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传位给谁,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娶漂亮的扈三娘

2023-08-15 10:45:09 77阅读

宋仁宗传位给谁,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娶漂亮的扈三娘?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在朝廷的压迫下,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聚集在梁山和朝廷抗争的故事。这108位好汉里不全是男人,还有3名是女人,分别是顾大嫂、孙二娘以及扈三娘。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女人一般都在家相夫教子,甚少抛头露面,可她们三人却上战场杀敌,真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三人里面,顾大嫂是和她的丈夫一起上的梁山,在梁山继续重操旧业开客栈,生活改动较小,相对也比较幸福;孙二娘也是和她的丈夫一起上的梁山,虽然生活发生了改变,但身边还有最爱的人陪着,日子也不算难过;唯有扈三娘,不仅家破人亡,还被迫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宋仁宗传位给谁,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娶漂亮的扈三娘

那么为什么宋江不敢娶漂亮的扈三娘?

首先,此时宋江可以说是梁山泊的二当家,如果他想要娶妻,尤其是像扈三娘这样战败的人,首先而应该是晁盖,才轮得到宋江。如果他趁晁盖不在,而借助近水楼台之利,将扈三娘娶了,难以服众。故而宋江不娶扈三娘,有怕不得人心的原因在。

其次,宋江本人并不会武功,只是心机较深。而扈三娘恰巧与他相反,扈三娘其人美艳无双,且娇生惯养,武功高强却不善心计直来直往。宋江驾驭不住,之前的阎婆惜只是一个没有背景,光有美貌的普通妇人,宋江都无法驾驭,更别说阎婆惜根本比不上的扈三娘了。 故而,宋江不娶阎婆惜,也有他驾驭不住的原因在。

再次,宋江喜欢的是权力,至于美女,现阶段并没有兴致,而且宋江此时无拘无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吴用在一起谋划别的事情。如果有个女人,一旦看透了宋江心底的秘密,会让宋江无法在众人面前立足。

第四,宋江受到过女人的伤害。一个近似烟花的女子阎婆惜,宋江都制服不了,更何况这一个武艺高强的女人,宋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对女人有些畏惧,尽管他想要漂亮女人,可是他没有这个胆子,毕竟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第五,宋江上梁山是由于晁盖,此时梁山上的人大多也是原先就追随晁盖的人,而只有王英,是由于宋江才上梁山。也就是说,宋江要培养自己一派的人,首先就要给点甜头。比如说王英好女色,所以宋江就把扈三娘嫁给他,这样王英以后一定会是坚定的宋江党。故而,他不娶扈三娘,也有暗中培养自己的人的想法在。

最后,宋江被自己名誉所累,宋江名义上是最讲义气的人,哪有好东西先自己享用,因此绝对不可以这样做,否则会失掉民心。

那么扈三娘的心中的人是谁呢?

很多人认为这个人是林冲。

确实,相比鲁智深、武松等对爱情一片空白的莽汉子来说,林冲对爱情的认知更深刻;

相比宋江、杨雄等只知忙公务与打熬筋骨、不解风情的人来说,林冲曾对林娘子百般体贴;

相比梁山泊奇形怪状、五大三粗的丑角来说,林冲又是十足的帅哥;

相比王矮虎、董平等色狼来说,林冲为人还很正派;

相比燕青、史进等油腻小生来说,林冲武艺高强能轻易降服桀骜不驯的扈三娘。

纵观梁山泊其他100多位大老爷们,林冲与扈三娘,确可称之为“郎才女貌”最般配的一对“恋人”!

因此,自从祝家庄前邂逅,林冲轻舒猿臂一把扭过扈三娘时,不少读者便打心底里认定,两人的恋情或许从那一伸手时便早已注定了。

以至于后来,网络上盛传出“扈三娘月夜访林冲”的说法。说梁山泊最后一战,扈三娘趁王矮虎酣睡,便去找林冲“花前月下”了。

网络上确实有这种说法,甚至还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一度歌颂林冲与扈三娘郎才女貌,痛斥宋江颠倒是非将扈三娘下嫁给王矮虎。

宋江为什么把扈三娘嫁给王英呢?

其实宋江是看上了扈三娘,理由有三点:

其一,扈三娘一个俘虏,宋江为什么要派人连夜将她送回梁山,而且还是送到自己的父亲宋太公那里?因为宋江喜欢扈三娘,要先让父亲大人过过目;

其二,宋江喜欢扈三娘,不仅兄弟们看得出来,就连那个不懂男女之情的莽汉李逵也能看出来,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其三,当时梁山已经有好几名好汉被祝家庄所擒,如果宋江不喜欢扈三娘,大可以拿扈三娘去换回被擒的兄弟。可宋江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连夜将她送回梁山,可见宋江舍不得扈三娘这个大美人,什么江湖义气、兄弟情分,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典型的见色忘义。宋江喜欢扈三娘,这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像扈三娘这样的大美人,恐怕没几个男人不喜欢。

宋江喜欢扈三娘,想娶她做压寨夫人,可李逵杀了她全家,作为李逵的兄长,宋江自然就成了屠杀扈家庄满门的罪魁祸首。在这种情况下,扈三娘怎么可能嫁给宋江呢?宋江的迎娶计划就这样被李逵搅黄了,这是宋江完全没有想到的,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眼见娶不了扈三娘,宋江灵机一动,便将扈三娘嫁给王英。原因很简单,宋江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兑现对王英的承诺。当日在清风山时,王英欲强娶清风寨知寨刘高之妻,宋江阻拦,答应日后给他寻个良家姑娘做妻子。既然现在自己娶不了扈三娘,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扈三娘嫁给王英,兑现对兄弟的承诺,也落个重信守诺的好名声。

第二,收买人心。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英,首先收买了王英之心。

扈三娘对王英有没有感情?

根据《水浒传》种记载到:“王英不但长的丑而还很矮。”本来,扈三娘是对王英是完全看不上的,毕竟除了外在条件不行,还没有什么能力,更过分的是还一身的臭毛病。但是无奈的是,扈三娘成为俘虏,宋江就自己做主把扈三娘许配给了王英,扈三娘无法反抗,只好委曲求全。但后来,为什么扈三娘又死心塌地嫁给王英了呢?

一、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需要一个默默付出的男人。

扈三娘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很多的好汉都不是她的对手。倘若扈三娘找了一个与自己同样优秀的人,两个人反而会产生矛盾,而王英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扈三娘本身就已经很彪悍了,那么她更需要的是一个让她会有保护欲的男人。

二、毕竟扈三娘还是一个女人,始终还是逃不过多愁善感。

扈三娘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的大起大落,后来,扈三娘家破人亡,让她内心非常的悲痛。虽然她本来是很坚强的人,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女人,所以这时候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她有安全感的人,可以给她一个完整的家的人。王英虽然外在条件不行,但是平时还是对扈三娘还是很好的。所以久而久之,扈三娘对王英之间久了还是会产生感情的。不然在王英被琼英打的时候,也不会不顾一切出来帮助他了。

结语

因此,宋江对扈三娘尽管心里有十分的不舍得,可是表面上他是兄弟中最讲义气的人,因此对于扈三娘他忍痛割爱,就这样,美貌如花、武艺高强的巾帼女好汉扈三娘就成了王英的老婆,简直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扈三娘是一个被时代吞噬的可怜女性,即便她有再漂亮的外表,再高强的武艺,她终究只是个女人,只是个生活在不幸时代的女人。扈三娘完全有做“野蛮女友”的资本,区区王矮虎不足挂齿,但自从她嫁给王英以后,我们没听说她有什么欺负丈夫的行为。

伊尹之事吾可为之是谁说的?

这是北宋宰相富弼对宋英宗赵曙的严肃政治批评和警告。

当时宋仁宗赵祯无子,传位给侄子赵曙。赵曙继位后,坚持要追封自己的亲爹濮王为皇帝,史称“濮议”,事实上也就是英宗不承认赵祯是他爹!在古代,此举属于不孝,当时曹皇后已经是太后,年事已高,无力约束,于是向时任宰相的富弼哭诉。富弼入宫规劝未果,于是有了这番言论。

“自古以来无数君主临朝理政,(我等)怎么能够效忠不孝顺(亲长)的国君?伊尹做过的事,我也能做!”

语中的“伊尹”是商汤名臣,当时的商王太甲无道,伊尹规劝未果,于是把太甲囚禁在桐宫三年。三年后,太甲改过自新,伊尹重新迎回太甲做商王,史称“桐宫之囚”。富弼以此作比,言外之意就是“敢不孝,我就废了你!”

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太上皇,所以他的三年太上皇生涯也没干什么,就是继续掌握国家大权,继续享受,直到咽气。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日,85岁的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帝之位亲手传给了36岁的儿子颙琰,并且给颙琰定了嘉庆的年号,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

乾隆帝禅位当日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只不过传授玉玺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贪恋权力的乾隆老皇帝,交接玉玺的时候不愿意把玉玺交到嘉庆手中,致使尴尬的一幕发生了。

嘉庆皇帝跪着双手去接玉玺,但是乾隆捧着玉玺,并不放到嘉庆手中。朝中大臣都很着急,最后还是大臣刘墉提醒了乾隆,乾隆才回过神来,完成了交接。

那么既然乾隆皇帝不愿意当太上皇,为什么要禅位呢?

太上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自己为始皇帝,然后他又追封父亲秦庄襄王赢异人为太上皇。

“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颜师古在古籍中的解释)

由此可见,太上皇是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的,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比如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时候封的太上皇,而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是后凉的吕光。

其实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结局都不好,很多都是迫于形势,才成为太上皇的,换句话说没有几个皇帝想当太上皇的。就像唐高祖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的施压下,提前传位给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每天无所事事,只是闷头生孩子。

还有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威望大减,太子在灵武继位,玄宗被迫成为太上皇,晚景凄凉。

而乾隆皇帝可不一样,他手握大权六十年,国家也繁荣昌盛,根本不存在形势所逼,儿子能力也都一般,也没人敢和他夺权。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为什么要禅位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履行自己的诺言。

乾隆皇帝继位之初,可以说也是踌躇满志,立志要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并且也以爷爷康熙皇帝为榜样,要做“千古一帝”。

所以他曾对天起誓,如果能活到八十五岁,这样在位时间就来到了六十年,为了表达对爷爷的尊敬,到时候他将主动退位让贤,传位给儿子。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其实当然乾隆皇帝想的不错,反正古代人活到八十的都很少,自己这样说,无疑就是一个“空头支票”。并且后来他还多次表示,自己八十五岁将要让位的意愿。

可是没想到的是,乾隆比他爷爷长寿多了,活到了八十五,竟然还很硬朗,怎么办,当初发出的誓言都昭告天下了,自己不能出尔反尔吧!再加上乾隆也觉得自己能活这样大,可能也与誓言有关,他当然更得履行诺言啦!

第二,博得好名声。

乾隆皇帝一直就是想做“千古一帝”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名声当然看的也比较重要。远古时代,有尧舜禹,禅让贤能的人,如今大清朝,乾隆皇帝禅让给儿子,绝对可以名留青史。

第三,确保权力交割的稳定。

乾隆之前的几位大清皇帝,可以说继位都是剑拔弩张,或者各方势力相互角逐的结果,并且后世都对此有太多的疑问和花边新闻。

自从雍正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乾隆皇帝是第一个受益的皇帝,而乾隆这次直接禅让给嘉庆,更显示出嘉庆的正统地位,没有任何怀疑,也不可能有人改诏书。这样更能显示皇权交割的稳定。

既然乾隆在1795年九月就宣布了要传位给十五子,并且决定明年归政,肯定做好了应对的打算,那就是绝对不能放权,让位可以,放权绝对不行。

所以乾隆皇帝虽然退位为太上皇,可是他退位后仍住在养心殿训政,嘉庆帝则只能住在皇子所居的毓庆宫。

乾隆皇帝依然自称“朕”,外面可以使用嘉庆的年号,但是宫中仍然是乾隆的年号,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重要政务权力仍掌握于乾隆帝手中。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既然乾隆皇帝这样贪权,那么他当了三年的太上皇,究竟干了什么呢?具体就是表现为,防嘉庆、坑和珅、千叟宴、纳妃、享受。

1、防嘉庆,坑和珅。

虽然十五阿哥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自古以来皇权之间无父子,所以乾隆皇帝防嘉庆皇帝防的很严。

前面说了,乾隆皇帝归政后,还是赖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训政。但是乾隆皇帝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自然精力不足以处理政务,再加上此时乾隆也是太上皇,不能事事过问,这样对名声有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宠信多年的心腹大臣和珅自然派上用场了,和珅不光要替乾隆皇帝掌握大权,还用来监视嘉庆与朝臣之间的关系,防止大臣和新皇帝把乾隆架空。

比如,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是一位正直的大臣,很反感和珅的为人,因此得罪过和珅,被乾隆外放为官,做到了两广总督。

嘉庆元年,乾隆打算调朱珪回京为官,并且表示朱珪算是沾了嘉庆的光,乾隆说:“师傅之职,陈善纳诲,体制宜尔,非汝所知也”,打算让朱珪出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作为学生的嘉庆自然很高兴,准备写一首诗祝贺朱珪回到京城,升任大学士。和珅还没等嘉庆写完,就拿着未完成的诗告诉了乾隆皇帝。并且和珅还说:“新皇帝,这是要笼络人心啊!”

本来可能就是学生嘉庆祝贺老师朱珪高升,可是让和珅一说,则变成了嘉庆皇帝在笼络人心,架空乾隆。乾隆一直害怕自己成为太上皇了,被嘉庆架空,自然很生气。原文说“上皇色动”,很显然乾隆生气了!

乾隆为了不冤枉嘉庆,他问另一位军机大臣董诰,意思是你觉得怎么样?董诰本来就看不上和珅的为人,当然要为嘉庆说话,直接说了句“皇帝没有过错。”乾隆沉默了一下,宽慰了董诰几句,但是仍然以别的理由不让朱珪回京。

嘉庆元年,授受礼成,诏朱珪来京,将畀以阁务,仁宗贺以诗。属稿未竟,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高宗色动,顾诰曰:“汝在军机、刑部久,是于律意云何?”诰叩头曰:“圣主无过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为朕辅导之。”乃以他事罢珪之召。《清史稿》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和珅在乾隆皇帝心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另外,乾隆是真怕嘉庆架空自己。

这样事情还很多,乾隆当太上皇时,和珅没少诬陷嘉庆皇帝,因为这样乾隆皇帝猜忌儿子,另换继承人,对和珅有利。

每次上朝的时候,和珅站在乾隆和嘉庆身边,满朝文武上奏的事情,由乾隆做出决断,然后由和珅“听取”了乾隆的意思,再公布给朝臣。

因为当时乾隆太老了,只有和珅能听懂乾隆的话,这里面到底是乾隆的意思,还是和珅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乾隆皇帝有点糊涂了,只要能保住权力,乾隆才不管儿子嘉庆的感受。因此,当时的朝臣,都说和珅是“二皇帝”。

因为和珅老是和嘉庆作对,嘉庆皇帝自然对和珅很痛恨,其实这也变相的坑了和珅。嘉庆皇帝迫于父亲的压力,不敢反抗,只能表示尊敬父亲,信任和珅,实际上嘉庆做梦都要处治和珅。

所以乾隆驾崩仅仅不到一个月,真正的尸骨未寒,嘉庆就把父亲的宠臣和珅处死。

在这个权力之争中,最后的赢家是乾隆皇帝,他一点损失都没有,一直掌握着大权。而和珅最吃亏,乾隆死的那一刻,或者与嘉庆作对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当然有人说,他为什么不巴结嘉庆呢?因为他不敢,这样做,他会死的更早。

2、举办千叟宴

千叟宴,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

千叟宴是清朝皇室为了笼络臣民的大型皇家宴会,赴宴的人都是老人,而得名。千叟宴还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君臣之间的友善和睦关系,显示一片祥和的朝廷环境。

第一次举行是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清圣祖康熙皇帝60岁生日,(又称万寿节)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

所以在畅春园举行万寿盛典,凡是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参加盛会。第一次,参加的人数就有上千人。

康熙六十一年,又举行了一次,这次盛会小弘历也参加了,他目睹了千叟宴的宏大场面,发誓以后有机会自己也要办一次。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天下太平,国家富足。乾隆皇帝举行了第一次千叟宴。这次宴会,场面很大,在乾清宫举行。

自宗室王贝勒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过60者约有3000余人,共聚一堂。

另外还有一些平常老百姓,总共加起来得几千人,做了八百多席。

酒席间,乾隆皇帝还让一品大员和九十岁的老人,到御前接见。还赐给他们一些寿杖、如意、银牌、貂皮等稀罕东西。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识。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和下联都是141岁,堪称绝对。

乾隆皇帝禅位后,刚过3天,太上皇乾隆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这也是清朝最后一次千叟宴。

当时的场面更加大,列名参席者3056人。宴会开始时,嘉庆皇帝亲率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乾隆皇帝很高兴。

虽然这时候乾隆已经很老了,参加盛会的老人也把年龄提高到七十岁,但在酒宴上乾隆皇帝仍豪迈不减当年。

但是由于当时参加宴会的老人,舟车劳顿,要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很多老人都死于路上。并且老百姓的生活差,到了这样的宴会上,都是没有见过的好酒好饭,难免兴奋,多吃、多喝。

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名义上是宴会,实际上是“鸿门宴”。其实乾隆皇帝就是那种喜欢大场面的人,举办这样的宴会,并没有从实际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还不如多关心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有用。

3、享受、纳妃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把皇位禅让给嘉庆皇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太老了,身体虽然健康,但是很多事情,他已经做不了了。

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国家大权自己掌握,但是一些祭祀或者琐碎的事情,则由年轻的儿子处理,这样乾隆可以在没事的时候享受生活。

乾隆当太上皇时,还在纳妃,其中寿贵人和晋贵人就是那时候纳的妃,因为这两人在清宫档案里面直到嘉庆三年才出现,由此可见这两个贵人是嘉庆为退位的乾隆选的秀女。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的太上皇生活真是不错!

小结: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太上皇三年多,一共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晚年禅位给儿子,真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是,乾隆皇帝在位中后期,大兴奢靡之风,宠信贪官和珅,屡次三番在边疆动武,虽然号称“十全武功”,但是有很多战争都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可以说一天也没有放下权力。这样坏处就是,由于乾隆年老糊涂,和珅不干正事,四川白莲教起义没有得到快速的镇压,导致后来越演越烈。假设乾隆皇帝能够放权给儿子,让儿子嘉庆处理政务,而自己只是从旁指点,这样可能白莲教起义会很早扑灭,和珅可能也可以善终!这样乾隆的名声可能也会好点吧!

宋朝统治者真的有优待后周柴氏子孙吗?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陈桥兵变”爆发,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曾留下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那么,宋朝的历代统治者,真的厚待柴氏子孙了吗?

柴荣七个儿子的结局

根据《新五代史》的记载,后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其中前三个儿子皆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赵匡胤篡周建宋时,柴荣尚有四个儿子在世,分别是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我们分别来讲。

1、柴宗训:十余年后去世。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后,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母子两人被安置于西宫。两年之后,也就是建隆三年(962年),九岁的柴宗训又被贬居房州,房州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之间,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显然是个极为偏僻之处,前朝唐中宗李显便在被武则天废黜后贬居房州。在房州,柴宗训渡过长达十一年,最终于开宝六年(973年)去世,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

2、柴熙让:下落存疑。柴熙让在后周时被封为曹王,在正史记载之中,赵匡胤建宋后柴熙让便下落不明了。不过,根据北宋文学家王巩在《随手杂录》中的记载,当年赵匡胤兵变时,曾想要杀死年幼的柴熙让,但因潘美等人反对而作罢,后送给潘美做侄子,改名潘惟吉。王铚在《默记》中也有类似记载,且《宋故赠太子左卫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寿县太君王氏墓志铭》也提供了旁证。

3、柴熙谨:少年而亡。后周时期,柴熙谨获封纪王。根据《宋史·宋太祖本纪》记载,北宋建立的第四年,即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柴熙谨便去世了,赵匡胤听说后,“辍视朝”。

4、柴熙诲:下落存疑。柴熙诲在后周时被封为蕲王,在正史记载之中,柴熙诲与柴熙让一样下落不明了。不过,根据浙南各地卢氏族谱的记载,“陈桥兵变”之后,柴熙诲被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为卢璇。卢琰后致仕归农,卢璇随义父隐居于浙江永康,在义父母去世之后,卢璇守孝十年,于宋真宗年间出仕为官,官至殿前防御使,后晋封武烈侯。

柴荣一脉疑似绝嗣

如前文所述,柴荣虽然有七个儿子,但前三子皆在后汉时被杀,其余四个儿子两个被他人收养,已经脱离柴氏宗族,而柴熙谨去世时年纪尚幼,也未能留下子嗣。也就是说,柴荣一脉也仅有柴宗训留下了子孙后代。

根据史料记载,柴宗训共生有五子,分别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和柴永盛。柴宗训去世之后,长子柴永崎被封为郑国公,其余诸子则毫无记载。而柴永崎的郑国公,虽说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但实际上在赵匡胤之后,也没有了任何记载。

宋太宗、宋真宗在位期间,也完全没有关于柴宗训后代的任何记载。直到宋仁宗时期,由于仁宗赵祯的三个皇子全部夭折,导致始终没有皇嗣,于是便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后周的宗庙久无人祭祀,才导致遭受的报应。《宋会要》有载,“今皇嗣未立,臣窃危之。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福也。”

当时,后周的宗庙虽然逢年过节都有朝廷官员按时祭扫,但却始终没有柴氏后人参与,为了弥补过失,宋仁宗便于嘉祐五年(1060年)下诏,“宜令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亲奉周室祀事”。

虽说史料从未明确记载柴宗训是否绝嗣,但宋仁宗在册封柴氏后人时,并未册封柴宗训的直系后人,反而是从柴氏诸房后人中,挑选了年纪最长的柴咏册封为了崇义公,从这点来看,柴宗训大概率是绝嗣或者隐姓埋名难以寻找了。

有说法认为柴揆、柴柔乃是柴宗训的孙子,但这种说法并无相关史料支撑。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柴荣一脉很可能是绝嗣了。

柴氏后人待遇还算不错

崇义公一脉,得以贯穿两宋始终,柴咏之后,柴若讷、柴安泽、柴夔悟、柴叔夏、柴国器、柴伯淳、柴源、柴辅禄、柴玮、柴彦颖、柴林得以代代相传,最后一任崇义公名叫柴安,其于咸淳二年(1266年)受封,直到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灭亡,柴安一直在位。

而宋徽宗在位期间也对柴氏后人加封,宋徽宗于政和八年(1118年)下诏,“……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也就是说,宋徽宗在崇义公一脉之外,又从柴氏后人中挑选了一位最年长者,入嗣为周恭帝柴宗训一脉,并封其为宣义郎,世代得以传承。

此外,柴氏后人还拥有一些其他特权,例如可以不经科举而入仕为官,宋仁宗时甚至直接下诏,“周世宗后,凡经郊祀,录其子孙一人”。(《宋史·仁宗本纪》)同时,柴氏后人即使沦落为平民,也会时而受到免除徭役的待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除了后周世宗柴荣一脉因各种原因而很可能绝嗣之外,柴氏后人的总体待遇,还算是不错的。宋太祖赵匡胤虽然也是谋朝篡位,但在对待前朝皇室血脉方面,在历代王朝之中,宋朝算是做的不错了。

你会接受曹皇后和宋仁宗十五年才圆房的这样的婚姻吗?

《清平乐》里面有个细节值得思考,那就是后期仁宗病重的时候经常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这一句话实际上已经概括了仁宗和曹丹姝一生婚姻。

曹皇后和仁宗可不是日久生情,相濡以沫。仁宗从始至终都将她当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不过这里的父母变成了群臣

历史上的皇后对曹皇后根本就不感冒,所以电视剧里面那句“你替我管着这后宫”,仁宗很少几率会说。而曹丹姝为了保住皇后之位,做事诚诚恳恳,万事冲在前头。仁宗说曹丹姝总是想要强功劳。

包括后面张妼晗的离去,追封张妼晗为皇后,都是仁宗想要反抗的表现,仁宗没那么爱曹皇后,他多次想要废后,可大臣总是不愿。张妼晗这人德不配位,还真就坐不上皇后之位。所以,曹皇后和仁宗的婚姻你还想要吗?

一个人对你敬重,愿意陪你走下去,看的不是所谓的蜜恋期而是那个人真心实意的将他所有的信任交予你

《知否》里的明兰为什么和顾廷烨能相濡以沫,是因为顾廷烨从刚结婚的时候就将他的所有情况告诉明兰,并将所有的地契、财富都给了明兰。他告诉明兰这财产重要,可他相信明兰。

曹皇后为什么不幸,实际上是她自己把自己看得太低,以《清平乐》里面前期的表现和作风,曹皇后是能得到仁宗青睐的,但她没有底线,她做的所有决定都是保住自己在官家心目里的‘’公正“形象。

徽柔被李玮打的时候,仁宗和苗娘子都极其气氛,曹皇后没言语,事后也没安慰徽柔。她显得很大度,大度的让仁宗怀疑,注定这辈子不能得到皇帝百分百的信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