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晏殊之子

2023-09-25 02:30:04 63阅读

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晏殊之子?

晏几道是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宋时著名的辞赋家。晏几道从小生活丰衣足食,父亲去世以后,家境每况愈下。后来,晏几道发奋图强,潜心六艺,不仅学术百家,而且文才出众。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虽然晏几道晚年过的凄凉,但他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宋词第一人是辛弃疾还是苏轼呢?

宋词第一人是谁?由于苏轼太全才,知名度大于辛弃疾,部分人认为第一人应该是苏轼。但我认为单单就词而言,辛略胜于苏。

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晏殊之子

一、二人简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等并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总之,苏轼在艺术上是个全才,乃千年出一人之全才。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优秀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是两宋现存词量最多的词人。辛弃疾是专业词人,但他更是民族英雄,少年抗金归宋,于绍兴三十二年率领五十多人袭击万人的金国大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

总之,辛弃疾是一个文可倚马千言,武可穿杨百步的人才。

二、二人顶尖作品对比(各选三首)

1.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辛弃疾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结论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以诗入词,为豪放一派之宗。辛弃疾的词风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但是辛弃疾明显更为大胆,不仅以诗入词,更做到以论入词,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句足以彪炳词史。

综上所述,作为专才的辛弃疾词作在艺术水平和家国情怀上略胜于全才苏轼。当然了,苏轼在书法、诗、画、文章方面还是占压倒性优势的。苏轼词名气大,也完全是这些方面为他的词加分不少。

晏殊的儿子?

晏殊第七子晏几道。

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被后世称为宰相词。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

清平乐意思?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清平乐”调名之来源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此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李白有应制《清平调》三首传世,故后世之人易将《清平调》与《清平乐》混为一谈。

现存最早的《清平乐》词是传为李白所作的应制《清平乐》五首。自从李白以《清平乐》作词之后,后世不断有词人进行创作,使其成为了较受欢迎、使用比较普遍的词调。

什么叫文章节义之邦?

江西教育发达,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有“家孔孟而人阳明”之誉。两宋时期,被称为“文章节义之邦”,所谓“文章”,指的是江西多著名文人,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齐整的文学家阵容;而“节义”则是指江西多刚正义烈之士,尤其唐宋以后,在朝代更替之际,特多忠君爱国之士。

以诗而言,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或称隐逸诗派;黄庭坚创立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诗体;王安石创半山体,又称“荆公体”;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爱国诗体;“元诗四大家”,江西虞集、范梈、揭傒斯即占三家;蒋士铨为“乾隆三大家”之一;陈三立兴起赣派同光体。以词而论,《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宋词四大开祖”晏殊、晏几道父子(并称“二晏”)居其二,晏殊更有“北宋倚声家初祖”之誉;姜夔创立格律词派,或称骚雅词派,与辛弃疾豪放派齐名。

以文而言,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明代杨士奇为首开创台阁体;魏禧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论戏曲,汤显祖开创临川派,蒋士铨可称乾隆间第一曲家。

以节义论,南宋洪皓出使金国,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被称为“宋之苏武”;胡铨不避斧钺,力请斩秦桧以谢岳飞。宋末元初,江万里全家投“止水”拒降;谢枋得“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绝食抗元;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慷慨殉国;明清之际八大山人朱耷、易堂九子、髻山七隐、程山七子等隐居避世。他们不仅在政治史、学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昭示着江西人的节义。

文章与节义并重是江西士人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今天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古代江西人的优秀文学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充满着人间正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