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赏析,蓝色多瑙河赏析

2023-08-20 23:45:10 83阅读

蓝色多瑙河赏析,蓝色多瑙河赏析?

《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典型的奥地利圆舞曲结构的曲子。由序奏、五首圆舞曲、尾声组成。 长长的序奏是使用小提琴的颤音来开始的。音量并不高,仿佛是清晨在白雾笼罩下的多瑙河泛着细微的涟漪,又仿佛是朝阳划破地平线,向世界贡献新一天的温暖与和煦,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宁。

蓝色多瑙河如何表现浪漫音乐的特点?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蓝色多瑙河赏析,蓝色多瑙河赏析

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

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

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

粤语蓝色多瑙河什么意思?

蓝色多瑙河一词来源于诗人卡尔·贝克的诗作,贝克在他的诗中写道: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和粤语没有关系。

1866年,《蓝色多瑙河》诞生前一年,奥地利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败给普鲁士,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为了振奋人心,由维也纳男子合唱社团委托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一首歌曲来鼓舞民心。施特劳斯受卡尔·贝克优美诗句的启发,为他创作的作品取了《蓝色多瑙河》这样一个名字,词曲也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蓝色多瑙河发布日期?

1867年,《蓝色多瑙河》得以完成,但在维也纳初演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多注意,反应一般。同年7月30日,在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上,作曲家本人指挥乐队再次演奏了《蓝色多瑙河》,这一次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首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以及结尾构成的《蓝色多瑙河》从此走红整个世界。

蓝色多瑙河这支曲子?

名曲《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1866年,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之约,根据卡尔·贝克的诗作《蓝色多瑙河》的意境写成了充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作品,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名曲《蓝色多瑙河》的相关轶事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四百多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于1867年。人们常听到的是管弦乐曲。其实,这支曲子当初是作为一首男声合唱曲写成的。

1867年,奥地利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供表演用的合唱圆舞曲。当时,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大量圆舞曲,于是大家提出最好请约翰·施特劳斯来写。“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柏克找到这位著名的作曲家,请求他为“合唱协会”创作一首合唱圆舞曲。当这一要求提出以后,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马上答应,虽然,他早就想写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作品,但是人家要求他写的是一首声乐曲,而他过去从没有写过合唱。经指挥一再请求,他才答应试一试。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这条河流对作曲家来讲,如同母亲一样的亲切、熟悉。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作曲家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经常留连忘返,不愿离去。他更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所以,当赫尔柏克一提出要他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时,一幅幅多瑙河秀丽景色的生动画面和柏希的诗句“在那多瑙河边,在那多瑙河边 …… ”立即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约翰·施特劳斯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友人格涅尔听。这位诗人也有同感,他很快写下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