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阁,一个女孩子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才女出阁,一个女孩子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您好,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一个女孩子是经历超出她该有年纪负责的事情,才会让她那么懂事,懂事地让人心疼。她的懂事或许是来源于家庭环境;或许是因挫折受到了启发;又或许因生命中重要的人离去而瞬间成长。种种原因,种种经历,都会有所影响她的一个成长轨迹。
八岁那年,随爷爷奶奶前往家乡渡过暑假,在城市长大的我,对于家乡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金黄的麦子,田野的耕牛,山坡的羊群,散养的鸡鸭,酸甜的野果,可爱的土狗等等都令我无比激动且兴奋,只有在书中能看到居然我全都看到了。隔壁邻居女孩与我是同龄人,黝黑的脸庞,瘦小的身子,穿着补丁的衣服。与我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在我站在她家门口,热情地招呼我进去坐坐,得到爷爷奶奶的允许,蹦蹦跳跳拉起她的手走进她家。
难以想象小小年纪挑起家中重任,懂事的她,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偌大的房屋,不见大人身影,突然从房内走出一位头发花白,驼背且拄着拐杖的奶奶,我礼貌上前打了声招呼,满脸褶皱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与小花接触一段时间,才知道,她的爸爸妈妈在东莞打拼,弟弟前年跟着爸爸妈妈下了东莞,由于不舍得奶奶,她在家里上学并照顾着奶奶。早上天还没黑小花就要起来把猪,喂了,把田地的菜用尿液灌溉了;中午放学跑回来给奶奶做饭,洗衣,顺便喂鸡鸭饲料;晚上回来把柴挑好放到厨房,把水缸水挑满,帮奶奶洗澡等等一系列家务活。
我陪她上山砍柴,陪她去挑水,亲眼目睹小小的肩膀居然能扛起那么多柴,挑起两桶水。原本是撒娇的年龄却做着大人做的事。脏活累活统统包揽。我问她:“你不累吗?”她笑了笑说:“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不想让年迈的奶奶操心。”懂事的话语深深刺痛了我,那一刻终于明白爸爸妈妈口中所说的话——你是幸福的。是的,对比小花的生活,我是幸福的。小花的懂事,让我自愧不如,同时也让我心疼眼前的小花。多年以后,她已嫁人为妻,并且过得很幸福,我们时常也会联系。感恩当年小花的经历,让我明白珍惜当下。
一个女孩子的懂事不仅惹人怜,懂事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地心酸与苦楚。当然这些心酸也会让一个女孩子更懂得什么叫珍惜当下,同时思想上也比同龄人成熟稳重,有自己的主见。
请问历史上著名网红有哪些?
竹林七贤-一伙不正经的酒鬼。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地隐士,他们追求自由, 超然外物,不攀附权贵,与趋炎附势的小人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古代网红,是因为他们平生荒诞事和让人啼笑皆非的作风,世人赞誉的避世态度。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 其作品有五言《咏怀诗》。他听闻步兵营中藏了好酒,于是主动求来了步兵校尉当。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除了爱好弹琴,也爱好打铁,也算是最帅的铁匠。公元前262年,司马昭下令处死嵇康,他淡定赴死,从此《广陵散》绝矣。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的就是他。山涛为人忠厚,嵇康曾给他写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将他的儿子抚养成人。
向秀(227年-272年)字子期 著作《思旧赋》。
刘伶(221年-300年)字伯伦 著作《酒德赋》。刘伶是七个人中最能喝最,最疯狂的一个人。他不论去哪里都抱着酒坛,并吩咐随从:”我醉死在哪,就把我埋在哪”。他喝醉了之后就全身赤裸,别人到他家做客,看到他这样纷纷斥责,他反而责怪别人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王戎(234年-305年)字瑞冲。王戎一生贪财吝啬,为官之时,收受贿赂,来者不拒。“八王之乱”时,他最大的乐趣便是与妻躺在床上数钱。他在乱世抽身,终日以山水游玩为乐,他与世沉浮的生存之道,令人拜服。
阮咸 字仲容 擅弹琵琶,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 著作有《律议》。阮咸曾与姑姑的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逐把婢女带走。阮咸得知,骑驴追赶,终于把婢女追了回来,并生下一儿子,此事为世人所讥。
他与亲友喝酒,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席间有人笑他如同猪一样,他却仿效猪的样子喝酒。一面喝酒,一面鼓琴,不亦乐乎。
他们是一个整体,但却各有千秋,在那个人人自危的乱世,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维系着脆弱的乱世浮华。自魏晋以来,竹林七贤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他们的潇洒自在和蔑视世俗礼法,让后人神往之。
古代网红团体,非他们莫属。
为什么古代没有身份证?
为什么古代没有身份证,青楼女子不敢私自逃走,而要赎身才能走?
题主显然是对古代情况并不了解,否则就不会提出前一个问题。其实,古代人也是有身份证的,和我们现在的身份证类似。
比如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叙事诗《石壕吏》里,官府差吏晚上到杜甫借宿的那个老夫妻家里抓人,诗中没有写差吏询问杜甫,但这并不等于差吏们真没有看到杜甫。再说院子里还拴着一头杜甫骑来的小毛驴呢。
那些差吏们当时抓丁已经抓疯了,只要看见个人,就想抓。杜甫那么个大活人,在那家人家里留宿,那些差吏不可能看不到,只是因为杜甫是朝廷命官,当时是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是到华州上任的。
司功参军,是当时的七品官。在封建社会里,凡是官员,都随身携带着官印、任命文件,记录着每个官员的基本信息、姓名、简介等,这就相当于他们的身份证。那些地方上的差役终日在官场混迹,再怎么对老百姓嚣张,也是不敢动杜甫一个朝廷命官的。
再比如在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上,一路都要给各国官府出示通关文牒,这就是唐僧师徒的身份证,或者叫介绍信。当地官府一看,就知道是大唐王朝发给唐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身份证明。
再比如古代的兵符、鱼符、虎符等,也都是当时某些官员的相关身份证。
下面再来说一下古代青楼女子为什么不私自逃走,反而要由外面的人给妓院交完赎金赎身以后,她们才能自由 。这个问题,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无论什么年代,既然做了妓女,那就证明你已经走投无路,实在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了。假如有其他活路,谁会去做妓女?要知道,妓女属于“下九流”。但凡有一点生机,有一点活下去的可能,没有人主动去当妓女。从妓院逃出去,你能干啥?你会干啥?
第二,古代的妓女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高级妓女,一种是低等级妓女。
在高级妓女中,比如宋徽宗经常光顾的李师师。再比如金陵八艳的卞玉京;她本来出身官宦,好人家女儿,因家族遭到意外变故,沦落风尘。还有的尽管出身低微,但由于才貌出众,也会跻身于高级妓女行列,如金陵八艳另外七人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寇白门、顾横波、董小宛、马湘兰。
她们名气很大,堪称妓院的招牌,在妓院也有明显的地位,行动上大致是自由的。她们尽管有些任性,有时甚至桀骜不驯,但仍然是妓院的摇钱树。那些有钱的“孤老”们往往是冲着她们的名气来妓院光顾的。因此,老鸨们也不敢随意命令她们接客。遇到有钱的主顾,老鸨尽管见钱眼开,也只能软言温语,和她们商量着来。
另一种是低级或普通妓女,境遇就非常悲惨了。她们因为家贫,走投无路,误入娼门。她们有的尽管长相不错,但没有文化,更没有才艺,只能一辈子依靠卖身养活自己。她们在妓院受尽了欺凌,没有任何主动权和自由,只要光临妓院的“主顾”看上她们,那就是她们的福气。假如她们不愿意接客,老鸨会指使手下保镖、打手们逼迫她们服从。
第三,在古代,妓院里的妓女都是有从业资格证的,这就相当于她们的身份证。进了妓院,首先要和妓院签订一种契约,类似于现在的合同或协议,就像《白毛女》里黄世仁要求杨白劳按手印以后,给喜儿签订的那个卖身契。妓院拿着这些手续和你的证件,到当地官府备案。从此,你就是这个妓院的一员了,也就是这里老鸨的私有财产。
假如有人为这个妓女赎身,老鸨收了钱以后,到官府名单上把这个妓女除名,你才能成为自由身。
妓女如果私下逃走,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有谋生手段,你原来也不可能进来。当然,也有例外。有极个别妓女如果有了去处,私自逃跑,妓院会动用很多资源,再把你抓回来。每个妓院都专门养着一帮保镖、打手,就是干这事的。何况,能够开得起妓院的,大多数也都是和当地官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并不是谁想开妓院都可以。
因此,妓女是有身份的。她们如果真的遇到一个特别情投意合的人,又特别有钱,愿意为她们赎身,是可以成为自由人的。不过,这样的人很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把她们赎出去,由于封建礼教的不容,她们也很少有非常好的结果。比如《三言二拍》里《杜十娘怒沉八宝箱》的故事。公子李甲和杜十娘情投意合,因此,李甲把杜十娘从妓院赎了出来。然而,李甲由于喜欢而把杜十娘从妓院赎了出来,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家里人一定容不下杜十娘,李甲便又改变主意,将杜十娘转卖给了别人。杜十娘气愤难当,便把自己多年来积攒下的金银珠宝沉入江底,然后投江自尽了。
金陵八艳中的柳如是,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美艳绝代,才气过人,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崇祯十四年,她20多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钱谦益。23年后,钱谦益去世,族人欺负她是妓女出身,又是寡妇,群起而来抢夺财产。柳如是用自缢方式吓跑了这些恶棍,但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再比如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也就是《桃花扇》描述的那位。侯方域娶了李香君以后,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大娘子处得非常好,后来因李香君秦淮河艺妓身份暴露,被逐出侯家。此后,李香君郁郁寡欢而死,只有30岁。
那位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尽管后来从战乱中脱离了李自成集团,又跟了吴三桂,但她到云南以后的境遇也并不是太好。妓女身份本来就低微、下贱,加上女人的青春原本就很短暂,何况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谁会真的把她一个妓女当回事呢?
金陵八艳里命运最好的,也只有顾横波一位了。同时她也是后来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唯一一个得了善终的女人。受封诰命“一品夫人”。她45岁去世时,为她吊孝的车辆,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附近停了数百辆。
这些故事,无一不是在诉说着过去妓女们的凄惨往事。也说明妓女即使有人替你赎身“从良”,她们的命运也仍然难以真正扭转。也就是说,从她们进入娼门那一天起,低贱、尴尬、无奈和不幸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了的,再也不会改变。这种悲惨将会伴随她们一生。
李清照生平事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济南 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 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 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 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 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 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 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 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 ,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 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大唐最有才情的三位女诗人是谁?
中国人都知道,唐朝诗坛有“三大天王”:李白、杜甫、白居易。
但很少中国人知道,唐朝诗坛还有“三大天后”:李冶、薛涛、鱼玄机。
我写过不少关于唐诗的文章,却一直没有写过唐朝的女诗人。
经常是不忍写。表面是骄傲与潇洒,翻开来,内里全是挣扎与悲哀。
命若浮萍无定根,哪堪雨打风吹去?
1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像唐朝这样,国都长安动不动就沦陷了。终唐一朝,长安至少被攻陷了五六次。
神奇的是,基本上每一次都能转危为安,收复国都,继续李家的统治。代价则是,皇帝还都之后,无一例外都要收拾人心,还有收拾人。
比如建中四年(783),泾原镇士兵哗变,攻陷长安,拥立朱泚为帝。经过不细说了,反正次年七月,历经死难回到长安的唐德宗,开始收拾人了。
当时长安城里最著名的女诗人李冶,上了黑名单。
泾原兵变时,李冶身陷长安,没能随从唐德宗逃离。原因不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她已不受皇帝的宠重,仓皇逃命之际,皇帝身边人那么多,自然也不会想到要带着她一起跑。
唐德宗还都之后,倒想起她来了。
据学者陈尚君考证,可能是朱泚称帝期间,看中李冶的诗才,因而让她写诗歌颂新朝。作为皇帝逃难时被遗落在都城的、年过半百的女诗人,李冶何来抗拒的力量?于是只能写了,按照惯常的套路,说天下归心,祥瑞频现等等。这首歌颂新朝之诗,肯定传到唐德宗耳朵里,因此要进行追究。
史载,唐德宗召唤李冶,可能是听了李冶的自辩,仍然觉得不可原谅,遂训斥她说:你看人家严巨川,跟你一样身处陷城,身不由己,但他怎么写的?“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看看,人家陷身伪朝,但心存我这个故君呐!而你呢?
训斥完,不再给李冶辩解的机会,直接下令将她处死。
政治巨变,一个柔弱的女诗人,最终成了帝王无能的牺牲品。
2李冶,字季兰,常年生活在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古时候叫乌程,她因此被称为“乌程女道士”。
她的身世已湮没在历史中,我们无法知道她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甚至连她的出生年份,也无法确知。学者推测,她可能出生于725年至740年之间。如此,她死时应该在45岁至60岁之间。
现在只知道,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诗才。五六岁时,她父亲抱着她来到庭院里,手指蔷薇让她咏诗一首,她张嘴就来,十足一个小天才。但父亲听到她念末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突然心情大坏,对人说:“此女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
古人相信,诗是预言,而且往往是不祥的预言,称为“诗谶”。在父亲听来,“架”与“嫁”同音,因而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变成:尚未出嫁的女子,心绪就乱纵横,想入非非,小姑娘长大了铁定要学坏。
李冶年轻的时候就遁入道门,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她成人后,父亲怕她有失妇行,将她送入道观;也有人认为她入道之前,有过“失行”之事,为夫所弃,不得已而入道。
道教在唐代算是“国教”,发展极盛,道观林立,还出现了许多女道士观。公主、宫人入道成为风气,可以确定的是,许多女性入道,并非出于信仰,而是在陷于某种具体困境时寻求人生的出路。
当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唐朝国策规定,“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官二十亩,僧尼亦如之”。虽然受田之数不多,但因为免除了赋税徭役,托身道观之中能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这应该是出身不高、有才而命运不幸的李冶们入道的原因之一。
《唐才子传》说,李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道士,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帮文人名士。
李冶应该很享受这种出世又入世的游宴生活。她一度与名士陆羽、朱放、崔涣、刘长卿,以及诗僧皎然等人过从甚密。有人通过他们之间的酬唱诗作,猜测李冶与他们中的至少一人有超越朋友的关系,但目前的史料无法证实,只能是猜测而已。
她与写作《茶经》的陆羽关系很好,有一首诗写陆羽来探望她,她欣喜不已,顾不得自己虚弱的病体,支撑起来与友人饮酒诵诗: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无论哪个年代,一名修道的女子却热衷于热闹的场合,都会被贴上不贞的标签。所以当时人评价李冶,说她“形气既雄,诗意亦荡”。一个“荡”字,把她的豪放都烘托出来了。
事实上,她和名士们聚会玩乐时,确实很放得开。互相之间讲起荤段子,尺度比开黄腔的马云大多了。《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事:
李冶有次和诸名士相聚乌程县开元寺。得知著名诗人刘长卿患有疝气,李冶调侃说:“山气日夕佳?”刘长卿反应很快,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淫笑。
李冶口中的“山气”,是说刘长卿有疝气;刘长卿则反击说李冶与众多男人有性关系,“鸟”指的是男根。两人都举出人们熟悉的陶渊明诗句,却变其意而用之。在寺庙里当众开黄腔,可见李冶也是个老司机了。
但不能因此就说李冶诗风淫荡。比如她写过一首简单而又深刻的诗,在当时流传很广: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诗的结论是论夫妻关系,“至亲至疏”把人世间结发夫妻的感情及其变质,都说尽了。
难怪刘长卿在不开黄腔的时候,评说李冶是“女中诗豪”。清代诗评家对她的评价也相当高,说她“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
也正因此,她在年近半百之时,居然受到唐德宗的青睐,应召入宫。她写了一首诗跟江南的朋友们告别: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诗中说自己已经“龙钟”老态,满面“衰容”,满头“华发”。这不只是抒写了老年迟暮之感,也表明她不能适应华丽富贵却又森严禁锢的宫廷生活。
说起来,也是李冶命该绝。此一去,再无回。
成都,薛涛纪念馆。by摄图网
3像李冶一样,大唐第一才女薛涛在年幼之时就彰显了才气,预埋了诗谶。
相传薛涛八九岁时,一日,其父手指井边梧桐而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姑娘应声而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前面说了,“鸟”在唐代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代称,特定的语境下不宜乱说。所以父亲听了薛涛的诗很郁闷,预感到这个小女孩将来难逃与众多男人厮混的宿命。
没过多久,父亲因病早逝,薛涛与母亲相依为命。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唯一不受抑制的,可能只有她的天才发展了。史载,薛涛能言善辩,机警敏捷,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还练得一手好字,笔力颇似王羲之。
大约在15岁那年,她在一个场合遇到时任蜀地的最高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韦皋命她作诗,她提笔从容写下: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史书说,韦皋阅后十分欣赏,遂让薛涛入了乐籍,为营妓(军中官妓)。此后,薛涛就以乐妓的身份,出入韦皋幕府。
通常都说韦皋是最先赏识薛涛的大人物,但韦皋让薛涛入乐籍却颇多私心。这样,在他举行公务接待、私人宴饮之时,薛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场作陪,侍酒赋诗,成为韦皋塑造名士风流的门面,一如现在的交际花。
薛涛阴差阳错,在一个卑贱的身份中,尽显才华,征服了往来蜀地的所有文人名士。渐渐地,大唐的知名人物都以入川会见薛涛为荣,来访者络绎不绝,而薛涛本性狂逸,反客为主,名气盖过了韦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顾及韦皋的感受,引起韦皋震怒。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也就是李冶被处死五年后,19岁的薛涛被韦皋罚赴偏远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劳军。
松州接近吐蕃,是唐朝对外作战的第一线。一个以诗才出名的年轻女子,从成都跋涉到松州,艰苦可想而知。
而这一惩处,更让薛涛意识到权力之网无处不在。她的身份、性别、地位,决定了她只能是任人摆布的奴与妓。达官显贵喜则宠,怒则罚,人情冷暖,莫此为甚。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她早年的欢快已被巨大的痛苦吞噬。
达到松州后,她给韦皋写了很多诗,乞求宽宥,放她回去。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其一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其二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这两首诗,有对往日作乐的忏悔,有对边关战士的同情,有对战争前线的愁思,更有对个人命运的忧惧。明代才子杨慎说,这诗得诗人之妙,就算李白见了也要叩首,元稹、白居易之流纷纷停笔。
后来,薛涛又给韦皋写了卑屈到极点的《十离诗》,把自己比作犬、燕子、鹦鹉等,把韦皋比作主人、巢、笼等,倾吐了她对长官的依赖。
韦皋读后,深受感动,这才将她召回成都。
回成都后,韦皋为薛涛脱离乐籍,允许她隐居浣花里。算起来,薛涛从妓的时间大约是4年,从15岁到19岁。但这个身份却跟了她一辈子,以后想甩都甩不掉。
她隐居浣花里时,正当最好的年华。实际上名为“隐居”,但只要韦皋需要陪同或者接待,她均必须随叫随到,并无十足的自由。
她一生侍奉了九任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状态。现在有一些情感文,说什么“纵使人间不值得,但你(薛涛)从来都不是附属品”,其实是完全不懂薛涛生存状态的瞎说。
段文昌担任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已经年过五十。有一次,段文昌要她陪同游览一座寺庙,病中的薛涛实在无法起身,只好写诗告假,希望获得批准。她长期强颜于觥筹交错间,一颗诗心难掩挣扎与痛苦。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
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这告假之辞说得破费苦心。她说,我因病不能陪同您去游寺,既如此,我是连梳洗都懒怠的。她希望这样抚慰对方,免使震怒。内心的卑微,相信段文昌一读就能感受到。
薛涛画像。by摄图网
4尽管一生卑怯,薛涛还是成长为大唐最厉害的女诗人。这不得不说是她的天才与造化。
与她同时代的一流诗人,比如白居易、王建、刘禹锡、张祜、杜牧等等,都与她有过唱和之作。
她后来喜欢着道袍,把自己打扮成女道士。这样方便于她在公共场合活动。这个社会的男性精英,表面上欣赏她,以与她结交为荣,但骨子里却不认同一个曾沦为乐籍的底层女子。
当时人直接说她是“文妖”。
她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虽然时常有女诗人的情怀,以及对爱情、婚姻的渴慕,但并不敢轻易表达。
春望词(之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唯一的一次,她可能对小她10岁的元稹动过心。
晚唐人范摅在《云溪友议》里记载,元稹素慕薛涛之名,等他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川东时,地方长官严绶便常派薛涛去作陪。后来,元稹回长安,不敢带薛涛同归,只好寄诗传递相思: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传说元稹后来有意接薛涛到长安,但遇见了更加年轻貌美的刘采春之后,很快就把薛涛这个半老徐娘忘了。
我们现在已无从得知薛涛的心情,但以她的阅历,她不至于不明白自己的身份,也不至于不明白当时贵贱不通婚的律令。她也许从来就知道元稹是个渣男,只是还想麻痹自己,让自己投入这段感情,哪怕只是如同一片流云,偶尔投影她的波心,她就足够了。
而元稹后来并不敢面对这段感情。他在川东写过32首诗,编集子的时候却删掉了10首,极力掩盖他与薛涛的关系。对他来说,当时元配韦丛尚在世,这名后来把自己打造成“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痴情专一男,怎么能让一个身份卑微的女诗人毁了名声呢?
所有的美好记忆与不堪现实,终成“花开花落时”。
仅此而已。
薛涛独自面对自己的衰老,憔悴凋零,死时大约63岁。
鱼玄机画像。
5薛涛死后36年,唐懿宗咸通九年(868),都城长按附近的咸宜观发生一起杀人案。作案者是年仅25岁的女道士鱼玄机。
与鱼玄机差不多同时代的皇甫枚在《三水小牍》中记述了案情的详细经过。
这年的正月,鱼玄机外出happy,临走时叮嘱婢女绿翘:“你不要出门,如果有客人来,就告诉他我去了哪里。”
鱼玄机玩到晚上才回来,绿翘迎上来开门道:“某某客人来过,听说您不在,没有下马就走了。”这位客人素来跟鱼玄机很亲昵,关系非同一般,她不由得多心了:他为何没有循迹来找自己,真是当即就离开了吗?
她严重怀疑绿翘跟那人有私情。
当晚,鱼玄机张灯锁门,在自己的卧室中审问绿翘。绿翘说:“我伺候您已经数年,一直都很注意约束、督察自己,不要因为类似的过失而惹您生气。 今天这位客人来叩门后,我只是隔着门扉通报,说您不在。 客人听罢没有说话,策马而去。 说到情爱,我早就没有把它放在胸襟了,请您不要怀疑我。”
绿翘这番表白,让鱼玄机更添怒火。她扒了绿翘的衣服,奋力拷打上百下。
绿翘仍然否定有私情,她被打得奄奄一息,请求喝一杯水,随即以水代酒,浇地立誓:“您想追求三清长生之道,却忘不了宽衣解带的枕席之欢,竟然如此猜忌,厚污行得端、立得正之人。我今天必定会死于你的毒手了,若是没有上天,我就无处诉冤,如果有,谁能抑制我的灵魂?我绝不会轻易销蚀于幽冥之中,纵容你的淫佚。”
说罢,气绝而亡。
鱼玄机心迷神乱,趁着夜深人静,把绿翘埋到后院的紫藤花下。
此后,但凡有人问起绿翘,鱼玄机总是说:“趁着春雨过后跑了。”
直到有一天,绿翘的尸体被发现。告官,事发,鱼玄机供认不讳。
按唐律,擅杀婢女,只须流放一年,罪不至死。但负责此案的京兆尹温璋,向来以严酷出名,他早耳闻鱼玄机作风不佳,何况鱼玄机本来就出身卑微,因此判了死刑。
投入狱中等死的鱼玄机,竟然写出了晚唐最清绝的两句诗:
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此等豁达,跟她的年龄并不相符,但她年纪轻轻,早已阅尽世事苍茫,一切也就放开了。
这年秋天,大唐最后一个著名女诗人被处死。
《唐朝豪放女》剧照。
6在同时代人的眼中,鱼玄机是一个披着女道服的荡妇、娼妇。当时人说她入道后,“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又说她是“乱礼法、败风俗之尤者”。
但也可以看出,这个他们心目中风流成性的女道士,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鱼玄机出身在长安一户普通人家,但“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后来被进士李亿看上,纳为妾。
唐朝等级森严的通婚制度,决定了出身平凡的鱼玄机不可能成为士族门阀或科举新贵的正室。但她似乎很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妾的身份。
期间,她陪李亿辗转外地做官。尽管有正室的干扰,使得她不能与李亿同住一处,但她还是给夫君写下了许多情意满满的相思之诗:
送别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
睡觉莫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
她是飞蛾,李亿是火。这也预示了她飞蛾扑火般的命运。
在李亿回到长安候补新官职之时,鱼玄机被抛弃了。对此,史书记载不明,有的说李亿抛弃她是因为“爱衰”,不再爱了,有的说是李亿正室的嫉妒,把她赶出家门。
现在普遍认同后一种说法,理由有二:第一,被抛弃后,鱼玄机还给李亿写过情诗,说明他们之间感情未消减。第二,鱼玄机随后入了咸宜观当女道士,咸宜观是唐玄宗之女咸宜公主出家后所居,此后长安城中贵族女眷出家多居此观。如果没有李亿支持,鱼玄机恐怕难以进入这座女道观。
总之,鱼玄机因为社会身份阻隔,经受情伤后,性情大变。正如邵氏电影《唐朝豪放女》中,她的台词所说:
有学问的女人可以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妻子,我不喜欢做人家的小妾,我不喜欢做妓女,我不喜欢做尼姑,我舍不得我的头发,所以,我只有做女道士咯!《唐朝豪放女》剧照。
如同李冶和薛涛一样,鱼玄机开始与当时的文人名士酬唱往来,包括著名诗人温庭筠、李郢等等。
后人将鱼玄机和温庭筠凑成一对,但实在没有证据能支撑这一点。倒是李郢,应该是鱼玄机倾慕的类型。鱼玄机给他写过这样的诗: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诗中用了阮肇遇合仙女的传说,将自己比喻为主动追求的仙女。但是,李郢似乎并未对这一追求给予回应。想必鱼玄机也是心碎过几秒钟。
之后,她给交往过、看得上的文人名士都写过大尺度的诗。
在那首著名的《赠邻女》中,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转变: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此诗前三联写尽了被抛弃后的断肠之情,最后一联笔锋一转,却说宋玉、王昌这样的美男子多的是,我们完全可以摆脱忧愁,主动追求。对此,明朝人黄周星调侃说,鱼老师这是在“诱人犯法”呀。
的确,在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只要抛却心中的条条框框,女性至少也可以获得情感的自由,尽管这跟现实的自由还有很大的距离。
为了这点内心的情感自由,鱼玄机被同时代的男人骂作“娼妇”。直到元代之后,社会开始渴求这些自由,她才被奉为典范,她的诗才被认可。明朝人钟惺甚至说,鱼玄机是“才媛中之诗圣”,是女诗圣。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当她被嫉妒、猜疑、偏激与狂暴裹挟的那一刻,失手打死了婢女绿翘,“鱼玄机”三个字已经染上了不洁的浓郁腥气。
大唐最后一个著名女诗人,仅留给时代一个悲哀的背影。
说起来,大唐诗坛的“三大天后”,真的没有一个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