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金銮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开间是多少

2023-08-30 23:30:04 84阅读

故宫金銮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开间是多少?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明清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今名。太和殿在历史上历经5次火灾,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建。太和殿面宽(长度方向)11间,进深(宽度方向)5间,长64米,宽37.2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故宫内规模最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太和殿介绍六年级?

太和殿

故宫金銮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开间是多少

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

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

太和殿的11个脊兽各自代表了什么寓意?

太和殿屋脊兽:龙,象征天子;凤,比喻有圣德之人,都是显示皇帝地位尊贵;狮子,代表勇猛、威严;天马,我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海马,也是吉祥的化身;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法说其为龙的九子之一;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它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斗牛,传说中的一种虬龙,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由于除太和殿以外的所有中国建筑,最多的也只有九个小兽,所以一种说法说这行什完全是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创造出来的神兽——排第十位,所以叫行什。

太和殿和保和殿的区别?

作为故宫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殿顶都不样,或者说都不完全一样,这很好理解。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其审美观也同我国的书画艺术一样,讲求多变,避免雷同。这就避免了人们的审美疲劳 ,也注定了中和殿和太和殿,不但大小高矮有区别,殿顶也不会一样。

中和殿位于三大殿的中心,平面是正方形,殿顶是金色的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因为它不仅是一座供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大殿,更是一座礼仪建筑,寓意着中和中天下之本和天下之道。而太和殿可是明清时期全国等级最高、最豪华的宫殿,国家重大活动都在里面举行。不但比中和殿和保和殿雄伟、气派,殿顶也是独一无二的,不但屋脊上有固定的琉璃瓦,还有独特的10个垂脊兽,寓意太和殿乃“天下第一大殿”。

故宫太和殿是如何上梁的?

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秋,紫禁城内重修太和殿工程正在进行。 为了在很短的限期内,重造这座金碧辉座的大殿,工部的官员们已经忙得筋疲力尽了。然而,内务府营造司还是发出一道道的文告,督促加快施工。

这天上午,从四川发来一道紧急公文:由于长江上游水势过大,工部调运的准备做大梁用的金丝楠大木,被阻在半途中,不能如期运到。这已使内工部主管官员心急如焚了,偏偏又从后官飞来一道圣旨:三天以后皇帝要亲临工地,参加太和殿的上梁典礼。圣旨一出,那是谁也不能违抗的。可是,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大木,拿什么造梁大梁造不出来,三天后又怎么举行上梁典礼?要说康熙朝的内工部官员们,到底还是十分精干的,总管与各官员一商议,想出了一个应急的办法——从明十三 陵的大殿中拆取几根楠木梁,用在太和殿上,等应付完了上梁大典,再补修明陵。

于是,那陵中现成的楠木大梁被连夜拆运到了紫禁城。真凑巧,梁的尺寸竞与太和殿相符。这下好了,本来火烧眉毛的急事,一下 子倒提前办好了。内部上了“照旨执行”的回折,钦天监选定了上梁的时辰,礼部官员准备好香案、仪仗,只等康熙皇帝驾临了。三天后的凌晨,以内工部尚书为首的一班官员,朝服冠戴,来到了太和殿前,亲自督看着工匠们搭好了起重架子,一根根楠木梁,排列整齐地搜在地上,只等一声令下,金梁高举,隆重的仪礼就算成功了。

从卯时起,内务府的太监就一批批地出来, 检查典礼的准备情况,辰时二刻,后宫院内乐声大作,钟鼓齐鸣,奏事太监飞传消息:“圣上已经准备起驾了”。 早就站在丹墀上听候消息的内工部督造总管把令旗一挥:“起梁!”工匠们齐声吆喝,一根几丈长的大梁破吊在了空中。此时,太和殿前彩放飘舞,香烟缭绕,参加上梁大典的文武百官屏声敛气,望着工匠们把大梁缓缓地送到了柱子上端。 净鞭响了,奏事太监又飞跑前来报道“皇上已驾离乾清门” 精木大梁,缓缓地下放到了应放的位置上。突然,在上面监督放梁的内工部官员惊叫了一声“不好!"下面的人们心中一颤,齐把视线集中到那根悬空的大梁上。原来,从明陵拆下来的大梁,与新做的太和殿立柱榫卯不合,大梁放不上去。这可把内工部的官员们吓坏了,他们知道,一旦大梁上不去,圣驾来临,必然追查原因。

那么拆明陵是一罪,使用陵寝大木造皇家宫殿是一罪,而梁柱榫卯不合又是一罪,三罪齐发,不要说内工部督造官员要杀头,就连内务府总管都难保活命。 此时,大梁悬在柱子上, 工匠们流着汗,想办法使它入卯,但没有效果。而鼓乐声却越来越近,站班的小太监小声传道“圣驾已过保和殿”。文武官员们汗如雨下,相顾愕然,此时此刻就是活神仙恐怕也难以制服这根要命的大梁了。就在这时,从南方工匠群中走出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工匠,他面庞黝黑,五短身材,两眼炯炯有神,透着干练。“雷发达!”一位督造官员惊喜地喊出了这位工匠的名字。“有!”雷发达响亮地答道,一步跨上前来。督造官似乎见到了救命星一般,把一套官员穿的冠服塞给雷发达,小声说“你快上去!”

说时迟,那时快,雷发达匆忙套上外衣,把一把斧子藏在袖子里,象猿猱一般,攀架而上。此时整个太和殿工地上,所有官员、工匠,无不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看着雷发达。只见他连攀带纵,三步两跨,已经站到大梁与柱子接头的地方。殿前的人此刻已忘掉了一切,只把眼 睛盯在雷发达的斧子上。雷发达的这把斧子,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雷发达在高空中,看到了皇帝,看到了眼巴巴地盯着自己的文武百官和工友们。他毫不慌乱,仔细测度,看准位置,抡起斧头猛砍下去。只听“咔”的一声,斧落榫入,大梁被严严地镶到了柱榫之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