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帝国,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

2023-09-16 13:30:04 87阅读

帖木儿帝国,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

事实上,帖木儿从未对明朝俯首称臣,相反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曾经发动过大军企图征服明朝,以重现当年成吉思汗帝国的辉煌。那么帖木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知道在他出兵进攻明朝的时候,明朝当家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帖木儿究竟有怎样的军事才能和实力,能挑战永乐大帝呢?这点我们就要从帖木儿的生平说起了。

帖木儿帝国,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

帖木儿于1336年出生在中亚一个蒙古贵族家庭,当时中亚的蒙古人都已伊斯兰化,帖木儿也不例外,天生就是一个穆斯林。成年后帖木儿迎娶了一位察合台汗国宗王的女儿,成为了“黄金家族”的女婿,因此在我们的古文里他也被称为“驸马帖木儿”。早年的帖木儿作战十分勇猛,在一次作战中右腿受伤致残,他也由此得了“跛子”的外号。

与众多夺权大戏一样,帖木儿娶了宗王的女儿后就成为了西察合台汗国的臣子,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做大做强,等到羽翼丰满后就干掉了大汗自立为大埃米尔,创立了在历史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帝国,帖木儿帝国,当时的帖木儿只有34岁(1370年)。

夺取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大权后,帖木儿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就如蒙古人的先祖成吉思汗一般,他的梦想就是要重建一个如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要重建一个偌大的蒙古帝国,没有相当的军事实力是不行的,而帖木儿就有着这样的军事实力。

帖木儿帝国的军队组织形式承袭于成吉思汗,每逢打仗的时候他的下属就自行应征,士兵们携带好作战必须的武器、马匹、粮食及其他装备,然后按百人为一小队,设百人长,千人及万人之上,有千夫长和万夫长,如此便迅速组织成了一支大军。

由于中亚地区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蒙古人天生就是战士,不但作战勇猛、经验丰富,还异常能够吃苦耐劳,作战的时候甚至不用指挥,在鼓和喇叭传令之前他们就知道要做什么。

在二十多年的征战中,帖木儿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几乎战无不胜。他将蒙古四大汗国中的三个,西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打得满地找牙,甚至连印度也难逃他铁蹄的践踏。公元1398年帖木儿攻入德里,以3万骑兵俘虏了10万敌军,将繁华的德里化为一片废墟。

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要有足够的经济,而要有足够的经济就需要繁荣的贸易,帖木儿帝国正好处在东西方的交汇处,垄断了整个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这就为首都撒马尔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创造了条件。为了方便商路,此帖木儿整合了境内的驿道、驿站,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按照一天或半天的行程而建,驿站内备有充足的马匹供来往客商使用。而对于境内的盗匪,帖木儿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很多被俘的盗匪被帖木儿处以酷刑,通过这些措施,帝国境内的商路就顺畅了起来。

而为了突出撒马尔罕的地位,帖木儿在征伐过程中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比如玉龙杰赤,在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时候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而帖木儿在1379年攻陷此地后又将其变为了废墟,并将居民全部迁往撒马尔罕。1384年,帖木儿攻陷了锡斯坦,这座繁荣了数千年的城市被帖木儿毁于一旦,城中居民全部被屠戮殆尽,即便是周边的乡村他也没放过,田地被毁坏,水井被投放毒药,帖木儿将这座城市从地图上给彻底抹掉了。1395年,帖木儿的军队还摧毁了钦察汗国的首都萨莱,以至于今天的考古学者来到此地时,也只能发现残留的骸骨和废墟,这足以说明帖木儿在此曾展开过残忍的屠城。在帖木儿帝国境内,由于众多繁荣的城市被摧毁,唯一繁华的城市也仅剩撒马尔罕,于是撒马尔罕自然就成为了连接东西方商贸的中心城市。

▲撒马尔罕

为了建设撒马尔罕,帖木儿不但将大量居民前往这里,还将全国最好的各种工匠,包括丝绸工匠、武器制造工匠、建筑师、陶瓷工匠及各种手工艺人都大量迁到了撒马尔罕,各处聚居撒马尔罕的技工、匠师超过15万人, 这使得撒马尔罕的制造业异常地发达。首都之外,帖木儿也别有用心地用伊斯兰世界重要城市命名了周边的村庄,如大马士革村、密斯(开罗)村、巴格达村等,这些村落为撒马尔罕提供了粮食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撒马尔罕共同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圈。在繁荣了商业后,帖木儿便可以向往来客商征收巨额商业税,而这些商业税就成为了帖木儿帝国的重要财源。

有了经济基础,军事实力也就有了保障,在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东端后,帖木儿便向西端展开了军事进攻。虽然蒙古人在第三次西征的时候曾被埃及的马穆鲁克骑兵打败,但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将其两度击败,公元1400年12月,帖木儿攻陷大马士革,马穆鲁克苏丹被迫向帖木儿臣服,成为了帖木儿的附庸。

▲兴起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帖木儿称霸中东的最大对手

而西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则是帖木儿称霸中东的最大对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还未拿下君士坦丁堡,但却统治着从多瑙河到雅典的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并从陆海两路封锁了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是有“雷霆”之称的巴耶塞特一世,这位野心勃勃的苏丹在占据了整个小亚细亚后,其领土已与帖木儿帝国接壤,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当时中东最为强大的帝国便不可避免地交手了。

1402年6月,帖木儿率军攻入小亚细亚,并在锡瓦斯平原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秀了下肌肉。当时巴耶塞特一世正在围攻君士坦丁堡,听闻帖木儿入侵,便放弃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围困,率军来到锡瓦斯西北的塔黑特,这里到处都是丛林,适合以步兵为主的奥斯曼军作战,巴耶塞特计划在此与帖木儿决战。

帖木儿当然不会上这个当,在充分了解了巴耶塞特的动向后,帖木儿避实就虚,率军前往安纳托里亚南部的群山,打算从此直插奥斯曼帝国首都安卡拉。当帖木儿来到这一地区后,当地的突厥小国王公们竟然纷纷背叛了奥斯曼帝国,倒向了帖木儿。这也怪巴耶塞特统战工作没做好,帝国的各种官职、利益全让亲信给占了,这些小国王公们没分到一点好处,到了关键时刻自然就全部倒戈了。王公们投靠帖木儿后,便当起了“带路党”,于是帖木儿虽在敌国作战,却跟在自己国家作战似的,到哪里都是轻车熟路。

巴耶塞特在赶往塔黑特途中听闻帖木儿跑到南边去了,还以为是帖木儿怕了他,想要逃跑,便下令大军分散在山间围剿帖木儿的部队,打算在帖木儿前往安卡拉的路上在山间将其消灭。帖木儿得知巴耶塞特也赶来后,马上就率军冲出丛林,迅速来到安卡拉城下,除留下少部分部队围困安拉卡外,帖木儿亲率主力在安拉卡南部草原上等待着巴耶塞特的到来。

惊闻帖木儿兵临安卡拉城下,巴耶塞特不得不率军驰援安拉卡,公元1402年7月28日晨6点,两军便在安拉卡附近展开了一场史诗级的大战。决战前夜,双方也不免打起了口水仗,帖木儿先是给巴耶塞特下了封傲气十足的战书,声称巴耶塞特的部队跟他打起来就是“飞蛾扑火”,有去无回。“雷霆”巴耶塞特也不甘示弱,称帖木儿的部队就是“不堪一击的鞑靼人”,而“鞑靼人”则是突厥化蒙古人的蔑称。

此战帖木儿全军以骑兵为主,共计15万人,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帖木儿将主力布置在两翼,并留有预备队。而在战阵的中央,帖木儿则在阵前布置了36头战象,这是他在征讨印度的时候俘获的。

▲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军团

相对而言,巴耶塞特的部队则比帖木儿少了许多,只有9万人。但巴耶塞特对战争的胜利却充满信心,因为他的手上有两支王牌部队:一支是“新军”耶尼切里军团,其兵源来自巴尔干地区挑选的7-12岁男孩,这些男孩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宗教洗脑,当他们成年的时候就成为了勇敢无畏而高效的杀人机器,并进入耶尼切里军团开始服役。因为与旧有奥斯曼军队的招募和训练体制完全不同,这支部队就被称为了“新军”。他们头戴白色尖顶帽,全身披着锁子甲,备有弯刀、长弓和弓箭,为了激励“新军”的作战士气,奥斯曼帝国的军官多是从“新军”中挑选,到了后来,奥斯曼帝国绝大多数的“大维齐”(宰相)都来自新军,锦绣的前程也吸引着这些“新军”士兵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另一支是被称为“波尔特西帕希”(Sipahis of the Porte)的近卫骑兵,其成员都是从“新军”中挑选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实际上是苏丹的亲卫队,兵种以重骑兵为主。

有了这样的两支王牌部队,巴耶塞特也难怪会信心满满,但这两只精英部队的人数不过万人,在数十万人的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巴耶塞特将被称为“阿扎布”的步兵安排在了阵地的最前沿,这支部队是从各地征召而来的土耳其人,他们其实是中路战力最弱的一部分,巴耶塞特将他们放在最前面,显然是用来消耗帖木儿大军的有生力量的,待到帖木儿的部队与“阿扎布”交战受损后,巴耶塞特便会投入第二线的骑兵发动反击以决定胜局。而“新军”则被布置在“阿扎布”步兵当中,巴耶塞特知道与帖木儿这样的强敌交手,“阿扎布”不一定能挡住对方的进攻,由“新军”充斥其中压阵,就能确保“阿扎布”不会一触即溃了。

战斗在上午10点左右正式打响,随着巴耶塞特一声令下,奥斯曼军队向帖木儿大军发起了进攻,帖木儿大军阵前的轻骑兵先是放出一波弓箭,奥斯曼人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与帖木儿大军展开了近身肉搏战。

奥斯曼军的左翼是巴尔干劲旅塞尔维亚骑兵,这支部队在帖木儿重骑兵面前竟然占得上风,一度在左翼形成了突破。但巴耶塞特担心帖木儿会使用蒙古人惯用的诱敌深入策略,便急令塞尔维亚骑兵返回阵地。而在中路,帖木儿的大象冲击产生了效果,在面对训练、装备都严重低下的“阿扎布”步兵的时候,这些庞然大物在阵中横冲直撞,很快就冲垮了“阿扎布”步兵的阵型,就连纪律严明的“新军”也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被迫后退。就在巴耶塞特大军左翼占优,中路胶着的时候,右翼却出了问题,问题还是在于巴耶塞特的统战工作没做好。构成奥斯曼军右翼的是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突厥人,他们对巴耶塞特的横征暴敛早已怀恨在心,又见到故主在帖木儿军中效力,便很快临阵倒戈,大约1.8万人立马改弦更张,向巴耶塞特的中军发动了冲击。

战场上数量的对比原本就对巴耶塞特不利,再加上右翼倒戈,奥斯曼军很快就陷入了一对二的困局,所谓兵败如山倒,正当奥斯曼军中路在苦苦支撑的时候,帖木儿见时机已到,便投入其养精蓄锐已久的5万预备队,战场形势立马就一边倒了起来。

▲巴耶塞特一世被俘

由于腹背受敌,奥斯曼军很快就出现了崩溃,巴耶塞特的大儿子查拉比见势不妙立马就丢下阵地跑了。而塞尔维亚骑兵虽然奋勇作战,但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无力回天,只能且战且退,最后撤出了战场。最后留在战场的,只有巴耶塞特亲率的数千近卫军还在困兽犹斗了。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了傍晚,巴耶塞特身边最后只剩下了300名波尔特西帕希骑兵,眼看败局已定,巴耶塞特不得不选择突围,但他在突围的时候不幸中箭落马,被帖木儿的士兵所俘获。安卡拉之战,以“跛子”俘虏“雷霆”而结束,在被帖木儿囚禁了8个月后,巴耶塞特死在了帖木儿的军中(一说是自杀)。

▲永乐大帝朱棣表示,虽然帖木儿很能打,但要敢来挑战我大明,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在安卡拉之战歼灭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后,帖木儿很快就横扫了整个小亚细亚,成为了中东乃至整个中亚名副其实的霸主。到这个时候,帖木儿帝国已经有了当初蒙古帝国的样子。听闻蒙古人被明朝赶出了中原,帖木儿便想率军攻打明朝,如果能在与明朝的战争中获胜的话,那么帖木儿无疑将重建一个新的,不亚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

为了征服明朝,帖木儿集结了20万大军,并为这支大军筹集了足够支撑7年的粮秣。1404年11月,帖木儿率领大军从首都撒马尔罕出发,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当时的明朝刚经历靖难之役,永乐大帝朱棣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帝国新的最高统治者。就武功来说,朱棣与帖木儿不相上下,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能打的两个军事统帅,如果能交手的话,势必会上演一出精彩纷呈的世纪大战。

只可惜天不假年于帖木儿,公元1405年1月19日,帖木儿猝然病逝,享年70岁,帖木儿帝国的东征,也随着帖木儿的逝世而戛然中止。在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因内斗而分崩离析了,帖木儿帝国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帖木儿帝国一共灭亡了多少个国家?

灭国:西察合台汗国(1369)、、花剌子模(1388)、阿富汗(1389)、东察合台汗国(1390)、波斯伊儿汗国(1393)。 另击败过金帐汗国(1395)、印度(1398)、奥斯曼土耳其(1402)

阿拉伯帝国帖木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都曾想远征中国?

谢谢邀请!这个题实在是太大了,若要展开说,篇幅会大到令人发狂。这儿只做抛砖引玉的概述!

首先中国是个很难被征服的国家,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被征服过!虽然也曾经被外放统治过一段时间,但最后这些异族,都无一例外的接受了中华文化并融入了中华民族。

中国西部的地形,本就是难以逾越的屏障。要想进入中国腹地,必须要翻越险峻的帕米尔高原或青藏高原,穿越茫茫大漠。无论走西北还是绕道从北方进攻,补给线少说也都在3000公里以上。先不说这些西方的帝国有没有这个能力在这么长的战线上维持几万军队的补给,并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就是真的打进中国,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另外中国的体量很大,要想一口吃掉可不容易!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人口数量,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经济总量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首先亚历山大这个短命的帝国存在时,中国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亚历山大的军队规模不大,带着他的10万军队进入河西走廊,首先碰到的是强悍的义渠骑兵,即使他有能力再进一步,但是不好意思,秦惠文王的强悍秦军正在等着他。区区10万人真不够强秦一勺烩的!别说征服中国,就是连秦国都征服不了。当然,这个事情不会发生,因为这厮在达到伊朗的时候就发现波斯人和他们希腊人一样优秀,于是爱心泛滥放弃了向东征伐。不久发了一场高烧就一命呜呼了!

阿拉伯帝国时期,正值中国唐宋,而且阿拉伯军队还和唐朝干过一仗并且打赢了。但这一仗反倒打出了友好,阿拉伯人看到了唐朝的强大和文明,开始和唐朝交好。甚至此后还曾经派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动员能力也不强,战役也基本是几十万人上下。凭这点兵力无论是从陆上还是从海上,都远达不到征服中国的目前!当然阿拉伯军队的战斗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局部战争中打赢弱宋应该是没有问题。但到宋朝时突厥人已经崛起,阿拉伯帝国内部纷争不断,自顾不暇,早已失去了扩张的能力。

最接近把征服中国付诸实施的是那个瘸腿的牛人帖木儿。这厮从上位后就一直在觊觎中国,派出各路探子搜集情报,准备进攻明朝。等到朱棣朱允文叔姪俩大打出手,帖木儿看准机会,带着20万人出发了!他的军队虽然战力了得,但他可能不知道明朝虽然内乱,但军队战斗力不减。有着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已经完成兼并重组,麾下可供调动的军队就有不下200万。并且武器也不落下风!真打起来,他占不到任何便宜。还用圣战名义招摇撞骗那招在中原不灵了,中国人不信安拉。别说征服明朝,能保命逃回去就不错了!当然史实是还没走到明朝边境,帖木儿自己先挂了,不久自己的王国也土崩瓦解了。

帖木儿帝国是什么民族?

帖木儿帝国突厥人、波斯人(1370年-1507年),是中亚河中地区的突厥贵族巴鲁剌思贵族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大国,首都撒马尔罕。 帖木儿帝国鼎盛时期,其疆域从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后于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人部落。

帖木儿帝国和亦力把里国?

从整体来讲,帖木儿王国可能更强一点。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一个堪与蒙古帝国、苏联、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在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亦里巴里帝国算不得是一个帝国,虽然也曾很强大,大无论是地域还是实力,都难以与帖木儿王国相提并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