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烧了几次,圆明园两度被劫分别指什么事件
圆明园被烧了几次,圆明园两度被劫分别指什么事件?
圆明园两度被劫分别是:第一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了在当时价值十五亿英镑的国宝。
第二劫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的再度破坏,导致了大量建筑无法复原。
圆明园是谁烧的?
是被英国联军烧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了圆明园,历史的痛处,同治帝后来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我辈当勿忘国耻。
据说龚自珍的儿子带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龚自珍的儿子名为龚半伦,最近网上传闻他带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这些也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拿真正的历史上谈论龚半伦简直是无稽之谈,不知道是什么人从哪里得到的证据。
龚自珍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可是他生活在一个腐朽昏庸的清朝廷,官场内全是贪污腐化之人,所以他费尽心思考了六次才中进士。得到官职的他甚至官场的险恶,于是大力上谏请求改革,无奈个人能力太小,只能是不了了之,对此他还特地写下了旷世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考取进士已经是几十岁的人了,后来生下长子龚橙,老年得子,自然是欣喜万分,对这个儿子特别的宠爱。龚橙自幼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本想着如父亲一般考取功名,结果初试不第,被刷了下来。龚橙自此也是放弃了这条道路,他的理由就是不能像父亲一般考了又考,最后搞得自己一大把年纪。
于是恃才放旷的龚橙开始放飞自我,整日混迹于赌场和妓院,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的羡慕洋人,经常和洋人打交道,由于他本身就天资聪颖,所以他的英语学的很快,甚至于可以流利地和外国人进行对话,这也为他后来进入圆明园埋下了铺垫。
龚自珍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可以管着他了,于是龚橙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改了个名字,是为“龚半伦”。龚半伦开始天天混迹于烟柳场所,但是龚自珍是一个清官,积蓄很快就被龚半伦给花完了,这个时候龚半伦去投靠上海公使威妥玛,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之路。
一次转机给龚半伦带来了新的出路。由于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外交谈判失败,英国使者额尔金通报本国,于是爆发了英法联军战争,由此导致了火烧圆明园的事件。
到底是谁把刀尖指向了龚半伦?
《圆明园残毁考》中记载龚半伦随着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并且还第一个骑马进去的,结果没多久整个圆明园就被洗劫一空。后来谈判的过程中,龚半伦甚至成了英法联军的代表,当时的恭亲王大怒,说道:“尔等蒙受隆恩,却在此为虎作伥”。龚半只回应“世道不公,是整个清朝逼得我走上这条路。你骂我是汉奸,我却认为你是卖国贼!”
所以这些笔记小说中都记在这一类说法,不过这也是少数文人进行描笔,真正的历史上却无此记载。
那么龚半伦到底做了没有?恐怕是没有这回事,因为英法联军早就谋划了这场战争,外交失败只不是他们的借口,而且圆明园那么大,英法联军怎么会傻到找不到这个地方。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龚半伦的确是英法联军的翻译,他也趁机闯进了圆明园,趁机拿走了几样东西,毕竟自己后半生不至于发愁。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龚半伦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只身跑到上海过日子去了。
所以不要太相信最近网上的传闻,这些只不过是瞎编乱造。至于晚清的一些小说中的记载,不过是清政府给自己的失败找的一些理由罢了。当然真正的历史我们现在却不得而知,只能是为我们的圆明园事件默哀,同时也庆幸我们生活的国家的强大。
打字不易,不喜勿喷。以上都是个人原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喜欢,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圆明园什么时候被烧的啊?
此题答案:火烧圆明园发生时间: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强盗行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这里不光有这精致而又宏伟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珍宝文物。
宛如强盗般的英法联军在进入圆明园之后,便对园中的珍宝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0月18日,在对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消灭自己抢劫的证据,英军统领下令火烧圆明园。据悉,当时的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两夜,眨眼间,一座美丽的皇家宫苑就变成了废墟。
火烧圆明园是12月还是10月?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10月18日。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