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哪三国,三国时期还有哪些独立的政权
三国哪三国,三国时期还有哪些独立的政权?
汉末三国时期,当中原、关西、扬州、交州、益州、荆州逐渐的由兵荒马乱趋于区域性统一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处地带,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持续了前后近五十年之久,但也许是魏蜀吴三方是在太过于耀眼,且各自称帝。
而这一方势力虽然相对独立,却也是不得不表面臣属于曹魏,所以这里历来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独占辽东达五十年的公孙家族。
(一)初代公孙 开创基业奠定辽东公孙家地位的,是辽东系公孙家的第一代公孙度,公孙度,字升济,幽州辽东襄平人 ,是地地道道的辽东本地人。
最初的时候,担任辽东郡北部玄莬郡的小吏,后一度做官到冀州刺史,但因事免官,直到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四十岁的公孙度才再次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
由于公孙度出自玄莬郡的小吏,所以,辽东郡的许多豪族瞧不起公孙度,但是公孙度到任后,一段韬光养晦之后,便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严刑峻法清杀豪门大族,在这样的手段下,辽东郡逐渐的完全臣属于公孙度,而公孙度的势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当时,中原混战,政令不通于辽东,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无暇真正顾忌辽东地区,所以,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此后,他更是讨伐山贼、东伐高句丽、北击东部鲜卑、西攻乌桓,更是一举渡过渤海收取了青州东莱等地,设置营州刺史,一瞬间公孙度的势力也是强大起来。
加之公孙度广泛招收中原流民,充实辽东,又招贤纳士,兴办学校,使得在他治理辽东的十四年间,辽东的实力直线上涨,可以带甲数万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实际上的辽东王公孙康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二)二代公孙 再伐东族
公孙度去世后,其子公孙康继位,公孙康是公孙度庶出的儿子,但是为人颇为勇武,官渡之战后,袁氏兄弟的袁熙、袁尚来投奔他,为了暂时缓解曹操对自己的怀疑,公孙康直接斩杀了袁氏兄弟,将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曹操,而曹操当时准备南下荆州,看到公孙康如此听话,也就放缓了对辽东的打算。
故而建安十二年(公元209年)当曹操征讨乌桓回来后,便是册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授为左将军,而趁着曹操南下与孙权、刘备的多年大战,公孙康也是趁机再度迎头痛击屡次侵扰辽东的高句丽。
这一次,公孙康比起其父公孙度打的更彻底,竟然一举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迫使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带领所属三万余人全部投降公孙康。
公孙康更是趁机开疆拓土,恢复了大汉在朝鲜北部地区的属地,设置了带方郡,这个时候,辽东的地盘、实力可以说,达到了极盛的状态,公孙康的确有着不凡的才能。
魏黄初二年、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公孙康在执掌辽东十七年之后,病逝。
(三)三代公孙 败亡司马
公孙康去世后,辽东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虚弱、混乱时期,因为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晃、公孙渊等人年龄较小,无法掌管辽东,所以,众人便是推举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担任辽东太守。
而魏文帝曹丕则是授予公孙恭车骑将军,封为平郭侯。
但是,公孙恭软弱,且因病割除生殖器,更加不能治理辽东,此时,向来对公孙恭不满的公孙渊找到了机会。
公孙渊,字文懿,身为公孙康的儿子,不能继承自己父祖的位置,他一直相当不满,但是因为自己年龄小,不得不一直隐忍,七年后,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长大成人的公孙渊立刻发动变乱,一举逼迫公孙恭退位,并将其囚禁,开始自己掌管辽东。
魏明帝曹睿得知后,因为要面对西线蜀国的压力,不得不暂时承认公孙恭的地位,授予他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比之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更具野心,但是他反复无常,狂妄自大,他曾经联络孙权,希望作为外援,孙权大喜,册封他为燕王,派遣一万多人携带珠宝前往辽东册封,可是公孙渊又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杀了孙权的使者,吞并了东吴一万人。
因此,魏明帝也是将其授予为大司马,但是,对于公孙渊,曹魏也是终于想要用兵讨伐了,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毌丘俭等讨伐公孙渊,被其击败,公孙渊更加狂妄,自立为燕王,开始设置百官,可是,第二年六月,司马懿率军四万前来讨伐,公孙渊聚集一万多大军进行抵抗。
双方相持了两个月,八月,公孙渊不敌,与儿子公孙修率数百人逃跑,被司马懿派军追杀,至此,辽东在公孙家族经营四十八年之后,再一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相比于中原三国来说,辽东无疑是相当的弱小,利用着汉末三国前期的纷争,才得以自立,不过其前后延续半个世纪,也的确说明,公孙家三代辽东太守,也还是颇具能力的,算作是一方枭雄,也不为过。
文:信陵小司徒
图:网图侵删
四大名著分别代表哪几种思想流派?
一,按西方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思想流派:
一是现实主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三部名著都属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成就。
二是浪漫主义。《西游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二,按中国的划分方法。
《三国演义》《水浒》代表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它们的审美标准都是按儒家思想的忠孝礼义廉耻等,三纲五常等内容作为标准的。
《西游记》《红楼梦》反映的内容比较复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思想都作了描写。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人物代表不同的思想。《西游记》更多的体现的是佛教与道教的关系。
三国时期的主要粮食是什么?
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主要粮食有以下几种
1、小麦,《三国志邓艾传》有载:祁山熟麦千顷。
2、稻米、《夏侯惇传》记载:“惇乃断太寿水做坡,身自负土,率将士劝做稻,民赖其利。”袁术致吕布信中记载:“将军连年攻占,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
3、豆类、《后汉书》“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
4、桑葚,《荀彧传》记载“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
5、爱妾 《臧洪传》记载“兵围洪,城中粮尽,洪杀爱妾,以食兵将,兵将成流涕,无能仰视。”
6、人 这个才是楼主问的最主要的粮食, 以下出处略
“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六月,蝗虫起,百姓大饥,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郭汜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二年间民相食略尽”“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这种记载要多少有多少
三国演义属于什么类型?
《三国演义》属于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分为大致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为什么地图上东汉曹魏和西晋三朝的疆域没有今陕北地区?
东汉地图上为有什么没有陕北地区!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在东汉中期,汉朝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现在外蒙古地区。匈奴势力彻底被击败:北匈奴远走西方;南匈奴部落请求内附,就是被安置在今天的陕北高原和河套地区。
而在汉朝国力强盛时期,尚能对南匈奴等边疆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的控制。
汉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居住的西北地区羌,氐,匈奴,等少数民族纷纷在其汉化的豪强首领带领下,反抗东汉政府的统治。并和汉朝进行了为期近百年的汉,羌战争。
常年的战争导致东汉地区对边疆的控制减弱。东汉政府需要通过对当地汉化豪强进行任命,从而保证他们形式上对东汉王朝的效忠。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得汉军主力纷纷被抽调镇压黄巾起义军。负责镇压西部少数民族叛乱的中郎将皇甫雋干军精锐奔赴河北镇压张角黄巾军。朝廷被迫任命当地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当地的地方官。
随后,大将军何进急召西凉董卓入京,使得羌族豪强马腾,韩遂,逐渐控制了河西地区。董卓的入京后,原本负责镇守九原,朔方,云中,定襄一带的汉朝边军吕布,张辽,张扬部,也在中郎将卢植的率领下,加入到镇压黄巾军的阵营当中!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北部边疆,汉朝北部边郡被少数民族趁机侵占。
随后就陷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各个军阀都忙着抢地盘。等到曹操统一北方后,曹魏又面临着蜀汉和东吴的压力。
在曹操时代。曹操消灭了马腾,韩遂在河西地区的割据势力。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沟通了西域。但是曹操病逝后,曹魏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应对蜀汉的北伐和东吴的进攻上面。更加无力收复陕北的南匈奴地区。
而西晋取代魏国建立后,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消灭东吴,统一天下。 而且在完成统一后,当时匈奴,羌,氐,羯,鲜卑少数民族纷纷内迁,而且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汉化程度很快。
在西晋完成统一后,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紧接着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东晋皇室的这场内乱,使得大量的国防力量消耗的内战当中;而且为了打击对手,夺取自己的优势,西晋各方纷纷向当地少数民族招募兵马,使得少数民族在西晋的这场内乱当中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八王之乱结束后,紧接着就爆发了五胡乱华。直接的结果就是北方大地陷入了少数民族的铁蹄之下,汉人衣冠南渡。
西晋王室的残余势力,在江南拥立中是司马睿继位。是为东晋元帝,东晋建立后和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峙。对陕北地区更加鞭长莫及了。
请支持原创,原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