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帝后什么时候圆房,冬天家中温暖诗句
清平乐帝后什么时候圆房,冬天家中温暖诗句?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晚年时在官场受到了排挤,胸有大志却无法实现,他来到宁静的田园,看着这片绿草青青的乡村美景,写下了这首诗。
茅屋虽然矮小,却能遮风挡雨,一家人聚在一起,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喝着温酒,听着吴侬软语,一颗被风霜冻住的心,也渐渐融化在这热闹的日子里。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心灰意冷时,不妨回家看看,回到热闹的老屋中,和父母话话家常,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世间最大的温暖。
《南歌子》
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古人说,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诗人所写的这首诗,便是一对新婚燕尔的温存之景。
妻子梳妆打扮完,笑着问丈夫,自己画的眉毛深浅合适吗?一会儿,她又依偎在丈夫怀里,问“鸳鸯”二字怎么写。
人生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和伴侣相处的美好时光,白驹过隙几十年,即便青丝已变白发,回想起新婚时的场景,依旧会觉得岁月安然,愿你心上也有个这样美好的人,温暖你的一生。
《答陆澧》
唐·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友人陆澧邀请诗人到自己的家中饮酒小叙,诗人便作了这首诗。
松叶酿成美酒,不知在这个春天你我能共醉多少场?即使山高路远,大雪纷纷,我也欣然赴约!
风雨飘摇的一生中,最幸运的莫过于有一个可以和自己把酒言欢的知己,即使相隔千里,也常常想念着彼此,一通电话,一张车票,便跨越千山万水,相知相见,温暖你心。
人生不易,但有一知己,便足矣。
《赠范晔》
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他登上梅岭时,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向北望去,便想起了此时正在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折下梅花,赋诗一首,让驿使带给范晔。
千里之外的友人,如果收到陆凯的这一枝花,会不会从这梅花里,欣赏到江南美丽的春天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位老友,即使分隔两地,也想为对方带去自己眼中的美景。
无论是一份漂洋过海的礼物、抬手折下的花束,还是一张写着寄语的明信片,都是我对你的挂念,愿你收到我寄出的暖意,在远方一切安好。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在五十岁时,终于结束了坎坷漂泊的生活,他在成都西郊为自己盖了一间草堂,春天里绿水青山相映,群鸥日日结队飞来,第一次有客人来访,杜甫打开了门扉,备好了浊酒,欣喜极了。
即使是一生坎坷的杜甫,也有开怀快乐的时候。
生活有很多心酸苦楚,但也有美景,千帆过尽之后,你会发现,平凡的点滴最珍贵,这一山一景,一酒一友,已是最温情的时刻,岁月的风尘,也都消失不见。
《国风·郑风·风雨》
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窗外大雨瓢泼,天昏地暗,鸡儿不断鸣叫着,一位女子在家中等待自己的伴侣,忽然看见自己的丈夫推门而入,惊喜极了。
人生最难熬的,大概是一场与心爱之人的久别。重逢的喜悦,就如同夜里的灯火,能照亮一方天地,驱散黑暗和寒冷。
愿你所等的那个人,也在岁月的不经意间,就回到你的身边,往后余生,携手共度。
《新嫁娘词》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过来的姑娘,面对公婆,内心总是忐忑不安的。来到厨房,为一家人洗手作羹汤,不了解婆婆的口味,只好先让小姑常常。但又真是得体又聪慧。
生命中的小确幸,大概就是这样平凡又美好的时刻,一日三餐,一屋两人,共度四季,进而共度一生,到老时儿女环绕膝下,普通的日常,堆积起的是一生的温暖。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诗人韦庄写给女儿的诗。小女儿刚能听懂别人说话,就吚吚呀呀学说话。因为喜欢小车,就一直玩着不肯去睡觉。哭了一晚上,只是因为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
从儿女一出生开始,就是父母心里最温暖的存在。
一犟一笑,都可爱至极。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孩子的任性,遇上父母的无限包容。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据说这首词是李清照初见赵明诚时所作。
少女荡完秋千,忽然见到有客人来,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含羞跑开,偷偷倚着门回头看,嗅嗅门前的青梅。
少年时的青涩时光,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嬉笑怒骂,纵情肆意,即便老去时,回首过去,依旧记得当年的一丝情动,看着相册里的老照片,黑白的底色,却是一生中最鲜明美好的年华。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是最会生活的人。他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着琴唱着歌,无人知道,只有明月静静地照着他,陪着他。
世俗生活的喧嚣吵闹的,但人潮退去之后,总有一轮明月,一股清泉与你相伴,安静的力量,使人不再为世俗烦忧所扰,也使自己的心静谧而温暖。
你听过最惊艳的一首诗或一个句子是什么?
1.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2.孤独就是关上灯,与发光的灵魂为伴。
3.风虽大,都绕过我的灵魂。
4.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也不能做你的梦。
5.我既不显露,也不隐藏。
6.纵容我的人是我,紧逼我的人还是我。
7.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8.我以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9.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10.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1.人情冷暖,朝推杯换盏,夕灯火阑珊。
12.一棵树的生长并不是茫无方向的,而是橡树本性的体现。
13.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4.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15.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16.心,乃是你动用的天气,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以将天国变成地狱。
17.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
18.茅草屋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19.所有的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20.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看见烟。
21.悲喜自渡,他人难悟。
22.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23.君子如兰,思之可追。
24.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25.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26.山本无忧,因雪白头;水本无愁,因风起皱。
27.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8.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9.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30.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
飞花令诗句含日月春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 《 咏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 《 元日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 《 泊船瓜洲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 《 凉州词二首·其一 》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白居易 《 琵琶行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李白 《 春夜洛城闻笛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杨慎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 题都城南庄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 《 清平调·其一 》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 陈与义 《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 《 绝句二首 》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 卢照邻 《 长安古意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李白 《 春思 》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 元稹 《 桃花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 登科后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武元衡 《 春兴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 崔道融 《 溪居即事 》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欧阳修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 杜甫 《 蒹葭 》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元好问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 《 寄黄几复 》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于谦 《 除夜太原寒甚 》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 贺铸 《 芳心苦·杨柳回塘 》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王安石 《 北陂杏花 》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 李商隐 《 无题·八岁偷照镜 》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 袁枚 《 春风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秦观 《 八六子·倚危亭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戎昱 《 移家别湖上亭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李白 《 劳劳亭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杜牧 《 赠别·其一 》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 白居易 《 青门柳 》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 李白 《 古意 》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 姜夔 《 暗香·旧时月色 》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 刘方平 《 春雪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 白居易 《 春风 》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 白居易 《 春风 》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 徐凝 《 春雨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 白居易 《 杨柳枝词 》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 罗邺 《 梅花 》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 张籍 《 夜到渔家 》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 李世民 《 守岁 》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 方岳 《 春思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李白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
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 李绅 《 朱槿花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欧阳修 《 戏答元珍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 王安石 《 明妃曲二首 》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 王安石 《 明妃曲二首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李白 《 长相思·其二 》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 高启 《 寻胡隐君 》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 白居易 《 短歌行 》
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 辛弃疾 《 生查子·重叶梅 》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 李白 《 怨歌行 》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 苏轼 《 西江月·平山堂 》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 王安国 《 清平乐·春晚 》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 晏殊 《 踏莎行·小径红稀 》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 薛涛 《 柳絮 》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李商隐 《 隋宫 》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 王维 《 酌酒与裴迪 》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 柳中庸 《 听筝 》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 柳宗元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 张乔 《 书边事 》
圣人非弃由与求,乐在春风咏沂水。 —— 张埴 《 曾希曾见示近作赋此赠之 》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 潘安 《 悼亡诗三首 》
他日知相忆,春风海上楼。 —— 韩翃 《 送海州姚别驾 》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杨万里 《 寒食上冢 》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 刘禹锡 《 伤桃源薛道士 》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 欧阳修 《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 佚名 《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 王恭 《 春雁 》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王禹偁 《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杜甫 《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 郑谷 《 柳 》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 李白 《 春怨 》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 汪遵 《 杨柳 》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 岑参 《 春梦 》
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 —— 宋雍 《 春日 》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 刘长卿 《 别严士元 》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 米芾 《 望海楼 》
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 —— 高蟾 《 春 》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 刘禹锡 《 赠李司空妓 》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 刘长卿 《 少年行 》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 白居易 《 赠元稹 》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 李煜 《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 李白 《 上之回 》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 辛弃疾 《 破阵子·赠行 》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 卢仝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 李白 《 春日醉起言志 》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 陆游 《 朝中措·梅 》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 欧阳修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 李白 《 少年行二首 》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 郑谷 《 海棠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李商隐 《 代赠二首 》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 李白 《 咏桂 》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 —— 蒋捷 《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
怎么看待清平乐里张茂则对皇后的感情?
副线比主线还好嗑,《清平乐》开播至今从期待帝后CP发糖,到嗑不动曹皇后的“兄弟情”,如今更让人担心的不是曹丹姝的恋商,而是她的“铁面无私”。
这份国母的端庄、能干和公正,在皇帝面前是如谏官一般冒死直言,在对她始终存着一份理解与朦胧感情的张茂则跟前是先给“我们”的温柔期许,再许以巴掌的严正立场。
在自小教养的徽柔面前,是怕她失言不当就轻易停学的主母威严。就连皇帝疼在心尖的徽柔都不曾让丹姝有一点心软,由此可见张茂则的结局注定悲剧。
曹丹姝对宋仁宗是爱慕和倾心的,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听恩师范仲淹讲学时耳濡目染被这位还未正式临朝的官家温柔敦厚的爱民及仁政折服,由此女儿身的丹姝恨自己不能入朝堂为官家分忧。二是在初见年轻时的宋仁宗时,便被他的帅气与清秀容颜所折服,于是在归家后才有了小女儿的闺中思春情怀。
可惜她在闺阁中的灵动俏皮都在大婚当夜,皇帝借故外出的逃避中烟消云散。骄傲又自爱如曹丹姝在婚后成了钢铁直女,从给自己“国母”而非妻子的定位后,入主中宫的她贤惠、能干却始终和温柔的枕边人擦肩而过。
也因为她误以为宋仁宗只希望她做个好皇后,于是便处处谨慎小心,又力求公正无偏颇。这体现在多处,宋仁宗倡导厉行节约,她就在后宫主持试香大会,倡导对本国香料的使用,还在占城稻引进之后大为欢喜。虽然始终无所出,但对苗昭仪的一双儿女视如己出,更是对皇子公主们亲自教导,即使在张妼晗恃宠而骄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依然隐忍不发。
曹丹姝不是没有怨和恨。但顾全皇后的大义,她忍了。但问题是她太能忍了。
婚后多年皇帝只想跟她做“兄弟”,却连一点夫妻柔情都不给,她忍了。皇帝因有了徽柔不顾劝阻着急晋升禾儿的位分,皇后忍了。张妼晗仗着皇帝的宠爱要借换座驾或者皇后步辇,她忍了。小宫女也想仗着张妼晗的地位挑衅皇后权威,她还是忍了。
但这一切并没换来她想要的柔情。连徽柔都看不下去了,直言爹爹说的都是娘娘的好,也极尽各种称赞,但这些却让人更加难过。
皇帝看不见或者说不愿看见,张茂则见了。这个偶然见识过宫外灵动的丹姝,又在大婚当夜洞悉了曹皇后对皇帝的爱慕,还各种见证曹皇后的隐忍与牺牲,她在他心里成了那个让他不甘心的人。
这份感情太炙热,连宋仁宗都不能假装看不见,或许是出于嫉妒,他直接削了张茂则的权。可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止茂则为丹姝谋划。哪怕这份谋划不被丹姝认可,还因此挨了一个耳光,在张茂则的眼里他依然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不敢冒认“我们”这样的称呼的合理性。
应该说,张茂则和徽柔是这宫里少有懂得又愿意心疼曹丹姝的人。茂则或许还有男女欢爱的部分,徽柔是真的打心眼里心疼,看着爹爹对张妼晗、姐姐和娘娘的差别,这个小姑娘忍不住用顶撞张妼晗的方式维护皇后,可见她也是爱极了这个端庄大气的娘娘。
但曹丹姝把自己在皇后的位置上圈的太久了,久到有点失去了人情味。所以才会在看破张茂则的谋划后,劝他放弃。也会在洞悉徽柔的小心思后,为了保全而忍痛让徽柔从宫学退学,安心做个只学闺中女红针线的平凡姑娘。
当然,在对徽柔的“处置”后,曹丹姝的那段爆发展现了内心的不满。她跟宋仁宗说,自己从来都只是大宋的国母而非妻子,就算徽柔如她一般学有所长到最后还是太硬太刚而不得幸福,与其这样不如做个普通的娴静女子,听着让人心疼。
但就算再将徽柔视为己出,在考虑问题时曹丹姝还是习惯从家国大业的角度来思忖,所以她才会对徽柔狠心。以此来推理,即使她心里再把茂则当知己、朋友,如果茂则真的做了出格的事儿,哪怕是替她谋划,她也会大义灭亲的。
而张茂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能威胁丹姝后位的张妼晗,爱极了张妼晗的宋仁宗自然也不会放过他,所以悲剧基本已定。
但为什么最喜欢的孩子不是他们的孩子?
在《清平乐》第十三集中,皇后来邀请官家去申宁宫小酌一杯墨曜,而此时官家正开完朝会回来,被群臣逼选宗室子入宫一事气得雷霆大怒,并质疑皇后此时来邀请喝酒怀揣目的,就是想打听圣意到底会不会纳宗室子入宫。
官家怒气冲冠,皇后被质疑之声冤枉,帝后这对CP果然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两人争执一番之后,自然是以不欢而散收场。
皇帝被气得不想进食晚饭,选择出去散步!这步不散不要紧,一散还散出了奇遇和缘分。张妼晗已经在拐角处等待赵祯登场。
张妼晗搞回忆杀张妼晗本是一介舞女出身,这种身份在官家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但人家见到官家就使出了杀手锏,搞了一波回忆杀,胆大妄为的她是直接杀进了官家的心里。
张妼晗铁了心想爬上龙床,赵祯则也心痒难耐,自打与张妼晗那一次不期而遇之后,便对她念念不忘,加上有贾教习这只老狐狸从中撺掇,张妼晗入宫之事也就水到渠成。
在张妼晗入宫之前,官家已经娶了三个女人在房中,第一个是郭皇后,郭皇后是刘娥强行塞给赵祯的原配妻子,强行塞过来的当然没有什么爱情可言。
郭皇后情商堪忧再加上郭氏做了皇后之后,仗着有婆婆撑腰,在宫中嚣张跋扈,争风吃醋,并且还愚不可及,疯狂作死,作为皇后更是德不配位,后因误伤了赵祯的脖子被废除后位。
嫁给赵祯的第二个女人是苗心禾,苗心禾是赵祯奶妈的女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但苗心禾同后宫中的大多数女人一样,是一个恭敬谦和宽容大度的女子,赵祯对她算不上最爱,但也许了一份深情。
第三个女人就是曹丹姝,赵祯的第二任皇后,用曹丹姝自己的话说,官家娶她过门立她为后不过就是因为“合适”二字,因为立她为后不仅符合朝局的形势,而且更符合大宋的政治利益。
第二任皇后曹丹姝所以赵祯与这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把人娶进门后,便一直把人家晾晒在洞房花烛夜。
在这三个女人中,除了苗心禾之外,另外两个只不过是他为了皇位而娶的女人,与爱情是毫无关系。张妼晗的出现点亮了他心间的某一处阴暗。
她的美貌,还有她那野性的性格,彻底地征服了官家,纳她进宫,宠冠六宫,张妼晗摇身一变,从一个位份低微的舞女,成为了后宫嫔妃,并且一路扶摇之上,将贵妃的头衔也收入了囊中。
张妼晗入宫张妼晗在后宫没有背景,在前朝没有靠山,她靠着官家的宠爱在后宫中独占鳌头,足以可见官家对她的宠爱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超过了后宫中的任何一个女子,包括和官家从小一起长大的苗心禾。
官家对张妼晗如此宠爱,为什么却对她生下的孩子没有爱屋及乌呢?反倒是把满满的父爱投给了苗心禾生下的两个孩子。
一、张妼晗看似嚣张跋扈,实则是一个没脑子的花瓶张妼晗进入宫中之后,曾先后为赵祯生下了三个女儿,但这三个女儿没有一个平安健康的长大。大女儿一生下来就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最后早夭了;二女儿因对花粉过敏而殒命;
张妼晗生下孩子三女儿在娘胎就气息不稳,生下来没多久之后也夭折了。然而张妼晗这个没长脑子的花瓶,却把三个女儿的殒命的账记在了曹皇后的头上。
你说她这脑子还能在后宫之中混下去吗?敌人一枪一枪地将她的三个女儿毙命,却连敌人都找错了。说来张妼晗也实在悲哀,她虽被官家宠冠六宫,骄纵任性,一连为他生了三个公主。
却没有一个能养大成人,这终究是身为一个母亲最大的悲剧。她为什么没能护三个女儿周全呢?其实她为人本性并不坏,在后宫之中只过仗着官家的宠爱有几分肆无忌惮罢了。
张妼晗成为贵妃对于谋害人的坏事,从头至尾她的手上是未粘一粒尘埃,三个女儿遭到兰召的谋害皆因是她智商不在线,缺乏真正的心机和手段,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花瓶。
所以就张妼晗这样的脑子,叫赵祯拿什么去爱她的孩子呢?爱也要有处安放才行啊,这三个孩子出生不久之后,就早早地夭折了,赵祯对于这些孩子的爱也只能埋藏在心中,成为了一块痛的伤疤。
二、赵祯子嗣单薄,人丁稀少在历史上的赵祯虽嫔妃众多,但在子嗣上却不给力,他曾生了赵昕、赵昉、赵曦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在古代,对于皇家而言算得上是子嗣单薄,人丁不旺。
赵祯为了子嗣烦恼更何况这三个儿子又都接连夭折了,真是天可怜见。然而在《清平乐》中,也尊重了赵祯子嗣单薄的史实,在众多嫔妃之中,只有张妼晗和苗心禾分别为他生下了孩子。
苗心禾的女儿徽柔公主是第一个让他喜提父亲称呼的孩子,也是赵祯的长女。这个孩子是在他渴望已久,期望已久的心情之下到来的,
此时的赵祯已经二十八岁,在古代二十八岁才做父亲,特别是作为官家,这是很少见的。所以赵祯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极为重视。
赵祯在喜欢的女儿徽柔公主的名字让他苦思良久,徽柔之名更是对长女寄予了厚望,徽柔取其徽者善也,柔者仁也之意,《尚书》无逸亦有云徽柔懿恭,怀保小民。
赵祯不仅在长公主的名字上下了深功夫,并且在赏赐上还为她破了例,按皇子礼制赏赐大臣,显然张妼晗的第一个女儿是没有这等代遇的。
这皆是因为徽柔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孩子,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做父亲的滋味,并且暂时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那就是立储之患,
徽柔给赵祯带来了初为人父的喜悦虽然徽柔不是个皇子,但是公主来了,皇子也就有了希望,至少不会被大臣逼立宗室子逼得那么急促了,也算是给他缓了一口气。
然而张妼晗的孩子因其出生顺序的原因,自然就没有徽柔的份量重了,苗心禾的第一胎可谓是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
苗心禾的第二胎对于赵祯来说,又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一胎,因为这一胎她生了个儿子,与女儿相比,为江山社稷生的这个儿子那就更至关重要了。
苗心禾生下儿子最新来因为子嗣之事他被大臣逼迫多年,苗心禾的这一胎算是彻底地解决了赵祯的心头之患,终于后继有人了,这个儿子他当然看得比其他的孩子都要重要,不要说他偏心,因为现实很残酷,
否则他将面临的是江山只能拱手送人,所以张妼晗的三个孩子都生在了空隙中,而苗心禾的两个孩子都生在了节点上,正是赵祯所需要的节骨眼上,这两个孩子成全了他的心想事成之心愿。
三、苗心禾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赵祯虽然没有给予苗心禾像张妼晗一样的宠爱,但是赵祯对苗心禾的那份感情,也不是张妼晗所能取代的,张妼晗只是在其外表和个性上吸引了官家。
苗心禾与赵祯两小无猜但这些表面上的东西,终究是经不起考验的,特别是在后宫之中,往往会因为个性的张扬跋扈而使自己走向绝路,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要动动大脑,否则只是自掘坟墓。
苗心禾在后宫之中,是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在前行,然而在这种低调中并不缺乏智慧,张妼晗则是高调肤浅之流,这种花鲜的只不过是一时而已,赵祯看久了自然也会腻。
苗心禾与赵祯有两小无猜的情意,他虽然在后宫之中没有独宠苗心禾,但是苗心禾在她心目中的位置任何人也取代不了,她是赵祯心中最信赖的人,这一点是要超过张妼晗的。所以苗心禾的孩子成为了祯最喜欢的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妼晗走入人生巅峰写在最后《清平乐》中赵祯这么宠爱张妼晗,但为什么最喜欢的孩子不是他们的孩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赵祯偏心徽柔和最兴来吧!
在古帝的帝王当中,皇帝宠爱哪个嫔妃,那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自然也是跟着母样倍受宠爱,这个很好理解,爱屋及乌嘛!
可在《清平乐》中的官家,却出现了反常的情况,最受宠的妃子生下的孩子没有受到他的深切关注,反而是另外一个嫔妃生下的孩子,成为了他捧在手心的宝。
在赵祯这里,因为他子嗣紧张,所以孩子的出生的时机很关键,只能说人家苗心禾会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赵祯迫切地需要下到来。
这两个孩子自然也就成为了赵祯的心头肉,张妼晗的孩子只能是跌价了,这有她自己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生不逢时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