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贯彻是什么意思
毗,贯彻是什么意思?
贯彻意思是指:
1.亦作“贯澈 ”。穿透的意思。例如:那贯彻金石的灵光,牠唯一的屏蔽,便是前思后想。
2.透彻地理解的意思。例如:乃知卦爻之辞,皆有确乎不可易者,特后儒之心知弗能贯彻焉耳。
3.贯通的意思。例如:盘亙天地,贯彻古今。
4.谓彻底地实现或体现某种意图、精神等的意思。例如: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来贯彻它,决不让它渐渐消散,终于没有。
越南国土为什么南北这么狭长?
越南国土呈明显的南部狭长状态分布:越南国土南北长约1600公里,而东西最窄处只有50公里。不过越南的"身材"比起南美洲的智利还是不够"苗条"。智利国土从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岛全长4352公里。这相当于从我国黑龙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岛。可智利国土东西最宽处也只有362公里。越南的国土尽管不及智利狭长,但越南在世界上也算是比较狭长的国家之一。越南的国土形状通常被人形容为“一根扁担挑着两头”。
越南如此狭长的国土有着漫长复杂的形成过程。越南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而当越南形成独立民族国家后也曾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征服岭南地区的百越部族后设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这其中的象郡所辖之地已延伸到如今越南北部地区。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趁秦末天下大乱之机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赵佗就此建立了包括今天中国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在内的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以路博德、杨仆、郑严、田甲、何遗五路大军攻灭南越国,随后汉武帝刘彻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此之后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历经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等朝代越南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中原王朝在如今越南北部地区设立郡县进行直接管辖,因此这段历史时期在越南独立后被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
当时处于中国郡县统治下的越南北部地区称为交趾或交州。唐末藩镇割据之时交州当地的土豪曲氏家族建立了割据一方的静海军节度使政权。公元930年位于中国两广地区的割据政权南汉出兵讨伐交趾俘获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但不久之后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此后交趾内部经历了杨廷艺、矫公羡、吴权等人的权力斗争。公元938年在交趾内部权力斗争中最终胜出的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战胜了南汉大军。
这标志着越南开始脱离中国郡县的直接管辖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公元944年吴权死后交趾各地出现了十二个大封建主割据混战的局面。公元968年丁部领扫平群雄统一交趾开启了越南历史上的丁朝。公元980年丁朝十道将军黎桓以一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篡夺了丁朝的江山并击败了前来干预的宋军。战胜后的黎桓趁胜与宋议和修好并接受了宋朝的册封。从此中原王朝正式承认越南不再是中原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
唐末宋初越南刚从中国郡县管辖独立出来时的疆域只占如今越南国土的1/4左右。当时越南疆界的最南端只到如今北纬18度的横山。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首都顺化、越南战争中闻名世界的岘港在当时都还不是越南领土。越南独立以来不断对占城、真腊、老挝等邻国发动战争。事实上越南自从独立以来就一直有征战扩张的历史传统,以致于研究越南历史的西方学者送了越南一个“东方普鲁士”的称号。
越南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不断往南扩张的历史。越南的扩张方向为什么是一直往南呢?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越南要往东跨越海洋进行扩张是不现实的。越南的西部是绵延长达1100公里、最高海拔2598米的长山山脉,而且在越南刚独立时西部的真腊吴哥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所以越南向西扩张的道路就被自然天线和强大劲敌堵死了。至于越南的北方就是身为宗主国的中原王朝。
历史上越南对中原王朝的领土也曾有过觊觎之心。唐末宋初越南独立后不久就提出了对岭南两广地区的领土诉求。公元1014年、1022年、1028年、1036年、1058年、1059年、1060年越南李朝先后七次越境侵占中国宋朝领土。公元1069年越南李朝军队更是接连攻陷钦、廉、邕三州。当时越军兵锋直抵今天的广西南宁,沿途屠杀宋朝军民数十万人。邕州知州苏缄在率部抵抗越军失败后全家36口自焚殉国。
1076年3月宋军将领郭逵收复邕州,随即乘胜反攻进入越南境内。宋军一度逼近距李朝首都升龙(今河内)仅30公里处。郭逵部将燕达在富良江之战中一举击毙领军的李朝太子李洪真。此时宋军自身也已损耗大半、军资粮草也已耗尽。最终这场战争以双方议和告终。两国边境又恢复到李朝犯边之前的原状。这场宋越熙宁战争后越南历朝历代有时会趁中原王朝内乱之机侵占边境领土,但再也没敢像熙宁战争期间那样深入腹地。
宋朝在军事实力方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弱势的王朝。可即使是即使是以文弱著称的宋朝也有能力遏制越南向北扩张的势头,那么之后的元、明、清就更不是越南惹得起的。越南面对北方强大的“天朝”不得不确立了“北守南攻”的战略:从此越南在北方面对中原王朝更多是采取守势,而把扩张的主要精力用在南方。当时在越南的南方是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诞生的占城古国。占城人在其早期历史上也是一个尚武善战的民族。
越南刚脱离中国郡县的管辖之时占城还曾主动对其发动过攻击。这使越南一直把占城当作一个主要的敌人对待。早在公元982年越南黎朝的开国之君黎桓就亲自率军入侵过占城。从这时起越南用了700多年时间才彻底征服占城。1470年越南后黎朝君主黎圣宗以占城”不修职贡“为由征发国内15岁以上男子组成26万大军御驾亲征。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越军攻破占城首都毗阇耶并杀死占城国王茶全。从此毗阇耶成为越南治下的广南道。顺化和岘港也就是在这时并入了越南版图。此后占城作为越南的藩属又苟延残喘了两百多年后于1693年被越南彻底吞并。占城被吞并后越南又将下一步的扩张目标投向了邻国老挝和柬埔寨。1470年黎圣宗在战胜占城这个老对手后不久又向西侵入今天的老挝境内。当时越南在今天老挝东北部的川圹省盆蛮地区置镇宁府进行管辖。
今天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和第一大岛屿富国岛昔日都曾是柬埔寨领土。1698年越南阮氏家族出兵吞并柬埔寨的下高棉地区。这里就是如今的湄公河三角洲。如今越南狭长的版图就是由此奠定。可越南的扩张并未就此停下:越南开始计划着彻底吞并老挝、柬埔寨。如果越南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今天的越南国土也就不会那么狭长了。公元19世纪初整个柬埔寨甚至都曾一度成为越南的“保护国”。
不甘心受越南的统治的柬埔寨于1820年和1840年发动两次抗越大起义将越南人赶出柬埔寨。越南本来准备重新集结力量彻底征服老挝和柬埔寨,可这时西方殖民者已然扩张到东南亚。很快越南就和老挝、柬埔寨一起沦为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了。等到越、老、柬三国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后越南又做起了东南亚小霸主的迷梦。越南先是完成了对老挝的控制,又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越南的扩张野心给地区局势制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1979年2~3月北方的军事大国对越南发动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然后在一个月之内宣布撤出越南。此后就是长达10年的两山轮战。越南在与北方大国作战的同时又在西线与泰国作战。这样的两线作战极大消耗了越南的国力。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确定了革新开放的基本国策。
越共六大通过的《2000年前越南经济稳定和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作为越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理念。此时越南尚未从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使越南国民经济的建设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越南开始通过改善周边关系为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1978年越南从老挝撤军,1987年又从柬埔寨撤军。至此越南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扩张迷梦,而越南领土也就恢复到了历史上的狭长状态。
晁的象形文字?
“晁”,现代汉语规范常见字,普通话读音为cháo,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晁”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晁”的基本含义为姓,如晁盖;
引申含义“晁”同“朝”。
“晁”的象形文字有:晃、毘、显、𣑯、窕等。
毗怎么念?
毗:[pí] 基本释义
1.接连:~连。~邻。
2.辅助:~佐。~益。~翼(辅助)。
3.损坏,败坏:“人大喜邪~于阳,大怒邪~于阴”。 详细释义: 〈名〉 1.(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2.人的肚脐 3.春秋时鲁国城邑名。 五年,春,城毗。——《春秋》 〈动〉 1.通“弼”。辅助,从旁协助 辅毗安顺。——《太尉刘宽碑》 为国毗辅。——《绥民校尉熊君碑》 2.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辅、毗翼。辅助);毗益(辅助;助益);毗赞(辅佐;襄助) 3.邻连,与…相邻 。 如:毗联(毗连)
4.附和 天之方懠,无所夸毗。——《诗·大雅》。朱熹集传:“夸,大也;毗,附也。”
5.通“裨”。增益 轧言及政事,多所毗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二、组词 毗补 毗奉 毗辅 毗富 毗岚 毗狸 毗离 毗连 毗联 毗邻 毗陵 毗刘 毗卢 毗戏 毗邪 毗耶 毗倚 毗益 毗翼 毗勇 毗赞 毗助 毗佐 三、英文翻译 variant of 毗; to border on; to adjoin
毗沙门最后的结局?
后来的结局是毘沙门天被敖雪黄金龙魂所击败了,不过他虽然败了,却没有什么大事,不久之后又能够抓着敖雪一顿狠揍。
敖雪的终极黄金龙魂并不能一直施展,因而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龙族始祖那迦或者是摩纳娑施展,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无我之境是毘沙门天一生所追求的境界,但是如来早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不仅如此,无我之境还不是如来最强的境界,他最强的当是在梦境之中和罗睺大战的时候施展的狂怒金身,能够挡住阿修罗魔刀,并且击溃罗睺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