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10次历史事件,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影响中国的10次历史事件,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我对民间故事有好感,觉得通俗易懂,没有诗词歌赋那种消化不了的感觉,最经典的有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据我了解,民间故事有很多种,主要有:
1.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2.传奇故事,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3.生活故事,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4.才子佳人,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跟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就像我们现代化会追捧明星是一个道理。
5.公案故事,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民间故事可分五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中国民间故事浩如烟海,我看过的有《天仙配》、《九斤姑娘》、《花木兰》、《神农尝百草》、《哪咤闹海》、《钟馗驱鬼》、《夸父追日》、《赵州桥的传说》、《冰冻遂城》、《梅妻鹤子》、《铁观音的传说》、《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白毛女》、《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女娲补天》、《宝莲灯》、《孔雀东南飞》、《昭君出塞》、《唐伯虎点秋香》、《后羿与嫦娥的故事》、《精卫填海》、《阿诗玛》等。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有趣但讽刺的事件或人物?
一:司马炎“比美”
说到这类讽刺小事,晋武帝司马炎,很适合开个场。
这位亲手缔造“三国归晋”大业的西晋开国皇帝,胃口却贪的很,成天绞尽脑汁捞钱。自我感觉还良好,总觉得自己新创的大晋朝,能跟汉室四百年江山比个美。于是一次祭祀后,司马炎得意洋洋问众臣:“大家看朕这个皇帝,最像汉朝哪位明君哪”。司隶校尉刘毅顿时一声怒喝:“恒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恒灵也!”
这意思是说:皇上您省省吧,您都像汉恒帝汉灵帝两个昏君一样卖官鬻爵了。而且汉恒帝汉灵帝两个昏蛋卖官,还知道钱归国库,您卖官呢?钱全揣自己腰包,比那俩货都差远了。比美?您是比烂吧——啪啪打脸。
被打脸的司马炎呢?一句打哈哈:“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你看,朕有你这样的直臣,说明朕比那俩货还是强的多嘛!算是给自己“抹一把粉”。然后呢?该卖该捞还是继续。新生的西晋江山,迅速乌烟瘴气,终于在司马炎驾崩后,半壁江山覆没在五胡乱华的灾难里。
只要拿比烂当比美,后果就如西晋一样严重。
二:鱼保家献“宝箱”武周年间,女皇武则天掌握大权,可朝野反对声暗流涌动,愁的女皇寝食不安。“官二代”鱼保家,却兴冲冲跑来献宝:皇上您别发愁啊,只要用了我这宝贝,保证把藏在暗处的“反对派”一个个揪出来,统统给您横扫掉。
什么宝贝这么厉害?这是鱼保家精心研发的“告密宝箱”:一个设计独特的铜箱,上面按照告密内容,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格口,只要告密信塞进去,那就再也抽不出来。果然把武则天看的怦然心动。鱼保家又趁热打铁献策:不妨把宝箱立在洛阳,再给给所有的告密者,一律提供优厚的奖金食宿。鼓励他们勇敢站出来,大胆来洛阳揭发一切“反对派”。这“发明”加“构思”,终于叫武则天拍案叫绝:人才啊。
于是这“告密宝箱”,迅速红透了全国,惹得全国各地的奸诈小人手持告密信,撒腿朝着洛阳狂奔。一封封添油加醋的告密信,天天把“宝箱”塞得满满当当。每天都有人无辜躺枪,多少蒙冤的家庭家破人亡。惨烈的“告密风”,一持续就是多年。就连武则天的股肱之臣狄仁杰,都差点冤死在这一轮灾难里。
那献上这“宝贝”的鱼保家呢?高官厚禄了?他反而也横遭躺枪,被一封“告密信”指控谋反,然后就被暴怒的武则天,直接腰斩在洛阳街头:本想邀个功,却是送了命——奸诈小人的结局,基本逃不过这可耻的命。
三:赵匡胤“打儿子”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志在一统天下的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对江南南唐政权的总攻。南唐国主李煜一听就愤怒了:我们南唐每年给大宋送钱送东西,表现的都这么乖了,你怎么还打我!南唐老臣徐弦也是义愤填膺,雄赳赳气昂昂出使大宋,当着赵匡胤的面,就是一通连珠炮似的质问:“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李煜对你赵匡胤,比儿子孝顺爹还乖,你居然还狠下心打他,还有良心没?
但不慌不忙的赵匡胤,却只用一句话,就叫南唐名流徐弦差点背过气去:“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天底下有爹和儿子分开的吗?那你南唐的国土不该是老爹我的?朕打儿子,天经地义!
噎过了徐弦后,势如破竹的宋军,把跪了大半辈子的李煜,抓到汴京继续跪,富庶的江南大地也打包全收——国家的安危稳定,靠的是国家自强,不是靠认爹和跪。
可惜这个道理,后来同样躲到江南的“弱宋”皇帝们,似乎不懂。
四:东厂校尉“出公差”晚明吏治腐败,文官武将们都是槽点满满,但曾是大明最恐怖衙门的东厂,也是“毫不逊色”。
在各类武侠小说里,东厂常是阴恻恻的存在,要么是武功高强的公公们满天飞,要么是嗜血的东厂校尉杀人不见血。但到了魏忠贤掌权年间,这恐怖衙门也注了水,就连看上去威风的校尉职务,只要肯出钱就能买,没钱买还能“租”。比如东厂要去某地执行任务,“出差”的校尉编制,都是敞开了“开租开卖”,京城乃至沿途各地的地痞无赖们,经常咬牙砸钱买个名额,换身东厂的制服,就能一路敲诈勒索,赚个盆满钵满回来。
特别是到了“魏忠贤大战东林党”的关键时刻,派去各地抓捕东林党的“东厂鹰犬们”,基本都是这类花钱买职位的“临时工”。这帮人的积极性,也不是一般的高,在某地抓完人后,饭不吃水不喝,猴急的往下一个目的地奔,口头禅“急着赶下一趟差”:穿上东厂这层皮,走哪都财源滚滚,时间就是金钱哪。
可这好事,也有砸锅的时候,比如去苏州抓捕东林骨干周顺昌时,由于这群“临时工”太嚣张,要钱要的太狠,以至于激了众怒,被愤怒百姓一顿暴打,打的死的死逃的逃,是为“五人墓事件”。事件里被打死的东厂校尉李国柱等人,全是花五百两白银“租”来校尉职位的“临时工”。五百两银子,就这么买了个死。“临时工”闹剧背后,是个烂在骨头里的大明。
五:耆英耍“两面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签字的耆英等大清重臣,那真是亚历山大:一边是英国人贪得无厌,得了便宜就得寸进尺,隔些日子就狮子大开口。另一边是打了败仗割了地的道光皇帝,却还十分要面子,一听洋人闹事就气炸,一气炸就拿办事大臣撒气。简直是稍不留神就丢官坐牢。可作为当事人的耆英?人家过的可滋润呢!
因为身为清朝宗室,对道光皇帝这位“实在亲戚”,耆英其实十分门清,深知其要面子的性格,更深知英国人的贪得无厌,所以早就拿出了自己的对策:两边忽悠呗。
于是,每当英国人提出非分要求时,身为两广总督的耆英,就是来者不拒,最该拒绝的也不拒,一切非分要求,都是无条件答应。不但答应的爽快,还和英国人主动拉关系,国家的主权利益?甩甩手签字就卖!中学课本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瞬间多出来的那么多雪片般的卖国条约,都是耆英这么爽快签的。
那坑大清坑到这地步?道光皇帝面前好交代?耆英早准备好了,一边是四处撒钱拉关系,饶是洋人捞了好处,堵住道光皇帝的耳朵不就行?同时更在道光皇帝面前卖力表现,只要一提到英国人,耆英就是满幅义愤填膺,他写给道光皇帝的那些奏折,每份都骂出花样,恨不得骂了英国人的祖宗八代。晚年的道光皇帝,每当对鸦片战争恨恨不已时,看了耆英的奏折就消了气。
就靠这两面忽悠,耆英一度成了清王朝的红人,道光皇帝这边不断表扬,英国人那边也十分满意,知道他卖国卖的爽快,每次有谈判,都点名要和耆英谈,真个是炽手可热。
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攻陷广州,耆英昔日与朝廷的往来奏折,全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他骂英国人的那些“豪言壮语”,这下把英军气炸了肺。于是当耆英再度受命来谈判时,英国方面已是见也不见。他多年忽悠的丑事,也是彻底穿帮,被愤怒的新皇帝咸丰帝一撸到底,赐了根白绫上吊。
问题是,这么个简单套路,竟忽悠了大清这么久。如此大清朝,怎能不落后挨打?
秦始皇做了哪些伟大的事?
细说秦始皇做过的利国利民的大事
为什么秦始皇能被称之为“千古第一帝”,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秦始皇能吸纳建议,积极改革;其次是有雄心胆魄,善于谋虑;最后是广纳人才,为己所用。那秦始皇做过哪些大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一、治国方面总所周知,秦始皇并吞了六国,最终统一天下。之后又北伐匈奴、南平百越,扩大并锁定了中国的版图,陇蜀、辽东、大漠、南海,又在燕、赵、秦旧长城基础之上,加固増筑万里长城!
二、经济方面1、统一货币:原来六国使用各自的货币,强制使用成金、铜货币,全国流通,方便了百姓、商人的日常和出行以及商业的交易。
2、统一度量衡:简明的说,就是将称重、长短的计量单位统一。
三、文化方面1、统一文字:秦始皇嬴政令丞相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时流行于全国。
2、统一思想:秦始皇采用了法家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但该思想过于严厉,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惨案。但统一思想的想法,出发点是进步的。
(韩非子)
四、政治方面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自称为皇帝、朕。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世袭制度。另一方面,实施严刑峻法,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威望。
五、交通方面1、将道路加宽,并进行了准确的规划。
2、兴修水利,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很好的修养和发展!
总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定下了江山,功过也自有后人评说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转载,也可以关注我,大家互相讨论历史!
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2、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
4、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5、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6、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7、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8、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9、柏林会战:柏林会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整个战役,苏军共俘虏德军3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10、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着名的“闪电战”。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恐怖的事?
天启大爆炸。这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公元1626 年5月),北京发生的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
明史记载《明史·五行》记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蔽空,自昼晦冥,凡四五里”。天启六年五月 ,王恭厂是位于北京城西南方位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一场灾难,爆炸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四起遮天蔽日,自此白天变得阴暗,范围约四五里。
看到这,也许感觉只是一场寻常的,不过声势较大的爆炸。但随着其他的记载,感觉不一样了。
民间记载《天变邸抄》。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在明朝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天变邸抄中,细致集中报道了爆发的王恭厂大爆炸一事。内容非常详细,近3千字。
“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二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爆炸范围中,房屋、人全部被粉碎。
“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长安街一带,时从空中堕人头,或眉毛或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死伤达到了2万人,从记录看许多人被爆炸引发的冲击波肢解。
“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很多被爆炸掀飞的木石、人从天而降,像下雨一样。
“承恩寺街有女轿八肩过,震后,只见轿打坏在街心,女客轿夫俱不见”,轿子还在,但里面人不见,就像被蒸发一样。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受到波及受伤的赤身裸体,衣服被脱了。
“震后有人来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那些不见的衣服都飘到西山,昌平州教场,还有一些首饰。这像是受到冲击波的影响。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除了民间的,再看看其他人的记载。
个人记载《酌中志》。明朝宦官刘若愚,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曾编写明宫廷杂史《酌中志》,天启初年在内直房经管文书,他也记录了此事。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上午 7~9 点),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也是一声巨响,王恭厂周边的20多棵大树被连根拔起,产生的烟尘如灵芝?这不就蘑菇云,然后西安门一带掉落大量铁渣,经历了一段时间才停止。
“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一样,记载死亡万人左右。
“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这和邸抄记载类似,死者被震得肢解,全部裸体,而受伤的大多数也是裸体,衣物不见,但是木制建筑没有焚毁。
《明季北略》。明末历史学家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一书中也写了此事。内容大致与《邸抄》和《酌中志》类似,就不复述了。不过计六奇1622年才出生,1626 年爆炸发生时才4岁,估计写的东西大多数抄的上面两个。其他不少著作也记录此事。
诡异处“裸体”现象:死者皆裸,伤者也鬃帽衣裤鞋袜大多数没有了。如果说这些记载不是以讹传讹,那这种“脱衣裸体”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这些被“脱下”的衣服飘到远处,衣服挂于西山树上、银钱器皿飞刀昌平阅武场中。
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冲击波在波及人时,把全身衣服都震脱飘走?平常看到的爆炸讲解画面,都是衣服被炸烂。
死亡人数:《酌中志》死亡几千人,最多万余人,到《天变邸抄》怎么又变成2万人?在《明实录》中“压死男、女五百三十七名”、“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只存吴二”,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的死亡人数怎么只有570人左右?是隐瞒了吗?
谣言的恐怖其实,此次王恭厂爆炸,只是一次火药库的爆炸,按《明实录》记载死亡500余人,但是在《酌中志》《天变邸抄》的相继扩编下,事情变样了。
死亡500人先变成几千人,再到万余人,后来又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
本来只是“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后面又变成“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一个字变下,大多数变成全部,然后再变成“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一瞬间都没有了。
原先“四、五里许房舍尽碎.......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变成了“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
而且“周吏目之弟头忽飞去,其六人无恙”、“大殿做工之人,约有二千人俱成肉袋”、“宣府新推总兵,一响连人和马同长班共七人并无踪影”、“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饰尽去,赤体在轿”等等,一桩桩一件件,全部有鼻子有眼,刻画入微,细节清晰,让人不得不信。本来一明间报馆后又被谣传官方邸报。
不得不说《天变邸抄》的作者是个人才,这么多记载,属他忽悠的最厉害。到现在搜索,基本这事各种版本,陨石、反物质、外星飞船、核弹等等,怎么玄幻怎么来。
所以,这事我觉得够恐怖,一件寻常爆炸之事,俨然快变成世界三大未解之谜,谣言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