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族的来历,缅甸政府军队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2023-08-29 16:45:03 79阅读

佤邦族的来历,缅甸政府军队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在东南亚地区,缅甸军队是一支少见的、有实战经验的军队,但外界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

缅军的正式名称是缅甸国防军,它起源于1930年代,当时缅甸还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缅甸军队。不过缅甸一直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昂山,当时他是缅甸共产党的领袖。

佤邦族的来历,缅甸政府军队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在1940年因为反英活动被通缉后,昂山前往中国寻找帮助,但是中途却被日本人截胡,当时日本人为了对抗英国,希望扶持昂山这些反对派人士。昂山看到日本人势大,毫不犹豫的投靠了日军,并带领29名缅甸青年到日本统治的海南岛受训。

在完成受训后,以这30人为基础,在1941年12月成立了缅甸独立军,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对抗英国,以追求缅甸的独立。当时缅甸独立军直接跟日军合作,不仅攻打英军,还协助进攻到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随后在日军的控制下,缅军主导成立了缅甸傀儡政府,独立军改成缅甸国防军。

在日军的协助下,缅甸国防军的实力开始壮大,还是不是帮助日军骚扰一下印度。到二战后,缅军已经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英国也不得不重视他们。终于在1948年,缅甸正式独立,缅甸国防军这个称呼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缅甸虽然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内部也很复杂,西南部靠近印度,东北部靠近中国,国内有大大小小135个民族。本来少数民族对缅族把持中央政府就不爽,再加上缅甸的地形多山地,很适合地方武装搞割据,所以缅甸从建国开始,这个国家就战事不断,缅军一直跟少数民族地方军互掐。

正是由于战事不断,缅甸的军方势力在政府中的话语权很高,甚至经常发动政变,根本不把文官政府放在眼里。从1948年以来,缅军跟40多个反政府武装打来打去,尽管经常败北,但缅军的实战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缅甸陆军。

为了适应多区域作战的要求,缅甸陆军进行了多次改革,目前军方把缅甸全国划分为14个区域司令部统辖,每个司令部下辖几个或几十个步兵营。这14个司令部中,最早是在1961年成立的东方司令部,最晚是在2011年成立的东部中央司令部。

除了这14个区域司令部外,陆军还有10个机械化的机动师部队,他们是在1966年以后成立的。机动师主要负责战略支援,包括反叛乱、丛林作战,以及扫毒等,可以说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其中每个机动师指挥官均为上校军衔。

作为陆军的主力,装甲师也不可或缺,目前缅甸有5个装甲师,每个装甲师配备44辆战车,近些年缅军从以色列购买了150辆坦克,逐渐替换了之前的苏联老装备。陆军还有10个炮兵师、6个防空师、14家野战医院和18所军校等配套后勤单位。

整个缅甸军队有35万人左右,陆军占缅军总人数的90%,每年缅甸国防预算约为20亿美元,大部分都被陆军拿走了。而且缅甸军方也掌管着大量的企业,能够从企业中得到大量的资金,因此军费预算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相比于规模庞大的陆军,缅甸海军就比较磕碜了,在1988年以前,缅甸海军几乎不值得一提。根据海军所在的海域,缅甸划分了五个不同的地区司令部,分别有5名上校指挥,整个海军也分为第1、2、3、4舰队,再加上海军训练司令部和海军造船厂总部,这是海军的全部家当。

缅甸海军人数约为1.9万人,这还是近几年扩军之后才有的规模,整个海军拥有90艘左右的舰艇,但很多都是欧美国家淘汰的二手货,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在2008年的一场飓风中,缅甸海军的25艘舰艇沉没,300名官兵死亡,这给了好不容易积攒了点家当的缅甸海军重创,缅军直到现在都没完全缓过来。

近些年来,缅甸也意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不仅扩张了海军,还从2014年开始,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进行年度军演。由于缅甸跟孟加拉国都面临印度的压力,因此他们海军交流多,只是即使两国联合,短时间内也不是印度的对手。

相比于悲催的海军,缅甸空军规模要大得多,目前缅空军有2.3万人,规模也一直在壮大中。缅甸空军成立的时间也不短,早期靠着英国留下的63架飞机,才得以成军,此后缅空军一直积极采购西方国家的武器。

从1990年开始,缅甸对其空军进行了升级,目前服役的有米格-29(31架)、苏30(6架)、A-5(21架)、歼7(21架)、枭龙(7架)等86架作战飞机,还有几十架运输机和直升机,飞机的来源也是万国牌。

由于规模比较小,缅甸空军在作战中并没有直接上前线,大多数时候充当了运输和后勤支撑的工作,有时候也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目前缅甸空军划分了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东南部、中央部等6个防空区,空军驻防在其国内11个基地。

缅甸独立后,除了跟泰国有过边境的争端,几乎没有其他的强敌,因此缅军主要的作战任务是对内的。长期的内战,让陆军占据了缅军的主导地位,而缅军名义上归文官政府控制,但实际上是独立的存在。

长期的军政府统治,让缅甸被西方国家制裁了很久,而缅甸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缅军无法更新装备。虽然缅军有35万人之众,在东南亚是第二大军事力量,仅次于越南,但是因为装备落后,实际的战斗力不一定能排第二。

缅军划分了多个司令部,统一由缅甸国防部管理,军队高层还对这些司令部的负责人经常性的进行调动,以防止他们做大。这种分而治之的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确实取得了效果,军队铁板一块,也形成了利益集团

在2011年以后,缅军逐步交出权利给文官政府,甚至在2015年还举行了大选,看似是军方逐步退出。但是军方并没有放弃权力,而是通过控制政党来跟文官进行角逐,在2020年的大选中,军方惨败后再次发动政变。

缅军再次政变,这也说明缅军并没有真正放弃权力,至于未来缅军内部会怎么走,会不会陷入内战,这个就不好说了。

果敢人为什么用汉字?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果敢人为什么用汉字?

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西临萨尔温江(中国叫做怒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和贵概镇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改名芒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

国境线约250公里。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果敢人的历史。

公元1659年,南明的皇帝朱由榔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带着上千汉族侍卫逃亡到了果敢。后来,朱由榔被大汉奸吴三桂所杀。那些追随朱由榔的汉族侍卫以明朝遗民的身份留在了果敢谋生。同时,果敢地区原本有一部分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汉族商人马帮,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

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逐渐增多。杨姓的汉族人成为了当地的地方势力,并采取邻近土司的做法,统治了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职权。道光年间,杨氏正式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的独立性由此形成。

1894年的时候,根据《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不过后来英国借口清政府违约,并重新签订协议。至此,果敢地区便成了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风俗文化与镇康相同的果敢人民成了英属缅甸的国民。1962年,中缅两国划定边界,果敢正式成为了缅甸版图。

果敢人语言使用现状。

果敢人归根到底还是源自于汉族,迁徙到果敢地区的居民的历史也大约为300多年。虽然身居缅甸,但是大部分的人只会汉语,并不会缅甸的国语——缅语。这是相关学者到果敢地区某地随机调查30名学生及其家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共180人。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果敢人全部熟练掌握汉语果敢话。对于缅甸国语来说180人中只有10人熟练掌握,68人略懂。对于果敢人来说,无论是家庭内外,无论是对本族人还是非本族人,他们使用的语言都是汉语果敢语,母语是他们家庭和社会交际最为主要或者唯一的语言。

果敢人为什么要使用汉字?果敢地区的汉语果敢话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密集的人口分布格局。

2018年果敢地区在籍人口约为30万,常住人口为80万。果敢地区共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的比例占90%。这种高密度的人口分布使得汉语果敢话能够在本民族内部稳定生存、广泛通行,并成为区域性的强势语言。

2.浓郁的母语文化氛围。

果敢是一个以华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汉文化氛围。在这些地方,汉语除了在传统生活中发挥着交流作用,还担负起文化创造和传承的职能。果敢人尊崇孔孟之道,还信奉佛教和道教,保留着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

3.悠久的汉文化历史。

果敢地区的汉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这里曾经是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平南时还留下过遗迹。明代的时候,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历史上的这些关系使得汉文化深深扎根于果敢地区。

4.中国经济的发展。

果敢地区的北部、东部和中国云南省的边界相连,边界长达173公里。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是越来越重要的。与中国山水相连、血脉相承的果敢人学习汉语不仅能够保留民族文化,更是工作生活的需要。现代果敢地区货币是人民币,通讯是用的中国移动的号码,电力是云南电网输送。学校采用的是汉语教学,教材是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制教材。

而且,果敢地区只在名义上归属缅甸的 掸邦 ,实际的行政、军事、教育、文化、经济都是独立状态。当地百分之90人口都是果敢族,因此是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但遗憾的是在果缅战争后,果敢同盟军已被缅甸政府军瓦解,一部分残兵被隔壁的 佤邦 联合军所吸收,一部分还在坚持与缅甸政府军打游击战,其领导人彭家声垮台,不知去向。

目前,果敢已经被更名为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为了去除汉化,缅甸早就开始在果敢地区推行缅文教育,勒令所有的学校都开始教授缅文和缅语。如今,距离那场果缅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之久,缅语教育已经比较普遍。或许在多年后,当地人真的已经不会再讲汉语。

能解除民地武装和解决罗兴亚人吗?

没有外界干预就等于是退回到了二战之前的混乱时代,缅甸那些民兵武装和罗兴亚人力量根本无力与政府军抗衡,虽然缅甸政府军也很弱,但政府到底是掌握着国家税收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就像当年的工农红军打不过南京政府的中央军一样,缅甸地方武装和伊斯兰势力同样不是政府军的对手。值得一提的是,缅甸反政府武装各路人马最高纪录达到10万之众,而坚持到现在的还在抵抗政府军的是凤毛麟角。(下图是缅甸象征佛教大金塔)

假如没有联合国的人道主义限制,缅甸政府军完全可以对若开邦的130万罗兴亚人展开军事围剿,以缅甸5000万佛教徒的实力足以碾压这区区百余万罗兴亚人了。这种冲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屠杀现象,因为罗兴亚人的故乡孟家国太穷了,孟加拉全境14.75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6亿人,是个严重落后的农业国,130万罗兴亚人就足以摧毁它的经济;

印度更是明确表示不仅不会接受这些罗兴亚人,连国内的6万多罗兴亚难民也都是非法移民,无家可归的罗兴亚人除了和政府军火拼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如果没有国家社会的监督政府军会怎样对待他们可想而知。罗兴亚的穆斯林武装最高纪录达到了3000人的规模,虽然他们骁勇善战但是现代化战争拼的是后勤和装备,政府军有一百种办法打败他们。

至于说大家熟知的克钦邦、掸邦两地反政府武装其实并不成气候,他们大多数是占山为王的军阀组织,不仅没有统一性,也缺乏传承性和可出续发展的基础,注定会不是政府军对手。其实缅甸拥有多达100种少数民族,且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和政府军关系不好,除了上述3个邦之外孟邦、佤邦等都存在反政府情绪,尤其是佤邦最让政府军头痛,该邦反政府军规模超过3万,控制人口22万以上。即便如此,没有外界的支援它们根本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缅北诈骗壮大了怎样的佤邦军?

大家好,我是穿行世界的风。2009年,缅甸内部发生战争,缅甸政府军和果敢族武装力量发生交火,并顺利占领了大部分果敢地区,残余果敢士兵逃入深山,开展游击战争,但所有人都明白大势已去,曾经的果敢已经不复存在了。

为了消除果敢地区的影响力,缅甸政府在战争胜利后,大力推行缅甸式教育,想要彻底把果敢地区纳入缅甸文化体系之中,把曾经的中国的痕迹全部抹掉。

而在果敢消亡以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另外一个地方——佤邦。

一、果敢和佤邦。

果敢族和佤邦都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却跟缅甸文化差异明显,他们说的是汉语、使用的是人民币,向往的是中华的文化,虽说明面上属于缅甸政府管理,但其实是高度自治的特区。

因此一直跟缅甸政府不对付,这也是缅甸出兵的最终原因。

现在果敢已经消亡了,而佤邦却能安然无恙,最大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实力。

从土地面积上来看,果敢的土地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只有两个香港那么大。

佤邦的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跟果敢相比算得上是地大物博。

人口就更加没法比了,果敢只有25万人,而佤邦人口超过65万人。

从制度上看,果敢的制度和体系极度不健全,说是一个自治区,其实就是一个大型人口聚集地而已。

而佤邦则不同,他们有着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力量,果敢军队只有6000人,而佤邦军队超过3万人,拥有各式兵种,和超过一万人的预备役。

而且佤邦拥有一定规模的重炮部队和装甲部队,还从中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无人机,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如果缅甸政府一旦和佤邦开战,整个缅甸以北地区将会陷入震荡,这也是缅甸投鼠忌器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缅甸境内会出现佤邦这样的地方呢?

二、由来。

这还要从历史说起,客观地说佤邦跟缅甸的纠缠并不深,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属于南诏国,接下来的宋、元、明、清,一直也都是由当地的世袭土司控制。

后来英国人占领了缅甸。

直至二战爆发,滇缅运输线成为国际援华的命脉,英国以此为要挟,迫使中国在1941年将阿佤山的部分地区划归英属缅甸,佤邦才开始了与中国的分离。

1948年,缅甸独立,脱离了英国的控制,缅甸联邦形成。

但是其国内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派系、民族、党派繁杂,为了利益各自为政。

而南方的缅甸政府以维护“缅族”利益为核心,疯狂挤压、剥削缅甸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加上党派间的政治斗争,所以缅北地区一直被缅共领导的民族联军所控制,与缅甸政府相抗争。

直到1989年,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导致缅甸共产党走向了解体,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分割成了十几个不同的部分,果敢、佤邦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明面上服从缅甸政府的管理,其实还和之前一样,内部高度自治,寻求独立,并依托缅北的特殊地形,长期跟缅甸政府进行抗争,直到今天。

三、军费怎么来?

刚刚成立时的佤邦是很脆弱的,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身处那个战争频发的环境,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佤邦能有今天,跟毒品还是有着很大的联系,众所周知,当地种植毒品由来已久,靠着毒品种植、贩卖赚取了不少的钱财,特别是在1996年,佤邦击败世界头号毒枭坤沙,除了获得大量的钱财物资,还让毒品贸易收益创下了新高,这也成了佤邦发家的第一桶金。

而且自古以来毒赌不分家,这里的赌博业一直很发达,赌场数量和种类非常多,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赌博业也开始转型,走向网络化,网络诈骗大行其道。尽管这是一个带有灰色性质的产业,但的确给佤邦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直到2005年,佤邦开始展开全面禁毒,但是因为之前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财富,所以在转型发展农业后,经济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

他们的转型也得到了我国的技术扶持,帮助佤邦种植水稻、茶树、荔枝、桂圆、芒果等经济作物,目前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形势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佤邦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锡矿,储量巨大,品质又好,给佤邦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成为了其支柱产业之一。

多种产业的蓬勃发展,佤邦的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才得以养活如此规模的部队,就算果敢消亡了,他们依然安稳如山,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未来。

为什么缅甸佤邦强大?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所有人都觉得佤邦是中国的好学生,学了中国文化、中国制度才变得那么强。我反倒觉得,佤邦立邦的经验也很值得我们一些中国人借鉴学习,是一本入关翦商学的活教材。

佤邦有今天,不是靠谁靠出来的,是几代阿佤山人真刀真枪、寸土寸血打出来的。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别指望任何弥赛亚,只有自己变强,才能真正抬起头来做人。

英国殖民者来了,班洪土司召集十八部落酋长组织抵抗,发表了感动九州的《告祖国同胞书》「自昔远祖,世受中国抚绥,固守边疆。愿断头颅,不愿为英帝国牛马。」令九一八一枪不开丢了东三省的国府汗颜。

日本人来了,阿佤山人组织了抗日游击队,配合国军在山区雨林中游击抵抗日军。最可歌可泣的是,浴血奋战的阿佤山人们此时已经知道,很多部落的土地被懦弱的国民党政府划给英国殖民政府了,自己是在为一个放弃了自己的祖国而战斗。

非常讽刺的是,日本人刚一投降,抗战时期一路跑一路降的英军就出兵上山,赶走了浴血奋战的阿佤山游击队。佤族人民就此被强行骨肉拆分,一半在英属缅甸,一半在中国云南。

解放后,国民党残军撤退到金三角,准备伺机“反攻大陆”,实则控制金三角奴役边民、骚扰边境、种毒贩毒。阿佤山人在缅共的领导下驱逐了国民党残军,解放了缅北山区。

搞“大缅族主义”的缅共势微之后,佤邦联合党以各少数民族平等的原则收编了佤邦境内的各族武装,与缅甸政府签订停火协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治。

国民党军撤走之后,臭名昭著的大毒枭坤沙又在金三角作威作福,骁勇善战的佤联军南下泰缅边境赶走了坤沙集团,占领了其在泰缅边境的土地,是为南佤。

至此,阿佤山人先后赶走了英国人、日本人、国民党残军、缅族人、大毒枭坤沙,缅北第一强藩佤邦攻略大成。

佤邦在攻占了南佤后,继承了坤沙的大片罂粟田,国际舆论对佤邦非常不利,指责佤邦是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地。

佤邦人民没有像国军残部和坤沙一样被毒品巨大的利益所迷惑,壮士断腕开始逐渐取缔罂粟产业,2005年佤邦全境再无一株罂粟苗。

此后,缅族控制的缅甸政府陆续攻占了果敢等一批缅北地方武装,但一直不敢强攻佤邦和其盟友小勐拉。人口仅有六十万的国中之国佤邦,成了战乱金三角的一片小小乐土。

你以为佤邦立邦至今靠的是祖国?大清国在康乾盛世都没打过老缅,哪里靠得住;蒋介石的国府把阿佤山人一卖再卖,如果49年再不解放估计今天云南的佤山也得让他割给英缅。

你以为佤邦立邦靠的是毒品带来的巨大利益?佤联终结了自清朝以来的上百年的缅北罂粟毒品经济,驱逐了贩毒制毒的国军和坤沙集团。

那佤邦靠的是啥?靠的是谁来了打谁的十万阿佤山儿郎,靠的是团结平等协商的境内民族政策,靠的是唇齿相依的友邻外交方针。

三千年人的周人,在商朝西陲就是这么做的。

最后,感谢佤邦胞波(缅语:兄弟)在疫情期间送到云南的口罩,祝佤邦胞波未来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