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保密局1949,说到最为震惊世人的暗杀事件
电视剧保密局1949,说到最为震惊世人的暗杀事件?
震惊世人的就太多了,讲一个稍冷门点的吧。
1940年,日寇在中国的侵略进入到最疯狂的时刻,华北的鬼子们妄想以战养战,大肆追杀国共两党的敌后抗战人员。
而在5月初,日本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收到一个消息,有一个叫吴秉一的人准备投靠日本。
这个人自称受过国民党的迫害,对国民党极为痛恨,所以想投靠皇军。此人表示,自己在小磨山有支队伍,愿意带队伍入伙。
吉川贞佐很高兴,马上让人去调查,发现此人确实被国民党抓捕过,就在不久前,组织了一场监狱暴动,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也是附近小有名气的枪手,枪法很准,也确实在小磨山有支队伍。
但是,这会不会是中共或者国民党用的苦肉计呢?
吉川贞佐决定测试一下这个吴秉一。
吉川贞佐派出一个汉奸装成补鞋的跟在吴秉一后面,在没有人的时候,补鞋匠突然冲上去,抓住吴秉一。
“同志,我是地下党通讯员,我们有几个同志被捕了,请设法营救。”
啪!啪!啪!
吴秉一挥起手就给这补鞋的三个响亮的耳瓜子了。
滚!
这酸爽,都赶上老坛酸菜了。
妥了妥了,这肯定不是中共的人。
但是,吉川贞佐还想再测试一下,是不是国民党的人呢?
吉川贞佐派出了特务队长权沈斋试一试吴秉一。
两个人聊着聊着,权沈斋压低声音,神秘地说道:“你认识牛子龙吗?”
牛子龙,国民党军统组豫站行动组组长,是吉川贞佐的死对手,两人曾经对飚暗杀行动,你杀我一个军统的人,我杀你一个汉奸。
吴秉一迟疑了一下,答道:“认识,我是他的学生。”
权沈斋点了点头,他们早就摸了吴秉一的关系,知道吴秉一跟牛子龙有师生关系,如果吴秉一否认,那就是军统派来卧底的。
接下来,吴秉一又说了一个消息:“其实牛子龙也想过来,如果皇军有意,我可以代为搭桥。”
过了两天,吴秉一果然告诉权沈斋。牛子龙愿意过来当汉奸。
这个消息汇报上去,吉川贞佐非常惊喜。收编吴秉一当然不错,但要是能收降军统的一个行动组组长,那简直就是大功一件。
顺便介绍一下,据说,这位吉川贞佐是日本昭和天皇的外甥。可谓是皇家大鬼子。
吉川贞佐跟牛子龙较量很久了。吉川贞佐一直拿牛子龙没办法,如果能够收服牛子龙。那当然就妥了。
可是,吴秉一说的靠谱吗?
吉川贞佐想了一个办法,让吴秉一带两件东西过来。
一件是美制左轮手枪,一件是伞型爆破装置。
这两件东西是重庆方面给军统送过来的新式武器,如果能够拿这两件东西过来,说明牛子龙真的愿意过来。这也算是投名状吧。
到了5月15日,吴秉一表示,牛子龙的信物已经拿到了。
吉川贞佐很高兴,让吴秉一马上拿过来让他过目。
吴秉一带着一个叫王宝义的人来到吉川贞佐的大本营:开封的陕甘会馆。
这是个大院子,很深,门口守卫森严,进去都不能带枪。但吴秉一嘛,他的信物就是手枪跟爆炸品,所以就没有搜查让他直接进去了。
吉川贞佐在院子里激动得等着吴秉一。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他让自己的侍卫开门。
门一开,一声枪响,侍卫倒在地上。
吴秉一拿着左轮手枪冲了进来。
吴秉一是来除奸的!
吴秉一是中共的地下党员,这一次就是假装投诚来暗杀这位日本大特务。
那么,他是怎么搞到牛子龙的左轮手枪跟伞型爆炸品呢?
很简单,牛子龙也是中共党员,当然他表面上也是军统行动组组长,所以,这是一次国共合作的暗杀大行动。
吴秉一冲进来后,也是大吃了一惊,因为先前的情报显示,里面只有吉川贞佐一个人,没想到里面有三四个人。
赶上了,那就一起办了吧。
吴秉一扬手就是一枪,击毙了一个正要拔刀的军官。这鬼子智商也捉急啊,日本刀那么长,拔得出来嘛。
这一枪放倒的是日军开封地区部队参谋长山本大佐,这添头,够份量。
当然,还是要照顾正主,吴秉一对着吉川就是两枪。
可是,竟然!哑火了!
这特么吭爹啊,到底是美国佬把烂货给了我们,还是蒋委员长对军统太不关心,送了残次品过来。
吉川一看,来了一个懒驴十八滚,就势要跑。吴秉一把手枪当砖头,朝吉川一扔,然后另一手就拔出了二十响的驳壳枪。
还是德国设计靠谱,二十发,发发带劲。
这时,另一个特工王宝义也来了,王宝义本来去另一个屋杀日本翻译官的。没想到这汉奸走狗屎运,不在家。
两人一起开枪,把这一屋的人都清理了干净。后来,才知道,除了参谋长跟吉川外,还有日军观察团团长瑞田中佐,宪兵队长藤井治少佐。当然,还有一个士兵。
这一下赚大发了。两位还不满意,要打包。
两人把桌上的重要文件,还有鬼子的手枪全部顺走,从容走出了日军大本营。
可能亲要问,为什么这里打得热火朝天,日本人不知道,不过来支援呢?
这就是配合的作用了,在吴秉一进去后,外面就唱开了大戏,放起了鞭炮。而这个院子又特别深,吉川的办公室在内院。所以他们的头目被干掉了,外面守门的日本兵却毫不知情。轻松让他们走掉。
吴秉一真实名字叫吴凤翔,解放后转地方工作,1983年去世。
再说一个震惊国人的。
1935年的11月,天津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兵败后寓居天津的军阀孙传芳被刺杀在佛堂里。
刺杀他的还是一个弱女子,而刺杀孙传芳后,这位女子不跑不逃,反而拿出了一叠照片跟自白书抛向人群,表示孙传芳死有余辜。
这简直比吕四娘刺杀雍正还传奇,毕竟吕四娘跑了,而且吕四娘的故事可能是假的,而这位姑娘的故事却是真的。
这个姑娘叫施剑翘。她刺杀孙传芳是替父报仇。
施剑翘的父亲叫施从滨,是奉系的一位军长。
施从滨是安徽桐城孔城镇人,年轻的时候在袁世凯的新军当兵,到了北洋军阀时期,他已经是镇江镇守使了。到了后面调到了山东,成为张宗昌的部下。
张宗昌这个人也是很有意思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别的不多介绍了,放他两首诗,感受一下他的文人风采吧。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这哥们,绝对的诗词界泥石流,还是洪荒级的。
话说这个张宗昌对施从滨很不错,一路提拔,从旅长提到军长,算是知遇之恩啦。
到了1925年,奉浙战争爆发,张宗昌带着施从滨南下打孙传芳。
孙传芳拉拢施从滨,让他投暗投暗。但施从滨哪肯啊,自己可是张宗昌的嫡系。结果打到皖北固镇的时候,施从滨坐着铁甲车上阵督阵,部队失利,他被孙传芳活捉。
被抓了以后,施从滨还很淡定,对孙传芳的部队说:“你们辛苦了。”
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嘛,一般不会下死手。
到了蚌埠,施从滨见到孙传芳施了军礼,但孙传芳在烟床上压根不动,说“施老,你不是要去安徽督办嘛,那你上任吧。”
说完就把施从滨给枪杀了。
这就不讲究了,施从滨也是老将军,当时快六十了。但因为施从滨以前反过孙传芳,孙传芳怀恨在心,把施从滨给杀了,还暴尸三日。
消息传到天津施从滨的老家,这当然要报仇啊,但是军阀之间讲的是利益,很快,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奉系跟孙传芳又合好了,这样一来,张宗昌不会出面,张作霖也不会出面。
那怎么办?
孔子老师有句话: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缘恩疾者可也。
就是出了事,上面没有天子管,中间也没有方伯(诸侯霸主)管,那你自己可以去报仇。
那只有自己报仇了。
谁来报?
施剑翘!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她不是施从滨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是施从滨的弟弟施从云,施从云是反清烈士,在1912年被清兵杀害。
施谷兰过继给了施从滨。义父被杀的消息传来,她立志替父报仇。一般来说,报仇都是男人的事,但家里的弟弟没长大,倒有一个堂兄叫施中诚,现在也在奉军当官。于是,她找到堂兄施中诚,商量报仇一事,但施中诚一听,这怎么可能,人家是军阀大头目,他不对我们赶尽杀绝就不错了。
施谷兰相当鄙视这个堂兄,就此断绝了兄妹关系。
不过,这位施中诚倒也不能说是软骨头,后面抗日战争,他出任国民党铁军74军军长,在淞沪会战、湘西会战都有不错的表现。
堂兄不干,施谷兰是个弱女子,怎么报仇呢?
找男朋友啊。施谷兰找了山西阎锡山的一个部下叫施靖公的,以帮助报仇为条件,下嫁给他,搬到了太原。
但是这个男人也靠不住,生了两个儿子后,压根不提报仇的事。一怒之下,施谷兰带着两个儿子回了娘家。知道要报此大仇,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她把名字改成了施剑翘,动手术把以前裹的足放开。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然后又学起了枪法。而这一天,离施从滨被杀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机会终于来了。
孙传芳下野了,搬到了天津。
当时,施剑翘给父亲施从滨办十周年纪念法事,从当时的一个法师口中知道孙传芳在天津寓居,而且当了居士,每周三、六都要到居士林听经。
施剑翘就此定下了报仇大计。
可是,对一个和尚能下得了手吗?瑛姑发现自己的大仇人裘千仞当了和尚了,都不好下手。
但十年来积累的仇恨没有让施剑翘心软,她来到听经堂 ,当着佛祖的面,用一把勃朗宁手枪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大业。
报完仇之后,她没有逃,反而散起了传单,宣布自己是替父报。
她是报了必死的决心,出发前把自己的孩子都托付好了。
但抓住她之后,却不好处理了,因为按法律,至少要判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但毕竟这是有原因的,而且施剑翘说得很有理,“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确实是孙传芳不讲究在先,这样一来,天津的法院从轻判罚,只判了十年。
而社会不干了,报纸登出后,对施女侠是一片赞扬,称她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要求政府特赦。妇女组织也出面。这是侵犯妇女权益啊,必须力争,关键时刻不替妇女说话,这组织用来干什么用?不如一块尿布!
连冯玉祥这些人也替施剑翘求情。
最终,在入狱11个月后,施剑翘获特赦。
出狱后的施剑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办学校,救孤独回馈社会。到了解放后,还出任北京政协特邀委员。直到1979年去世。
白公馆历史背景?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1939年,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有20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人遇难。一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19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
在广州开办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哪些在后来的战争中闻名的指挥官?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从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区创办了培养军政人才的陆军军官学校开始,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底在成都武担山结束为止,一共有二十三期毕业生,我认为,相当大一部分“以后在战争中闻名”的毕业生均出自军校的前六期,尤其是第一期,也得到时任校长的蒋介石重视,在499位学生中,有共产党经历的就多达110人。由于篇幅有限,本回答以第一期的毕业生为主。
一期110名黄埔军校共产党员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对于黄埔军校十分重视的我党,先后两次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多选派党团员或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
于是,湖北鄂州的赵子俊、湖南新田的蒋先云、湖北沔阳的李之龙、湖南湘乡的陈赓等共二十九名共产党员考入黄埔军校一期。
在校期间,进步青年有湖南醴陵的蔡申熙、
安徽寿县的曹渊、广东梅县的梁干乔、湖南石门的王尔琢、安徽六安的许继慎、河北保定的唐澍、湖南石门的郑洞国等57人在校期间参加入了中共党组织。
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海南乐会县的周士第、广东遂溪的薛文藻、陕西绥德的贾春林、湖南湘乡的宋希濂、湖南长沙县的李默庵、湖南醴陵的左权、河南永城的侯镜如、山东诸城的王叔铭、山西五台县的徐向前、陕西佳县的阎揆要等24名黄埔军校一期生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三者相加共计有110人。
中共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黄埔军校一期的毕业生加上后来军校几届毕业生著名的72弟子中,属于一期的达到31人,其中共产党人17人。
其中,徐向前、陈赓、许继慎、蔡申熙、左权五位将军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是军事家。其余十二人是蒋先云、李之龙、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阎揆要、廖运泽、侯镜如、李默庵、郑洞国、宋希濂。
徐向前元帅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徐向前元帅担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时,于1934年9月率领四方面军粉碎了以田颂尧为首的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六路围攻”。
随后于1935年春强渡嘉陵江,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之后,以实现与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会师为目的,以北川县与安县交界的千佛山为主战场,同川军进行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斗,历时两个多月,牵制敌军14万人,击溃敌23个团,歼敌5000余人。
这次战役意义重大,不仅粉碎了敌人对红四方面军的围追堵截,而且有力的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对红军的川西会师及会师后一个时期的革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徐向前元帅指挥了无数重要的战役,尤其是担任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司令员的时候,于1948年在山西组织指挥了著名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陈赓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陈赓大将早年在中央特科任科长、红军团长、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师长,红军学校校长、干部团团长、八路军三八六旅长、军区司令员。
1937年10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指挥了著名的“响堂铺战斗”、参加了“百团大战”、粉碎了日本军队对太岳解放区残酷的“铁滚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9月,陈赓率部在临汾、浮山一举歼灭了进犯晋南的胡宗南“天下第一旅”,之后又发起了“吕梁”、“汾孝”、“运城”等战役,有力地策应了“延安保卫战”。
由华东野战军四、九纵队和三十八军组成著名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大破陇海铁路,连克十八座城市。
(洛阳解放战斗)
1948年陈谢兵团同华东野战军一部两克洛阳。随后的宛东战役占领了郑州,年底参加了淮海战役。
1950年指挥了在大陆的最后一战“西昌战役”。
1951年春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6月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与彭徳怀司令员一起并肩战斗。被朝鲜最高人民议会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许继慎原名为许绍周,字谨生,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一九二四年春天的广州,早就莺飞草长,军校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革命气息:“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受到共产党员同学蒋先云的帮助,经他的介绍,许继慎认识了周恩来,他先后聆听了周恩来作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武力与民众》等题目的讲演。冬天,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许继慎于1930年任鄂豫皖苏区的红一军军长,他和徐向前(红一军副军长)、曹大骏(政治委员)制定了部队整编计划和各种制度。
在随后的对敌斗争中,在鄂北攻克花园、云梦等县,毙敌7000,红一军发展到5000多人。
1931年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许继慎任第四军十一师师长。新年刚过,许继慎率该师向信阳以南方向攻击,在李家集柳林车站战役中全歼敌军一个营,与黄埔军校同学蔡申熙率领的第十师协同作战,活捉敌师长岳维峻。
1931年9月底,张国焘在红四军中掀起一场所谓的“肃反”运动,许继慎被张国焘所杀害。
蔡申熙是湖南醴陵人,生卒年1906~1932。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蔡申熙和许继慎一样,都是在黄埔军校一期学习期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和一期毕业生一样,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第二十军团长。
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来调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从1930年到1932年二年多的时间中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组建并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长一职。
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合编为第四军后,蔡申熙任第十师师长、中共鄂豫皖苏区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
他在历次的“反围剿”斗争中,身先士卒,即使身负重伤也不轻言放弃。
1932年10月9日在湖北黄安的河口镇一战中,腹部中弹,在担架上坚持指挥作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英勇牺牲,年仅26岁。
左权,幼名自林,字叔仁。生卒年1905~1942。湖南醴陵县平桥乡黄茅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左权中学毕业后考入程潜将军在广东举办的湘军讲武堂,第二年全校合并到黄埔军校,全体同学编为第五队。
1925年2月,陈赓、周逸群介绍左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亲自主持了入党仪式。
同年冬天,左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7年又和刘伯承等转入陆军大学学习。
从一九三0年开始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38年4月,左权随八路军总部来到山西武乡县,协助朱、彭指挥八路军,并亲率警卫团直接参加战斗,连续奋战23天,歼敌4000余,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
1940年8月,为影响全国抗战形势,打破敌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利用青纱帐的有利条件,组织正太路一线破袭战,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左权亲临前线,亲拟指挥作战的电报,10月30日的关家垴战斗,他一再将指挥部前移,沿着指挥部队与日军短兵肉搏,全歼敌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取得了百团大战最后一战的胜利。
1942年,日军再次向我晋东南发动所谓“驻晋日军总进攻”。5月,日军麋集30000人釆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的手段,企图合围八路军总部,24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开始转移,左权主动承担掩护任务,就在成功完成任务之际,被日军的炮弹击中头部,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左权将军倒在血泊中,时年仅36岁。
1950年10月,河北邯郸,寒风凛冽,中央人民政府又将左权将军的灵柩从涉县石门村西北太行山东麓的陵墓中,移葬于邯郸晋鲁豫烈士陵园(华北烈士陵园)。
结束语
黃埔军校一期入学499人,毕业及格456人。除了110名共产党员以外,还有346名毕业生,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并指挥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所有重大战役,比如黄埔一期的学生牟庭芳,担任第九十四军中将副军长,隶属陈诚的第六战区。在湘鄂豫地区对日作战,这位贵州大山走出来的军人,率领子弟兵顽强的阻击日军主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限于篇幅,无法全面涉及。
1949年11月昆明发生了什么?
1949年11月,在中共地下党昆明市委指示下,云南邮政管理局地下党支部书记孙家宽、党员陈友吉,避开国民党保密局的邮检,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文件400份,按时投送给云南的党、政、军、警等重要起义人员,为云南解放做好宣传。潜伏中吴站长为什么一直护着余则成?
电视剧《潜伏》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为什么一直护着余则成?谈护着余则成恐怕谈不上吧?就说剧情的结尾,余则成内心根本不想去那个小岛,可吴敬中临上飞机之前为什么非要带上余则成?那几乎就等于是“绑架”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只有把余则成拴在自己身边,吴敬中才能安全着陆。否则,留在大陆的余则成一旦将他干过的那些勾当公诸于众,就算保密局的“家法”不办他,老蒋和小蒋也绝不会放过他!这也算是一直护着余则成吗?别做梦了,吴敬中一直护着的只有他自己……可以断言,只要有需要,吴敬中会毫不犹豫地牺牲余则成、保全自己!
或许有些人要说了,剧中诬陷马奎那一段,谁都能看得出余则成嫌疑最大,可吴敬中为何要认定马奎就是共谍“峨眉峰”,而去保全余则成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马奎犯了“职场大忌”!下属之间如何争斗都没问题,领导甚至还乐于他们如此。毕竟,下属们斗得不可开交了,哪里还有心思惦记自己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都不惦记吴敬中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如果下属们拧成了一股绳,吴敬中的工作恐怕也就不太好开展了……可是,马奎却犯了一个“职场大忌”,他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吴敬中,私下里一直在搜集吴敬中受贿的证据!吴敬中还能留着他?
马奎在被捕后提出要向总部监察室申诉,马奎的背后是毛人凤,这是剧中已经交代过了的。一旦马奎到了保密局监察室,一切就不是吴敬中可以左右的了。吴敬中根本不知道马奎手里到底掌握了自己多少实质性证据,如果这些证据中有关于自己受贿的铁证,而且马奎又身在保密局总部,远在天津的吴敬中恐怕很难有回旋余地。只有把马奎留在天津、让他死在天津,吴敬中才能真正高枕无忧。所以,马奎必须是“峨眉峰”、他必须死!
吴敬中作为老牌的军统特务、军统各大“训练班”曾经的老师,他能看不出余则成是红还是白?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余则成彼时并没有卖了他,但马奎却确确实实地卖了他!这就足够了。管余则成是红色也好、粉红也罢,至少暂时他不会威胁到吴敬中。相对而言,马奎才是吴敬中彼时的心腹之患,必须除掉他!所以,老奸巨猾的吴敬中才“保”了余则成。这是在保余则成吗?非也非也,这是在保他吴敬中自己。除此之外,吴敬中之所以一直“护着”余则成,可能还有几个原因。
是吴敬中自己点名要的余则成余则成在吕宗方暴露之后,实际上已经遭到军统怀疑了。要知道,军统可历来都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可余则成玩了一手“置之死地而后生”,孤身一人刺杀了变节投日的军统特务头子李海峰。这是老蒋亲自交代给戴笠的任务,戴笠必须借这个机会去邀功。那么,余则成就必须是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可军统和戴笠对余则成并不放心,于是借汪伪之手准备除掉余则成。谁料余则成命大,被中共地下党给救了、活着回到了军统南京站。这下军统和戴笠没有办法了,只能高调表彰从“虎穴”归来的“孤胆英雄”余则成。
就在这个时候,吴敬中找戴笠要余则成,戴笠也正为将来如何安置余则成发愁——用了不放心、不用又不行,于是干脆顺水推舟、把余则成这个“烫手山芋”送去了天津。换句话说,如果余则成在天津暴露、被证实是共谍,戴笠或后来的毛人凤正好可以顺势把这个用人失察的“屎盆子”扣到吴敬中头上!自己则摘得一干二净……因此,即便吴敬中发现余则成是红色或者粉红色,只要他没有威胁到自己,吴敬中绝对不会把余则成给卖了。原因很简单,卖了余则成就是卖了自己,最起码用人失察的责任吴敬中是撇不脱的,谁让余则成是吴敬中自己要去天津的人呢?吴敬中不仅用人失察的责任撇不脱,而且还可能被有心之人、如郑介民等人利用来攻击“浙江帮”,顺带着让吴敬中自己也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老奸巨猾的吴敬中是不可能去做的。
在吴敬中看来余则成是可控的经过与余则成的长期相处,吴敬中发现:余则成即便是共谍,也绝不会是普通的战术间谍。事实也的确如此,余则成是直接对“克公”负责的高级间谍。说是战略间谍似乎也有些言过其实了,但他起码不是一位普通的战术间谍。换言之,余则成更加关注的是利用天津站摸清国民政府和国军的大动向,吴敬中这种“小人物”还上不了他的席面、成不了他碗里的那道菜。更何况,对于身在天津的余则成而言,吴敬中是他最大的情报来源和“保护伞”。除非万不得已,余则成是不会跟吴敬中撕破脸的。
换言之,余则成对于彼时的吴敬中而言是可控的,只要不把余则成逼到死角、逼上绝路,余则成这种级别的高级间谍是不会与他吴敬中鱼死网破的。但吴敬中对余则成也并非绝对放任不管,剧中吴敬中为何默许李涯去调查余则成?说白了,其实就是想借李涯之手去摸清楚余则成的斤两,好占据主动地位,将来是灭是留、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即便将来万一余则成东窗事发了,吴敬中也不至于对余则成的底细一无所知、无从应对,把自己搞得非常被动。同时,默许李涯调查余则成也会成为吴敬中将来申诉的理由和借口:“我让李涯查了,他什么也没查出来,不是我用人失察,而是李涯无能!”反正李涯已经死了、死无对证,吴敬中的脏水可以随便往李涯身上泼。
余则成对吴敬中有“大用处”自从余则成到了保密局天津站,他便成了吴敬中的“散财童子”,什么吴敬中不愿出面、不便出面的“脏事”,他都让余则成代劳了,比如敲诈汉奸穆连成等等。换言之,余则成在天津站除了帮“克公”搞情报之外,主要任务就是帮吴敬中敛财。马奎、陆桥山、李涯,谁会帮吴敬中干这些?唯有余则成!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各大系统塌方式的腐败便拉开了大幕!加之戴笠飞机失事之后,吴敬中在军统和后来的保密局高层失去了靠山,仕途已经基本终结了。更何况,军统难出中将,像沈醉那样的“老军统”,不也是直到国民党败亡前夕才被晋升为了中将吗?彼时的吴敬中已经是少将了,上升空间相当有限,倒不如捞点实惠!因此,对于彼时的吴敬中而言,管他余则成是红色还是粉红色,只要能给自己搂银子,那他就是自己的“亲儿子”!只要余则成不把矛头指向自己,吴敬中不会去跟余则成过不去。
当然,最后吴敬中必须带走余则成,这是吴敬中的“底线”,他不能给余则成任何卖了自己的机会!余则成只身到了那个小岛,想要继续自己的情报生涯,他就必须依靠吴敬中,自然不会卖了吴敬中。吴敬中在天津捞了个盆满钵满,到了那个小岛之后,随便找点治病、探亲的理由跑去国外,当寓公也好、做土豪也罢,谁也拿他没辙了。反正彼时的那个小岛上僧多粥少,众人巴不得他吴敬中早点儿“退休”呢,没有谁会拽着他不放。但前提是在他离开那个小岛之前,余则成必须“安分”,这就是吴敬中不惜“绑架”也要带上余则成的原因所在。看完了以上这些内容,您还会觉得吴敬中是在“护着”余则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