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空的鹰,动物的视力有排行榜吗
大洋上空的鹰,动物的视力有排行榜吗?
1、鹰
鹰是一种鸟类动物,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视力最好的动物,它们的视觉非常敏锐,是有名的千里眼,即使翱翔在千米以上的高空中,也能把地方的猎物看得非常清楚。
2、变色龙
变色龙是主要产于东半球的一种树栖爬行动物,它们有着一双非常奇特的眼睛,两只眼球突出,能够180度转动,上下左右转动自如,而且左右眼还可以各自单独活动。
3、山羊
山羊也是一种视力非常好的动物,它们的瞳孔呈现水平状,瞳孔的宽度可以使它们的视野范围达到320-340度之间,而人类的视野范围仅有有160-210度。
4、乌贼
乌贼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们不仅有着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也有着非常好的视力,它们的瞳孔虽然不能识别颜色,但却在光线非常昏暗的情况下也能看得非常清楚。
5、壁虎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它们视力非常好,喜欢昼伏夜出,它们可以控瞳孔的大小来减少阳光对眼睛的伤害,在昏暗的光线下也能够辨别色彩,它们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比人类要高出350倍。
6、皮皮虾
虾的视野大多都非常广泛,一般都是360度的,能够分辨出的颜色比人类还要多,它们不仅可以看到偏振光,还能够转换偏振光,这都是人类所不能做到的。
7、玉梭鱼
玉梭鱼是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和温带深海海域的一种鱼类,它们良好的视力能够让它们看到从头顶游过的“猎物”,就像是我们平时从下往上方观看的感觉。
8、浣熊
浣熊也是世界上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它们是夜行动物,眼睑上有一种特殊的反光组织,在夜间的也能够看得非常清晰,而且它们的触觉也非常灵敏。
9、巨型鱿鱼
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也是世界十大重型动物之一,它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眼球,就如同一个篮球那么大,视力也非常好,能够轻松发现猎物和躲避敌人。
10、蜣螂
蜣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屎壳郎,虽然它们的眼睛很小,分辨率也不高,但它们却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在太阳、月亮以及其偏振光之间自由切换,保持自己的方向感。
海洋动物还有哪些捕食的妙招?
大胃王安鱇鱼一一
它在海底泥沙松软处偎一个坑,刚好吧自己身体藏下不高出海底。泥沙盖往身体,只露两只眼睛。为了诱使猎物,它头顶伸出一截像触手球一样的东西,在海中乱晃。猎物以为是食物。上前一看,安鱇鱼便张开脸盆一样的血口,把猎物一口吞下。它吃掉的猎物,有鲈鱼,黑鱼,黄花,铜鱼等。堪称是称大胃王。
章鱼一一又称八带蛸,它伸出柔软的,飘逸的长腿,在海底上空,象云一样游动。一旦看到螃蟹,它立即用长腿紧紧缠绕住它。(太大的螃蟹它估计征服不了,就放弃了。)章鱼的牙齿象电钻一样锋利,只需一会儿,便可凿穿螃蟹厚厚的硬壳。大口吸食着猎物体内的膏黄,肉汁,直到吸饱为止。一只螃蟹空壳就飘了起来。
吃蛤蜊,章鱼也是同样做法。
鲈鱼一一鲈鱼吃鱼,那叫一个凶残。它小时候,长到五分硬币大的时候。随海潮进入到沿海的淡水湖泊、江汊、水沟中…吃各种小鱼、小虾、甚至蝌蚪。待长到秋后,一斤多重时又随潮汐游回大海。它们去时,所居住的:淡水湖、湾、江汊中,基本没有其他活鱼,全部被鲈鱼吃光了。
有一个朋友,承包了十几亩淡水养殖水塘。春天放养了四百多斤鲫鱼苗。到秋后撒网,为什么不见鲫鱼?抽干鱼塘,只抓到两条十多斤重的鲈鱼。才知是它所为。可见它多么厉害。
比目鱼一一又叫偏口鱼,数十种之多。它潜藏在近海沙滩处,颜色跟沙滩一色。对虾不知深浅,想到近岸处觅食。一不小心,被比目鱼吞掉了。
比目鱼吃得过瘾,正得意时,不巧被海空俯视的鹰发现了。一个猛子俯冲下来,鹰爪死死抓牢挣扎的比目鱼,飞走了。
海洋动物捕食趣事挺多。下回继续给朋友分享。
下图依次是安鱇鱼、章鱼、鲈鱼、比目鱼、牛舌鰨、对虾。
有什么跟空海战记类似小说?
大洋上空的鹰、二战、空战、空战极限、星空之翼
菲律宾国宝动物?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菲律宾鹰(Philippine eagle):菲律宾国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鹰之一,又称为“哈里巴鲁鹰”。
2. 菲律宾猪猴(Tarsier):菲律宾特有的一种原始灵长类动物,体型小巧,眼睛特别大,据说是世界上眼睛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3. 菲律宾鳄(Philippine crocodile):菲律宾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之一,也是濒危物种。
4. 菲律宾大蝙蝠(Golden-crowned flying fox):菲律宾特有的一种大型蝙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之一。
5. 菲律宾海牛(Dugong):菲律宾特有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是濒危物种之一。
这些动物在菲律宾有着特别的地位和保护措施,被认为是菲律宾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航母可以用无人预警机代替吗?
我觉得题目中说的大型预警技术含量太高有些想的过于片面了,大型预警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技术的确是过于复杂,也过于先进,所以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可以研发制造。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设计制造大型预警机毫无难度可言,我国的空警2000预警机就代表了当今世界预警机的最高水平,其安装的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就雷达体制而言是领先美国E3预警机AN/APY-2型缝隙阵雷达整整一代。所以中国航母目前没有预警机使用,问题不在预警机技术含量太高上,而是由于我国的航母是滑越的没有弹射器,导致不能起飞个大体重的预警机。
(中国的空警2000预警机)
使用无人机做预警机其实更存在滑越航母无法起飞的问题,因为预警机要安装重量不轻的相控阵雷达,所以无人机机体要进行加固,而且要保证足够的滞空时间还要带够足够的燃油,最好还要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且保证相控阵的工作用电还要有功率足够大的发动机,因此来说,无人预警机的个头和重量不会比有人预警机轻多少的,而且就航母起飞而言,大型无人机的起飞比有人的可要难多了,2013年美国才试验了X47B无人机的航母弹射起飞,大型无人机滑越起飞至今没有任何国家尝试过。而且X47B的空重仅有6吨多,而无人预警的空重不会低于10吨的。所以,无人预警机就目前的技术来说,是很难完成航母上的滑越起飞和拦阻降落的。
(美国的E2舰载预警机)
(美国X47B无人机弹射起飞)
不可否认无人机是一种很好的侦查用飞行平台,但是侦查只是通过数据链将拍摄的图像和截获的信息传回到指挥中心,数据量并不大,而且也不一抖都要求实时分析出结果。而航母舰队的预警机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他要对数百平方公里内的空中海上进行全方位的详细搜索,还要对抗各种电磁干扰和自然杂波,信息量很大,而且必须是同步分析出结果,无线数据链的传输很容易阻塞和延缓,贻误战机必不可免。而且作为预警机就要有指挥能力,是一个空中的指挥中心,人工智能虽然很先进了但是依旧不能代替人做出正确的决断的。
(预警机内部的操作人员,不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美国的舰载预警机E2D上就有3名作战操作人员(其实是四个,正副驾驶轮流驾驶的时候,另一个就是第4名作战操作员),预警机上的雷达需要人为控制,不断调整,毕竟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实时做出空情分析结果,负责雷达的人员称为雷达官(RO);预警机上的数据通讯和卫星链接,和空中管制也需要有人负责,这个操作员被称为空管官(ACO);空中作业的总指挥也是需要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人负责的,这个总指挥被称为战管官(CICO),就这三个人的工作是不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的。所以无人预警机也是很难实现的。
(美国E3预警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