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平民军师,刘备早期谋士是糜竺孙乾简雍
三国之平民军师,刘备早期谋士是糜竺孙乾简雍?
蜀汉集团是真正从平民慢慢做大的一个集团,有人说刘备好歹也是皇族后裔,其实那个时候汉朝的皇族后裔少说有二三十万人之多,压根就不差他这么一个。
那么他是怎么起家的呢?其实多亏了他身边有一帮甘心辅佐他的贤士。其中糜竺、简雍和孙乾就是三位贤士。
在当时的徐州,说起糜竺,那等于就是在提房地产大佬王某林一样。因为糜竺基本上就是徐州首富,他家家财万贯,遇上刘备也算他运气不错。
刘备当时比较落魄,既没有兵权又没有钱财,显得十分尴尬,但是他有创业的斗志,现在就是缺一个金主。
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这个时候糜竺看中了这笔投资,他愿意投资刘备,充当他的天使投资人。在糜竺的帮助下,刘备不仅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而且成为了徐州牧,统辖一州的事务。
那么糜竺有那么傻,白白地把自家的钱财给刘备吗?当然不会,糜竺这么做的背后,还有一个大动作,那就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这就跟当年真定王刘杨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光武帝刘秀一样,糜竺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后,两家算时正式成为了亲戚关系。
糜竺这一把赌的有点大了,因为他始终认为刘备跟刘秀一样,早晚会成就一番大业。结果没想到的是,徐州居然被吕布和曹操先后给拱了。
刘备再次成为了丧家之犬,已经下了注的糜竺到底该不该继续跟进,这就是考验他的时候了。结果糜竺选择继续加注,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刘备,跟着刘备前往荆州。
结果在这里刘备打下了一片天下,而糜竺兄弟俩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是这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刘备的媳妇儿糜夫人,被曹操给捉了去,不知生死。
当然了,文学作品中,将糜夫人幻化成为一名贞洁烈女,宁可投井而死,也不愿拖累孩子刘禅。不过这里有一个错误,刘禅的生母是甘夫人,为什么关键时刻,是糜夫人抱着刘禅呢?
当然了我们不管这些,糜夫人死后,糜竺糜芳依旧跟随着刘备南征北战。最终都成为了刘备重要的臣子,尤其是糜竺更是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毕竟是大股东。
不过后来糜竺的弟弟糜芳投降了东吴,使得荆州丢失,糜竺自认为在蜀汉也混不下去了,所以没多久就抑郁病死了。
孙乾誓死跟随刘备,是刘备的铁杆粉丝。要么说刘备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君主呢!刘备刚到徐州的时候,不仅让糜竺两兄弟散尽家财来帮助他,而且还招揽了一帮人才,这里面就有孙乾。
孙乾看中了刘备能够成就大业,所以誓死相随。我们看三国演义中打酱油最多的就是孙乾,但凡刘备这边的戏码演不下去了,就会让孙乾出手搞外交。
孙乾不是谋士里最出众的一个,但是是跟随刘备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孙乾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刘备,所以刘备对孙乾的信任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后随从周旋。---《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很多人觉得孙乾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一个人,其实我们会发现,正是像孙乾这样的人,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才让刘备有信心走下去。
换句话说,刘备之所以能够走下去,正是因为得到了孙乾这样忠心的人。孙乾当然没有诸葛亮、庞统还有法正的能力,可是他足够忠心,又肯为刘备卖命,我觉得这比有才华要重要的多。
在一家企业里,混得最好的,未必就是最聪明的那个,但肯定是最忠诚最不怕吃苦的那个,孙乾就是这样的人。
在刘备阵营中,孙乾的地位仅次于金主糜竺,这可都是他靠自己的人品和行事作风换来的,的确非常不容易。孙乾并没有苦尽甘来,因为他没有看到刘备称帝那一天就去世了,不过他对刘备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
简雍是刘备铁杆发小,属于刘备的心腹兄弟。要说刘备真正的嫡系人马,当属简雍一个。两个人从小关系就非常好,可能都比较喜欢编草鞋,所以是事业上好伙伴。
后来刘备起兵打天下以后,简雍也就紧随其后。但是简雍是个文人,压根就不会带兵打仗,所以简雍在文学作品里出场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谁也没有丰富多彩的一生呢?简雍也不例外,他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发小,被刘备委以重任。简雍在刘备集团,基本上就是外交部长的职位,一般外交事宜,都是交给简雍去办理。
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尤其是简雍劝降刘璋这件事,绝对可以让简雍名垂青史。;刘备带着大军帮助刘璋击退张鲁的时候,简雍就跟刘璋相处的不错,可能两人的爱好也相同,都喜欢喝酒看姑娘跳舞。
所以一年以后,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的时候,刘备带大军围攻成都城,是简雍亲自前往成都城内,将刘璋给劝降的。
可能劝降的过程是这样的,简雍告诉刘璋,等到他投降了,他们依旧可以坐在一起喝酒,看姑娘跳舞。刘璋一想,这倒是不错的一个主意,所以就相信了简雍,投降了刘备。
结果刘璋被刘备发配到了老远的地方,压根就没办法再跟简雍见一面,刘璋算是肠子都悔青了。至于简雍的结果,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应该是在蜀汉善终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三国中哪个人物的文学造诣最高?
杨修。
你玩的最长时间的一款游戏的名字是什么?
只为王者,不愧荣耀,大家好,我是始终钟情的搞机米!
回顾了过去的十几年,还真有几款游戏,就算过去很多年了还在玩的!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三国群英传Online
无数人听说并玩过单机版的三国群英传吧。online版本在2005年夏天开始公测,我也是这个时间入坑,当时以买电脑学习英语的借口,从老爸那里讨来3000大洋,外加从同学那里借来的700元,购入了一台256M运存的七喜台式电脑,当然学习了三个月的英语后,被同学带上了网游之路。
游戏的职业分武将、军师、方式、豪杰四大职业,对于小白的我,选择了奶妈军师职业。这个游戏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带兵系统,军师可以带8条兵(豪杰是10条,连武将最多也可以带2条),国战系统是这个游戏的主要玩法。每周两个晚上的两小时万人国战,在三国的虚拟世界里,各种公会之间的攻城略地,简直不要太畅爽!十几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万人空巷的国战场面,我都忍不住登陆一下游戏去各种战场游荡游荡,寻找一马平川的潇洒!
二、烈焰遮天
这是一款不是很出名的手游,玩法不算复杂,就是不停的升级到99级,再转一世,满级是九世99级,游戏模仿《传奇》的玩法,大量的玩家也是因传奇模式而来,每周晚上沙城,满屏都是技能特效,几十个公会在互相厮杀。游戏的玩法毕竟属于单调暴力的那种,谁氪金多,谁的战力就高,使得一开始服务器有几十个公会,慢慢磨合到几个,最后变成连个阵营在拉锯。脚本的出现让挂机变得更加自动,练级也容易了很多。只为PK而生,是这款游戏的精髓。
三、《征途》手游版
端游的《征途》早就成名十几年,一个氪金无数的端游,最终改成手游开始新一波的圈钱运动,征途公司开发的手游版,运营方是腾讯。无数从端游怀旧过来的征途老玩家,在手机上也完成了曾经多么熟悉的跑骆驼,晚上6点跑商,满地图追杀仇人。当初端游的激情似乎一下子在手游上找回了当初厮杀的感觉。当年在端游的充值,转化到手游的充值,几十万的氪金玩家在服里战力也就几十名,想拿下前十,没几百万真的没门。
不氪金的玩家,可以在手游段做商人买卖银子,倒卖装备,24小时刷地图boss,依然有其发挥的余地!
每次上线不是我去追杀仇人,就是仇人来追杀我,所以不许得仪仗一个强大的公会,才能在手游端平安跑商!正是因为这种互助的模式,使得征途盛久不衰!不罗嗦了,我先上线去追杀一下我的仇人!
四、王者荣耀
这一个款公平的5V5对战游戏,当初为了戒掉《征途》,跟着同事入坑的游戏。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几乎不需要氪金,我也能上天下地。历经3年由于的《王者荣耀》,已经占据手游届大部分的江山,开黑模式可以让这款游戏可以一直流行下去,直到有全新模式的游戏的出现,也许热度才会褪去!
亲们,你们肯定也有自己一直坚持玩的最爱游戏。请留言告诉我!
百姓是自愿跟随刘备迁徙还是被胁迫?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携民渡江是作者大力渲染的章节。在这个章节中,刘备以仁义对待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当刘备南撤的时候,百姓们争先恐后地随刘备渡江南撤,没有渡江的百姓沿江痛哭。刘备见此情景,甚至要跳江自尽以谢百姓。那么,这些百姓真的全部都是心甘情愿追随刘备的吗?
一、随刘备撤退的百姓以及他们的下场。刘备在北方失败后,南逃到刘表的荆州暂时容身。刘表把新野小县给了刘备,利用他抗拒曹军南下。在暂时安定下来后,刘备便以新野为根据地,开始扩张实力。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刘备的实力得到了迅速扩张,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在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在樊城一带抵御曹军。让刘备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正当他们为抵抗曹军而奔忙时,接替病逝刘表的刘琮,在部下的劝说下主动投降了曹操。当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消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刘备只得率领十几万军民渡江南下,躲避曹军的锋芒。
刘备在襄阳城下喊话刘琮,要和刘琮见面,刘琮也并不露面。刘备拒绝了诸葛亮攻打襄阳的建议,率领军民撤往江陵。曹操在接受刘琮的投降后,马上询问刘备的去向。当知道刘备的目标是江陵后,立刻挑选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奔驰了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的队伍。
由于遭到了曹军突袭,刘备的军队被曹军打得大败。在这场混战中,刘备的两个女儿、徐庶的母亲都落到了曹操的手中,刘备依靠张飞的断后才逃得一命。连刘备的家人都无法保全,那些随刘备南下的百姓就可想而知了。这些百姓处境十分凄惨,他们在遭到了曹军的劫掠后,被曹军押回北方安置。
二、随刘备南撤的百姓组成。随刘备南撤的百姓主要由几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是刘备部下的家属。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在新野招兵买马,招揽贤才。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他充分发挥诸葛亮的治国理政的能力,使得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加。
在短时间内,刘备的军队就发展到一万多人,而且还包括水、步军种。这些军队随同刘备一起南撤,他们的家属自然也跟随在一起。上万部下的家属,不是一个小数目,刘备也不得不带着他们。例如在长坂坡之战中,徐庶就是因为母亲被曹军俘获,才离开刘备投奔了曹营。
第二部分是不愿意被曹操统治的百姓。新野位于荆州的北部,是抵抗曹军的前哨。在这一带居住的百姓,有很大一批是从北方迁移来的。他们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由于曹操在北方的战争中,多次采取屠城手段,杀害了大批无辜百姓。所以在这些逃亡的百姓中,有很多人与曹操有着仇恨。他们当然不愿意落在曹军的手中,要随刘备南撤。
在刘备来到襄阳城下的时候,虽然刘备没有和刘琮见面,也没有攻打襄阳而撤走。可是襄阳城中有不少不愿意投降曹操的军民,偷偷翻越城墙,加入到刘备的队伍中。他们也属于不愿意归顺曹操的那部分人群。
第三部分是刘备逼迫迁走的百姓。虽然《三国演义》中把刘备写得无比仁义,但是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书中写道刘备看到百姓迁移的凄惨状况,就要难受地跳江自尽。可是当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刘备为了逃命,连家小都不要了。可见,刘备的那些作为,只不过是一种姿态罢了。
在战争年代,每一个君主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采取非常的手段,迁民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在那些君主眼中,百姓是一种战略资源,不可能让给敌人。曹操就曾经多次大规模移民,使得汉中、关中、淮南成为一片无人的空地。刘备自然也不会把百姓留给曹操,肯定要全部迁走。
新野是弹丸小县,刘备在这里休养生息,能够发展出一万多的军队。这其中的功劳,主要是得益于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后,就向刘备建议,发展商业,收税增加财力。在全县清查户口,对那些没有户口的百姓进行登记,编制户籍,抽丁扩建军队。刘备在实施诸葛亮的建议后,实力迅速得以提高。
从诸葛亮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新野的百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凭借着这些管理手段,他在南撤的时候,自然很容易就能够把百姓撤走,给曹操留下一片废墟。这种坚壁清野式的迁移,是不可能没有被迫的情况的。可是在那种情况下,百姓也无可奈何。
因此,在刘备南撤的过程中,这部分百姓的行动并不积极。由于他们的拖累,刘备的军队一天才走十几里。当曹操占领襄阳的时候,刘备才走到襄阳到江陵的一半路程。在曹军精骑的奔袭下,刘备被打得大败。这正是这部分百姓的消极行动,使得曹操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屠杀,而是把他们押回北方安置了事。
三、刘备携带这些百姓南撤的目的。那么,刘备携带着十几万军民南撤,除了对曹操坚壁清野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他为什么要冒着行动迟缓的风险,也要带着这些没有战斗力的百姓南撤呢?
其实,这是刘备的一场豪赌。刘备之所以要携带这些军民南撤,目的就是要夺取江陵。江陵是荆州中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它地势险要,控制着长江上游的交通。在江陵还存放着荆州的大部分钱粮物资,是荆州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如果刘备能够抢先一步夺取江陵,他就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水军在关羽的率领下,在完成了在汉水阻击曹操的任务后,正经过江夏赶往江陵。有了关羽的水军支持,刘备可以在江陵阻击曹操,并且和江夏的刘琦联合,占领荆州的江南四郡。这样,刘备就能够凭借大半个荆州抵抗曹操,同时基本上实现了《隆中对》中第一步控制荆州的设想。
但是,如果仅仅凭着刘备的那几千步军,是不可能夺取江陵的。江陵易守难攻,在赤壁之战后,曹仁守卫江陵,和东吴的周瑜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争夺。最后,还是在关羽“绝北道”的配合下,周瑜才迫使曹仁撤退,夺取了江陵。在后来曹丕与东吴的争夺江陵之战中,吴将朱然也是以数千人马守住了十几倍于己的曹军的进攻。
刘备要夺取江陵,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这些百姓。他可以采取几种办法,来迫使江陵守将投降。刘备可以让这些百姓去哀求江陵守将,乞求他们搭救自己,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如果江陵守将拒绝,就会产生两种后果。
一种是江陵城中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人士,被当面的情况感动,引发江陵城内的内乱。另一种后果是百姓对江陵守将的态度不满,对江陵发动强攻。这两种后果的出现,对江陵的防御都是致命的。刘备在这个时候再对江陵发动进攻,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说,刘备控制下的这十几万军民,是他夺取江陵的最大筹码。没有这些军民的帮助,刘备是根本没有夺取江陵的希望。因此,刘备无论如何也不会抛弃这些军民,他是在进行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能够赶在曹军到来之前赶到江陵。当曹军的追兵到达长坂坡,发动对刘备的袭击时,刘备知道自己已经赌输了。所以他根本没有进行抵抗,就仓皇逃走了。至于那些跟随他南撤的百姓,刘备也毫不顾及了。
结语:刘备在南撤的时候,携带了十几万军民。这些军民在长坂坡之战中,大部分都被曹军俘获了。曹操将他们迁回北方,进行了安置。在刘备的这些军民中,有他部下的家属,有自愿跟随躲避曹操的人员,更多的是刘备强迫迁移的百姓。
留之所以要带领这些百姓南撤,是要夺取荆州的战略重镇江陵。刘备必须要在这些军民的帮助下,才有夺取江陵的可能。因此刘备和曹操进行了一场时间上的竞赛。在长坂坡遭到曹军突袭时,刘备就知道自己输了。他抛下了这些跟随自己的军民,自顾自地逃命去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在这里先说明这个题目的一个小错误,那就是太平天国并不是在东乡封的王,而是在永安封的王。太平军在紫荆山区转战后,决定突出包围,攻打桂林。于是先突围到了武宣,在武宣东乡扎下大营。后在取得几次包括官村大捷在内的胜仗后,继续进军攻下永安州,这也是太平军攻打下的第一座州城。
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了休整,并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进行了探讨。最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太平天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永安建制”。这一次建制,初步规范了太平天国的规模,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奖惩制度,建立了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分封诸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永安,太平天国除了洪秀全为天王万岁外,又分封了五王。这五王分别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 ,后护又副军师韦正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以上所封各王,受正军师东王节制。
在这个封王中,我们可以看到,东王杨秀清俨然成了五王之首。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权力代表层中,成了洪秀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那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要从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说起。我们看诸王的封号,在王爵前都有军师两字。石达开虽然暂时没有,但在后来也加上了军师的名义。这个军师负责制就是太平天国的特色。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他只管宗教精神方面的事物。而具体的世俗的事物由军师来负责处理。在五王中,杨秀清和肖朝贵都是正军师,而冯云山和韦昌辉都是副军师,他们四人是处理太平天国世俗事物的主要负责人。
杨秀清和肖朝贵之所以排在前列,这是因为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出现过冯云山被抓,洪秀全前往营救的情况。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杨秀清采取天父下凡附身,肖朝贵采取天兄下凡附身的形式,稳定了局势。洪秀全事后也顺水推舟的承认了他们的做法。因而他们获得了替天父、天兄代言的权力。所以把他们排在首位。
同时,这两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杨秀清处理事物的能力很强,后来李秀成在他的自述中也谈到,“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封王只是对他手中权力的一种肯定。
而肖朝贵军事能力极强,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精兵猛将都出自他的手下。在太平天国起兵后,肖朝贵一直是前锋,号称冲锋第一。他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顶梁柱。
那么,洪秀全这样封王,就不怕大权旁落了吗?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封王里看到一丝端倪。首先,各王并不是仅仅只是有一个王爵封号而已,各位在名义上还各管一方。这样,各王都有各自的部属。杨秀清虽然权高位重,但他也不能剥夺其他各王的下属。这就为将来,如果杨秀清图谋不轨时,其他各王起兵勤王留下伏笔。
第二,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为正军师,但是,他还封了肖朝贵为正军师。虽然,杨秀清有节制肖朝贵的权力,但是,在处理世俗问题方面,两个人的权力是相当的。而且,肖朝贵手中掌握的军队强悍,比杨秀清的军事实力要强得多。
同时,相比较杨秀清掌握天父代言的权力,肖朝贵也拥有天兄代言的权力。而洪秀全又认肖朝贵的妻子为妹妹,笼络住了肖朝贵的心。这样,杨秀清和肖朝贵互相制约,洪秀全也不怕杨秀清一家独大。
第三,虽然杨秀清有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开拓者冯云山位列南王。冯云山是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接引师,是冯云山吸收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这是杨秀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杨秀清做事过于离谱的话,冯云山可以出面对他进行制约。
冯云山在拜上帝会里面威信很高,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的骨干,大多都是冯云山接引入会的。可以说,冯云山就是洪秀全在世俗的代言人,没有冯云山的努力,根本就没有拜上帝会的壮大,也不会有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虽然杨秀清拥有替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在一般教众心目里,冯云山的话更为可信。杨秀清想要发号施令,也要有冯云山的认可才能顺畅。
这样,有了肖朝贵和冯云山的制约,杨秀清即便是排在五王之首,有制约其他诸王的权力,可也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杨秀清也不会对洪秀全的天国领袖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于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层就出现了这样的格局:洪秀全为天国的领袖,而杨秀清具体处理天国的军政事物,肖朝贵和冯云山参政议事,五王共同决策。这样的格局,也使得太平天国前期得以顺利发展。
可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先是冯云山在全州受伤,后牺牲在蓑衣渡。接着肖朝贵在攻打长沙的时候,在城下中炮阵亡。这样一来,四大军师就只剩下杨秀清和韦昌辉二人。韦昌辉和石达开论资历、地位、战功都远不能和杨秀清相提并论,无法对杨秀清产生制约。
失去制约的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取得一定成绩后,开始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滥施威权。最终,他的权势欲望达到顶点,要求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忍无可忍的洪秀全只得采用了封王时的最后的伏笔,动员韦昌辉和石达开勤王,诛杀了杨秀清,造成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但是,造成“天京事变”的根源,未始不是从永安封王开始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