渐虚化了,唯独这个北海道仍然保留了下来。
府有2个,即大阪府、京都府。县比较多有43个,都是废藩置县以后,由府和藩改制而成的。
日本的第二级行政区划是市、郡和特别区。着相当于我国的县,市。每一个都道府县下都有几个市。特别区仅存在于东京,也就是位于东京城区,由东京都直辖的23个区。郡目前已经名存实亡,不具备实际意义。
下面的等级就是町、村、区,相当于我乡、镇、街道。是日本的最基层行政单位。
话说回来,县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代表极大区域的,大到什么程度呢?全中国那么大,所谓“赤县神州”就是指全中国。作为行政区划,周之前,县也是大于郡的。市,就差远了,一直就不大,基本就是市集和街道这种量级而已。到了辛亥革命后,市才老头尿尿抖起来了,变成了比县要大的行政区划。
市比县大,其实也是一种资本的胜利吧。
日本侵占了多少省?
具体来说,日军共侵占的地方有东三省、热河、绥远一部、察哈尔、河北、山西绝大部、山东、河南大部、安徽绝大部、江苏、浙江一部、江西北部、湖北绝大部(只有大别山在桂系手里)、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广东一部、广西一部、云南小部。
中国军民保留的有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西康、贵州完整,云南大部
如果太平天国成功推翻清朝政府了?
如果太平天国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不但会有日本侵华,而且很有可能日本成为第二个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
这个不是故做惊人之语。历朝历代,只有内忧才会有外患。
商王帝辛无道,才有周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周幽王荒淫宠爱姬,烽火戏诸侯,才会被西夷犬戎杀死灭国;
烽火戏诸侯两晋积弱,才会有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宋朝抑武尚文,才会对辽金西夏纳供输金疲于应付,才会在经济全球第一的情况下,被马上民族蒙古所灭,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泥马渡康王最后这个例子,是和太平天国当年的情况最为相似的。
大明王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日益腐朽没落,自然环境变化多年天灾,民不聊生,李自成等农民军强大的冲击下,才让明朝崩溃,让女真人的大清集团入主中原,最后成为第二个入主中华的北方民族。
崇祯投环相反,在中原王朝强盛时期,匈奴,突厥,鞑靼这些当时也是武力强大的游牧民族,或衰亡或远遁。
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基本都是在高峰之后,走向衰败。最后的满清王朝也是这样。乾隆后期,清王朝政治日渐腐败,人口暴涨,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失地农民流离失所。民变时有发生。大量走投无路的人多了,才是农民起义的土壤。到嘉庆 道光的1800年代前后,从皇帝到下层八旗子弟的满清统治集团,早已经在享乐中失去了早期的生猛锐气和进取心。整个社会全靠以前受打压的基层汉人地主集团来维持。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老式的军备军队战力下降得厉害,而同时期的欧洲列强,经济上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高速发展轨道,军事上已经建立了势兵器为主的现代化军队。
清末军队鸦骗战争,就是清王朝与西方列强之首英帝国的第一次较量。八旗军完全是被动挨打,而且皇朝统治集团的表现更加无能。鸦骗更是在多年时间里摧毁了众多民众的精神和体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发生。
洪秀全本人,虽处社会下层,却并非最底层。他进了童生,然后屡试不第,多次落榜,始终没考上秀才。他创立拜上帝会,基本上还是读书人要成就功名的野心使然。这从他成立称拜上帝会的七年以后还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可以看出,他和黄巢和宋江这些人一样,不到最后时刻,不会对走正规途径求取功名放弃的。
太平天国精神领袖洪秀全应当说,洪秀全能在青史留名,不可能如后世贬低他的人说得那样不堪。他于1836年创立拜上帝会,到1844年从广东一带转战到广西时,一直都没什么进展,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他的转机是发展了好友冯云山。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乡好友,同样是没中秀才后当了乡间的塾师。此人在经史、地理、天文方面的基本功要比洪秀全扎实得多,也很有韬略。他留在了广西,发展了以烧碳工人为骨干的拜上帝会信众。他们的基础班底都在这里。所以最后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不是他们的家乡广东花县,而是广西桂平金田村。
在起事前期的发展,都是冯云山的功劳。这也包括他发展了杨秀清。冯云山被官府关起来的时间里,因为迎救他,也成就了杨秀清,成了杨秀清这个会中小字辈崛起的契机。杨秀清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以神灵附体的名义,天父下凡,稳定的教众的军心,也救出了冯云山。应当说,从这时开始,杨秀清的野心和才能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从这时起,就为将来太平天国内讧和败亡埋下了伏笔。
冯云山传教太平天国肇启者无疑是洪秀全,但是他弄出了个拜上帝会后,就没他什么事了。初期靠冯云山,洪秀全也做了些工作,发展会员,包括营救冯云山,但都没成功。从而可以看出,洪秀全有务虚能力,无务实能力。
实际最高权力掌控者杨秀清在杨秀清出位后,直到起义时,他伙同萧朝贵,又利用天父下凡的神奇能力,抓到了整个太平军的实际最高领导权,把洪冯二人虚位化。这有历史原因,杨秀清过去干过多次,因为对拜上帝会有好处,得到了洪秀全和冯云山的认可,也建立了他在教众中的威信。也就是他这下凡的一套,在他们这个组织里合法合理了。包括萧朝贵的天兄下凡也合法理了。然后杨秀清这人的能力确实是比较强的。基本是没啥文化,但是脑袋灵活,整军打仗无师自通,还非常有魄力。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永安封王,他以东王九千岁的资格节制诸王,正是这个地位的体现。
我们看到,太平天国的体系是神权王权合一的特殊结构。这个与当时中国社会以皇权为顶层的地主集团统治不同。清朝和历代中原王朝一样,他们的理念是儒家的体系,三纲五常的一套。权力是金字塔的结构。
而太平天国的权力顶层却有些让人迷惑:精神领袖按理应该是天王洪秀全,可是杨秀清却可以天父下凡,实际上他抓却了最高神权,还掌握着实质上的最高政权,军权。这还是在早期的第一实力派冯云山阵牺牲,第二大野心家萧朝贵阵亡的情况下,否则太平天国的最高层的权力斗争会更加复杂。
太平天国最高层的复杂问题,从最开始起义,就成了放在他们内部的最大隐患。
洪秀全被架空,让他过早地投入到个人极度享乐的陷阱中。让他带头把最初喊出的平等公平口号给破坏了。刚打下一座城,就大肆封王。刘邦刚打下咸阳,万事以简便高效为要,只是约法三章,成为千古美谈。太平天国的永安封王,大搞复杂官制,起的复杂名称,估计他们自己都常常一头雾水。真不该是草创的起义政权军队该做的事。精兵简政才是正理。打下天京后,无法插手军政事务的洪秀全更是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充实后宫,做了比干了多少代的满清皇帝还过分的事。这对他们上层是极坏的榜样,对下层,则严重动摇了军心。
永安封王杨秀清这个一直的最高实权人物,也对局面没有深刻的意识,他果断地退一步,或进一步,成为太平天国名正言顺的最高统制者,我觉得是对太平天国最为有利的。
但是洪杨自身的局限性,和太平天国的历史原因,他们没能和平地解决这个 问题。最后发生了内讧,太平军由此由盛转衰。
洪杨内讧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一方面是内部问题。和其政教合一混乱的体系有关,也合核心的领导层的自身缺陷有关。他们没能像其它历代的农民军一样,吸收有能力的地主阶层知识分子进入也有很大关系。即使成事,也会有很多难以解决的内部矛盾,内部凝聚力会越来越低。
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腐败的清廷起用了很多汉人地主阶层的读书人。比如曾国藩。靠八旗军,清廷是难以取胜的。在太平天国内讧的情况下,如果湘军等汉人势力没参与,或者各怀异心,那就会像明末一样,天下烽烟四起,清末的局面会提前上演。
到时,清廷面临灭国灭族之祸,他们肯定也不会轻易放弃,如北元一样退守关外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局面下,外敌不可能无动于衷。
这种情况下,中国境内没有了一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势力政权,那被外来敌人打败是完全可能的。
西方列强肯定会参与。他们的目的是搞殖民地,然后倾销大量工业品。
西方列强而此时已开始明治维新的日本,野心大增,他们从了解到大陆开始,就一直尝试着入侵。此时必然有着比西方列强更大的领土野心。如果中原大陆一直处于混乱的情况,统一革新的日本,未尝没有通过长期的各个击破,占领整个中原大陆的可能。
日本军国化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