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赏,整天谈论能卖几个钱
玉器鉴赏,整天谈论能卖几个钱?
认同此观点。
玉文化本来就是与古玉(包括高古远古)相关联的,离开古玉或称不上文化…
文化总是有源头的,严格地说,成为文化要历数千年化育,并一直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文观…中国古玉器无疑是担负起了这使命,她是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的唯一最具体的物证…古玉器真实地“记载”了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人文文化智慧、家国情怀、人民生存状态等等无可替代的“史篇”…
中国古玉器一直与文化、人文精神相融的…在中国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和帝王的“王”共用一个字。《说文解字》段注解释帝王的“王”字时,认为王者即“天下归往也。”董仲舒也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解字》段注解释玉的字型为“三玉之连贯也”,即三横一竖象征一根丝线贯穿着三块美玉,另“皇”字则是“白”和“玉”的组合…古文中“王”“玉”字型相同,绝非是偶然的巧合,“天地人参通”与王之连贯,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刻。许多经典著作中有众多的描述,证明“三玉之连”实际上就代表“天地人参通”。《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本质上就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过它,便能沟通天、地、人间的愿望和意识…玉文化一直化育着国家民族的人文精神…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过程还化育了道德…玉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等观念糅合在一起,加以拟人的解释,作为评价,判断人们行为的标准,这种说法也广见于各种古代文献记载中。典型的有《说文解字》释玉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此字为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挈(洁)之方也。”
中国玉文化还给玉器赋予了宗教精神…人们认为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这种说法在古文文献中记载也很多。例《拾遗记·高辛》载:“丹丘之地有夜叉驹跋之鬼,能以赤马瑙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魅不能逢之”。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其中《仙药》一卷说:“玉亦仙药,但难得耳。”又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等等…
博物馆里收藏的古玉仅仅是九牛一毛?
玉器文化虽然有几千年了,但是针对于博物馆的意义不同,没有把重点放在这方面上。大多数博物馆主要是以能代表地方区域特色的为主,其他的只会做到“有”,但是不会那么的讲究,更不好收。一般当地出土的、当地征集的。拍卖价格又过于昂贵,私下收价格不低,也没有好渠道,去其它区域人家又不会割让,实在是伤神费力。再说古玉也没有像其他的瓷器、青铜器、摆件那样器型大。民间就这点好处,交易灵活。也没那么多不方便了,合适就出,加上古玉爱好者的众多,好东西是越来越少。在收藏这个圈子不管是民间还是博物馆,都是对文化的保护,更是一种好的传承方式。
盘玩易将古玉的时代符号盘没了?
先直接给结论:很多古玉(特别是红山玉)很好盘玩,见效快,脱胎快,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根本无需“静静”,另外古玉特征没这么容易“盘没”。
然后破题:题主的问题实际上是带了三个判断,三个判断前后暗含着因果关系,暗含结论,由于其思维局限性很大,一不小心就被束缚了,所以这问题让人答得高兴不起来。三个判断暗含的因果关系是:因为“绝大部分古玉是不易盘玩的”,所以“需静静的欣赏”。又因为“盘玩易将古玉的时代符号盘没了”,所以“绝大部分古玉是不易盘玩的”。
既然如此提问如此有倾向性,又暗含了结论,那又何必来做设问呢?其实不问还好,问了还容易对读者有误导作用。所以为了正本清源,不得不作此答复。以下首先依次提出分论点,再进行分析。
1、绝大部分古玉是不易盘玩?不对,很多古玉很容易盘玩。
如我收集红山的古玉绝大部分都是很容易盘玩的。事实上,“可玩性”是我收集的一个标准之一。其实,不好玩的东西,收藏它干嘛?那为什么题主要说“绝大部分古玉是不易盘玩”?可能是因为他没有遇上好盘玩的古玉吧。
那么“不易盘玩”的意思是什么呢?大概是指古玉的灰皮太厚,不易盘去,以露出古玉的真容吧。以下是我最近刚盘玩的红山古玉,长度10厘米左右,10月31日上手,到今天11月5日,满打满算才6天时间。而且这六天里,我只有两天装口袋里附身带着。其它时间只有得空时,想起来了才会找出来玩玩。大家可以看到,6天时间,只是简单盘玩,灰皮已经明显脱去不少。内部的玉质、沁色和晶变都可以明显看出来。
下图是盘玩之前的:
下图是盘玩之后的:
下图特意做了前后对比:
我做过试验,如果认真盘玩,大概两三天时间就可以盘好。这件算是大一点的,如果再小一点的,盘起来更容易。
简单来说,一件古玉是否容易盘玩,主要由以下因素所影响:
第一是古玉要真。如果不真,那当然怎么盘都没有效果。
第二看灰皮。灰皮太厚的不好盘,如果薄一些,隐隐可以看出里面的玉质,那就比较好盘。
第三看大小。越大越不好盘。比如下图来自网络的C龙,长70厘米左右,很难盘。
第四看手气。从经验来说,收藏古玉越多,盘玩越多的人,把古玉盘出来更容易一些。
第五看材质。岫玉类与和田玉类的比较好盘玩。某些陨石类的也容易盘,很快就可以盘出油润的光泽,但有些陨石类的,怎么盘都是灰蒙蒙的,这可能带有一些皮质,所以盘出效果不明显。绿松石、鸡血石之类的也可以盘玩。
第六,盘玩前要清洗和曝晒。在我之前的文章也有写过。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文后的连接。
总之,是否容易盘玩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目前古玩地摊上常见的岫玉类红山古玉,一般来说都是很好盘玩的。目前价格也不贵,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去当地古玩地摊淘几件回来亲手试试。
2、需静静的欣赏?不一定。
要从人的角度和古玉角度分析。有些人懒或者没时间,古玉请回来后就摆着不动了。有些人勤快点,跟人聊天喝茶时,经常用手盘盘,或者用刷子刷刷。这样都可以,都很正常。还有些古玉较大较重,拿着都费力,当摆件却合适。推荐的做法是将小件古玉系一根绳子挂在身上,这样就成了佩件。相当于利用自身的摩擦盘玉,不用刻意去管它。古人也是这么做的。很多红山古玉都留有小孔,这就是老祖宗特意留下来给你当佩件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加利用呢?
3、盘玩易将古玉的时代符号盘没了?不对
“古玉的时代符号”?太拗口了,直接说古玉特征,或者老化特征不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些?难道题主是外国人吗?结论是,古玉特征没这么容易盘没。以红山古玉为例,很多都在地下埋了几千年都没坏,想随便盘盘就去掉它的老化特征,哪有这么容易?
古玉特征基本上分为整体造型、老化特征、工痕特征等。整体造型比如说红山的龙胎、C龙、太阳神等。通过整体造型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某个时代的古玉。老化特征如灰皮、沁色、玉裂和晶变等等。这些都不容易盘没。工痕即当时的加工痕迹,除非你用刀去破坏,否则同样也不会盘没的。总之,只要古玉是对的,放心大胆盘玩就是。当然盘玩过程中也要小心,不要摔着磕着了。经常盘玩,还有利于古玉的保养。所谓“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话虽不全面,也有一些道理。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古玉特别是红山古玉非常适合盘玩的道理,也非常希望朋友们多多了解红山古玉,并趁着目前红山认识的人不多,价格还不高的有利时机,多加收藏。不然等今后价格起来了,一定会拍断大腿,痛呼可惜的。
最后,我对写了一系列与古玉相关的文章,也准备继续写下去。欢迎大家点击连接阅读,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玉在田。
连接:南宁好地方,唐山路淘宝。之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https://www.toutiao.com/i6739727341368377860/
从南宁唐山路到北京潘家园:名不虚传 https://www.toutiao.com/i6741128691314590212/大妈逛古玩地摊也能拣到宝:精品红山玉龟!怎样拣我真不想告诉你 https://www.toutiao.com/i6745094242156151304/林密藏猛虎,水深游大鱼:国庆节探险柳州银桐古玩市场有何收获?https://www.toutiao.com/i6752373394085249544/
古玉到底适不适合佩戴?为什么?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60464772804247816/如果你的后代不喜欢玩古玉,你晚年后将如何处置自己收藏的古玉?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53390424464818435/
秦岭山河里有玉石吗?
在秦岭山中的洛南县,我曾经在洛河源头的麻坪河道里捡过一块奇石。石中,一个年老的动物,在看着一个向它奔跑而来的小动物。
看着这块奇石,它给我的观赏带来了两个疑问:首先,它们是什么动物。刚开始时我看它们的姿态很象鹿,可是它们的嘴却是一个鸟般的尖嘴。如果说它们是鸟吧,可它们的身姿却分明是奔跑动物的体态。我研究了许久也没有得到结论,最后我只能根据石中的画意,为这块石头取了个糢糊的名字:召唤。
第二个疑问就和此问答有关了,那就是它们的石质是什么?
从这块石头上看,此石是由两种石质组成。底石好分辨,就是常见的白灰石。但形成动物的石头石质却很特别,与我见过的石头有根本的不同。它的石色象碧玉,石质很润很硬,而且手电光下还透明。我一直都在想,这很可能就是一种地方玉。
过去我知道陕西蓝田有玉,既然蓝田与洛南同属秦岭山脉,我觉得我捡的这块石头可能就是蓝田玉的一个分支吧。
虽然我的这块石还没有经过权威鉴定,但我相信经过这些年我对各种玉石的认识学习,我确定我捡的这块石应该就是一种地方玉。所以,秦岭山河里有玉,我非常相信。
外来媳妇本地郎玩玉石是哪一集?
外来媳妇本地郎第15集:
康怕闲来没事,自己走去古物玉石街逛,有个地摊档的老板拿一石头在叫买,开价五百,最后一百元成交,康高兴回家,回家后人人都说康伯上当,怎料康伯的朋友,梁伯见状愿出五百元收购,康伯无意赚了几百元。 宗与婵见状又去寻宝,用一千元买了一古石,回家后向众人报告,但不以为意,后几经炒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很多人来欣赏,宗逞威风称花了万元购回,很多街坊也深信不异,耀单位有长官要退休,欲集多人的钱购一奇石送他留念,于是向宗埋手,同时祖的公司客人也对这石感兴趣,要出高价买下,其至兰的表哥牛哥得知,亦想购下此石,三兄弟争持不下,价钱炒至五万元,宗见其货可居,于是还不答允谁,看谁可再出高一点,怎料自鸣得意时,阿娇无意打崩了一角,忙于找人收补时发觉是假石,宗马上封锁消息,并主动联络三兄弟,怎知三都同时不想买这石了,争夺战随即完结,宗空欢喜一场,要求阿娇赔,娇称这石不值钱,赔了一蚊要宗不要再烦她,宗与婵气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