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贵州的农业特点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贵州的农业特点?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概括分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全省耕地680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4亩,5000亩以上的坝区165个,面积15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3个等级。2017年农业机械化率33.19%,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7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32.48万人,占53.98%;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78亿元,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92%。
贵州农业资源富集。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水热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有利。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在秋收作物生长期(4-9月)太阳辐射较多,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0-70%。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高海拔气候特征使贵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具备发展夏秋蔬菜等的独特优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深度切割,地表落差大,对疫病传播阻隔有很大帮助,病虫灾害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正在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古代文明古国在什么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亚非文明古国兴起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是临近大河,水源充足;二是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三是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
文明古国一般是指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印度这几个人类文明最大且最早的国家或地区,有时也包括古希腊、古玛雅。这些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是现代不同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学者认为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采用奴隶制,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分封制和井田制。又是如何利用地理优势统一六国的?
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天下
有人说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商鞅变法以及之后各种战略——远交近攻,以连横破合纵等等。那问题来了,别国也变过法,国家也强大了,别国也有厉害的战略家,那为什么单单秦国赢了?
因为商鞅变法相比其他国家的变法更彻底。那问题也来了为什么单单秦国变法最彻底?因为秦国旧贵族势力弱。
那为什么秦国旧贵族势力弱,因为秦国前期国家制度不如东方六国完善,换句话说秦国封建制最落后,所以旧贵族就没那么厉害。
那为什么秦国最落后,因为秦国的建立是周天子为了遏制西北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而赐给自己马夫的封地,这个马夫就是秦的建立者。
说白了秦国开始是未开化的,六国的建立者大多是周天子的皇亲国戚或者左膀右臂,他们一开始是看不起秦的。可是后来在长期的与游牧民族征战的过程中,秦人养成了尚武,坚韧的性格。
可燕赵两国北边也是游牧民族,他俩怎么没赢到最后?这就是秦与众不同的又一个地理优势——秦与六国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
东方六国几乎都强盛过,可为什么没有保持住,偏偏秦保持住了,就是因为秦在六国最西边和这道屏障。中原六国都处于四战之地,一国突然强大了,别的国家会联合揍你,你再强大也得玩完。这句话其实可以大体概括春秋战国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
而秦国强盛以后,六国只能从函谷关这一个方向进攻,秦国这才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
而且秦还有天府之国的巴蜀和关中平原保证国力。所以不是秦人就英明,别国就笨,地理基因决定的。
最重要的是,垦殖关中平原才是秦国强大的根本。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摧毁是巨大的,除了直接在战场上的战斗减员外,因战争拖垮经济导致的粮食减产而造成的人口减员远必战斗减员多得多。比如汉匈战争期间,汉军在正面战场的战斗人员减员数不会超过十万,但是在汉末人口统计的时候人口却锐减两千多万,几乎是整个汉帝国的一半还多。战国七雄相互征战一百多年,尤其是以秦国为代表的战国首强,更是连年征战。自从秦国变法强大之后,秦国便成了山东六国的头号威胁,合纵连横的征伐从不间断,为何秦国没有变弱反而越打越强呢?
垦植关中平原,中国历史上最具时代意义的一件事,中国也因此诞生了不少在关中的强大政权。
从地形上看,关中平原的地理优势比黄河中下游流域更加有利。从土地上来看,黄河流域起源于黄帝时代,到秦国时候,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养活了人民将近三千年,这对于土地的肥力上看,关中平原更有优势。从流域航运上看,关中平原处于渭河,其渭河水势平缓,便于航运。从水域灌溉方面看,渭河属于黄河最大支流,算起来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其水量稳定,不似中下游地区水量的时大时小。此地理优势决定了生产基地的发展潜力。从周围环境上来看,黄河中下游平原紧邻华北平原,南与江淮平原接轨,东虽有山东泰山,但黄河冬季冰冻,所处之处无险可守,一旦国内发生动荡或内政不稳,外敌很容易入侵并且以横扫之势掠夺。而关中平原北有渭水为界,西有陈仓谷口大散关,南有子午谷地面及武关,东有潼关函谷。整一个封闭的区间,如此之地,外国无法轻易入侵。从而保证了地区的稳定性。
引言:秦惠文王与张仪对话,张仪说:魏嗣,智谋之人也,纵其归国而为君,君强国强,如果举一昏昧,则魏国便弱,去我秦敌。秦惠文王则说:“魏嗣,智谋之君,能审时度势,不为无利疯狂之事,秦不惧魏,但纠缠于魏则不然,必举魏嗣,方不至于为我大患。”
意思是说,张仪觉得魏嗣这个人很聪明,能审时度势,如果扶持他回国去当国君,那么国君明厉则国家强盛,反之,如果扶持另外一个无能之人去当国君,那么魏国就会衰弱,如此,则秦国少了一个强敌。
秦惠王则觉得,这魏嗣人聪明,不见得对秦国就是坏事,因为魏国不是秦国的对手,作为一个聪明的国君就可以很清醒的看到这一点,这样就不会自不量力的跟秦国纠缠在一起,秦国虽然不怕魏国,可是把国力都用来与魏国纠缠,那么国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发展。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秦惠文王的睿智与底气。秦惠王便坚信秦国可以笑到最后,秦国不怕打消耗战,不怕任何强国,只要坚持的时间长,秦国就会胜利,这无疑就是因为关中平原的支持。由此可见,开垦关中平原的意义之大。
未来我国农村会不会出现大农场生产模式?
未来我国必定会出现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一区一品、科学分工、全民参与、公平组织、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集体式、国营式现代化大农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解决长期制约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卡脖子”问题的唯一方法。那么,这种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体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农场发展模式如何产生?又如何实现共同发展呢?下面我对未来我国出现的社会主义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农场组织形式、模式进行解说。
国家要建设适合我国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科学分工、全民参与、公平组织、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集体式、国营式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农场,就必须采用“两种”固定生产组织形式、模式进行组织:一是“分区生产”。就是由国家直接按照一区一品的地理农业大生产分工形式、模式统一规划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现代化大农场,直接产生出我国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一区一品、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式现代化大农场,直接以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大农场为单位公平组织我国社会主义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和生态农业大生产,直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大生产分工、劳动协作、物质交换和共同发展的共产主义农业劳动关系,直接解决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共产主义和生态农业大生产遇到的“一揽子”问题。见下图:
一、我对自然界一区一品的地理农业大生产分区模式图解
二、我对社会主义一区一政的“行政区”分区治理模式图解
三、我对中国一区一品的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大农场生产分区构想图解
二是“产业联合”。就是把国内农业的同类”大农场”纳入一个生产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可以直接产生出我国跨界联合、产业互联、统一管理的国营式大农场、大生产管理部门。见下图:
四、我对我国畜禽业与果品业大农场“产业联合”的构想图解
五、我对我国土豆生产业与大蒜生产业大农场“产业联合”的构想图解
六、我对我国葡萄生产业与中药材生产业“产业联合”的构想图解
这样,通过“产业联合”的形式把国内农业的同类大农场纳入一个生产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我国农业的各生产部门才能对国内同类大农场的生产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节制、统一核算,才能根据本行业农产品的国内需求与出口(或进口)的总量有计划的进行生产,才能实现我国国内农产品物质生产总量的供需平衡,才能破解因我国国内农业同类、同行业生产的盲目性竞争而造成的农产品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问题,才能集中我国农业各门类产业的整体规模优势实行对外竞争,才能保证我国整个社会主义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区域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大农场的增产增收和稳定发展。
显然,我国的农业通过国家的地区性、专业性的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农业产业结构的统一调整之后,我国的各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可以同时组织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共产主义和生态农业大生产,可以直接产生出我国一区一品的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集体式、国营式现代化大农场;通过“产业联合”的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产生出我国跨界联合、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农业大生产的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我国农业的各门类大生产,可以破解我国的周期性农业生产过剩危机问题,可以实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区域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大农场的稳定发展、常胜不衰。所以,我国的农业通过国家的地区性、专业性的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农业产业结构的统一调整之后,可以直接产生出我国行政村(行政乡、行政镇)一区一品、科学分工、全民参与、公平组织、共同发展、常胜不衰的集体式、国营式现代化”大农场”发展模式。
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好不好?
河南农业大学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非常好,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极其强大的专业实力,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21所大学里排在B/21位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咨询更多高考问题,请关注有着40年丰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且无一例考生滑档的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或者关注陕西省目前唯一正规注册的,经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的专业权威机构一一西安市户县金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百度可以查询,辨别一切真伪)。河南农业大学的环境生态工程隶属于河南农业大学的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源于1960年成立的河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办学历史悠久。
学院目前建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农业硕士四个硕士点,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工作,环境生态工程五个本科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是国家林业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建高校,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农业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学校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非常好,不论是在今后的就业还是继续发展方面,都具有特别强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