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维持了多久,有人说秦朝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

2023-09-10 14:45:04 78阅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维持了多久,有人说秦朝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观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过度夸大个体的作用!”

不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是新中国成立,都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因为部分的作用只有在整体中能够发挥全部效力,换句话说就是:部分离不开整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维持了多久,有人说秦朝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

秦国一统天下是“奋六世之余烈”,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用十几年就把列国全部干趴了。

秦始皇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那就是秦始皇的领导班子延续了东出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有了国策的前提,才有了秦国大幅度的东出计划,这一点的确是秦始皇之功。毕竟,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制定正确的国策方针,统一六国是会被推后的。

列国有可能做后起之秀吗?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没有秦始皇或者这样的坚持东出的国君出现,也仅仅是延缓统一时间,因为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秦庄襄王死后,大半个中国的领土已经成为了秦国土地,而六国早已经被打废,要想赶超秦国,那就要彻彻底底的变法,并且坚持很多年,反正秦国是已经坚持了109年(前356年商鞅变法—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

列国要想赶超秦国,要坚持一个世纪,前提是秦国一个世纪原地踏步,而且放弃东出政策。列国呢,要世代明君、坚持变法国策、广纳人才。这些都具备之后,天时地利皆备,还要看人和,那就是有没有秦国那么好的运气,商鞅之后有张仪、张仪之后有范雎、范雎之后吕不韦。这些人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因时而异提出了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国策,这是难能可贵的。

比如张仪所处的秦惠文王时代,列国伐交频频,而秦国刚刚起步。此时的秦国可以蛮横但不能到处树敌,秦国还没有到以一敌六的地步。这时候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则恰到好处。一方面对抗了合纵,一方面可以联合弱国以抗强,从中获利。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然崛起,秦国已经有了以一敌六的能力,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列国中最后一个有资格跟秦国叫板的赵国被彻底干翻。这时候的秦国已经不是“敌六国”,而是“灭六国”。此时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一方面麻痹列国,让他们疏于防范,一方面蚕食鲸吞,大幅度侵占邻国土地。

这样一看,列国反超秦国的可能实在是小到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而历史选择了秦始皇成为代言人,秦始皇也没有给列国时间。

六国的悲哀

与秦国最近的国家便是三晋(韩、赵、魏)。

韩国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国力有所提升,尤其韩弩,一度成为了列国弓弩代名词。

但是申不害变法重视的帝王权御、御心御人。积极方面在于君权加强、君臣共治,可以很好的推行变法,缺点则是太依赖于个人意志,倘若国君英明,变法得以坚持,依仗申不害的御人之术可以减轻改革压力,加快改革速度,当时如果后继之君昏庸无能呢?那变法终成笑谈。韩国就是这样,起不早,无奈历代君王多昏,擅长自守,丧失良机。

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李悝变法之后,魏国迅速绝地,而且是第一个崛起,魏武卒的名声响彻列国。而且魏国一度对秦国用兵,让秦国吃了不少苦,客观上促使了秦国变法图强。可以,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已经是“大国迟暮”,不仅失去了列国霸主地位,而且被后起之秀秦国收拾坏了。魏国的衰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流失,了解一点战国史的人就会知道,很多列国奇才都是魏国或者与魏国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商鞅(秦国变法)、吴起(楚国变法)、信陵君等。

赵国是战国名副其实后起之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力量迅速提升,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灭了“国中之国”中山国。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在秦国强大之后完成的。但是,赵国的命运不见得有多么好。先是后继之君用人乏术,后是秦国步步紧逼,最终长平一战,彻底回到变法前。

其余的诸如华而不实的楚国、无力对抗的燕国、大国自居的齐国,都是在内耗中一步步把自己搞死,等到秦始皇来临,他们早就没有了抵抗力。

所以,我们可以把秦国对战国威胁谱成一个时间坐标,那就是:商鞅变法(前期)——以攻为守(中期)——长平之战(转折)——一家独大。

长平之战秦国胜利,标志了列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合纵也抵抗不了),秦国一统天下从实力问题转变为时间问题。

结束语:凡是以弱取胜者,无不在己强彼弱只是下手。列国显然已经没有了这个机会。秦始皇是历史选择的“乱世终结者”,个人是有很大能力的。但是,笔者已经彻底分析了列国局势,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纵使,没有秦始皇,也会有下一位继承者。

【文 / 楚南青史君】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内容?

西周灭亡以后,经过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候,七雄并立。而七雄争斗的结果,是西方的秦国占了上风。秦始皇,也就是秦王赢政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生。他在前246年即其13岁时,继承王位,前237年即其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在军事上,他制定了“分化瓦解各个出破”的正确战略。经过长期的准备,秦王赢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赢政首先灭掉了早已臣服于自己的韩国,将韩国的贵族王室都押送到咸阳。韩国是六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而且和秦国相连,它的灭亡,为秦国势力东出承谷关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贯攻破大梁,魏国灭亡,韩赵魏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晋国。晋国原本是春秋诸候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强国却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自己又互相猜疑,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接着,赢政计划灭掉六国中地盘最大的楚国。在御前会议上,年轻的大将李信认为,楚国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它的兵力不强,而且早在十几年前秦国就出兵夺取了楚国的巴蜀部分;如果是非曲直江而下,只要20万兵力,就可以征服楚国。但是老将军王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是个大国,虽然屡次战败,但是实力犹存,用20万人去消灭楚国是不现实的。要灭亡楚国至少要60万兵力,而且稳扎稳打,才能成功。但是赢政没有听取王翦的意见,他委派李信为统帅,带领20万兵力南征楚国。

但是战争的结果完全证明了王翦意见的正确,李信的20万大军在长江一线遭到楚军的顽强阻击,最后后援不及,大败而退,秦军损失惨重,兵士死伤无数,七个有名的悍将战死。

秦王政闰训大怒,把李信革职,并最后下定决心,派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选征。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戟。楚国也动员全国兵力进行抵抗。王翦到了前方,只让兵士修筑壁垒,闭门不理杨国大将项燕的一再挑战。过了一段时间,面燕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他认为秦国新败,没有实力和胆量马上戟,王翦是在这么驻防保护已被占领的韩国,于是放松了敬惕。就在项燕松懈之机,王翦突然发起攻势,楚国迅速瓦解。秦军乘胜一直打到寿春,俘虏了楚国负 。项楚得知楚王被俘虏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不给项燕以喘息之机,迅速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购大势已去人得拔剑自杀,楚国灭亡。

随着楚国的灭亡,水面的燕国和东西的齐国也相继在公元前222年和公元前22年灭亡。这样,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秦统一六国后多少年灭亡?

1、秦始皇统一六国14年。

2、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3、先后于公元前 230年消灭韩国、公元前228年消灭赵国、公元前225年消灭魏国、公元前223年消灭楚国、公元前222年消灭燕国、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直至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统治了14年的秦国灭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

秦始皇在位多长时间?

秦始皇嬴政在位27年,亲征28年,称帝10年 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首位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呂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采纳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