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墓在哪,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
岳飞墓在哪,住着5000多金兀术后人?
鲁迅曾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前尘往事,恩恩怨怨,应当早已烟消云散,但可能是历史的传承,让一些习惯存在着,大的潮流而言,我们是民族大团结。
甘肃完颜村的历史,还有完颜村的先祖与岳飞的关系。完颜村,坐落于甘肃省泾川县王村镇,全村村民约5000人,按村中老人的说法,村民是完颜兀术的长子完颜亨的守陵人,身上有着女真族人的血液,但村民户口簿上写着的是汉族。
女真族,源于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初始实力不强大,历史上曾是辽国的附属,直到一个灵魂人物的出现,他就是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统一零散的女真族之后,建立了金国,与辽国、北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完颜阿骨打先联合北宋灭掉辽国,接着再反过来攻打北宋,致使北宋灭亡,只能偏于一隅建立南宋。
在这段动乱的民族战争历史当中,精尽报国(实际上应当是尽忠报国)的岳飞一直参与其中,从北宋到南宋,岳飞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华,对金国进行积极抵抗,奈何宋廷贪生怕死,对金国服软。
南宋政权建立之后,金国想彻底剿灭宋廷,南宋朝廷无奈之下,重用岳飞对抗金国,而金军的主帅就是甘肃完颜村的先祖完颜兀术。
岳飞重新挂帅,反击金军,一路所向披靡,收复了南宋的大片失地,如果继续反击,岳飞肯定能收回所有的失地,将金兵逐出中原,但南宋朝廷贪生怕死,不思进取,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回朝。
而完颜兀术被岳飞击败之后,元气大伤,无能为力再去剿灭南宋,只能与南宋协和,条件是南宋必须处死岳飞,因为是岳飞破坏了他们一统天下的大业,可谓是对岳飞恨之入骨,这种情形之下,岳飞被软弱的南宋冠上莫须有的罪名,冤枉离世。
南宋、金国处于相对和平之时,金国的内部发生内讧,完颜兀术的长孙完颜亮猜忌完颜亨,无中生有诬陷完颜亨想杀死完颜亮,最终完颜亨被踢阴致死,史料记载“不胜楚痛,叫声直达于外。”七年之后,完颜亨的妃子、儿子又遭到杀害。
完颜亨的家属为避免被赶尽杀绝,断了血脉,于是携上完颜亨的骨灰,迁往甘肃径川。后来金国被元国灭掉,完颜氏人陆陆续续也迁到径川,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完颜村,关于这些,清朝有史料记载:
《泾川乡土志》记载:“完颜氏,相传为大金后裔,承麟帝为元所灭,其后裔遁于安定,遂为泾川土著。完颜村的传统与不成文的规矩。完颜村的祠堂以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为中心,下面有到第九代的遗像。村中有完颜亨的陵墓芮王墓,金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完颜承麟的陵墓也在完颜村。
完颜村的村民保持着先祖的一些信仰与习俗,比如放马、放神鹰、放仙鹤、祭黄绳,而且有着三大族规。
一、不听不看《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是在清代时,由汉人钱彩、金丰共同创作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以岳飞抗金为主要内容。因为完颜氏属于清朝八旗之一的镶黄旗,所以清朝曾将这本书列为禁书。很显然,这带有民族之间的纠葛。
二、不唱不看《草坡面理》《八大锤》等戏曲。
《草坡面理》也叫《精忠报国》,它是秦腔传统剧目,它的主要内容是岳飞北征时,与完颜村的先祖完颜兀术“面理”之后,在草坡大战,最终完颜兀术大败,而岳飞的岳家军安营扎寨在朱仙镇,力图将金军逐出中原。
《八大锤》说的是岳飞帐下的四名用锤大将,他们分别是严成方、岳云、何元庆、狄雷,因为兵器锤是成双使用,四人就有八只锤,所以称八大锤,这四人的主要事迹是英勇抗金。
三、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进入完颜祠堂。
据说,还有一条规矩,完颜姓不得与岳姓之人通婚。其实,有些历史上的纠葛,延续至今,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这也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色”。
比如岳姓与秦姓不通婚,理由是岳飞与秦侩,当中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
李姓与朱姓不通婚,理由是节度使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大唐李姓王朝从此灭亡。
杨姓和潘姓不通婚,在杨家将演义里,潘仁美陷害杨家人,使得杨老令公自杀而死,几个儿子也是家破人亡,这以后,杨家和潘家就成为了“世仇”,山西的杨姓后人甚至就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
但是,这些不成文的规矩,现代人还去不去执行,很难得知。
据说,在1978年,我国的古典戏解禁,有一剧团在完颜村附近演出戏曲《朱仙镇》,但被完颜村村民上台制止。因为《朱仙镇》的主要内容又是岳飞大败完颜兀术的事迹。
也许站在某种情感的角度,这是可是理解的,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历史的恩恩怨怨,早已烟消云散,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应该努力之事。
写头条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相识是缘,感恩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留评和点赞。岳飞明明是高宗与秦桧一起害死的?
岳飞与秦桧之间的故事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段历史。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事件,以及秦桧的结局。
在北宋时期,岳飞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以抗击金朝的战功闻名。然而,由于他的忠诚和威望逐渐威胁到当时的北宋皇帝高宗李徽宗,高宗决定对岳飞采取行动。靖康之难后,北宋被金朝俘虏,岳飞在此期间被软禁,并在后来被指控为叛逆。虽然岳飞一直保持对抗金朝的立场,但高宗认为岳飞的威望和影响力可能会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根据史书记载,高宗听信了当时的宰相秦桧的谗言,他们共同策划了对岳飞的陷害。岳飞被控以“谋反”的罪名,并被秘密处死。这一事件发生在南宋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40年。至于秦桧的结局,他在北宋灭亡后成为南宋的重要政治家。然而,秦桧作为一个以权谋私、投降金朝的官员,他的行为备受指责。民间认为他是岳飞被害的幕后主谋之一。尽管秦桧在政治上相对成功,但他最终也没有逃脱惩罚。根据史书记载,秦桧在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去世。他的死因被描述为一种“受贬”的方式,即被放逐到岭南地区(现在的广东地区),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对于为何只有秦桧被长期唾弃,而岳飞却被广泛赞颂,可以归结为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岳飞作为一个英勇抗金的形象,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抗争精神,因此在民间得到了崇高的地位。其次,秦桧作为当时的权臣,被认为背叛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族勾结,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和唾弃。此外,历史的评价和传承也受到不同时期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岳飞和秦桧的看法可能存在变化,因此对两人的评价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岳飞的死因与他的忠诚和威望对于高宗的统治构成威胁有关。秦桧作为高宗的宰相,被认为是岳飞被害的幕后主使之一。然而,秦桧也因为投降金朝、背叛国家利益而受到广泛指责,并最终被放逐到岭南地区。这段历史在不同的角度和解读下仍存在争议,但它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故事之一。岳飞祭师的故事概括50字?
公元1103年,河南相州汤阴县因黄河决口,发生了一场大水灾。那一年,岳家生了个男孩,孩子的父亲岳和见婴儿出生时天上飞来一只大鸟,就把孩子取名为“飞”,字鹏举。
岳飞从小孝顺父母,七岁就帮父亲下地干农活。劳动回来,岳飞在岳和的指点下刻苦读书,除了《左传》,他最喜读《孙子兵法》,并爱好武艺。他身体健壮,十八岁时就能拉三百斤的大弓。
这时金兵已在北方入侵辽国,窥视中原时,岳飞发誓要练成本领,杀敌保国。一天,岳飞听得汤阴县里有一位叫周侗的老人,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弓箭,岳飞就去周侗处,要拜他为师。
周侗见岳飞来求师,便问他:“年轻人,你要学箭法干什么?”
“学了箭法就能奔驰疆场,保卫国家。”岳飞抬起头来精神抖擞地回答。
周侗见站在面前的这个孩子志向远大,心中十分喜爱,当即便收了这个徒弟。
岳飞在周侗的传授下,很快学会了一手好箭法。不久,周侗去世。岳飞心中十分难过,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置备一些酒肉,到恩师坟前祭奠。他没有钱,就把身边的衣服当了买供品。这件事被他母亲发觉了,要丈夫去询问他。岳飞生性沉默寡言,没有回答父亲的话,只是跪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很奇怪,就留心观察岳飞的行动。
又到了初一,岳和见儿子出门去了,便悄悄地跟在他后面。只见岳飞来到周侗坟前,先在坟旁射了三支箭,再把供品放在墓前跪下叩头,十分悲伤。
父亲见岳飞祭扫完毕,就上前问他:“你拜过不少老师学艺,为什么独要祭周老师父呢?”
岳飞回答说:“老师在生前一个月里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都传授给我,还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他的恩情是我一生最难忘怀的。”
岳和听了,觉得儿子已长大成人,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便对岳飞说:“金国侵辽以后,即将入侵中原,当今国势日衰,东京正在招募新兵,你可愿意去从军?”
岳飞回答说:“孩儿早有此意,并约好张宪、牛皋几位兄弟准备不日去东京。”
岳和听了大喜,便要妻子给儿子准备行装。
岳飞离家前见母亲神情有些感伤,便对母亲说: “孩儿这次去东京,以后不能侍奉母亲了,请母亲给我背上刺几个字吧!”说完,岳飞脱下上衣跪下。岳母含泪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从此,岳飞走上了报国之途,经过十多年的沙场鏖战,屡建奇功,成为一代抗金名将。
中兴四将张俊为什么跪在岳飞墓前?
中兴四将张俊之所以跪在岳飞墓前,是因为他陷害了岳飞。张俊知道宋高宗想要收回兵权。张俊就联合秦桧推行了计谋,他们诱使岳飞的部下和他们一起陷害岳飞,最后岳飞被关入大牢,背上了谋反的罪名,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案。所以张俊也是那个时候陷害岳飞的主要人物之一。
岳飞墓里面真的埋着岳飞真人吗?
南宋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秦桧陷害,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之于北山。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礼改葬岳飞遗体于栖霞岭的南麓。
只有20年时间,朝廷主持的迁骨,还有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