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了怎么办,如果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需要怎么去参加

2023-09-12 21:45:08 81阅读

地震了怎么办,如果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需要怎么去参加?

一、看是否属于招募类型:

献血志愿者:在献血流动站、献血爱心屋无偿献血;

地震了怎么办,如果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需要怎么去参加

医护志愿者:重点招募脑外科、骨科医务工作者;

救援志愿者:限男性,身体健康,有一定救援知识;

关爱志愿者:开展心理抚慰、照顾孤残等志愿服务。

二、报名方式:

各地志愿者可通过所在市州志愿者招募热线在当地报名;

境外、省外志愿者请联系地震灾区共青团省委报名。

一、志愿者:

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

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服务宗旨: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遇难者的银行存款和贷款?

这就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了,不过有一点是一定的,地震遇难者的存款和贷款,都会被他们的第一继承者继承。

我们先来看看存款,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死亡,他的遗产会按照他个人的遗嘱去继承。而如果这个人没有立下遗嘱的话,就会按照继承法中所规定的,按照亲疏关系列出第一,第二,第三遗产继承者,还活着的那个人就会继承这个人的所有财富。

——所以绝大多数的已经被确定的地震遇难者的遗产,都被他们的亲属继承了,这是符合法律法规的。

不过也存在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因为在地震发生以后,除了已经被确定找到遗体的遇难者以外,还有很多的失踪人口。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判定这些在灾难发生以后失踪的人口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那么他的亲属想要继承遗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因为按照我国遗产继承法的规定,只有确认这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的亲属和遗产的继承者才能去办理继承手续。而处于失踪状态的话,就需要继承者本人或者是国家给出相对应的死亡证明,才可以去银行或者是其他的各种资产管理机构,继承遇难者的遗产。

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汶川地震中有很多的失踪者,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能够找到遗体。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点。就算是去街道办或者是其他的机构开证明,也很难开得下来,因为确实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佐证。

再加上银行以及其他的资产管理机构会列出一个明确的继承时间限制,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内无法证明这个人真的是死了,这些遗产就会依照法律归公,交给政府进行处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上来看,这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确实是解决继承问题的最好方式,因为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可能存在的纠纷。

不过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国家也确实为这些遇难者的亲属继承他们的遗产,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方面的帮助。比如说要求地方政府,在失踪者一直没有办法找到遗体的情况下,优先给他们的亲属开出证明,这基本保证了汶川地震遇难者遗产的继承次序,并没有闹出乱子,毕竟特事特办。

法律法规确实应该被遵守,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法律法规都适应时代,或者是特殊情况。所以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

当然在汶川大地震时也曾经发生过遇害者没有亲人能够继续继承遗产的事情,这样的悲剧虽然并不多,但是确实也是有的,那么他们的财产在确实无人继承的情况下,会直接充公。而国家又把这些钱用来了在地震结束以后的汶川重建工作中,所以这些钱是用得其所得,它们不会被浪费,每一分钱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上。

下一个要说的就是贷款,首先按照我国继承法中的规定,贷款同样也是可以继承的。死者的第一遗产继承者,会顺应继承死者的贷款。这种贷款包括所有的贷款种类,不管是小额贷款,大额贷款还是房贷,都会由遗产继承者去继承。

不过这样的继承其实是比较人性化的,比如说遇难者他自己如果身上有贷款。但是他的遗产总额要比贷款更多,那么法院,银行或者是国家政府机构会把他的遗产进行折现拍卖,去偿还贷款、而剩下的这一部分,会由他的遗产继承者去继承。

如果遇难者他自身的遗产数额,要比贷款数额要小的话,那么他所有的遗产都会被用于先去偿还贷款。而剩下的没能偿还够的,继承者就不用还了。这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并且在遇到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国家还会有特殊政策去处理类似的贷款继承问题。

比如说在灾难发生以后,不少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失去了自己的所有财产,想要继续偿还贷款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国家就通过政策的方式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强行收缴欠款者的贷款。

并且在此时,欠款者如果还不上贷款的话,是不会犯法的,也不会在信用方面上黑名单。而且有一些比较极端或者是特别难以处理的情况,国家还会灵活弹性地去解决。比如说要求银行销毁贷款者的贷款凭证,这就相当于是可以不用继续还钱了。

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在汶川地震中那些遇难者的存款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他们的继承人大多都可以拿到这些遗产,而遗留下来的贷款问题,也早已经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目前汶川也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恢复和重建,当地人安居乐业,而国家一直都能在处理重大灾情的问题上采取人性化政策,也是我们的社会秩序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不管爆发怎么样的大型灾害,我们永远都可以相信国家,相信政府。比如说在新冠疫情暴发以后,政府凭借着快速的反应建立了系统化的疫情防控机制,顶着全国经济体制基本摇摆的巨大风险,出于为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考虑,最终让中国成为了国际社会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基本摆脱了疫情,并且建立了动态清零机制的重要国家。

——所以在未来,如果继续发生新的天灾的话,我也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我们可以战胜灾害,重新建立美好家园。

在家时地震来了怎么办?

不要惊慌

1、尽可能的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避免移动太多,地震很严重的话,你可能会被晃倒在地。

2、避开窗户等比较尖的飞行物体,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所以要远离。

3、不要乘坐电梯:最好待在原地,然后在安全的时候走楼梯。

拓展资料

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会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动荡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叫做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江苏先是盐城地震昨天又是常州地震?

如果害怕有大地震出现,那就照着济南的那一万个发到市民手上的重大灾情紧急包来配置自己的应急包吧。要是真有了重大灾情,手头上有这个应急包总比没有强得多。

如果有这种大灾强迫症,就可以看看外国人是在如何准备了。昔日里,由于冷战的“核阴云”下。无数外国人就患上了这个末日危机恐惧症,于是从冷战开始,这种应急包就是一件长盛不衰的商品了。

当然,觉得自己配这个应急包比较麻烦,那也可以从网上订一个应急包。应急包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支撑一周生存而特别精心准备的东西,如过滤水的药片,压缩干粮,应急电池等等一应俱全。而且,这些东西都有质保期,可以随时购买新的替换掉质保到期的物品。

真要害怕遇到如大地震这样的大灾,肯定是天天应急包不离手,睡觉都要到结构足够结实的小隔断里才安心了。比如一个建筑物里,往往是厕所因为面积最小,所以结构最坚固,那么每天到厕所里睡觉就是最安全了。现在网上这种遇到地震该如何处理的视频有无数,如果真害怕的话,现在就去点开几个视频,认认真真看几遍就是最好的应急准备了。

总之,在看过几版面对地震该如何的视频后,再把应急包不离手,大概你的准备已经非常足够了。就不用自己继续吓自己了。

裸睡时如果地震了怎么办?

裸睡时遇到地震了怎么办?

说说去年发生的事,真实的事。

去年,四川地震。我居住的城市在遵义,离四川不远。

那晚,我睡觉比较晚,总感觉床一摇一摇的。我推醒了旁边的老公,老公醒时,床还在摇。我家对面有一条铁路,老公就回了一句是火车就继续睡了。我们一躺下,就听见楼下特别热闹,打开朋友圈发现都在发地震的内容。

那会儿,房间又动了一下。老公拉着我就跑出门了,出门还看见邻居家抱着宠物狗也急急忙忙出门。我们开上车,一口气开车到了没有建筑物的新修马路上,刷起了朋友圈。

不打开还好,一打开就看见裸奔的。是的,没错,是裸奔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朋友圈发图)

一个男人,光着身子,在大街上跑。

一个女人蹲在路边绿化带里躲避。

一对小情侣裹着浴巾在马路边聊天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朋友圈发图)

是的,地震来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大型建筑物,保命要紧。而根本顾不得自己有没有穿衣服。

后半夜,大约3点左右地震也没来,朋友圈都困了都想睡觉了。我也困得不行,回家就学朋友圈的,摆弄起啤酒瓶了。

视频来源于网络(朋友圈看见的)

而此次地震为四川地震的余震,只是我们遵义有震感。但可以看出,在危险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