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百科,「出血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2023-08-16 12:45:08 77阅读

出血热百科,「出血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呈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经过。重症患者会出现腔道出血、脑水肿、颅内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

出血热百科,「出血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免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以大林姬鼠为主。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液和尿液中携带病毒,虽然有接触后发病的个别病例,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类、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亦可导致感染。

4.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出血热后病毒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尽管我国从恙螨和柏次禽刺螨中分离到汉坦病毒,但其传播作用不确定。

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等并发症。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Ⅱ型病毒的感染率能够得到较好地控制和下降。

2.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实验鼠咬伤。

3.接种疫苗:我国研制的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型),已在流行区使用,几乎所有人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要加强注射。但是有发热、严重疾病和过敏史的人不能接种。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谢谢阅读!

出血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

出血热也叫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常见症状有三红(脸红、颈红、胸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治疗以对症、并发症预防处理,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隔离。按乙类传染病及时上报。

总之,预防出血热,防鼠、灭鼠是关键,做好食品、个人和环境卫生。预后恢复较慢,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据统计病死率由原来的20%降为5%,病愈后一般无后遗症。

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正规学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等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尿液、排泄物产生的气溶胶,污染的食物或被嗤齿类动物咬伤由宿主传播到人的。2011年至2015年,我国每年收到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报告均在1万例以上,400多人死亡,2016年略有下降。因此,流行性出血热仍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4—42天,一般为7—14天。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5期

1.发热期:

发热:起病急,突然畏寒发热,39—40℃。热度越高病情越重,热程3—7天,有达10天以上者。轻型病例仅持续1~2天。在发热期可以有“三红”体征和“三痛”症状。

三红体征: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三痛症状: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及眼眶痛。

2.低血压休克期:

发生于病程4—6天,持续1—3天。主要表现为毒血症症状加重,“三痛”、淤点、淤斑更明显,面部、眼睑、球结膜水肿加重呈泡状,视物不清。同时发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烦躁不安,甚至恍惚,躁动,精神异常等。在注射部位以针眼为中心呈大片淤斑。常合并腔道大出血。少数病人可合并DiC、脑水肿、ARDS和急性肾衰。

3.少尿期:

为本病的极期,发生于病程5—8天。也可以早在第三病日,迟至第十病日,一般持续2~5天,少尿时间越长,肾脏损害越重。少尿(每日尿量少于500ml)或无尿(每日尿量在50 ml以内),尿蛋白,细胞及管型增多,尿中可出现膜状物。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恶心、呕吐加重,出血点增多,部分病人可合并腔道大出血。

4.多尿期:

一般以24小时内尿量2000ml以上为多尿。每日尿量以4000~6000ml为多见,最多可超过10000ml,持续时间多为2周左右。尿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

5.恢复期:

大多数患者病后3~4周开始恢复,尿量恢复到每日2000ml以内,各种症状逐渐消失,尿比重及BuN等正常。1~3个月才能恢复,少数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等。

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如抗渗出、止血、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重症患者要依靠肾透析帮助度过少尿期。

流行性出血热重在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性出血热 的预防也是针对这3个环节采取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而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1.灭鼠:冬春季节开展灭鼠对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有事半功倍之效。在家鼠型疫区开展灭鼠,应以毒饵为主,辅以器械辅杀;同时要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铲除鼠窝,消除鼠类栖息场所。流行区内要禁止养猫,据资料介绍,家猫不仅可感染出血热病毒,而且还可以体内复制病毒并排出体外,起到传染病毒的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抓鼠或儿童接触鼠类。

3.防止病从口入,要妥善保存粮食,避免食物被鼠污染;要禁止不卫生的食品的制售,剩饭菜要妥善保存,加热食用,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要防止从呼吸道感染病毒,防止吸入带毒的尘土。

5.防止螨虫叮咬,避免野外露宿,捕鼠时加强个人防护。

6.疫苗: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地区,尤其是受灾后的农民、水利工地工人、野外作业、野外留宿人员等,在城镇的粮库、食堂的工作人员,实验动物饲养人员等,及由于经济开发、部队调动,从非注对得起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员等均应接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