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路径是怎样的,第17号台风古超的路径图是怎样的
台风的路径是怎样的,第17号台风古超的路径图是怎样的?
2017年的第17号台风谷超,是一个短命台风,基本就是消失了!
2017年第17号台风“谷超”在2017年9月6日上午10点,由日本气象厅宣布形成。当时,这台风就介于还是一个热带低压,或是轻度台风最边缘的条件,所以气象专家的看法分歧,不过,日本气象厅还是判定谷超是台风。
谷超生成的时候,中心位置离台湾很近,,就在台湾最南端的垦丁南方的巴士海峡,但结构很松散是个微弱的台风,从云图就可以看出来,大片的低压云,其实在谷超的左边后半,右上半边几乎没有什么云。
高超生成的时候,暴风半径也只有50-60公里,由于离台湾太近了,台湾中央气象局于是就发布了海上台风警报。
而谷超形成以后,并没有清晰的导引气流,而太平洋高压并没有减弱或散去,让谷超台风基本没有什么成长的机会。 所以,各个气象预测,都对谷超行经路径预测分歧。
谷超在随后的路径中,沿着台湾的最南端,逐渐往西北方向移动,以也就是进入台湾海峡,往澎湖、厦门、福州方向移动。
但,谷超终究没有机会危害,在台湾海峡南边海域缓站移动了18小时以后,就持减弱,最终连轻度台风规模都不够,又降级回了热带低压,之后就逐渐风云散去消失了!
所以,在2017年9月7日凌晨两点,谷超台风就算是消失了,这台风只存在了18小时。不过,谷超台风的云雨,还是给台湾南部在2017年9月6日到7日,带来不少雨量,尤其是旅游胜地的垦丁,风浪大,海滩与水上活动一度停止,也有不少次雷击。而阿里山公路也曾小规模坍方而封路,不过,整体影响很小,也没有灾难。
谷超台风对大陆,更没有什么影响,大约就是福建、广东下了些雨。
台风不是逆时转的吗?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逆时针”和“顺时针”是相对的概念,即根据不同的视角来决定方向。对于地球北半球的观察者来说,风暴系统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因此我们会习惯性地将这种旋转方向称为“逆时针”。
但是对于赤道以南的观察者来说,风暴系统的旋转方向却是顺时针的。因此,总的来说,我们所说的风暴系统旋转方向“逆时针”是基于北半球的视角,在其他地区,顺时针可能更为合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风暴系统并不是永远按照同一个方向旋转的。根据气象条件不同,它的旋转方向和速度也会不同,并且有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方向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描述风暴系统的旋转方向,不能一概而论。
发生台风如何自救?
发生台风自救方式
1:台风来临前要准备食物和矿泉水
受台风影响,市民家里很可能遇上停电停水,准备些方便面、饼干等干粮和饮用水绝对没错,如果自家地处低洼,还可能被困上一两天,这时候,这些东西就能派上用场了。
2、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行走时,应厂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如果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10岁以下儿童切不可在水中行走,应用盆或桶之类东西载着幼儿渡过水滩。万一不慎被刮人大海,应千方百计游回岸边,无法游回时也要尽可能寻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3、野外旅游时,听到气象台发出台风预报后,能离开台风经过地区的要尽早离开,否则应贮足罐头、饼干等食物和饮用水,并购足蜡烛、手电简等照明用品。由于台风经过岛屿和海岸时破坏力最大,所以要尽可能远离海洋;在海边和河口低洼地区旅游时,应尽可能到远离海岸的坚固宾馆及台风庇护站躲避。
4、船舶在航行中遭遇台风袭击,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台风的相对位置。还应尽快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封住船舱,如是帆船,要尽早放下船帆;如果你是开车旅游,则应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如果你已经在结实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5、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呆着不动。因为台风的“风眼”在上空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绝不能以为风暴已经结束。通常,这种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龙卷风和台风的区别?
台风和龙卷风都是自然灾害,但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
1. 规模不同:台风是一种大规模的气旋,通常直径数百公里,持续时间长达数天;而龙卷风是一种小规模的旋风,直径一般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2. 形成原因不同:台风是由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是一种热带气旋;而龙卷风则是由大气层内不同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形成的突发性气旋。
3. 破坏性不同:虽然台风的规模较大,但它的破坏力主要表现为风暴潮、暴雨等,对建筑物和设施的破坏相对较小;而龙卷风则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气旋,能够将建筑物、车辆等牵起并摧毁,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自然现象。
4. 分布不同:台风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西太平洋、印度洋、北太平洋等;而龙卷风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如美国中西部、欧洲等。
为什么台风巴威直线向北过辽宁?
没错,很多人都调侃“巴威”是“美特斯邦威”的弟弟,也不走寻常路。正常情况下,影响我国的台风大部分都在东南沿海登陆,主要登陆点集中在广东、台湾、福建、浙江,这四个省份的台风数量基本占全国台风总数的80%以上,即便有小部分台风能继续北上,基本也只是影响江苏、山东等,很少有台风能够跨过渤海登陆东北。
而本次台风“巴威”生成后,先是短暂向西,进而直接向北,几乎拉出一条南北直线,下图是“巴威”生成后的详细路径,可以明显看出,“巴威”的生成海域,要比大多数台风更靠北,且更加靠近陆地。生成后在台湾东部海域最先是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但是在向北运行过程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升级为台风、强台风,且保持强台风级别一直运行到了黄海北部海域,这更加彰显着“巴威”路线不寻常。
之所以台风“巴威”运行路线与众不同,主要是与当前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有关。我们都知道台风初始于热带气旋,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低压旋涡,且与副热带高压截然相反,两者一个低压一个高压,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天气系统。所以,有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地方,基本无法生成台风,即便在副高临近位置生成了台风,运行路径也只能是贴着副高走,而无法穿过副高,“巴威”路线正是贴着副高走的结果。
副热带高压从2月份就开始影响我国,2--4月份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度左右,受其影响华南地区连绵阴雨,6月份副高脊线北抬至北纬20--25度之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出现梅雨,过了7月份,副高跨过北纬25度,黄河流域开始大范围降雨。8月份副高向北最远可到达华北、东北地区,直到进入9月份副高变弱,开始向南回落,也就是说当下的8月下旬,是副高最靠北的时间段。
了解了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的关系,以及副热带高压的运行时间段,那么台风“巴威”在此时一路向北就很好解释了,缺少了副高阻挡,台风便可以沿着海洋一路向北,最终就到达东北地区。其实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7、8月份的台风之所以大部分在东南沿海登陆,也是绕开副高前进的结果,副高横贯在北部,台风只能向西先登陆,绕过副高锋芒,然后才能继续向北,所以只要是向北的台风,路径基本都是画着“弧线”走。
当然,本次台风“巴威”并没有以“台风”身份直接登陆辽宁,第一登陆点在朝鲜半岛西北部,距离辽宁丹东大概50公里,登陆后的“巴威”迅速减弱,最终以强热带风暴的身份进入辽宁,且进一步减弱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未来24小时内,东北大面积降雨,尤其松花江、牡丹江流域,或将有暴雨天气。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