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歇后语,郑州潮河典故
此地无银三百两歇后语,郑州潮河典故?
潮河,是流经郑州东南郊的一条主要河流。据《郑县志》记载,潮河源头在郭店南栾相公庙。
栾相公庙的位置在新郑北郊郭店镇五里口水泥厂院内。原庙有三间大殿,一座大门和门两侧的会膳房各两间。农历六月初十是庙会日,潮河的源头就在庙后。潮河与栾相公庙有何联系呢?在民间有个传奇的故事。
早年,有一位姓栾的南方学子,进京赶考时路经这里。此时,正逢大旱灾年,田野一片焦枯,讨荒要饭的人成群结队。栾生见此情景,对天发誓道,我若高中,一定要搭救这方灾民。后来,栾生进京考进士及第,皇上发给银两要他回乡祭祖,然后封官上任。于是他带领随从,鸣锣开道原路返程。
当地百姓听说新科进士路过,都聚集在官道两边下跪,乞求新官拯救灾民。栾生因有言在先,便将皇上所赐银两全部捐给了灾民,然后折转回京复命。皇上派人调查,栾生所为确是实情。皇上为新进士的爱民之心所感动,又加倍赏赐银两,催他还乡祭祖。
栾生再次经过此地,见更多的灾民下跪求救,思忖再三,又毅然下马,把银两分给灾民,民众感谢他的恩德,个个痛哭拜谢。此时的栾生也做了大难:家乡无法回,京城难复命。一时热血上涌,眩晕倒地。弥留之际,他留下几句话:“学生本姓栾,祖籍在湖南。京考路此地,遍地为荒旱。进士及第回,皇封银济难。虽无回天力,阴魂化甘泉。”
栾生气绝身亡,民众将他就地埋葬时,挖出一股泉水,泉水越流越大,竟流成了一条河。此泉一日三潮,故名潮河。人们将栾生埋在泉边,又建一座栾相公庙祀之,所以该河又叫栾河。
庙建成后,只有一尊白面书生形象的塑像端坐其中。有一年麦收时节,附近村上有几个姑娘拾麦到泉边喝水,后又到庙内歇息乘凉。她们开玩笑说,谁能把篮子扔出挂在栾相公的脖子上,谁就能嫁一个像栾相公一样的好女婿。其中有一个姑娘的篮子挂住了塑像的脖子,这个姑娘还认真地说,我就是喜欢像栾相公这样的好人。兴许天意如此,没过多久,这个姑娘便暴病身亡。人们都说她是追栾相公去了。此后,庙里就又多了一尊栾相公夫人的塑像。
早年,潮河水流很大,沿河多种水稻、莲藕等植物。南曹一带的水稻特别多,郑州有“半夜做梦跑南曹——想得到(稻)”,即是形容稻多的一句歇后语。如今庙已不存,源头干枯,河水断流,河床多已成为可耕地。但栾生及潮河源头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清代处决罪犯为什么到菜市口?
北京菜市口估计是全国众多菜市口中最为出名的了,这个地方在辽代时还是荒郊野外,到金代时才逐渐形成街市,元明两代时才发展成京城有名的蔬菜市场,称为菜市街,到清代时正式更名为菜市口,并作为处决犯人的刑场。
此后,北京菜市口慢慢成为了“刑场”的代名词,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爱新觉罗·肃顺,“戊戌六君子”等人均被清廷斩杀于此。那么清政府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把刑场设在这个繁华闹市之中呢?
首先是杀一儆百、惩前毖后的警示作用在菜市口处决人犯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类似于现代的公审公判大会,大多选择在人流较多的十字路口地段。这个地方人多热闹,特别是擅长添油加醋、说长道短的中老年妇女多,而且是人员集散地,来买了菜后会回家,也可以顺便把处决人犯现场见闻带回去,起到很好的宣传警示效果。
▲宣武门
第二是离宣武门近北京内城九门都有不同的作用,朝阳门是运粮食的;崇文门是送酒运货加收税的;正阳门是皇帝出巡回宫专用的;阜成门是走煤车的;德胜门是军门,出兵打仗时走的;安定门是军队班师回朝走的,平时走粪车;东直门是走板车的(运木材、砖瓦的);西直门是八旗中正红旗的营地,是富人区,往宫里运水的水车从这走;最后宣武门被称死门,专门运走死人、棺材和死囚。死囚从宣武门出来可以直奔菜市口,约有两公里长,距离不长不短正好,既能起到游街示众的作用,又不至于太长,以免夜长梦多发生什么变故。
第三是方便埋葬被处决后的人犯可以直接运到陶然亭的乱葬岗子埋了。行刑时,犯人的头全部朝向东面的骡马市,来世投胎为骡马还债。
第四是菜市口商铺较多,给他们积德的机会清代处决犯人叫“出红差”,凡有“出红差”时,官府都会张榜公告日期时间。到行刑那天,菜市口沿街商铺会早早搬出条案,摆上三碗白酒和菜,死囚经过时,在谁家门口喝了酒或者是吃了菜,就代表谁家积德行善,将天增福报。商铺们对此求之不得,往往张灯结彩如办喜事一般。
第五这附近有两家店铺,可以让死囚减轻痛苦一是“破碗居”酒馆,经过的死囚可以在这吃一碗酒,这种酒是高度白酒加上黄酒混合而制,死囚喝一大碗下去基本上就醉了,后面将发生什么自然毫无意识;二是“鹤年堂”药店,早年北京曾经有句歇后语“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说的就是鹤年堂的一种自制麻药“鹤顶血”,此药下肚后周身麻木,全无痛感。一些死囚家属都会花大价钱给狱卒给死囚买酒、买药,让自己的亲人少受点罪,狱卒也可以乘机赚点小钱。
▲鹤年堂门脸和鹤年堂门口的刑场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上述药店“鹤年堂”因为菜市口这里有鹤年堂,才把刑场选在菜市口。鹤年堂始创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比故宫还早15年,是官府指定的行刑现场接待处,凡有“出红差”时,鹤年堂都必须准备两种酒饭,一种是给监斩官和刽子手的,另一种是给死囚的“辞阳饭”,一斤大饼,一包酱肘子。此外,鹤年堂还要在门口搭起棚子,设好监斩官的席位,摆好朱墨、锡制砚台、与处决人数相同的新毛笔。犯人被押到菜市口后,要等到午时三刻阳气最盛时才能行刑,以冲血气。这中间的时间监斩官、狱卒和刽子手就可以到鹤年堂休息、吃饭。行刑结束后,若死囚无家属收尸,还由鹤年堂出钱收殓,带点慈善性质。
▲运送人犯的囚车
另外,人犯押解到菜市口行刑时,要用破锣开道,不能用完整的锣,以区别于官员出巡和百姓婚丧嫁娶。老百姓一听到破锣那独特的声音,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慢慢地都会聚集起来围观。
捆绑犯人的法绳在行刑后会被老百姓抢走,据说用来拴马牛等牲口可不会让它们受到惊吓而发狂。监斩官留在现场的朱笔也会被高价买走,传说挂在家里可以辟邪。
鲁迅第一次来到北京就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绍兴会馆,在这里他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药》,该作里提到的人血馒头也和菜市口的刑场有关。他曾经在日本学习过西医,自然知道人血馒头治疗痨病纯属胡扯,之所以这样写,主要出于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民间迷信思想和荒诞偏方医术的批判。
▲菜市口行刑现场
但人血馒头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用来治病:死刑犯的家属会事先花钱买通刽子手,行刑后让人犯尸首有些皮肉相连(朝廷重犯需示众除外,会尸首分离,事后缝好),家属上前用准备好的大馒头塞住脖腔,以免失血,求得一个全尸。
你知道哪些民间的歇后语?
雷公劈城隍——以上压下
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鲤鱼护窝——不会走多远
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物以类聚
利剑斩乱麻——一刀两断
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诸葛亮为何不多摆一点?
八阵图作为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形制,在历史上是存在过的,而且确实厉害。
但是因为实际操作要求高、难度很大,不可能多摆一点。八阵图并非诸葛亮首创,而是源远流长。根据《唐太宗李公卫问对》书中记载,黄帝创立了五阵,姜子牙创立了太公阵,司马穰苴创立了五行阵,孙武创立了八卦阵。到诸葛亮这里,在融合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八阵图。“八阵图”布阵的理论深度“八阵图”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实际上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而且兼容了天文地理知识。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的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总共为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简要说来,大致是这样的:正阵:以乾坤巽艮四个方位,分别对应天地风云阵,作为正兵。奇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奇阵,作为奇兵。布阵:以左右前后四个方位,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阵,中心位置是大将。上述八阵布设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八阵图的总体特点,正如李靖《问对》里指出的:“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仅看这些简单的布阵原则理论,就让人头皮发麻、烧脑,令人生畏。自古能真正全面领会《周易》尤其是理解其精髓者,少之又少。而且,布阵之人还要熟悉兵法。像诸葛亮这样既懂《周易》又熟悉兵法、通晓天文地理的神人,可谓凤毛麟角。因而《三国志·蜀书卷五·诸葛亮传》中记载:“亮长于巧思……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他的军事成就之一,就是研究、创立了八阵图。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中就说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能把一个庞大的八阵图精心布设好、在战场应用好,就已经殚精竭虑了。现实情况不允许多摆几个。“八阵图”的实操应用难度首先,八阵图的兵力部署形制庞大。它涵盖了进攻、防御、撤退、行军、驻扎、休整以及后勤等一系列职能的军事任务。例如《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中记载:“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文武皆莫能识之。”高深莫测,文武官员看不懂啊。例如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八阵图遗址,占地1.6万平方米,其间以土为垒,垒的形式、大小 、高低变幻不定,大者周长20米,高约7米。指挥、调度这么大的阵仗,一般将帅是驾驭不了的。而且,“八阵图”是动静结合,根据战况变化而变幻的。因而,“八阵图”需要参战部队提前长期演练,阵中各单元参战人员不断理解、磨合。想想现代社会导演一场大型表演,就得提前长期彩排。何况“八阵图”是上阵对敌、关乎生死的,更是马虎不得。接下来,就是终极目标——在实际作战中发挥作用,也就是如何“用”的问题了。“八阵图”是不是一个摆设出来吓唬人的,而是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讲究根据战况而临机应变,变成龙、虎、鸟、蛇阵型。不识阵者误入,会迷失方向,进退无门,死路一条。这也正使得它千变万化,“其体莫测,动用无穷”、“奇正相生,循环无端”。但是,“八阵图”规模宏大,参战部队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在实战中灵活运用、达到预期目标,很难!主帅能否合理布阵、灵活指挥,参战部队能否严格服从指令、及时到位以及发挥军事作用,这是一系列的挑战。因而,文学艺术色彩浓厚、极力颂扬诸葛亮丰功伟绩的《三国演义》里,也只写了诸葛亮两次应用“八阵图”的故事。一次是在刘备率军经过夔关时对阵孙吴大将陆逊,另一次是与司马懿对阵时,由此流传一个歇后语“司马懿破八阵图——不懂装懂”。再如樊城之战,曹魏大将曹仁囫囵吞枣摆下“八门金锁阵”,但没有主将指挥变阵,结果被徐庶识破,指挥赵云轻松破阵。诸葛亮之后,应用“八阵图”的军事将领更少。到了唐代,指挥千军万马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很推崇“八阵图”,但是觉得它指挥过于复杂,就简化为“六花阵”。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操角度,诸葛亮的“八阵图”不可能多摆几个。后来,诸葛亮的“八阵图”失传,后世无人更难了解、运用它。原形毕露是什么意思?
原形毕露 [ yuán xíng bì lù ]
释义:原形:原来的形状;毕:完全。 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已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翻译:原希望升天;不意被他一火;原迹象已经显露出来;只剩下骨肉;死期马上就要到了。”
例句:那只狡猾的狐狸终于原形毕露了。
近义词:
1、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出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芳发出幽香;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秋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就自然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
2、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翻译:秦王对荆轲说:‘起床,拿武阳所捧的地图来。荆轲取过地图献的’。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时匕首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