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考研的人数会不会到500万甚至800万
2019年考研,考研的人数会不会到500万甚至800万?
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已经出炉:462万,同时2022年大学毕业人数也即将首次突破1000万。
那么楼主这个问题是问多年后考研人数是否会超过500万,甚至800万。这个问题是个预测的问题,预测性质的问题,我们得抓住几个关键因素和数据,我们先看看第一个数据:
1:中国各年出生人口总数量
考研的人群当然不是全来自应届毕业大学生,但是应届大学生一定是这个考研的主力人群,而大学生应届考研人数与22年前出生人口总数相关(6岁上学,12年小学,初中,高中,4年大学),所以今年考研的应届大学生相关于6+12+4=22年前的出生人口,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下表:
图1
那么2022年大四参加高考的应届大学生基本是1999左右年出生人群,由图1所示,98,99年已经是最近一个出生人口的最高峰之年,那么之后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如果高校保持招生增长比率不变的话,已经没有大规模增长的应届大学生去提供更加高速的考研增长人数。那么很多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未来几年大学不扩招呢?,那么我们下面看看最近几年的大学入学率数据。
2: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数据
详见下图2所示:
图2
由图2所示,2022年大四考研是2018年入学的大学生,当年大学录取率已经是近几年的最高值:81%,而之后没有再次大规模增长,而缓慢下降,而且录取率已经高达80%左右,大规模增长的可能已经没有了。
结论:
既然未来几年大四应届考研的大学生对应22年前,他们当年出生人口是逐年下降的,而且最近几年大学录取率已经稳定下降。如果经济保持当年的情况下,已经没有足够动力和来源促进未来几年考研人数突破500万,更别说800万了。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途中放弃?
考研这件事情对不同个体来说,难度大小是截然不同,考上的人基本会觉得没那么难,但是会有更多人觉得考研很难,而这部分人大多是考研失败的人,因为研考录取的人数远远低于淘汰的人数,而考上的人又很少有到网上大肆宣扬“成功学”经历,倒是考不上的人偶尔会在网络上吐苦水,所以就会出现“考研很难”这一现象。诚然,考研也确实有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录取率不高2016年之前,考研没有现在火热之时,当时研究生的综合录取率约为1/3,从2017年开始,研究生的报名人数逐年上升,虽然录取人数也有一定量的升高,但是研究生录取率逐年走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到2019年为止研究生的综合录取率已远低于1/4。和高考逐年扩招,综合录取率达到80%以上相比,研究生的录取率确实很低,难度也比高考大了很多。
2.考试范围宽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仅初试阶段大部分专业院校考试都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每一门考试基本都是由3-4门课组成,加起来基本上有10几门课。复试阶段又分为笔试、面试、口语等不同科目,考试范围也是相当宽广。
3.复习时间短与备考高考的三年准备时间不同,研究生考试的备考时间长一点的会有一年左右,短一点的10个月,更短的甚至只有6-8个月,极端者4-5个月的也有。宽泛的考试内容+紧凑的复习时间也就使得考研难度陡增。
4.备考过程全靠自己高考的时候,备考途中有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成长,不懂得问题可以请教,学习的大环境也十分浓郁;但是考研过程中基本上是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的复习、一个人备考,一个人准备,没有人指导,没有人携带,偶尔有组团学习,但是研友水平也会是良莠不齐。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无法忍受寂寞,在长达半年乃至1年的备考的途中,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痛苦而选择直接放弃!
5.信息不对称导致录取不确定因素增大高考的录取时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录取,信息基本全部对外公开,而研究生的录取过程中信息完全靠个人搜集,考试内容、参考书籍、版本、范围,复试录取时的调剂信息等。
以上等等不同因素都会导致考研感觉很难,所以很多人就会不断中途放弃!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慧学岛杨老师,一个专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的老师!
为何应用统计学专业在2019年考研时突然火爆?
1、统计学越来越火
应用统计(专硕)以前不属于冷门,但也不热门。这两年统计学越来越热门(但是还是没到应有的热度)可能间接催生了这个专业热门了,尤其是和高大上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扯上关系以后,统计学似乎成了万能学科,可以去互联网也可以去金融行业,左右逢源,还都是最火的行业。
2、招应用统计(专硕)的学校很多,招的人数也多,都觉得更有希望,所以撞车了,跟高考一样,招生人数和难度没啥必然关系,数学3也相对容易些。
3、统计(专硕)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都不错
上财的应用统计硕士分为两类,A 组:结合我校传统财经学科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背景和相关应用领域的理论知识,能根据现实经济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统计建模及数量化分析, 从事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B 组:数据科学与商务统计方向,充分发挥统计学科在大数据时代的学科优势,融合计算机、商务等学科,培养既掌握扎实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又具有熟练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的和商务决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具有大数据视野和分析决策能力的毕业生在各行 各业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人工智能与金融统计方向,面对社会需求,结合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金融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驱动力, 旨在培养能够在金融和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从事金融统计分析的高端技术人才。都是热门方向。
4、最关键的是就业不错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型企业、公司对数据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因为数据当中隐藏着企业或者公司的发展状况、用户的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公司对数据统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几年,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保研与考研有什么区别?
保研,又称推免。顾名思义,就是保送研究生,z不需要经过类似高考一样的考试,就能攻读研究生的一种方式。能保研的同学要么大学四年成绩非常优秀,要么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比如竞赛,论文等。考研,类比于高考,先考试再说。
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说说
时间跨度不同相比于考研,保研的时间跨度更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保研是一个成绩积累的过程,比的是平时,很多希望保研的同学,极大的可能从大一开始就在努力了,成绩一般名列前茅。这部分同学我们一般称之为学霸。
开始:一般周围广泛开始讨论是在大三期间。一般在大三下学期,由于大四只有极少课程或者无课程,大学成绩基本上定型了,因此保研名额也就基本定型了。大三一般大家是进行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很多同学会通过专业课提升平均成绩,这也可能是徘徊在保研边缘的同学最后的机会。
中间:保研夏令营是保研一个比较重要的机会,每年3—7月,招生院校会陆续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相关信息,或前往一些高校所在城市召开宣讲会,或在一些高校张贴海报,发布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夏令营营员招募通知。有意向参营的学生需随时留意该院校的官方页面和宣传信息,以免错过机会。在这个这个阶段,保研的同学往往是联系导师,联系学校了,当然,大三下学期一开始就联系更好。
尾声:保研的正式官方消息一般是在大四一开学,学院会公布保研名额等,这个时候大家主要是准备材料,提交材料了。获得保研名额-系统录入之后,基本几完事了。大四一年,最闲最happy的就是这些人。我有幸获得保研名额,大四一年主要是做项目和实习挣钱,相比于大多数保研的同学,这段时间过得还算比较充实,哈哈
考研的跨度一般是1年左右的时间,往往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了。在这个时间考研自习室占座是很重要的。暑假时,考研的同学往往选择不回家,暑假是考研的关键时期,抓住暑假,很重要。暑假尾声到大四开始这段时间是考研的摇摆期。这段时间面临的主要诱惑就是就业,身边会有很多选择就业的同学,同学就业越好,你面临的诱惑就越大。有一些保研同学会选择就业试水,这对于考研的同学压力也就更大。考研苦,就业累,保研窝里睡,如是而已。复习一年,十二月份考研,理工科专业一般是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学校之间,专业之间不同,最好及早到目标学校找历年期末考试题,帮助会很大。来年2月底出成绩后,3月份考试+面试。考试内容一般也是专业课内容,面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越早越好。等一切尘埃落定大约在5月份了。
考研的同学注意平衡好,考研和做毕设的时间,有个朋友因为专注考研,耽误做毕设,最后二次答辩才通过。
考核形式不同保研的考核依据分三种:
第一种:三年必修课平均成绩+其他加分
第二种:个性化推荐,一般为科技竞赛+论文+专利+社会公益
第三种:支教
第一种,一般是学霸专属,必修课成绩+其他加分,一般学院有成绩的排名,按照比例根据排名分配保研名额。这里要说一下其他加分,这个加分包含科技竞赛+论文+专利+社会公益等。很多边缘学霸,必修课排名还可以,但却输在了这些其他积分上。关于这些加分,因学校而异,一般有具体规定,千万不要忽视。
第二种,因学校而异,很多学校可能没有。这种保研政策使得一些学习没那么好,但是能力非常强的同学有机会继续攻读研究生。一般这种学生,手里几个国家级甚至国际的竞赛奖很常见,有的甚至论文就达到了研究生毕业水平,有的可能受过省里的表彰等等。这个群体的能力普遍都很强,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考核模式一般为:必修课平均分+其他积分(竞赛等)+资格面试。相比于成绩保研的同学,成绩分和竞赛分比重有很大差别,因此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希望通过第二种保研的同学,同样不要忽略学习成绩。另外,这种保研的名额更少,一般名额在个位数字。有幸,我就是这种,嘿嘿
第三种,名额更少,也是各位数字,往往需要到偏远山区支教一年,也因学校而异。貌似也需要答辩等。
说完保研,再谈考研。理工科专业需要两轮考试。一轮是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英语和数字不必说,说说政治,政治一般暑假考试复习,尤其注意时事热点,高效的方式是报个班。专业课前面提到了,找资料很重要,这里不再赘述。要提前做好复习规划。初试过后就是过年了,考研的同学也不能懈怠,估分较好的同学可以准备复式了,尤其面试环节,要提前联系导师。边缘的同学注意调剂信息,尤其本校,提前联系调剂很重要。
无论保研和考研在找导师和学校也要多多注意研究所的招生信息,这点很重要。
收益不同保研相比考研,具有更佳的收益。首先保研后拥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身边很多例子利用大四这段时间出去兼职实习,赚一笔还算客观的钱,这样既能锻炼能力也能为研究生期间打下经济基础。
另外保研选择也能多,过去保研只能选择本校,只有一两个名额外放,现在全都外放了,这意味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对方导师要你,就问题不大。保研一般是学硕和专硕,大多数学校现在学硕专硕区别没那么大了,只是在读博和一些课程设置上有所差别。考研就不一定了,学硕很少,专硕多一些,还有很多非全日制的,尤其差一点的学校考研来的非全的更多,非全的学生没有宿舍,没有国家补助和奖学金,证书认可度差不多,稍弱一些。但越好学校的非全越值得。
考研和保研收益不同,但不意味着保研就一定收益高,我认识的朋友也有放弃保研名额,考研考到清华北大的,确有大毅力之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盼着各位学弟学妹早多打算,免得临时起意,却为时已晚。
成都大学硕士点有哪些?
2018年11月,成都大学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专业硕士学位15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工商管理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