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清朝满洲八旗是怎么分高低的
满洲八旗,清朝满洲八旗是怎么分高低的?
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
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封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封称右翼。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皇帝本人一般属满洲镶黄旗,但其他宗亲由于人口庞大就未必都是一个旗里的。基本上爱新觉罗氏分散在各旗的都有。
八旗简介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扩展资料
八旗中旗人的演变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
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
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
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
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
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
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
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
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八旗是什么民族的?
八旗是满族的民族组织,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重要社会政治制度。在清朝时期,满洲人被分为八个旗,每个旗下分成不同的军队和民众。这些旗被用作统治、管理和区分不同阶层和身份的工具。
八旗的划分并不以民族为依据,而是基于军事和行政需求。然而,在满洲族人口中,八旗的成员占了重要地位。八旗制度起初是为了满洲人的组织和统一,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民族,如内蒙古的蒙古族和汉族。
因此,尽管八旗制度的起源是满洲民族的,但它在清朝时期涵盖了多个民族的成员,并发挥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作用。
北京的八旗是什么?
八旗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八旗的等级由来: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汉八旗今天是满族还是汉族?
汉族。 汉八旗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 其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清朝掳掠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队”。
叶赫那拉属于什么旗?
叶赫那拉氏分布于满族八旗。叶赫那拉氏哪个旗的都有,满族一个家族的都不一定是一个旗内的人。满洲八旗共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
八旗是按照五行设计的,驻防、攻城、列队也同样是按照五行相克,八旗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后来皇帝亲领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所以有了上三旗之说。叶赫那拉氏家族在满族八大旗到位颇高,地位最高的是慈禧太后,出身于镶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