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谁的儿子,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

2023-09-26 04:15:03 87阅读

汉武帝是谁的儿子,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

刘旦的意思很清晰,他赤裸裸地指出汉昭帝即位非法,汉武帝临终遗诏是伪昭,霍光等伪造圣旨,辅臣身份造假,他刘旦才是汉武帝尚在世的长子,才是皇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我们详细说说这件事。

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七十岁高龄的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七岁的幼子刘弗陵奉诏登基即位,是为汉昭帝。丧期未过,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竟然宣称:“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汉武帝是谁的儿子,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

这个说法既辣眼,又匪夷所思。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62周岁,确实很老了,不过这个年龄生子也不是不可能,刘旦质疑弟弟的身份只是一面之辞。况且以汉武帝阎王爷的做派,别人见到他躲都躲不及,谁敢给他戴绿帽!

所以,一般认为,刘旦的这个说法,就是为了给自己篡位制造合法化的舆论而已,不可信。本来,大家呵呵一笑而过,没人当真,但一件事的发生,让这个沉渣烂泥又泛起浑浊的浪花,再次迷糊了人们的视线。

汉武帝身边有一位侍中叫王忽,此人宣称:汉武帝临终前,根本没有册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为侯的遗诏,是他们伪昭的!

这句话石破天惊,偏偏最注重文献原文呈现的《汉书》,根本没有记载遗诏的原文。是遗诏原文遗失了,还是就真的没有?如果遗诏是假的,那么汉武帝临终遗言,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为四辅政大臣的说法就很值得可疑了!

关于这件事,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就认为:拥立汉昭帝就是霍光导演一次政变!也就是说,吕先生基本认同燕王刘旦的说法,汉武帝指定的接班人不是刘弗陵,是霍光私下篡改圣意,迎立了他。也很有可能,四辅政大臣的说法就不存在,也是霍光等四人伪造圣命!

如果真是那样,那一段历史可就要翻天覆地,黑白颠倒了!我个人分析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历史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有文字记载,篡立说法值得商榷

很多资料说,刘弗陵其实一直未被确认为接班人,汉武帝让霍光看“周公辅成王图”,就是霍光自己编造的。这个观点还认为,汉武帝不可能在有成年的儿子的情况下,把政权交给一个幼儿。

这个说法不成立,首先《汉书》有明确记载,汉武帝在得病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立刘弗陵为太子,第三天汉武帝就驾崩了。虽然时间短,但汉武帝的态度很明晰。

汉武帝之所以没将皇位传给两位已成年的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史书交代得很清楚,这两位王爷德行低下。汉武帝曾经说:“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

汉武帝这话有地域歧视,认为齐鲁是礼仪教化之地,燕赵之地容易生品行不端的人,果然刘旦这家伙生出异心了。由此可见刘旦此后的一系列言行,纯属一厢情愿,他早已经被汉武帝打入另册,刘胥也一样。

刘弗陵其实是汉武帝的无奈选择,除非汉武帝跳过儿子们,从下一辈中选择继承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汉武帝有这种想法。所以,刘弗陵被篡立的说法只是无端猜测。

汉武帝不是突然驾崩,他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后事

汉武帝病逝不在未央宫,而是在长安郊外的五柞宫游幸,这个信息说明老皇帝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他处于清醒状态。《汉书》记载:

“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帝。明日,武帝崩。”

也就是说,汉武帝病了以后,自己感觉到大限已到,所以从容地安排了后事,第三天驾崩了。也就是说,汉武帝不是暴亡,他有足够的时间交代后事。假如他的接班人不是刘弗陵,此时他一定会传诏继承人进京。

实际情况是,汉武帝直到死,身边只有刘弗陵一个儿子在。刘旦自请入京,被汉武帝一顿臭骂,还剥夺了三个县的封地,这些还不能表明汉武帝的态度吗?

同样,如果辅政大臣不是霍光,汉武帝一定会召见他心目中的辅政大臣,五柞宫就在长安郊外,他有足够的时间,而那时在他身边的恰恰就是霍光等人。

霍光地位低,不可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说法不成立

霍光此时的职位是骑都尉、光禄大夫,确实不是高管,但也绝不是被形容的跑腿的服务员,尤其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侍中。侍中是加官,俗称内朝官,汉武帝的发明,是他用来架空外朝,跟丞相争权的产物。

侍中的特点是,职位低,重要性高。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由包括侍中在内的内朝官决策制定的,丞相仅仅是执行机构。所以,帝国的核心其实就是这群职位很低的内朝官。从霍光开始,大司马领尚书事既是内朝官的首领,又是外朝官的一把手,成为汉帝国基本的政治形态。

所以,不能以霍光官职低,就认为他的地位低,更不能说明他的重要性低。

辅政大臣之间决裂,为何不曝霍光的老底?

那么存不存在一种可能:霍光悄悄做局,隔绝了汉武帝跟外界的联系?不可能,这种事对别人也许行,对活土匪汉武帝谁也没那个胆,他控制朝臣的手段,几千年历史能跟他媲美的寥寥无几。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汉武帝晚年经常巡游,这说明他的行动很自由,霍光想控制住汉武帝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那么,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有没有可能联合起来做局呢?难度更大,虽然霍光与上官桀、金日磾是儿女亲家,以汉武帝的手段,他们只要表现出一点点的勾结现象,恐怕早就做了刀下鬼。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证据,七年后,上官桀联合桑弘羊、刘旦、鄂邑长公主发动政变,企图谋害霍光和汉昭帝,事情败露后被灭族。假如他们当初伪造了汉武帝的遗诏,一定会把这件事抖出来,跟霍光鱼死网破!

事实上没有发生,也就是说霍光没有把柄在他们手上,他们就是按照汉武帝的遗诏行事。

临终遗诏即便不存在,也不能否认汉武帝的临终安排

最大的疑点,就是汉武帝的遗诏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其实这件事也不难理解,《汉书》的作者是班固是东汉人,距离汉武帝时期过去了一百多年,中间还经历了新朝动乱期,文档部分遗失也不是太意外。

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汉武帝就是口诏的方式做了后事安排,并没有诏书。我分析认为,封侯的事应该是有诏书的,四辅臣的事可能就是口诏。其实所谓四辅臣的说法恐怕就是一个误解,汉武帝很可能只是对重要的几个岗位变动做了安排,比如霍光任大司马大奖据领尚书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而丞相之位依然由田千秋担任,所以并未特地说明。

很显然,这个安排将霍光的位置提高到无可争议的一把手,至于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等几位高官,理所当然的是重要辅政大臣。汉武帝驾崩时,田千秋不在身边,领命的就是剩下的四位,所以给人一种四辅政大臣的误解。

正因为没有四辅政大臣的说法,所以汉武帝根本没有这个诏书,但一点不影响汉武帝指令了以霍光为首的辅政班子的事实。

综上分析,说霍光等制造假诏书,自立为首辅大臣,篡立刘弗陵为帝,甚至诋毁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是不大站得住脚的推测。

汉武帝是刘秀与阴丽华的儿子吗?

不是,阴丽华为刘秀生下了五个儿子,分别是汉明帝刘庄、东平王刘苍、广陵王刘荆、临淮公刘衡、琅邪刘王京。

汉武帝哪年出生的?

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汉武帝为什么能被立为太子成为皇帝?

公元前151年,七岁刘彻被他父亲刘启立为皇太子,9年之后,16岁的刘彻继承大汉皇帝的位置,成为西汉第七位皇帝 ,这就是汉武帝,他在位期间,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年多年的意识形态,开创丝绸之路,加强了汉王朝和世界的联系,将西汉带到了汉武盛世的局面,是一位出色的帝王。

而刘彻只是刘启的第十子,他的母亲王氏也不是皇后,非嫡非长的刘彻为何会被立为太子呢?

刘彻在众皇子中的位置

刘启共有十四个儿子,分别是刘荣、刘德、刘阏于、刘余、刘非、刘发、刘彭祖、刘端、刘胜、刘彻、刘越、刘寄、刘乘、刘舜,刘彻只是第十子,但刘启的皇后薄氏无子被废,众多皇子都是庶出的,都有成为太子的可能。

原本刘启立了庶长子刘荣为太子,没有嫡子就立长子,这也没错。但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刘荣的太子地位。那就他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

刘嫖特殊的身份让她可以左右太子的归属

刘嫖是刘启同父同母的姐姐,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嫡女,在汉文帝继位时就被封为馆陶公主,地位很高,又非常善于权谋,心机很深,再加上母亲窦皇后的溺爱,刘启登基后,也是极为包容与她。

图 馆陶公主

嫁女给太子却遭到拒绝

当刘荣成为太子的消息传到她的耳朵里,她很快就生出一计,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日后就是皇后了,哪知太子的母亲栗姬非常看不惯刘嫖(可能是刘嫖常常向刘启献美女,让栗姬常常为此争风吃醋),再加上自己的儿子刘荣刚被立为太子,腰板硬了,就严词拒绝了刘嫖嫁女的想法。刘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谋划另立太子

这件事情被刘彻的母亲王氏知道了,她可不是栗姬那样格局小的女人,深知得到权势很大的刘嫖的助力,自己的儿子刘彻极有可能被立为太子,将来自己就是太后了,就像刘嫖表示了自己愿意让儿子娶陈阿娇的想法,刘嫖也同意了,下一步就是刘嫖和王氏合谋另立太子的谋划了。

刘嫖多次在刘启面前称赞刘彻,聪明的刘彻也让刘启越来越喜爱,另一方面就常说栗姬的坏话,说栗姬让宫女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刘启喜欢的妃子,久而久之,刘启就对栗姬越来越厌恶了。

在公元前151年,刘启废掉了没有生育的皇后薄氏,立王氏被皇后,同年,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图 刘彻

当然这件事情的背后,另外两件相关的事情,也为刘彻被立为太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氏的甜言蜜语

刘彻的母亲怀孕时,刘启还是太子,王氏就说自己梦见太阳钻到了怀中,在古代,太阳是神圣的,这样的暗示,在刘启看来,也非常的高兴,此事在刘启下定决心改立刘彻为太子的事情上,应该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刘彻的聪慧(金屋藏娇打动姑母的心)

当王氏找到刘嫖表达想为儿子求娶陈阿娇的时候,刘嫖肯定是犹豫的,她得掂量一下这位皇十子是否有被立为太子的潜力,自己的这份“投资”是否值得,就问刘彻:长大后要娶她们哪位做妻子,刘彻指着陈阿娇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就会造一座金屋子给她住。这让刘嫖非常高兴,也为她立定决心协助刘彻登上太子之位。

图 金屋藏娇

总结

倘若没有栗姬的目光短浅,恐怕就没有王氏求娶陈阿娇的事情了,刘彻也就难被立为太子,就没有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了。历史的进程总是由一个个小人物在不经意间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历史遗留下的蛛丝马迹,去探求历史的真相。

汉武帝共有多少个儿子?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结局都不好,除次子刘闳早早病逝外,其余几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嗣位与皇位的争夺。嗣位是指太子之位,也称储君。然而对于古代王朝来说,嗣位与皇位就像是一堆烈火,凡是去争的人差不多都成了飞蛾。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是位公主,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38年,直到十年后才有了长子刘据。之后,次子刘闳、三子刘旦、四子刘胥陆续出生,但他们的生年又没有记载。稍晚出生的五子刘髆也同样生年不详。六子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当时汉武帝已经62岁,距去世仅剩七年时间。

那么,汉武帝的这些儿子,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太子刘据

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7岁时被立为太子,母亲是皇后卫子夫。刘据出生时汉武帝已经29岁,可谓“老来得子”,喜上眉梢。汉朝男子早婚,29岁的年龄差不多都能抱上孙子子了,对于将子嗣视为国本的帝王来说,更是越早越好,可是汉武帝这个儿子却是千呼万唤使出来。所以刘据的出生对于汉武帝来说意义非凡,何况汉景帝与汉文帝都没有活过五十岁,汉武帝能否超越父祖两辈尚不可预判。因此,汉武帝对刘据寄予厚望,视作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刘据剧照)

可是越到后来,汉武帝越来越不喜欢刘据。总结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卫家势力太大。刘据的母亲卫子夫是皇后;舅舅卫青是大将军,征伐匈奴建功无数,威望甚高;姨夫公孙贺同样功勋卓著,劳苦功高,后来还荣升丞相;至于卫氏族人其他成员也都位高显贵。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的存在,由不得汉武帝不重新审视皇位的继承人选。显然换掉刘据,就是摆脱外戚势力左右朝政的一个釜底抽薪的方法。但是,现实中诸多因素又决定了汉武帝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只能渐渐冷落刘据,等待恰当的时机。

二是汉武帝同刘据的施政理念大相径庭。汉武帝开边兴利,四海宾服,于是战争便成不可替代的手段,但是这些高昂成本又不得不让百姓去买单。另外,汉武帝个人生活也非常奢侈,诸如巡游、封禅、求仙问道,不胜其烦,如此更在无形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结果民间被搜刮的不堪重负,依然改变不了入不敷出的现状。而做为旁观着的太子刘据明显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主张内敛政治,与民休息。从汉武帝的内心来说,其实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某些施政弊病,但是在生前他不可能去附和刘据,相反现实中的挫折会让他对刘据产生厌恶情绪,归根结底,汉武帝有刚愎自用的一面。

三是随着其他儿子的降生,汉武帝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公元前117年之前,汉武帝又增添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次子刘闳、三子刘旦及四子刘胥。虽然无法准确推断出他们各自的年龄,但他们的存在明显会对刘据的太子之位产生威胁。因此,就在公元前117年三月,由剽骑将军霍去病牵头,丞相庄青翟等二千石高官联合起来,奏请汉武帝为上述三子封王。霍去病是刘据的表哥,为表弟出头情理之中。可是汉武帝原打算对三个儿子只封侯,不封侯,所以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封王之后需要到外地就藩,而封侯只享用食邑,没有封地,可留在京城。但是谁也不能挑破这层窗户纸,所以庄青翟率领一帮大臣继续上疏,最终经历“三辞三让”,汉武帝总算答应给刘闳、刘旦、刘胥封王。由此可见,不排除汉武帝想在太子问题上“留一手”的打算。

(卫青剧照)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去世,卫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92年,公孙贺家族因巫蛊之案被灭,受株连的还有阳石、诸邑两位公主,卫青之子卫亢也被处死。转年,巫蛊之案继续发孝,江充等人乘此构陷刘据。而汉武帝躲在甘泉宫静养,任由江充折腾。故此,刘据蒙冤,连面澄汉武帝的机会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在母亲卫子夫的支持下起兵自保。而在汉武帝看来,刘据有政变夺位之嫌,于是命丞相刘屈氂率重兵镇压。最终刘据兵败,携两子出逃,后躲藏于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一农户家中。汉武帝悬赏追杀,刘据自尽,二子死于乱刀之下。卫子夫也自尽。

(卫子夫剧照)

汉宣帝继位后,给祖父刘据追加谥号为“戾”,由此给刘据定性于图谋叛乱。因此,刘据起兵的动机愈发扑朔迷离。不过,后人多认为刘据是正当反击。

齐王刘闳

刘闳是个苦命的孩子,被封齐王时大约六七岁光景,就藩七年从未回过京城,母亲王夫人在他被封王之前就去世。齐国盛产食盐,渔业发达,是西汉最富庶的诸侯国,所以汉武帝有刻意关照刘闳之意,就像当初汉高祖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一样。可是刘肥英年早逝,继承王位的长子刘襄寿命比父亲还短,而刘闳还未成年便去世,因此有“齐地不宜封王”之说。由于没有子嗣,刘闳死后封国被除,谥号为“怀”。

(刘闳剧照)

燕王刘旦

刘旦受封燕王,母亲李姬,性格最似汉武帝。从刘旦内心来说,早就对皇位垂涎三尺,但他也明白有太子刘据在,自己根本没有希望,因此也就安分于燕国藩王。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巫蛊案发,朝廷局势突变,在位燕王25年的刘旦内心开始躁动起来,于是,密切关注着京城动向。

刘据去世之后,刘旦开始幻想皇位,因为他是武帝健在的长子,按“宗法制”最具继承皇位的资格,所以确信皇位非自己莫属。可是汉武帝直到病重也没有立太子的举动,刘旦再也沉不住气了,于是鼓起勇气,派使者到京城一面探听消息,一面奏请汉武帝允许自己到京城戍卫,实际上就是张开嘴接馅饼,等着汉武帝传位于自己。

其实在刘据死后,汉武帝内心便有了继承人选,所以非常讨厌自作多情的刘旦。于是,汉武帝怒斩燕使,还削去刘旦三县之地以示警告。可刘旦终究不死心,汉武帝去世后,他立刻又打起了皇位的主意。刘旦的底气不光是资历,他认为汉昭帝并非汉武帝亲生,而是大臣们搞的阴谋,所以他联合宗室欲图起兵。朝廷提前察觉此事,昭帝派使臣前往燕国责备训斥一番,刘旦表示悔过。但没过多久又与上官桀等人勾结,再次图谋不轨。上官桀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受左将军一职,由于受霍光排挤而心生不满,所以和刘旦一拍即合。可是这次行动依然扼死摇篮,按律不可再次饶恕刘旦。最终刘旦自杀,妻儿子女被贬为民。

广陵王刘胥

刘胥是刘旦的兄弟,同为李姬所生,受封广陵王。广陵封国在吴越地区,素有渔、盐、铜矿之利,武帝认为那里“人心轻浮”,于是告诫刘胥不可作威作福,抚民为上。汉昭帝继位后,马上对刘胥进行了一番安抚,又是送钱,又是送地,还增加了食邑一万户。所以得到好处的刘胥表面上还算安分。

汉宣帝继位后继续对刘胥施行安抚政策,四个儿子均被封王,所需封地由朝廷割给。然后刘胥最终还是没有抵住皇位的诱惑,篡逆之心与日俱增。后来刘胥主动联络楚王刘延寿(刘邦之弟楚元刘交六世孙),并很快煽动起了刘延寿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二人遂达成默契:事成之后,刘胥称帝,刘延寿恢复祖上最初拥有的23座城池的封地。

其实当时诸侯国的实力与汉初诸侯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刘胥与刘延寿不过蚍蜉撼树、自取灭亡,当年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就被平定,眼下的蕞尔小国能有什么作为呢!果然还没等起兵,朝廷便来兴师问罪。结果刘延寿被处死,刘胥免罪。

(刘贺剧照)

经此打击,刘胥反而越挫越勇,但他明白起兵是指望不上了,因为树大招风,还不起作用。于是改用老招数,装神弄鬼施法术诅咒,杀汉宣帝于千里之外。其实这个招数对刘胥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早在汉昭帝在位时候他就用过,而且刘胥相信汉昭帝早逝就是因他巫术显炅,后来昌邑王刘贺只坐了27天的皇帝,也拜巫术的功劳。可是,这次不仅不灵验,而且很快被人告发,于是朝廷很快派人前来问罪,刘胥自杀,封国被除。

昌邑王刘髆

刘髆生年不详,受封昌邑王,他的母亲就是汉武帝眼中那位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他的舅舅就是那位军事才能不敢让人恭维的二师将军李广利。其实李氏族人是继卫氏家族之后新崛起的外戚集团,李夫人受宠不说,她的哥哥李广利还被汉武帝委以重任。李广利领兵打仗鲜有胜绩,没少给汉武帝败家,但从来没有受过责罚。这样看来,刘髆于皇后似乎不算遥远,但是汉武帝并没爱屋及乌地去抬举这个儿子。而李广利却一直对外甥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巫蛊之祸时,丞相刘屈氂很默契地配合李广利,对刘据痛下杀手。

为什么是刘屈氂呢?因为他与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两个人早就心照不宣。不过,就在太子刘据去世的第二年,武帝将刘屈氂灭族,李广利家人也受诛连,而出征匈奴的李广利躲过一劫,投降匈奴。

拥护自己的力量土崩瓦解,刘髆郁郁寡欢,两年之后(公元前88年)病逝。昭帝之后,刘髆之子刘贺被霍光拥立为帝,但仅27天便卷铺盖走人。

汉昭帝刘弗陵

接汉武帝班儿的是幼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的母亲就是那位身世传奇的钩弋夫人。据说钩弋夫人从小拳头紧握,无人能掰开,遇到汉武帝之后自形伸展,一只精美绝伦的玉钩赫然掌心。尽管汉武帝非常宠幸钩弋夫人,但是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又将其赐死。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8岁的刘弗陵在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顾命大臣的辅佐下登上皇位,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剧照)

汉昭帝的人生看似幸运风光,实则昙花一现般多舛。因为汉昭帝只活了21岁,12岁那年娶了个6岁的皇后,去世时还没有子嗣。据说小皇后的外公大将军霍光发明了一种叫作“穷裤”的内衣,命令宫女们全部穿上,如同上锁一样安全,弄的汉昭帝手足无措、无的放矢。

回顾历史,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立。27天后刘贺废,皇位由刘据之孙刘病已(刘询)继承。历史的逻辑不仅是巧合,而且很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