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起源,火药为什么能称之为药
火药的起源,火药为什么能称之为药?
因为火药由炼丹师发明的。
在中国古代,炼丹师是专门为王公贵族炼制丹药,用以达到长生不老或者升仙效果的。而火药是在他们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虽然现在来看古代炼丹师可能炼制的不是丹药,而是毒药。但是在当时科学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王侯将相对于生的渴求,从战国时期开始一大批的炼丹师开始了最早期的“化学实验”,在他们的实验室里不光光炼制出了丹药,偶然的一次,他们用硝石、硫黄、木炭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会燃烧并能产生高热和大量气体,可惜当时没法评选诺贝尔化学奖,兴奋之余,他们就给这种东西取了个名字,“着火的药”,简称火药。
在晚唐火药后来被军事家运用到了实战中,到成吉思汗西征火药开始传到欧洲,欧洲人开始更广泛的将火药用于军事目的。虽然四大发明都产生在中国,但是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都是从欧洲开始的。
鲁迅先生就在《电的利弊》中谈到我们的发明:“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火药最早是起源于什么时候?
火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炼丹术,后在隋朝被真正发明,在唐朝被用于军事。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于公元七世纪,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火药发明后,首先被古代军事家所利用,制造出火药武器,用于战争。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
《武经总要》记有火药配方和火药武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年代最早的军用火药配方。据记载,唐昭宗天佑元年(904)郑瑶攻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曾用飞火攻城,这是我国目前已知使用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
鞭炮的来历故事?
鞭炮又称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因竹子焚烧发出响声,故称爆竹。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
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
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火药的来历?
火药是中国的一项古老发明,它的发明很偶然。1000年前,人类在尝试制造各种药物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将硫磺、硝石、木炭以一定比例混合便生产出火药。火药使军事武器从冷兵器开始向火器发展。600多年前中国便有了原始火炮,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发射炮弹。
古代火药原料怎么来?
中国的火药由来已久,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火药的发明,被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的主要原料正是木炭、硫磺和硝石。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伐木烧炭的技术。公元前后,人们又在生产中发现了天然硫矿。西汉时期,硫磺、硝石都有了相当数量的采集与应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硫磺和硝石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能治20多种疑难杂症。于是,有人就把这两种东西和其他的矿物按比例配在一起,然后放到炉里烧,炼成丹药。据说,人吃了这种丹药可以长生不老。唐代初期,炼丹的方士们夜以继日地提炼硫磺、硝石、木炭,想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可是谁又能想到,仙丹没有炼成,却炼出了具有爆炸性的火药。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隋朝初年,杜子春去拜访一位炼丹的老人,留宿在老人家里。半夜,杜子春被一股刺鼻的气味熏醒,原来,炼丹炉内冒出的紫烟,顷刻间燃烧了整个屋子。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硫磺、硝石、木炭称为会发火的药,简称火药。
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优硫磺法”。即将硫磺、硝石的粉末放在锅内,然后加入点着火的皂角子,就会发生焰火。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
在《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唐朝清虚子记载公元808年,“伏火矾法”:把二两硫磺、二两硝石和三钱半的马兜铃研成粉拌匀,放在罐子里。再在地上挖个坑,把罐子放在里面,罐口与地面一样平。然后把燃烧的一块弹子大的木炭,放在罐里,就会逐渐冒起烟来。这样,火药就发明出来了。
火药发明后,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到宋代,火药已用于战争。元代,人们在火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火炮和火铳。14世纪,我国火药传入西方,在欧洲开始大规模推广,继而发明出了枪、炮、弹药。
日本兵器史学家马成甫在《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一书中指出,中国的火药配方至少要比欧洲的火炮发明提早了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