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干什么,茱萸有哪些用途
重阳节干什么,茱萸有哪些用途?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盛行头插茱萸之风,可这种植物究竟是什么?看了一堆重阳插茱萸的回答,很多人一说起到“插茱萸”这种文化盛事,就从度娘那找了一大堆的山茱萸,从万能度娘那里找心灵寄托,离开了度娘,就当不成砖家了。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属 Cornus的植物。过去习惯上,山茱萸属在全世界就只有4种,分布于欧洲中部及南部、亚洲东部及北美东部。我国有2种,它们的果实叫“萸肉”或“山茱萸”初时青绿,成熟红色,味道酸涩,在民间传统中,一直是我国传统医药里的著名药材。在植物分类里,山茱萸科一直是个光怪陆离变化很大的科,比如,现在山茱萸属 Cornus又归并了过去的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一下就有好几十个成员了。
不过,重阳节插的可真不是这个山茱萸,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人为什么会少?估计就是乱插茱萸少的吧?深秋的时候,在身上插那么多没有香味还落了叶子的山茱萸木头棍子,差不多就是做了贼被拿,要挨上一顿好打了,所以山茱萸真不是拿来插的。你们别再用度娘找山茱萸,再教大家胡乱插了。
此外还有草茱萸Cornus canadensis,现在也是山茱萸属的植物,不过,这种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在我国东北有分布,这个也不拿来胡插。
还有一种茱萸叫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来自芸香科四数花属,古人重阳节插的正是眼前的这种吴茱萸。吴茱萸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重阳插的是吴茱萸,香喷喷的。(吴茱萸见下图)
这个属还有一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楝叶吴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下图)也有独特的香味,如果你愿意插,它肯定也不会反对。所以,插茱萸要认准了再插哦.....插朱萸请认准吴茱萸!吴牌朱萸有味道芳香好!你要假装有文化,插朱萸这才是正宗的!
本文图片来自PPBC图库中喵喵的好朋友刘军、徐晔春。
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间?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及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节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对重阳节的看法和建议?
可以从老人的生活,思想,年轻人对尊老爱老敬老这些主题来写。提倡年轻人讲孝心,尊敬老人。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幼儿园重阳节文案公众号?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园在重阳节这天,进行了尊老爱老敬老的教育主题,每个孩子都明白了,重阳节是给老年人过的节日,每个孩子也亲手给家里的老人做了礼物,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呀
中秋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宵节的排列是什么?
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是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具体介绍如下:
1、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清明节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气处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3、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4、中秋节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重阳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