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吃掉牛尾巴,化骨龙指的是家里的谁
一口吃掉牛尾巴,化骨龙指的是家里的谁?
俗语“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如何理解?“化骨龙”指的是家里的谁?
按道理来说,俗语都是通俗易懂的,因为俗语本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验的总结,可也有些俗语让人听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这句“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到底什么是化骨龙呢?
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龙到底生了哪九子,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就包括饕餮和麒麟两种神兽。化骨龙指的就是饕餮。捎带一提,根据《左传》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非龙之九子,当然这不重要。
饕餮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山海经》记载:“其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简直是个人面羊身的怪物,《山海经》并没有对饕餮的习性等做记载,而人们常认为,饕餮具有贪婪的本质,这一说法,实来自于《神异经》:
“贪如狼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他像恶狼一样贪婪,喜欢敛财,是个守财奴,善于抢夺人类的粮食,而且欺软怕硬,名曰饕餮。因此,饕餮也被列为上古四凶之一: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贪婪,是饕餮的最大特点,他贪到什么程度呢,就拿贪吃来说,在夏商周时代的鼎上,饕餮有头无身,他因为贪吃,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你看,这不仅贪婪贪吃,还是个傻孢子。
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明白了什么叫化骨龙,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说家里一旦出现个贪吃贪财的人,这个人一定是投生到你家中来讨债的,要把你吃得家破人亡、流落街头才会罢休。
你想想,某个家庭生了个儿子,终于添丁进口,能传宗接代了(古代),欢欢喜喜拜天拜地,结果这个货长大了,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父母给的钱不够用,还偷偷把家当拿去卖了,以满足自己吃喝嫖赌,你再大的家业,也遭不住这样坐吃山空啊。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多半就是遇到了这个化骨龙。
这句俗语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人因果报应的思想,古人说要积阴德,你活着的时候,如果积德行善,下辈子就会投生到富贵家庭享福,反之,假若你无恶不作,死后下十八层地狱,来生还要缺胳膊断腿,愁吃愁穿。
总之,这辈子的果,是上一世种下的因。
有许多关于因果的传说,比如甲这辈子欠了乙一大笔债,临死也没有还,是不是就一笔勾销了呢,不是的,下辈子乙就会投生到甲的家中,去做一个败家的化骨龙,为的就是让甲还上一世欠下的债。
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前面还说了龙生九子的麒麟,和饕餮相反,麒麟是上古瑞兽,谁家要有个麒麟,这辈子妥妥地享福了,但是又有俗语说“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当瑞兽和凶兽相遇,惹不起还是惹不起,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可见化骨龙的战斗力有多强。
其实啊,说来说去,这句话还是劝人向善,什么因果啦,报应啦,也许都是迷信,没有科学理论来证实,但常怀敬畏之心,与人为善,总是会受人尊重,心安理得。
藜麦咋吃?
准备食材:
面包粉 500克 、糖 50克 、盐 7克 、耐高糖酵母 5克、奶粉 10克 、全蛋液 40克、藜麦粥 240克 、水 98克、黄油 40克
藜麦吐司的做法
1.30克三色藜麦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
2.浸泡的水过滤掉后倒入230克冷水,放入电饭锅开启煮粥键。煮成绵粥冷却备用
3.面团材料中黄油以外的所有食材(包括藜麦粥)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加入黄油继续揉至完全阶段
4.放入容器盖上保鲜膜放在25-28度的环境中进行基础发酵
5.发酵至2~2.5倍大。手指蘸粉戳孔不回弹不塌陷
6.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轻拍排气称重后等分为6份
7.滚圆后盖保鲜膜醒发20分钟
8.取一个松弛好的面团,擀开边上气泡拍掉
9.翻面,自上而下卷起
10.盖保鲜膜醒发20分钟左右
11.再次擀开
12.翻面自上而下卷起
13.依次做好
14.三个一组放入吐司盒
15.放在温度37度左右湿度75%的环境下发酵至9分满手指轻摁表面可以缓慢回弹
16.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下层烤箱上管170度下管190度烘烤40分钟出炉,顶部上色要及时盖锡纸
17.脱模冷却即可
猜字谜一口掉牛尾巴?
谢谢题主,这个题目,猜字谜?一口掉牛尾巴,我的回答是,一口掉牛尾巴,先仔细看看这个谜面,认真琢磨琢磨,并迅速展开联想的翅膀,文章应该在一口和牛尾巴上,牛去掉尾巴也就是长竖变成短竖底下不露头,再想想一口,脑子里立刻出现了告诉的告字,口字做了牛尾巴,多形象啊!谜底就是这个告字了。回答完毕
一口咬掉牛尾巴?
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牛”是这样的,“口”咬掉了“牛”的尾巴,说明“口”在“牛”的下面,咬掉了尾巴,所以是“告”字。
猜谜展示:
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夹 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大二小,猜一个字 答案是:奈 一斗米,猜一个字 答案是:料 一月七日,猜一个字 答案是:脂 一加一,猜一字 答案是: 王 一半儿,猜一个字 答案是:臼 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汁 一百减一 ,猜一个字 答案是: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 答案是:多 一个人搬两个土 ,猜一个字 答案是:佳 一个礼拜 ,猜一个字 答案是: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 答案是:吉 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 答案是:兽 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答案是:面
扩展资料:
猜字谜方法 1、会意法。这种方法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主要是通过谜面的意思去领会要猜的谜底。例如,“重逢”,打一字。重逢的意思是“又见面”简化为“又见”;将这两个字合起来,成为“观”字,是谜底。 2、别解法。就是不把谜语作原意解释,而以另外的意思来扣合。这种方法又分谜面别解和谜底别解两种。别解在谜面的,例如,“结实”,打一植物。这里的“实”,应别解为“果实”,而“结果实”是“落花以后产生的”,故谜底为“落花生”。 3、形象法。就是把形象文字的特点利用起来,加以描述刻画构成谜语。例如,“牛过独木桥”,打一字,谜底为“生”,这个字上部为“牛”,下面一横,就是独木桥的形象。
一口咬断牛尾巴打一个字?
1、答案是告。一口以上可以肯定这个字有一个口,然后看下面吃掉牛尾巴,牛字的尾巴是什么就是牛字下面的1,而吃掉就是去掉的意思,那么就是一个没有下面1的牛。结合起来就是告诉的告了。告的读音是gào,字形结构是上下结构。其实,甲骨文中的“告”并非没有“牛尾巴”,隶书是为了书写美观才将“牛尾巴”去掉了。“告”字上为“牛”,下为“口”,合起来表示进行祭祀时。
2、告字的由来是人们献上一头牛,并进行祷告的情景,这就是“告”的本义。后来,“告”的意思渐渐淡化,普通化,泛指“表达、诉说”。所以这个谜语和古时候的传统也有关。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