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二年,1699年出生的名人
乾隆二十二年,1699年出生的名人?
吴绍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出生,字二南,山东海丰人,清朝大臣。诸生。
雍正二年(1724年),世宗命京官主事以上、外官知县以上,举品行才猷备任使,即亲戚子弟不必引避。时绍诗世父象宽官湖北黄梅知县,遂以绍诗应诏,引见,分刑部学习。
雍正十二年(1734年),授七品小京官。乾隆初,累迁至郎中。外擢甘肃巩昌知府,迁陕西督粮道。总督永常劾绍诗采兵米侵怒,夺职,下巡抚锺音鞠治。绍诗以市米贵贱不齐,为中价具报,非侵怒。状闻,发军台效力,以母病许赎。
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高宗南巡,绍诗迎踏。起贵州督粮道。迁云南按察使。调甘肃按察使,就迁布政使。旋以忧归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服除,擢刑部佳郎。出为江西巡抚。
乾隆年间二十二年为何封国?
主要为维护封建统治,具体的封国的原因有如下几条:1、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同时为防止国内反清势力与外族勾结,危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从巩固满族统治政权的目的出发实行封国。
2、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
3、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
4、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5、为了整肃浙省海防,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6、清政府夜郎自大。
谁的反腐败举措更为有力?
你好,康熙、雍正、乾隆谁的反腐举措更有力?真相君认为康熙帝反腐前期举措适当,后期反弹严重,乾隆帝反腐有决心,方法不对,只有雍正帝反腐力度最大,举措最适,效果最好。
康雍乾号称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而且有时候历史学届直接把雍正过去,号称“康乾盛世”,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没有雍正,真不一定能看到乾隆盛世。
一比较三朝的反腐举措
1.康熙朝举措——前后期有明显的分水岭
年轻的康熙对贪污行为深恶痛疾,认为这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存亡,把惩治贪污腐败看作治国之重,所以,他制定了一整套有力的措施。
康熙二十四年秋审,康熙帝表示人犯中如果有其他的犯罪,或许可以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但如果是贪污犯罪的,该杀就杀, 不能姑息养奸。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惩治贪污的决心。
对于各地的贪官污吏,康熙也是狠下杀手,按重判刑,甚至判处死刑,康熙帝的严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很多官吏不敢贪污,政治清明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康熙晚期却放松了对贪污行为的处理,这时的康熙帝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魄力,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贪污再次盛行。
2.雍正朝举措——严刑峻法,从一而终
刚开始打击腐败的时候,雍正就颁布了很多条例,严肃清查,从严法办。雍正曾连下多道圣旨,还派出自己的信任大臣去查账。如果被查到了,当场就要罢官,然后抽调官员接任。而且雍正还组成了审查各地开销的机构,全面清查各地机构的钱粮。
雍正的手段非常明确,罢官,索赔,抄家,步步为营,而且不管职务有多大,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州县府衙,只要查到,马上罢官,立刻进行抄家,拿抄家的钱财来补亏空。不得不说,这个措施非常有效。
雍正还有杀手锏,那就是杀一儆百。他继位后不久,当时曾发生过主考官科场舞弊的大案,雍正直接判处了腰斩的极刑。还让当时的朝廷大吏都去观看,给当时的官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3.乾隆朝反腐——有决心,方法不对
大家都知道乾隆时期出了历史有名的大贪官和珅,以至于许多人都认为乾隆肯定是个纵容贪污的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据统计,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贪腐问题判处死刑的,乾隆一朝就多达20多人,几乎整个清朝的一半以上。另外因为贪污“抄家没产”、“充军发配”、官员,更是数不清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乾隆帝也曾采用了雷霆手段对付腐败。可是,为什么情况越治越严重呢?因为乾隆帝的方法不对。
乾隆帝一个很奇怪的做法就是让大贪官去查小贪官,这样的结果就是,小贪可能被做掉了,但是大贪却更肥了。而且大贪的保护伞能力更强了,当然,最大的保护伞就是众所周知的巨贪和大人,乾隆帝靠着这样的大贪去反腐,能有好的效果吗?
而且乾隆朝还有个奇葩的规定,可以根据贪腐官员犯罪情节的轻罪,用不同的银子来免除一定刑罚。这就严重纵容了贪污行为。
二通过库银对比三朝的反腐效果
那么各朝治理贪污的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库银来看下。
康熙帝由于晚年的纵容,导致官员成风,国库空虚。据说雍正即位的时候,国库中的库银是700万。
而在一系列雷厉风行的高压政策下,雍正的贪腐整治获得明显的成效,雍正五年的时候,国库中的银子就增加到了5000万两。乾隆去世的时候,雍正给他留的钱超过了6000万两。
乾隆死后,和珅被嘉庆帝抄家赐死,据记载,从和府抄出来的白银达八亿两之巨,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才几千万两。乾隆朝的血已经被这些贪官吸干了,据说,乾隆留给嘉庆的国库几乎是空的,当然,如果算上和珅的资产,那还真不少。
为什么雍正朝的反腐举措这么有力呢,康熙后期因为九子夺嫡,浪费了巨大的心血,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治理贪污了,而且,康熙晚年非常爱惜他的名誉,在意百官世人对他的评价,他愿意成为人们口中的圣君,而圣君多数都是仁慈的。
而乾隆则是含着金钥匙登上皇位的,有大把的钱财可以挥霍,本身对贪污的观念就不一样,而他又处处以爷爷康熙为榜样,也有着“仁爱”“圣君”的情怀,也不能完全放开手脚。
雍正则不同,他四十多岁登基,之前已经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心知百姓深受贪污之害。而且,雍正为人果敢刚毅,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自己的名声算什么,别人骂就骂,自己该干还是干。
综上所述,三朝之中,雍正的反腐举措是最有力的,清朝出现康雍乾盛世的局面,雍正的贡献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乾隆通宝前面背面都刻着图案?
乾隆通宝正面为这四个字,背面为两个满文,左边为宝,右边为铸造局名。 乾隆通宝,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乾隆常见的共有二十二个铸局,新疆红钱有六个铸局。
弘历在位多少年?
弘历在位60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185]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1]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2]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169]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