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之中一亩田,求关于茶花的古诗词
空山之中一亩田,求关于茶花的古诗词?
关于茶花的古诗词有:
《茶花二首》苏辙 〔宋代〕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唐诗五律的压卷之作是哪首?
谢邀。
唐诗五律的压卷之作是哪首,为什么?
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近体诗各种格式之第一的文章,其中五绝首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都很认同;七绝中王昌龄的《出塞》,有一些朋友有其他选项,但是大部分都没什么意见,毕竟“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就秒杀了绝大部分作品;七律个人选杜甫的《登高》,有很多朋友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更好,这两篇作品的厮杀一直是势均力敌、半斤八两,但是因为《黄鹤楼》是“半律体”,所以选《登高》倒也不必在乎崔颢拥护者的异议。
唯独这五律,我当时选的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朋友们反应更激烈,各种候选作品不断提出。而且确实和王维这首作品水平层次相当的五律非常多,有点难以服众。
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五律的成型期相对较早,成于初唐以前,甚至在隋朝就基本定型。也正因为如此,五律虽然属于近体格律诗类型,但是精通并创作的并非只有杜甫这些格律大师,就算是对格律体并不感冒的李白,五律的成就也是极高。
李白自然没有像杜甫一样去精研格律,他的五律水平之高完全和他的古体诗水品超高是一致的。因为五律在早期就是古体诗的一种,而李白是所有古体诗的集大成者。
第一首五律现在一般认为第一首五律是王绩的《野望》。王绩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弟弟,后来在初唐出仕,是个出了名的酒鬼,为了喝酒可以去当一个酿酒高手下属的人。
真要论没有争议的第一,王绩的《野望》是名副其实的。这个是从时间上来说的,至少我们在发掘出新的诗文史料之前,是没有人可以推翻的。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并不是王绩制定了五律的规则,而是他的这首诗是现存的已经符合五律规则的最早作品,五律格式从他这里发源并被广泛使用,最终被宫廷诗人选作格律诗的一种固定格式。你说跟他有关,他绝不会贪此天功,但是你要说与他无关,必须先得找出更早的五律作品才行。
关于五律的格律规则:平仄相替、相对、相粘、押韵、对仗、起承转合都在以前的文章讲解过,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五微”部的五律。
第一流五律说完这首名副其实的“第一”五律,我们来看看融汇贯通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的五律,有哪些在水平上能称“古今第一”的候选作品。
盛唐五律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王维。三人之外,高手还有很多,但是实在难以跻身这一级别。
诗仙李白
在开始说过的那篇文章评论区,有很多朋友说评诗文第一居然没有李白,太讲不过去了。那是因为选的是近体诗,而李白的王者天地是古体诗。不过单独来看五律的话,因为格式成型早的原因,他自然是个中高手。
李白的五律精品有《塞下曲》、《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等等。他的作品没有修饰雕琢的痕迹,平仄对仗都是一意贯之,浑然天成。
李白的风格与他的道家思想、古风作品一脉相承,所以他的诗风,难学。哪怕是近体诗的五律格式,也是飘逸自然的。
我们再从这些诗中选出一首来作为种子选手。从知名度来讲,《送友人》和《渡荆门送别》有得一拼,但是《渡荆门送别》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旅夜书怀》在感觉上非常的相似。虽然肯定是李白在先,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刚刚出蜀漫游的少年,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在他老病离开成都之时,但是单就这两句诗来比较,杜甫的更好。
那么我们就选李白的《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五言律诗。李白将景色写的明朗轻快,虽有离别情意,却并不哀怨悲伤。青山白水,红日浮云,色彩明丽,寓情于景。马儿长鸣,尽显活泼生气。景美情重,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不仅仅是李白的个性,也是整个盛唐气象赋予少年诗人的时代特色。
诗圣杜甫
对于杜甫这位格律王者来说,经典的五律可就比比皆是。
胡应麟的《诗薮》不仅仅提出《登高》是七律第一,他对杜甫的格律创作整体评价是最高的:
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
说句实话,在律诗这一亩三分地里面,李白不是杜甫的对手。他的五律名篇有《登岳阳楼》、《春望》、《江上》、《旅夜书怀》、《江汉》、《月夜》、《春夜喜雨》近百首,不愧是“千古以还,一人而已。”
《登岳阳楼》也曾被推作古今五律第一,但是前人看法,我们参考着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压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言律诗,格律精研,对仗工整。诗的情绪相对于李白的送别诗就要沉郁了许多,但是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一出,整首诗的大气雄浑扑面而来。老杜的诗就是这样,气势雄伟却格律工整,于细致处出山河。
读得多了,甚至可以发现杜甫这些绝妙的句子很多出自他的颔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这说明杜甫的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作品。
《春望》不可不提,甚至相对于《登岳阳楼》,这首诗的名气更大,记录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摧残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二侵”部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意义和经典之处无需多讲,个人甚至认为,这首诗就可以pk掉他自己的《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我原本最看好的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但是把《春望》列出来之后,个人觉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虽然也是绝世好句,但整体上来说还是对自身老病困顿的悲伤较多,从大的情怀、历史记录上来说无法和“国破山河在”这样经典的诗相比。
这不是诗本身的文采比较了,因为没办法分出高低,这是时代和那段历史的选择。
所以,诗圣的五律最终我觉得《春望》可以出战,甚至写到这里,我基本上认为五律第一,就是《春望》了。
和杜甫这首五律比,李白的《送友人》虽然明快,情绪向上,但是情怀上不在一个类型,打起来有失公允。
诗佛王维
其实真说起来,王维只能算得上第一层次中的第三。不是他不厉害,还是那句话:“文章憎命达”,王维的人生和李杜比起来,太好太顺了。虽然也有一点波折,甚至因为在安史之乱中的伪政权任职差点丢了性命,但总的来说还是一帆风顺,安然终老。
而他开始佛性大爆发,也是安史之乱脱险之后,这个革命上的污点促成了他诗风迅速走向空灵、禅机,自成一派。
上次选出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曾对这首五律作过详细剖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在意境中写出了和其他诗人感情张扬的“处处有我”的不同之处,正是他佛系作品的清冷风格,也就是诗词中的“无我之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我却似无我。禅思隐隐,色韵清绝。
王维的五律精品还有一些,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很多人心中这首自然第一,因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说是不下李杜之才。但是这首诗严格说起来是五言古诗,有大量的地方不合平仄。我们不能因为它好就把它归入五律,那样对比就没有了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登高》是七律第一的原因。不用怀疑,《黄鹤楼》是极好的七言古诗,但是“半律体”就不要来争这个“七律第一”。你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最好的五言诗句我认,但是硬要把这首诗放进五律来的话,只能说走错了片场。
有很多朋友会说,古人也会把半律体归入律诗,出律的作品归入律绝啊。没错,那唐人评诗,还没有“近体诗”的说法呢?我们只能从我们现代人、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去欣赏、分析古人作品。近体诗的划分也一样。
压卷之作唐诗中五律佳作非常多,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灿若星辰。如孟浩然的《临洞庭》、《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商隐的《夜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等。
五律这种诗歌体裁兴于初唐,在盛唐到达顶峰,中唐之后逐渐衰落,而唐朝这些名家的作品虽然高妙,却终归无法挤进李杜王的第一梯队。
所以我们就在这三人之中抓阄定夺好了。
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恶《山居秋暝》。
个人觉得杜甫的《春望》情怀和视野相对来说更加博大。
五律这个诗卷,它压得住。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体现游人悠闲的说说?
放下一切,远离城市喧嚣,归隐山林田园,与自然同在。诗情画意变大的远处,田园风光里沒有渔歌四季泛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向往的田园生活,甚好,甚好!希望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最美的田园生活,就在你的身边,满眼的嫩绿。幸福田园就是后起之秀,悠闲、静谧,充满着乡土气息。美丽的大理!一直向往的地方!向往田园生活!一亩田园,一方原舍,回到乡村,悠然自在。走进田园里只见油菜个个挺直了腰杆,一开满了黄灿灿的花儿。田园生活,我们一起绽放。
空山中有一亩田打一个字?
画字。因为空山就是山丢掉中间一竖,空山中有一亩田,就是一加上田,然后在空山里面,组成了一个画。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描写草的诗词名句?
1、塞草生侵碛,春榆绿满关——宋·欧阳修《送谢希深学士北使》
2、芳草经年梦,幽禽隔径闻——宋·释斯植《宿云山房》
3、密铺萱草衬,巧傍牡丹栽——宋·陈著《四月五日后圃酴?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吕成三》
4、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唐·耿?《寄钱起(一作司空曙诗)》
5、身后独遗封禅草,何人寻得佐鸿图——唐·殷文圭《览陆龟蒙旧集》
6、看尽天涯芳草,春愁堆在阑干——宋·周紫芝《风入松·禁烟过后落花天》
7、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唐·朱庆馀《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
8、紫殿长杨满路尘,骊山荒草没麒麟——元·郭翼《无题和袁子英》
9、故侯幽隐直城东,草树扶疏一亩宫——宋·柳永《赠内臣孙可久》
10、芳草极茸茸,迷尽旧辙迹——宋·董嗣杲《客寄写兴》
11、西风吹秋来,草木含凄凄——宋·郭印《次蒲大受检覆韵》
12、海燕未来人斗草,野鸠相唤雨初晴——宋·卫博《春晴》
13、草市丰年声??,官河霁色水粼粼——宋·周南《九日祁城外》
14、几处王孙芳草地,胡僧相对坐看经——宋·连文凤《湖上》
15、方期拾瑶草,归袂何飘飘——宋·陈深《送曹叔时归淮东》
16、满地寒风满面尘,荒烟白草旧通津——明·刘基《过苏州(九首)》
17、碧草正春风,雨晴竹落涕——宋·白玉蟾《棘隐壁三首其一》
18、世故蓍草万变,心事梅花一枝——宋·方回《客况六言五首其一》
19、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唐·戎昱《长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怀)》
20、春风归去江南路,芳草满汀花满枝——明·张羽《燕山客中》
21、芹沼不香惊绿帽,草堂无语对黄昏——宋·艾性夫《燕去十年复来巢》
22、无烟知有焰,著草不曾焦——宋·舒岳祥《萤》
23、暖云芳草媚晴川,花正娇春柳欲眠——宋·刘应时《即事》
24、家傅笔法学光尧,圣草真行说两朝——宋·杨皇后《宫词》
25、中分草色柴车路,半压藤花石步厝——宋·舒岳祥《即事》
26、道士门前春日温,千重碧草睡鹅群——明·袁凯《访张道士题壁》
27、山山春草满,何处不相思——唐·独孤及《登后湖(一作登凌湖亭)伤春怀京师故旧》
28、乾坤一澄霁,草木皆春融——宋·陈杰《元和》
29、芳草独行山路僻,白云相送洞门低——明·陈宪章《晚酌示藏用诸友(四首)》
30、鸾骖一去杳无迹,数亩荒园生草棘——宋·王炎《贺监宅》
31、龙护深潭草木昏,断碑元佑典刑存——宋·葛天民《龙井》
32、安得以妾肠,化作君墓草——宋·赵文《去者日以疏》
33、公营恶草安吾分,太白高吟羡子先——宋·廖行之《和武公望从人觅酒二首其一》
34、牧童真可乐,摘草吹画角——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一相无相分第九》
35、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宋·周邦彦《宴清都·中吕》
36、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唐·刘禹锡《淮阴行五首》
37、徂年凋草木,寒气逼霜露——宋·陆游《秋夜读书》
38、兵甲初消老壮心,草堂孤坐水云深——明·张?《孤坐》
39、东州几日倦征轩,千骑骖?白草原——宋·欧阳修《晓发齐州道中二首其一》
40、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唐·黄滔《帼?李相公》
41、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宋·苏轼《薏苡》
42、片章驰上云霄动,一檄飞前草木惊——唐·朱长文《上运使陈兵部》
43、为谁膏草木,何物起雷霆——宋·方回《骤雨》
44、草堂近日犹增价,添得汤休两首诗——宋·魏野《依韵和酬用晦上人见题所居》
45、揭竿真草草,暴骨竟纷纷——清·邢?《闻戴敬夫由越入闽》
46、省耕春草外,退食晚花前——明·范?《寄答邓明府》
47、青山犹古人,碧草亦大雅——宋·白玉蟾《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48、天明作诗罢,草草随所如——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
49、壁暗苔争长,阶荒草乱侵——宋·杨介《环翠轩》
50、铁笛不须从二草,头巾长拟挂三花——元·元好问《浣溪沙》
51、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唐·齐己《送迁客》
52、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元·元好问《别程女》
53、微寒放杨柳,纤草入**——唐·齐己《闲居》
54、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唐·无可《中秋台看月》
55、相逢故友或相问,勾曲冈头一草堂——明·杨基《句容送蔡惟中》
56、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宋·朱翌《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57、越王城下草青青,眺远须登第几层——宋·仇远《登宾林应天塔》
58、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连——宋·陈师道《寓目》
59、叹种来瑶草,年深未熟,挑成锦字,道远难将——宋·刘克庄《沁园春·吉梦维何》
60、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近代·弘一《醉时》
61、灵运池生草,渊明鞠见山——宋·舒邦佐《和王令尹游园之作》
62、玉树凉风举,金塘细草萎——唐·袁朗《秋日应诏》
63、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唐·孙光宪《虞美人·红窗寂寂无人语》
64、遂令浣溪上,草木皆光鲜——宋·度正《八月中浣同官会于尘外亭分韵得烟字》
65、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
66、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67、软沙青草平似镜,花雨满巾风满衣——元·张宪《二月八日游皇城西华门外观嘉孥弟走马歌》
68、策杖扣禅坊,空山草木长——宋·王谌《到李山寺》
69、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挽天河洗洛嵩——宋·陆游《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
70、蛮歌君草笑,曾入汉琵琶——宋·项安世《竹枝歌》
71、岸草蛩乱号,庭树鸟已栖——宋·陆游《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72、几看春草绿,又见塞鸿过——唐·姚合《山中寄友人》
73、起雁看荒草,惊波尚白沙——唐·朱庆馀《宿江馆》
74、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宋·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三首其一》
75、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唐·郑俞《赋得玉水记方流》
76、碧凝燕寝香,青鞠圜扉草——宋·陈棣《沈德和使君生辰四首其一》
77、大姑庙前花草香,女儿港口江水长——明·汪广洋《江上(六首)》
78、稷嗣草仪书未奏,茂陵辞客病无瘳——宋·张焘《挽老苏先生》
79、如今有口却挂壁,草木岩中元自春——宋·史尧弼《戏中书岩宝印师方丈》
80、山川看是阵,草木想为兵——唐·张嘉贞《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81、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饿彪迷旧宋,惊雁失圆沙——宋·王之道《春雪和袁望回三首其一》
82、恰是山花汀草远——宋·韩?《蝶恋花·次韵伊一》
83、风传高树珍禽语,露湿幽丛药草香——宋·陆游《散策至湖上民家》
84、引子昼游新草绿,啸群时望故山青——宋·蔡襄《和杨龙图獐猿屏》
85、台上墓边芳草绿,游人心事立徘徊——宋·穆修《城南五题其四·朱亥墓》
86、春江千里草,暮雨一声猿——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87、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唐·李商隐《越燕二首》
88、九峰中隐士一坏,草树苍茫谁辨者——宋·黄彦平《二妃庙》
89、黄花九月傲清霜,百草满园无此香——宋·苏辙《五月园夫献红菊二绝句》
90、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唐·储光羲《巩城东庄道中作》
91、漏催诗草就,春报烛花开——明·谢榛《初春夜集王元美宅饯别吴峻伯徐汝思袁履善三》
92、远志作小草,蛙衣生陵屯——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