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之舞,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
中校之舞,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
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军队战斗力江河日下,成为一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军队。
无论是八旗子弟组成的军队,还是李鸿章的淮军为班底的政府军,在对外战争中每战必败,已经见怪不怪。
不过,镇南关大捷却出了“意外”,大清军队竟然爆了冷门,用最落后的武器,打败了装备一流的法国军队,粉碎了侵略者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让国人精神为之一振。
镇南关大捷背景1883年,法国军队入侵越南(安南),侵占越南顺化,强迫越南当局签订法安《顺化条约》:
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控制;平顶省并入南圻法国直辖殖民地;东京(北圻)行政由法国监督节制;法国驻顺化公使,可以随时“觐见”越南皇帝。
《顺化条约》是越南变为法国殖民地的亡国条约。
消息传到背景,慈禧勃然大怒。因为越南是大清的藩属国,法国人这样做,动了大清的奶酪。
那时的清廷,虽然腐败无能,但是死要面子,于是慈禧下令出兵越南,援越抗法,战争从此打响。一开始的交手,都以中国军队惨败而告终。
失败原因当然是清兵不堪一击,战斗力低下;但还有个原因是李鸿章怯战,不愿意扩大战争。
李鸿章在开战前,向广西巡抚潘鼎新下达密令:“战胜不追,战败则退”,意思是你打败也可以,没你的事。所以面对法军进攻,潘鼎新选择了不战而退,在越南的中国军队兵败如山,法军占领了越南北部地区,清军于1885年2月被赶出越南。
但是法军得寸进尺,想要入侵我国,镇南关大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如果镇南关战役没有获胜,法国军队肯定会得寸进尺、长驱直入,入侵我国南部,南方地区沦为法国殖民地也未可知。
所以说,镇南关战役的意义非凡,中国军民的爱国壮举可歌可泣,值得歌颂。
但是凡事反常必有妖,中国军队战斗力那么差,能一反常态、战胜法军一定是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什么?一是老将冯子材的舍生忘死,二是中国军民的同仇敌忾,三是地形对中国军队有利。战争发生的地点是镇南关,听名字我们就知道,这地方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镇南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5公里处,踞大青山、((古称锦鸡))隘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南天三”。
关城附近山峦重叠,谷深林茂,地势险要,古有“南疆要塞”之称,其险要程度一点也不低于山海关。
在大战开始后前,冯子材老将军,根据关隘地区有利地势,精心构筑了坚固防御阵地,打算拒敌于关门之外。
他的具体做法是,指挥士兵们,用土石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土石长墙,将东西山岭之间通道完全堵死,墙外还挖成深1.5米左右,宽5米左右的壕沟,并在东西山岭修建了多座堡垒,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
这就是说,法军想要进犯,只有硬着头皮向石墙冲击,先要冲进壕沟,让清军任意杀戮。而且此战中法军投入的兵力一共2000人,清军守卫要塞的兵力是3.2万人,大家哪怕是用石头,也不会让法军得逞,法军就是让拿破仑指挥也一筹莫展。
不但不管怎么说,镇南关大捷,都是可圈可点的,它毕竟是晚清军队的一个杰作。
镇南关大捷法军伤亡情况关于此战法军的伤亡,中法双方说法不一。
清廷的说法是此战斩杀数千法军:
开战三天战果: " 毙匪千余擒斩数百, 并夺获枪炮干讲不计其数。"——李鸿章奏报。
第八天的战果: " (初八日)毙匪千余, 斩首数百。"——冯子材、张之洞奏报。
" 镇南关连日胜仗,又报十三日官军克复谅山,法人大挫,斩擒千有余人,伤者不计。"冯子材、张之洞奏报。
法国方面声称有74人阵亡。
数据大相径庭,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可靠?谎报军情,虚报战功是清军的优良传统,反正没有办法核实,多报可以立功受奖,傻子才不多报。
甲午战争中,清军将领可以把败仗报成胜仗,打了胜仗夸大战果是情理之中的事。
镇南关大捷,法方的投入的全部兵力两千余人,清军宣称斩杀数千法军显然不可能。
法方宣称自己军阵亡74人,倒是比较接近事实。因为法国当时已经是多党执政,舆论也非常自由,没有办法统一宣传口径。
而且阵亡家属要领抚恤金,要被定为烈士,没有可能隐瞒。
但是镇南关大捷之后,清军还宣称一度攻克谅山,法军战败还导致了茹费里总理辞职,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只有几十人阵亡难以叫人相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参战的军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越南伪军,还有少部分汉奸。
大清腐败无能,经常被列强欺负,越南统治者也瞧不起他。
安南皇帝阮宪祖就说“清国政事,近来殊无可观,联昨日览清国京钞,见有支银给予英吉利,府库钱几空,何委靡也。甚至卖官鬻狱,无所不为,而盗贼、雨雹灾异频仍,意者其季(末)世乎!”
所以越南对大清,早已貌合神离,对法国人的到来,倒是有点热衷,毕竟谁都崇拜强者。
就在中法两军交战正酣的时候,1884年6月6日,阮氏朝廷与法国签订了《第二次顺化条约》,彻底倒向法国,宣布接受法国保护,还把清廷颁赐的玉玺当众摔碎,跟大清的宗藩关系到此结束。
连前线将领都承认,亲近法国人是越南人心所向:“彼都人士之心多趋附法人,其不愿从者,又皆庸懦不任事。即我军志在兴奋,与法为敌,岂不与越人心事相刺谬乎?”
所以在镇南关大捷中,参战军人既有法国军人,也有大批越南天主教民组成兰衣兵自愿参战,还有大批教民替法军运送枪炮弹药和军需品。
这些人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战斗力低下,战斗中伤亡率要比法军高。而且法国方面宣称的74人是法军阵亡人数,不包括伪军的阵亡人数,也没有包括受伤的法军。
如果包括受伤人数,法军一共有250多人伤亡:“总共死70 人,其中军官7人。伤188人,其中军官6人。"(法方战报)即便如此,也占了参战兵力的六分之一左右,也是非常可怕的。
不过镇南关大捷,法军吃了轻敌冒进,兵力投入不够的亏,并没有损失元气。4月23日,张之洞接到前方情报,认定法国援军赶到,将分三路攻占谅山。法国议员也通过决议,追加5千万预算,打算扩大战争。
对镇南关之战清军的取胜原因,李鸿章等人心知肚明,知道“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才见好就收,在同年6月跟法国人签订了《天津条约》。
你喜欢闻香识女人的哪个片段?
《闻香识女人》是一部由马丁·布莱斯特导演执导,1992年12月23日于美国上映的一部剧情式的电影。
本部电影用157分钟讲诉了一个十七岁高中生查理与历经岁月的军官史法兰关于互相陪伴与救赎的故事。
说实话我是在浏览影视话题“哪一部电影让你感觉到了成长”中被推荐去看的。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最深感受不是查理的坚守的正直,反而更多的是由阿尔·帕西诺饰演的中校给我带来了关于生命的进一步感悟。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有几个让我让我觉得很妙的情节安排和几个触动到我的片段。
第一个是整部影片很注重情节上的细节安排,导演用心的安排了两个顺序上的小细节。
一个是这部影片的名字《闻香识女人》中三个女人出现的顺序。
第一个是他们去纽约的飞机上遇到的空姐,中校从空姐用的名为“芙蕾丝”的英国香水和说话时的加州腔,对空姐做出判断:加州的小妞向往英国淑女,所以叫她达芙妮。
从这时起影片剧情中便开始表现出了中校对女人的迷恋和了解。
第二个是中校和查理在餐厅遇见的用“欧吉维姐妹”香皂的唐娜,在唐娜等她的男友的时间里中校邀请唐娜跳了一支她之前一直想学习的探戈,这段探戈被观影者评为这部影片的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把其成为绝世探戈。我认为要真正体会到这段《一步之遥》探戈的震撼之处在于一种带入感,要真真切切的带入中校演绎的盲人的角色定位。这一段探戈的完成,黑暗与不会跳探戈的唐娜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那一曲探戈的完成着实配得上后来响起的掌声。这一段从侧面体现出中校前半生的潇洒与肆意。
第三个是影片最后在中校慷慨激昂为查理申辩完将要离开时,在校园的道路里遇见的受到他演讲震撼的贝尔德政治学女教授唐斯。中校对这位女教授的香水的猜测依旧如往常一样准确,他那句“唐斯小姐,我知道到哪找到你”表现出了他再次萌生起了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第二个顺序是中校在死前的最后一趟出行中,完成他认为的重要的事的顺序安排。
他首先选择回他的哥哥家吃了一顿感恩节晚餐,后来才去他喜欢的餐厅吃饭,开着法拉利兜风飙车。这个首先我觉得足以看出其实家人在中校眼里是重要的,他渴望陪伴,就像查理每一次提出要回去的时候,中校想法设法提出的挽留。
———————————————————分界线—————————————————
下面我想分享几触动到我的细节片段,这些片段我初看时只是喜欢,再看的时候真的让我觉得是美好且耐人寻味的。
第一个片段是查理与上校的初见。
查理为了赚取圣诞节回家的费用选择在感恩节的时候到罗西太太家里应征,照顾在他们出游时留在家中的史法兰中校。在中校所在的小屋中,查理与中校的互相试探,从窗户外照进来的那一束阳光在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在中校的脸上的位置在变幻,对应着他们谈话过程中随着了解,中校对查理的感受变换。
最开始光影打在中校脸的前面,看起来模糊朦胧,体现着中校内心对到来的查理的陌生与不屑。到了听到查理说他得了“美国年轻之光”的奖学金,他移动身体,这时光影打在了他的脸上,使他的脸变得清晰了一点,侧面表现了中校的内心开始对查理有了一点认同。
第二个片段便是在中校打算举枪结束自己的生命时与查理那一段对峙,中校让查理给他一个选择活下去的理由,查理跟他说“你跳探戈和开法拉利帅极了”,“烦心了就跳跳探戈”。我觉得正是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让中校开始正视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糟糕,依旧可以把生活过好。人生其实就在这一段里,生命的终点本就是死亡,其过程就是有我们认为美好且热爱的事物填充起来的,那样便会在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中怀有希望。
第三个片段也是最后的结尾,中校回到他侄女的家,主动与两个孩子的和解,那一刻带给我的温暖真的是触及心灵,因为那一刻也是他与过去那一段的自己的和解。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能领悟出多重意义的电影,电影的前奏很慢,但后劲很强,希望还没看过的人看到了我这个回答能在看的时候稳住心态慢慢感受。
动漫里有哪些配角让你心疼?
二次元世界虽然是人类幻想出来的,但其本质还是我们心中对梦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某些角色虽不是主角,但也深入人心,深受广大二次元粉的喜爱,我常常想,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位家人、友人、恋人相伴该多好啊!
请大家看完,最后一位重点推荐。
大哥-艾斯“火拳”艾斯,他和路飞是难兄难弟,一样的皮,一样的浪,因保护义弟路飞用身体挡下赤犬的岩浆拳而死,明明白胡子都来了,却还是救不了你,此刻只能感叹路飞还不够强大吧,追求强大的力量只为能保护亲爱的人,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好伙伴-梅丽号也许你会问,船也算?对,她是一条船,一条与你共进退同生死的船,怎么不算,怎么不令人心疼?
大姐姐-海问香只因立场问题,就必须生死相对,可惜可叹!想一想,历史上两难的事情也多不胜数。
你的对手和你是一样的人,会说笑话,爱吃好吃的东西,是同样的儿子、父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如果可以,抛开这些就好了,那她就是完美的邻家大姐姐。
小妹妹-明日香她性格强,傲娇又自尊,时时刻刻在证明着自己,同时又脆弱得让人心疼。
“又没有人来抱我”
明日香大战量产机,简直震撼我也。
其实你可以活得不这么辛苦!有很多人愿意抱着你,守护你。
恋人-桔梗温柔善良美丽,巫女的身份却承载着不公命运,伴随着巨大痛苦,令人心疼。
命运的红线一旦断开,就不可能再接上,正如她和犬夜叉的结局。
桔梗最后死在最爱的人怀里,也算是一种凄美的幸福了。
玩伴-南瓜兽和矿石兽我们已经完全变成涉谷系的数码宝贝了,可惜,这一对纯真萌萌的玩伴就这样悲剧的成为了斗争牺牲品。
挚友-巫师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巫师兽之死,深深的震撼着我,这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遇到你,我活的再久也没有意义,我很庆幸能遇到你,谢谢你!”
亦师亦父亦友-自来也火影忍者中有这么一位牛逼闪闪的人物
他在我们孩童时期就是传说中的三忍之一,参加过忍界大战,战功赫赫
正所谓名师出高度,他的五个徒弟,个个实力超群,“正派”可通往和平,“反派”可毁天灭地
万万没想到,他在忍者世界中居然还有空写书,就是那个一不小心还畅销了的《亲热天堂》,卡卡西爱不释手!
这么厉害的人物,来21世纪,那是分分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吧。
可惜,并没有。
现实中的他,不但好色,还拿徒弟的钱出去浪,没多少同龄朋友,经常喝闷酒,媳妇也没娶到,施展一个通灵术,还要被通灵出来的蛤蟆鄙视......
怎么评价他?笨蛋一个!
可就是这么一个笨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自来也豪杰物语》
我不赌可以吗?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
我看好多人讲战争,那我就来点不一样的内容吧!
一、恐高的韩愈
在《唐国史补》有这么一段记载: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之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县令百计取之,乃下……”
这段故事是说,有一次韩愈突发奇想,想去攀登一下华山,结果真就让他爬上去了。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等到韩愈登山华山之巅后,再往下看,一下子腿就软了。
随后,韩愈两腿发抖,痛哭不已,怎么劝,就是挪不动脚,下不来了,为此甚至都写好了遗书。于是随行的华阴县令,找人弄来不少木头架子,并让韩愈喝醉,派个人上去用毛毯裹着他,递了下来。
二、他们有作案凶器
在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一次刘备下达了一个命令,民间禁止酿酒。结果,某一天抓到一个家中私藏酿酒器具的,刘备非要定这家人的罪,众臣也不敢去劝解。
结果没几天,简雍跟着刘备出门巡查,见路边有一男一女在走路,简雍就对刘备说了,这个男子要耍流氓,赶紧抓起来!
刘备就纳闷了,你怎么知道他要耍流氓呢?
简雍就说了,你看,一男一女,身上还带着作案的工具,这不是随时都能耍流氓吗?
刘备一听,就明白了简雍的意思,随后哈哈大笑,叫人放了前几天抓到疑似违规酿酒的人。
三、曹操也很幽默
曹操小时候很调皮,整天游手好闲,还爱飞鹰走狗,气得他叔父多次向曹操老爹曹嵩告状。有一次曹操又跑出去玩,结果在半路上巧遇其叔父,于是计上心来,假装中风,口歪眼斜还流口水。
毕竟是自己的侄子,叔父一看这场景,吓得够呛,急忙跑去找曹嵩。
结果等曹嵩赶过来时,曹操一切正常,并无任何中风的征兆。为此曹嵩还问曹操,你怎么回事?
曹操说,没事啊,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无中生有咒我中风吧?
从此以后,叔父再来告曹操的状,其老爹曹嵩也不再信了……
不过曹嵩死得挺惨的,当时他带着小妾去投奔曹操,结果走到徐州的时候被陶谦所杀,而被杀的原因竟然是小妾太胖,没办法翻墙逃跑:
“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
四、驴鸣送葬
老爹搞笑,儿子也是有样学样,这个事件也是曹丕为数不多的真性情流露,展现了其鲜为人知的一面。
曹操的部下中,有一个人叫王粲,这个人也搞笑的,不喜歌舞,偏爱听驴叫。后来他去世后,曹丕代替父亲曹操前往吊唁,在葬礼上,曹丕回忆起王粲的往事,情绪上来了,于是招呼众臣学驴叫:
“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没等众人醒过未来,曹丕自己先嚎了一嗓子,学了一声驴叫。大家一看,曹丕都学驴叫了,自己再不叫也不合时宜,于是本来很严肃的葬礼上,响起了一片驴叫声……
五、雍正帝是个段子手
又想起一个雍正帝的,别看这个皇帝冷面冷心,弄起兄弟来毫不手软,但在其当政时期,可称为清朝最勤勉的皇帝。他批阅的奏折也常常让人捧腹大笑,实乃最早的段子手,能上神评的那种。
雍正二年的时候,年羹尧一举平定了青海叛乱,雍正帝收到捷报之后,喜得不得了,随后就给年羹尧发了一封圣旨,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
那时候各地的大臣,往往会给皇帝上一封请安的折子,有时候雍正帝也会回复:
“朕躬甚安,尔等安好么?”
我挺好的,你呢?
“朕躬甚安好,又胖些了。”
我挺好,最近还胖了呢。
有一次,江南粮食歉收,河南和山东奉命调粮食过去,河南巡抚田文镜上书说,那边的人啊,不吃小米,还是都运小麦吧。结果户部尚书张廷玉却说,江南那边的人肯定爱喝小米粥的,还是运小米吧?
最后小麦和小米都运了过去,结果小麦卖光了,小米却无人问津。雍正帝于是大夸了田文镜一顿,田文镜得谦虚啊,说这都是皇帝的功劳,没想到皇帝就回了一句: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就写这么多吧!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间谍?
高山人/2021.9.10
这个问题问得面太广了,我看还不如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即一是从世界历史上来理解,二是从我国历史上来理解,这样就比较容易知道有哪些著名女间谍了。
首先,从世界历史上来理解,据我了解所知,比较著名的女间谍有六位。限于篇幅,恕我点到为止,不一一展开细讲。她们分别为:
一是玛加丽达-科涅库娃。她在二战期间,为了获得美国原子弹的秘密,曾成功混进了普林斯顿大学资深学者的小圈子,更重要的是连年过花甲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二是玛塔 哈丽,她出生于荷兰,效忠于德国,是一战期间最著名的女间谍之首。她的名字已成为间谍小说中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军事秘密的女间谍的代名词。
三是南希-韦克,她美丽、睿智、勇敢,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总能出色的完成艰巨的任务,又有着超凡的逃逸技能,德国纳粹因总是抓不住她,令盖世太保们对她都敬畏有加。
四是奥尔加-契诃夫娃,她出生于沙俄高加索地区,效忠于前苏联,据传1920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侄女奥尔加-契诃夫娃来到德国柏林,随后成了一名风靡全德国的电影明星,深受纳粹元首希特勒青睬。然而希特勒到死都不知道,奥尔加竟然是前苏联的一名超级间谍,她凭自己的容貌迷倒了众多纳粹高官,并窃取到了许多纳粹核心机密。
五是川岛芳子,她出生于北京,效忠于日本, 川岛芳子,是末代皇室满清肃亲王的第14位公主爱新觉罗-显纾。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便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在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成为了一名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出色特工。据说她在临刑前还写过一首诗:有家不得归,有泪无处垂。有法不公正,有冤诉向谁。这就是她亦真亦幻、亦正亦邪、漂泊一生的写照。
六是约瑟芬-贝克,她出生于圣路易斯,效忠于法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她以其性感大胆的舞蹈和柔美歌声曾红遍法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美国黑人超级女明星”。
其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记载的杰出女间谍也有四位。第一位就是女艾,堪称中国古代第一位女间谍。相传在夏商时期,为了帮助少康夺回王位,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统治中心,打探消息,了解民情,为少康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左传》中有“使女艾谍浇”记录。也正是由于女艾的机智勇敢,少康才能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了寒浞。后来,在少康的治理下,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第二位就是妺(mò)喜,妺喜,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妺喜其实是施国赠送给夏桀的礼物。当时施国被夏打败之后,施国为了求和,送了大批的牛羊,马匹和美女贡俸给了夏桀,其中就包括妺喜在内。妺喜生得眉清目秀,妆霓彩衣,绝色佳人,令夏桀十分喜爱,夏桀也因此沉迷美色,听信谗言,导致国家衰落。当时的商朝已经开始崛起,妺喜与商朝大臣伊尹密谋,不负重望,促使夏朝灭亡;
第三位就是西施,西施本名施夷光,是越国送给吴国的礼物。她为了越国而入吴,挑拨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为助越灭吴中起到重要作用,并立有汗马功劳。但她的结局不太好,据大多史书记载,她最后是投西湖自尽的;
第四位就是貂蝉了,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大美人。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给董卓完成连环计。她既要讨得董卓的欢心,又要勾引吕布。王允先是把貂蝉许配给吕布,然后又送给董卓做妾,导致吕布和董卓生嫌成怨,最后王允得利,要貂蝉说服吕布杀了董卓这个老东西。当然,除此之外,在中外近现代史上,也还有不少的女间谍佳话,这里就恕我不再作其它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