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死因,刘备为什么不派张飞守上庸

2023-08-19 11:45:04 83阅读

张飞死因,刘备为什么不派张飞守上庸?

张飞守阆中就是浪费而守东三郡是合理的安排,这个只是事后诸葛亮般的推测而已,不是从事情情况做出的合理安排。上庸和阆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战略需求决定了刘备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不同的安排,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分析一下。

张飞死因,刘备为什么不派张飞守上庸

一、上庸的地理位置以及战略意义是什么?

这里的上庸指的是上庸郡,而上庸郡则属于传统的东三郡中的一个。所谓的东三郡是蜀汉所称,他们分别是西城郡,上庸郡和房陵郡。这三个郡原本是汉中东部三个县,在汉末时期,刘表入荆州的时候,刘璋暗弱,房陵被荆州刘表所得,为了加强控制,就将房陵改为房陵郡,由蒯祺担任房龄太守,成为荆州的一个郡。

到曹操平定汉中郡之后,汉中地盘过大,为了便于控制,于是将汉中郡一分为三,分别是汉中郡,西城郡以及上庸郡。

刘备占领汉中后,派刘封以及孟达等人攻下了房陵郡,上庸郡以及西城郡,因此位于汉中东部的三郡归属于刘备所有,统称为东三郡。

东三郡身处崇山峻岭之中,四周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这样的高山阻隔,而境内的汉水贯通东三郡,又以南河,堵河,金钱河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在河流和高山的联通以及贯穿之下,导致东山郡对外隔绝,对内联通,形成了可以天然隔绝的割据地方。

东三郡横亘在汉中和荆州之间,拥有东三郡就可以俯视荆州,顺水而下直通荆州腹地襄阳。

在刘封孟达攻取东三郡之后,关羽率兵攻取了南乡郡,将荆州和东三郡连城一体,可以互相支援。

如果襄阳有危,可以沿着汉水支流顺流而下直接支援,因此东三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二、张飞为何不守上庸?

在刘备的安排中,张飞是守阆中,而刘封则守东三郡。张飞麾下有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这支部队在和张郃大战的时候大放异彩,差点将张郃给团灭了。后来汉中之战中担任侧翼有力地支援了刘备的汉中之战,阻止了曹洪曹休对汉中的支援。

如果把张飞放在东三郡,那么如果汉中有事,如何有效地救援汉中呢?如何有效地救援成都呢?张飞放在阆中的作用就是为了有效的救援汉中和成都,确保汉中和成都安全。

对于刘备而言,刘封的能力虽然差点,可是放在东三郡足够,可以起到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为后续夺取荆州做准备。刘备把刘封放在东三郡和把糜芳以及傅士仁放在江陵一样的道理,就是为了有效地支援关羽。曹操把夏侯惇放在后方守大本营,把曹仁放在宛城守荆州,都是重力提拔和运用亲信和宗亲扼守战略要地,刘备也是如此。

把刘封放在这里就是为了给予关羽一个有效的支援。

如果把张飞放在这里才是真正的浪费,因为张飞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支援关羽北伐。可是在刘备的安排中,支援关羽北伐只是小概率的事情,而不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把张飞放在一个小概率的事情上才是真正的浪费。

第二个作用:远离政治中心,有利于对王太子刘禅的培养。刘封本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后来又有了亲儿子刘禅,因此刘封的地位就降低了。为了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既为了更好地培养刘禅,也为了刘封的成长着想,将他放在东三郡,远离成都政治中心,这不啻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既可以戍边,建功立业,也可以避免内讧。

这就是让刘封守上庸的意义以及不让张飞守的考量。

三、张飞守阆中的意义是什么?

刘备夺取成都之后过了一年多才去争夺汉中,以至汉中之战争得非常辛苦,原因就是成都之战结束后,为了消化益州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成都附近的郡县并不安稳,而阆中作为成都的屏障尤显得重要。

在刘备创立和巩固蜀汉的初期,汉中是蜀汉的一道门户,可是这道门户还不稳固,因此刘备需要考虑第二道防护线,这就是阆中。

假如汉中已经是稳如磐石,再把阆中当做第二道防线,倾力守护阆中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比如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乃至费祎以及蒋琬时期,阆中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因为汉中的防务非常稳固,可是在刘备时期,阆中地位尤其重要,原因是成都附近刚刚平定,而且汉中地区也不牢靠,这就需要一个支点来维持两个地方的稳定,而阆中则是最佳地理位置。

阆中位于嘉陵江的上游,顺江而下可以直接到蒹葭关,而且西面是剑阁,东南面是江州,北面是汉中。如果汉中有事,可是直接到剑阁支援;如果东吴有事,可以直接到江州直抵永安。从地理位置而言,四通八达,水路交通非常方便。

刘备把张飞放在阆中做太守不是屈才,而是这个位置远比汉中更加重要,比东三郡那就更加不用说了。不管哪个地方有事,张飞都可以火速带兵救援,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而且,张飞此后还担任司隶校尉一职,就是让他监察百官。如果把他派去东三郡,怎么监察百官?张飞固然有许多毛病,可是谁又比得上他的忠诚度呢?要能力有能力,要忠诚度有忠诚度,谁又比得上他呢?

东三郡固然重要,可是完全也不需要派张飞去吧?

对于东三郡而言,以刘封的能力其实足以,只要能够正常发挥,不出什么岔子,怎么会弄不好呢?

可见,张飞守阆中即是现实的安排,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吧。

四、张飞守上庸是不是可以避免关羽被杀?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兵力已经不足了,于是向近在东三郡的刘封连呼数次,可是刘封以东三郡初附不久,人心不定,因此拒绝出兵援助。

东三郡地理位置固然重要,可是南阳郡更加重要。东三郡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南阳郡重要。如果没有了南阳郡,东三郡的重要性就会急剧下降,因为失去了南阳郡,那就守不住东三郡。

东三郡虽然在汉中东部,却是顺水而下,而从南阳郡到东三郡是逆流而上。从南阳郡出发攻打东三郡如果打不过,可是顺江而下撤走。如果从汉中出发攻打东三郡,要是战事不利,连逃都无法逃。

因此要守住东三郡就要守住南阳郡,否则仅仅守住东三郡既没有现实意义,也没有战略意义。

可是刘封却忽略了这一战略意义。刘备派刘封去镇守东三郡就是为关羽做支援的,不是让他去做土皇帝的。

刘封拒绝了关羽的呼救,如果是张飞镇守东三郡,必然会带兵支援关羽,即使南郡被东吴占领,关羽也不会兵败临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飞麾下的兵马均是精锐士卒,而且都是从益州带过去的。不像关羽麾下荆州本土士卒,听说南郡失守而纷纷离去,有张飞精锐士卒的救援,必然能够顺利地通过临沮逃往东三郡。

五、总结。

对于刘备而言,东三郡固然重要,可是以当时情况来说,阆中更加重要,毕竟地理位置特殊,当时的形势也非常特殊,需要张飞这样的人来镇守以确保成都和汉中安保无虞。只是刘备错看了刘封,没有想到刘封只顾个人私利而不顾全局安排,以至无视关羽的呼救,导致关羽败亡。

可见,刘备安排张飞守阆中是适当的,并没有浪费张飞的才能,反而高估了刘封的能力和格局,以至出现坐视关羽败亡的恶性事件。

为什么张汤张安世父子只有卒期没有生期?

1、正史没有记载。这得怪司马迁、班固的不严谨啊(其实,史记和汉书除了帝王的生卒年记载的比较详细以外,其他人记载的都不是很完整)

2、这俩人虽然名气不小,但是还没到帝王那个级别,不被其当时人所重视。

3、这俩人还没到后世学者为其考证生平的档次

4、张汤起于微末,张安世受其父亲牵连,这俩人的童年都不显达。

却为何突然间离奇病逝?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本应该继承荆州的基业。可是由于后母蔡氏以及她身后的宗族势力作梗,少子刘琮继承了荆州并投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打下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可是随即刘琦便突然病逝,刘备成为了荆州的主人。那么,刘琦的病逝是否和刘备有关呢?

一、刘琦之死。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可惜他的母亲早早去世,使得他失去了母爱。刘表为了加强自己对荆州的统治,迎娶了当地世家大族蔡氏为妻。蔡氏不但为刘表生下了刘琮,她的娘家也占据了荆州的各个重要岗位。尤其是他的兄弟蔡瑁,更是执掌着荆州的军权,在荆州政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样,势单力孤的刘琦处境就十分不利。他知道自己不但很难得到荆州的继承权,反而可能遭到蔡氏的陷害。为此,刘琦去请教好友诸葛亮。诸葛亮在被刘琦骗到高楼之上,抽去梯子,才为刘琦出谋划策,让他借口镇守江夏逃脱蔡氏的陷害。

在刘表去世后,刘琮果然继承了荆州。可是在曹操南下的时候,刘琮在部下的胁迫下,轻易地投降了曹操。刘备在经历长坂坡之败后,放弃了夺取江陵的计划,前去江夏,与刘琦一起联合抵抗曹操。刘备统一指挥自己和刘琦的部下,在赤壁之战中与吴军一起击败了曹军,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还是打着刘琦的旗号作战的。刘备向朝廷上表,推举刘琦接任荆州刺史,随后刘备率军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在短短的时间里,刘备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并收降了大批武装。还在荆州本土的大批不愿投降曹操的人士,也纷纷前来投靠刘备,一时间刘备声名大震。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琦却无声无息地去世了。在史书上记载,刘琦是病逝的。但是刘琦当时年纪不大,正是而立之年。再加上他的死,使得刘备继承了荆州,被大家推举为荆州牧。这就让人不由得产生怀疑,刘琦的死是不是因为刘备的阴谋。刘备为了得到荆州,下手害死了刘琦。

二、刘琦之死对刘备不利。

如果按照现代断案的理论来看,从得益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刘琦的死亡是非自然死亡,刘备的嫌疑最大。这是因为在刘琦死后,得益最大的人就是刘备。因为刘琦的死亡,刘备被部下推举为荆州牧,治所在公安。这等于刘备获得了刘琦全部的家业,达到了他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占据荆州的第一个目标。

不过我们如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会发现这个理由是难以站住脚的。因为刘琦的死亡,对刘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好处。刘琦确实是刘备、诸葛亮借以夺取荆州的工具,可是当时荆州未定,刘琦还是有相当的利用价值。如果他的利用价值没有发挥完毕就死,实际上对刘备的事业是有害的。

我们看历史上对刘琦的记载,就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要好。我们知道,诸葛亮本身是蔡氏的亲戚,他应该属于刘琦的对立面。再从诸葛亮遭到刘表统治阶层的排斥来看,这就不由得对诸葛亮的本心有一定的遐想。

再从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首先提出要夺取荆州为业,说“其主不能守”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知道刘琦是他早早就布置下的一颗棋子。他建议刘琦外出镇守江夏,也是计划中的一环。在将来荆州发生变故的时候,刘备就可以利用刘琦和刘琮的矛盾夺取荆州。当然,刘备是站在刘琦的一方的。

正是有了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使得刘备在遭受长坂坡的惨败后,不至于一败涂地,依然有江夏能够容身。有了刘琦在江夏的支持,才使得诸葛亮去东吴谈判的时候有了底气。在诸葛亮的计划中,将江夏的军队直接纳入了抗曹的联军。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诸葛亮等人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也是为了政治上的主动。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基业,刘备为刘琦夺回刘表的基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荆州人士的支持。刘琦本人对刘备、诸葛亮心服口服,甘愿担当刘备在荆州的代言人。这样的组合,是刘备当时最佳的选择。

有了刘琦的存在,刘备也可以和东吴讨价还价。他可以用为同宗子弟守业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占据荆州,孙权对此也无话可说。刘备还可以用这个名义,对北方的曹操发动进攻,进一步向荆州北方发展势力。可以说,刘琦身上的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在这个时候刘琦去世,对刘备实际上是不利的。

实际上,在刘琦去世后,虽然刘备被部下推举为荆州牧,占据了荆州。可是他随即就面临着孙权索要荆州的烦恼。刘备对此只能采取耍赖的办法,用借荆州为借口来搪塞孙权。最后,忍无可忍的孙权发动进攻,武力夺回了荆州。如果刘琦还在,或者多活几年,让刘备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这个情况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三、刘琦真正的死因。

我们排除了刘琦不是被刘备所害的原因,那么他的死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病逝了。只是他的死亡时间和刘备事业进展时间有着巧合,这才引起了大家的猜想。其实,我们如果从刘琦的生平来看,他的病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首先刘琦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是荆州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刘表和蔡氏虽然喜爱少子刘琮,可是碍于立嫡立长的规矩,也不能不对此加以考虑。那么要废除刘琦的继承权,就要找到刘琦的缺点,甚至在肉体上消灭刘琦才行。

刘琦在这种环境中,当然每天都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他一天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周围的人也知道他的处境,不去对他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去接近他了。正是因为同病相怜,他才会和诸葛亮有着一段情谊。我们可以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刘琦的身体健康自然会遭到影响,他的体质不会好的。

其次,在刘琦出镇江夏后,对军政事务的操劳也加剧对刘琦身体的危害。刘琦并非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镇守江夏期间,遏制了孙权的进攻。同时在刘琮投降曹操之后,他依然可以掌控江夏,稳定住当地局势,不向曹操低头。

但是,作为一个事必躬亲的统治者,这种操劳也是十分辛苦的。这让刘琦的身体更加透支,健康情况在一天天下降。在赤壁之战前后,刘琦在等到刘备、诸葛亮等人到来后,就将军事事务交给了刘备等人来负责,在赤壁之战中也没有看到刘琦的身影。这一切,都说明了刘琦的身体状况不佳。

最后,刘备的专权是压垮刘琦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备在得到刘琦手中的权力后,就让刘琦做了一个傀儡。这对刘琦这样一个对名利之争厌倦的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解脱。获得久违安宁的刘琦,在生活上便放飞自我,开始了追求享受的道路。

刘备在得到刘琦的土地、军队等实权后,在生活上当然不会亏待他。刘琦生活上的需求,刘备都会尽力满足他。因此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刘琦,花天酒地的生活更是危害了他的健康。在不久之后,刘琦就病逝了。

结语:

刘琦是诸葛亮为夺取荆州埋下的一个伏笔,出镇江夏也是诸葛亮事先为了以防万一做的安排。这使得刘备在遭受长坂坡的惨败后,还能够有容身的地方,不至于一败涂地。但是,在刘备夺取荆州的江南四郡后,刘琦就去世了。由于时间的巧合,让大家对他的死有所怀疑,是不是刘备为了夺取荆州下的手。

其实这种猜测是难以站住脚的。刘琦自己知道不是刘备、诸葛亮的对手,而且和他们关系融洽,对于刘备夺取荆州是没有抵触情绪的。他死的时候,对刘备等人而言,还有相当的价值没有得到利用,对刘备是不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没有理由去急于除掉刘琦。

刘琦的死因还是病逝。这是因为由于长年的生活压抑,摧残了他的身体。再加上到江夏为太守后,他对内加强统治,对外要抵御孙权的进攻,费尽了心力,更是损害了他的健康。在将军政事务交给刘备、诸葛亮后,刘琦在生活上加以享乐,使得他的身体最后无法承受,最终英年早逝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演义第一个死的是?

三国演义中第一个被杀的应该是窦武或陈蕃.见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版雄首立功

"第一段权"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也有的说是被张飞所杀的邓茂.

最后一个死的是吴主孙皓.见末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末段"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

刘备和张飞谁先死?

张飞先死。

刘备举兵讨伐东吴,张飞本来应该率领一万士卒到江州汇合,却被手下张达、范强所杀,二人带着张飞的首级投靠了东吴。陈寿提到张飞死因时,引用刘备的话“刑杀既过,鞭挞健儿,取祸之道”。

诚然,刘备所言没有错误,但是孙武曾经说带兵之道“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简单的说就是慈不掌兵。

从古至今有哪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对犯错手下不是极其苛刻?而且,张飞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一路上混乱时刻很多,如果手下那么恨张飞,恐怕张飞也活不了这么长时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