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哪个儿子厉害
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哪个儿子厉害?
恭亲王是道光帝最聪明的儿子,当时他排行第六
五帝钱为什么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五帝钱”,是指清朝的五个皇帝所铸造的铜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据说,这五枚铜钱串在一起,在古代民间具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
古人,之所以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的钱币,作为有吉祥寓意的五帝钱,是因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五个皇帝处于清朝国力最强大的年代,他们相继在位一百八十年之久,而在位期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百姓乐业,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年代;而且,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五世其昌”的说法,而其他朝代,即使有五个不错的皇帝,也不是五代相连;因此,“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那个时候所铸的五种不同的钱币,才有资格被称为“五帝钱”。
此外,古钱币,还可以见证一个朝代的兴衰败落。只有社会安定繁荣,钱币才会铸造的精良,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五个帝王所处的时期,已是清朝国运衰败的时候,所以这五个帝王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远不如“五帝钱”的五个帝王有份量,所以人们才不会用他们五个的钱币来“祈福消灾”。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五帝钱”:
一“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顺治通宝”四字楷书的字样;在钱背面,有文字沿穿孔左右,铸有满汉文“福”字样。据说,顺治皇帝年间,为了稳定经济曾经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史称“顺治五式”。
二、“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康熙通宝”的字样,在钱币的背面,有穿孔左右为满文“宝泉”的字样。据说,它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币,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币。
三、“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雍正通宝”四字宋体书写字样;在钱币的背面,有文字沿穿孔左右,铸有满文“宝、泉”的字样。
四、“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上下左右楷书“乾隆通宝”四字的字样;在钱币的背面,饰有“八卦纹”,因此它属于“花钱”。
五、“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这枚钱币的面,有以楷书书写“嘉庆通宝”四个大字;其背面,有穿孔左侧镌一满文“宝”字的字样,穿右侧有满文铸造钱局名“泉”字的字样。
嘉庆和道光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嘉庆是清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之前称为"康乾盛世",之后是战火连连,屡遭外敌蚕食的道光朝。由此来看,嘉庆皇帝时期正是一个分水岭正处于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嘉庆(1760年-1820年),即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乾隆的第十五子,执政时间1796年-1820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后,才真正执掌朝政。在乾隆退而不休期间,嘉庆游走于乾隆帝和乾隆宠臣和珅之间,韬光养晦,小心谨慎,最终博得乾隆帝与和珅的信任,在沉寂了三年以后,嘉庆皇帝才完完整整的拥有了整个大清王朝的支配权,真正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处于王朝由盛转衰的嘉庆朝,似乎多被学界研究所忽略。在清史记载中,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关于他荒淫、贪婪、昏庸无道的记载,唯一让人记住的就是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即使皇帝有了这些钱也没能中兴帝国,有限的银子用在了镇压各地起义上去了,国计民生依然没有改善,国库照样年年亏损,为了去开源,反腐败成为最有效的方法。嘉庆在位25年,也反腐了25年,可仍未能挽回颓势。自乾隆中后期,清朝的腐败已经呈现出集团化趋势,嘉庆即位以后,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腐,在乾隆死去的第二天就开始查处清朝历史上最大贪官和珅,将其估价8亿两白银的家产归为国有。11位总督中撤换了6位。如此大刀阔斧,原以为贪腐势头会到此为止,没曾想高潮过后,一切如旧。到了嘉庆后期,吏治腐败依然,加上经济衰退,社会混乱,民生凋敝,尽管嘉庆的打老虎坚持不懈,但还是于事无补。
不仅如此,为了能顺利施行“新政”中的各项“治术”,实现“下情无不上达”,嘉庆亲政后坚持“去壅弊”政策,倡导“广开言路”,鼓励官员积极上奏言事并扩大奏事官员的范围,继而下令受理所有士民的京控呈词,形成两条分别以官、民为载体的“言路”,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采取多种举措以维护两条“言路”传递“下情”的能力。这一举措不仅一度改变了官场气象,而且士民因遭受冤屈而产生的压抑和愤怒亦得到了释放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让嘉庆帝的了解到了吏治民情的真实信息,为其展开相应的整顿奠定了基础。虽无力挽回颓势,却多少延缓了“国家的崩溃”。
道光皇帝(1782-1850年)即清宣宗,爱新觉罗·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继位,论年龄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此时的清帝国的“康乾盛世”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史学界对其的研究,最多的就是引发近代中国划时代巨变的鸦片战争,作为这场巨变的头号当事人,中国近代史是以他的年号道光二十年为起点的。由于鸦片战争带来的丧权辱国系列条约,在诸多论述中,道光帝是转型时期的衰世君主,对他的评价多是否定的。
道光帝在位期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外部:西方工业革命取得飞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不断对外扩张;内部:社会矛盾极为尖锐,民族矛盾逐渐加剧。可以说,他继承的是“一个荒淫而腐败的朝廷,一个无秩序而贪污的政府,以及被叛乱弄成百孔千疮的帝国”。面对这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他图治求强的愿望强烈,也曾广开言路,听取一些大臣建议,整吏治,崇节俭,改革盐政,开海运,禁鸦片,采取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但随着鸦片战争的影响,其对内政务并无起色,对外战争失败。战后,他依然勤勉却因循守旧,无法突破。因此说,道光是一位转型时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悲情皇帝。
道光为什么不选他做继承人?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事实证明,恭亲王奕訢确实比咸丰帝奕詝更适合做皇帝。他视野开阔,做事果断,富有挑战精神。对于一个暮气沉沉、一滩死水的清王朝来讲,是急需这样一位帝王的。可惜天不假位,奕訢最后与皇位失之交臂。
道光帝对于选拔继承人可谓是谨慎多虑。鸦片战争那年,他已经过了六十岁。国事的繁重加上洋人的破关入境,使他精疲力尽,一筹莫展。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已不由得再拖延下去。道光帝有九个儿子,长子奕讳二十三岁时死去,皇二子奕纲和皇三奕继幼年夭折,只有在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四个皇子中选择。
道光帝六十五岁时,突然将皇五子奕誴过继给悼亲王绵恺为嗣子。这等于直接取消了奕誴的皇位继承权。至于原因,道光帝认为奕誴言行浮躁,难挡大任。从年龄来看,奕誴只比奕詝小六天,同是十六岁。在这个关键节口道光帝将奕誴过继给他人为子,对奕誴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奕誴一生愤世,放言无忌,嘲弄朝廷。
皇七子奕譞年方七岁,他的两个同母弟弟奕詥三岁、奕譓两岁,不仅在年龄上不占优势,而且他们的母亲庄顺皇贵妃地位较低,是常在出身。而奕詝的母亲孝全皇后,奕訢的母亲静皇贵妃,都比庄顺皇贵妃地位尊荣。所以,奕譞三兄弟在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
经过一番淘汰,皇位继承人只能在奕詝和奕訢中选择。在这些兄弟们当中,奕詝和奕訢最为亲密,他们不仅一起成长,而且一同学习文化和武术。二人还共同研创出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帝非常高兴,就将枪法赐名“棣华协力”,刀法赐名“宝锷宣威”,比喻兄弟二人协力同心。
奕詝十岁时,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死去,他便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兄弟两人的关系更上一层。
从当时情况来看,奕訢的条件比较优越。奕訢的生母静皇贵妃在道光帝的后妃中仅次于皇后。而且,当时孝全皇后已经离世,静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又担起抚养奕詝的重任,很受道光帝的信赖。但是,奕訢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首先,他不是皇后所生,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中,嫡庶之别很是深入人心,道光帝不能不有所顾及。另外,奕訢又比奕詝小一岁。他虽然善于骑射,胆略过人,但少于心计,不如奕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奕訢的老师不如奕詝的老师。
在确定了人选之后,道光帝开始对二人进行考核。道光帝晚年的一个春天,他带着皇子们到南苑围猎。奕訢武功高强,很快射猎了大批猎物。而奕詝却站在原地,一箭不发。原来,奕詝在出发在受到老师杜受田指教,告诉他不要发一箭,而且还要约束手下人不要射猎。皇上如果问原因,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鸟兽万物孕育的时侯,不忍心伤害它们,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与弟弟们竞争。奕詝依计而行,道光帝听后果然十分高兴,认为奕詝富有仁善之心,这样的人当皇帝自然不会苛待百姓。
又有一次,道光帝传旨奕詝和奕訢入宫对策,就是考考他们对国事的看法。二人分别请教自己的老师。奕訢的老师卓秉恬性情耿直,办事认真,他告诉奕訢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杜受田却告诉奕詝,皇帝病重,这是最后的考核,如果皇上说自己快死了,不等他问你国家大事,你就直管趴在地上哭。道光帝果然上当,认为奕詝仁孝厚德,决定让他继承皇位。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孕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圣旨,宣示建储朱谕:“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太子奕訢封为亲王。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自此以后,围绕于奕詝和奕訢的帝位之争终于水落石出,奕詝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鸦片皇帝---咸丰帝。
清朝皇帝的顺序列表?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1616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廷。
清朝皇帝位序为:
清太祖- 努尔哈赤(称汗):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清朝第一位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先称汗后称帝):在位时间1627年——1642年,清朝开国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在位时间1643年——1661年,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清朝入关第二位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撤除三藩,铲除沙皇俄国势力,平定准葛尔叛乱。
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时间1723年——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时间1736年——1795年,雍正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乾隆第十五子,铲除了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和珅。
清宣宗-道光皇帝:在位时1821年——1850年,嘉庆皇帝第二子,清朝唯一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的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在位时间1851年——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在位时期参加和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
清穆宗-同治皇帝:在位时间——1862年——1874年,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既慈禧。
清德宗-光绪皇帝: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甲午战争中主战,大力支持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遭慈禧囚禁,直到去世。
宣统皇帝: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