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干什么的,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2023-08-15 08:15:04 83阅读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1、春节,一年的关一天(正月初一)。这一天,是给父母拜年的日子。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

3、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通常会举行赛龙舟活动,有家家插艾蒿、吃粽子,给小孩戴香包、吃喜蛋等习俗。

4、乞巧节(七夕节)(七月初七)。通常在这一天民间女子会用各种形式向织女乞取智巧。又因为传说这一天是牛郞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现在已成了咱们中国自己的“情人节”。

5、重阳节(九月初九)。民间有在这一天登高、喝雄黄酒的习俗。又因为“九”在汉族传统上是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成了中国的“老人节”。

6、中秋节(八月十五)。在民间,中秋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的劳碌又将结束,这一天的月亮,又被认为是最圆的,所以在这一天,大家常常欢聚在一起庆丰收,吃月饼、唠家常。

7、腊八节(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在这一天,人们喝腊八粥的习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为过年而忙碌了。

8、除夕(十二月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家人欢聚一堂,贴对联、挂年画、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年夜等是最常有的习惯。

中秋的意义是什么?

中秋节的活动教案有10个

七月二十号贵阳龙洞堡搞什么活动?

七月半不只是贵州苗族的节日,是中华文化圈广泛性的节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南方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要有说明习俗和时间?

春节

春节时,农村过节会蒸年糕、包棕、打米饼,清扫房屋,在门上贴大红吉祥对联的习惯。在新旧年交替过节时,燃放鞭炮,延缩不断,直到天亮。新春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些地方还舞狮拜年。

春节期间,亲友会互送礼肉、糖果,互请年酒聚谈。大年初一有些农村妇女习惯大清早就到河边漫“新水”,及到邻居菜地摘几犯蒜,叫“偷青”,以图“吉利”和孩子“聪明”。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不杀生,全天素食。亲友相见必笑脸相迎,互贺拜年。长辈给小孩“红包”(又叫“利市”)。初二日,亲朋友带着礼品互相串门。初一初二不扫地。初三日,多不串门,清早打扫清洁,将所清理垃圾和扫帚竹簸等送到门外一起烧掉,称为”送穷鬼”。

元宵节

为正月十五日,也叫“上元”,又叫灯节,春节至此结束。这天兴吃元宵(汤圆又叫水圆),玩彩灯,放烟花。

春社日

二月初二日。此日也叫龙抬头,人们宰鸡做糕粉,各村集资汇众于土地庙宰猪羊供社神,吃社粥,分社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各家各户用枫叶染糯米煮饭,叫吃乌米饭。三月三日也是壮族人民的“歌圩”日,男男女女,身穿盛装,手提食物,来到设歌台的地方,不分日夜地进行赛歌。对歌时,台下观众有的出谋献策,有的呐喊助威,十分热闹。参赛的人往往以歌词丰富优美,歌声宏亮者取胜,理屈词穷者败。对歌结束后,一些青年男女相约于幽静之处,将自己带来的“乌米饭”和礼物,互赠给自己的心上人以表达爱情。

清明节

有的农村家门外会插柳枝,并杀鸡(鸭、鹅)备酒肴,蒸发糕、包子,买纸宝、蜡烛、香、鞭炮,到祖先墓前祭扫,叫“踏青”,也叫“卦纸”、“扫山”。在扫墓时鸣放鞭炮,默哀悼念。

四月八

为浴佛节,相传是敷佑伯冯三界神诞日。冯三界曾嘱“是日百草可食,唯风吹不动者不能食耳”。是日人们多采金银花、青艾等制成的“垃圾”。传说吃糍耙能去疾病、健身体。也有的农民将糍粑喂牛,传说这日为牛魔王生日,所以四月初八农家均不役牛。

五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以菖蒲、艾叶、大丹花插于大门左右,城乡普遍做灰水粽,又称“凉粽”,用蜜糠或红、白糖沾食。有些地方还有赛龙船活动。相传这日屈原溺水殉难,人们闻讯,争相划船拯救,赛龙船由此演传而来。

六月六

六月初六日为天祈节,又为花林圣母神日,人们在这天宰猪、牛、鸡祭神,以祝五谷丰登;还有“六月六晒衣服”的习俗,在这天将好衣

服和书籍放在阳光下曝晒,以消灭蛀虫。

七月七

七月七日为七夕之日,乡村不重此俗,城中妇女惯于这天结拜姐妹。知道牛郎织女故事的人,在晚上向青年讲述牛郎织女的淳朴爱情故事。

七月十四

又名“鬼节”,城乡普遍过此节。节日里,家家户

户早晚供祖先,在家中拜祖、聚餐。

中秋节

也称“八月十五节”,雅称“团圆节”,壮族人也称“岭头节”。每当节日来临,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和抽子等水果任人随意选购馈赠亲友,此日,在外亲人总会尽可能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晚上,有些地方的亲友会以月饼果品祭拜月亮,合家团坐,品茶赏月吃月饼,庆贺合家团聚。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过去有“重阳登高”之说,有闲阶层,这天登高赏秋。农民普遍酿造甜酒。有些宗族还在祠堂里吃“重阳会”。

冬至

十一月冬至日,有做糯米汤圆、包棕子和杀鸡供奉祖先。名为“食冬”。

十二月二十四日

这天为扫屋日。城多人们多在这天打扫屋内外,搞清洁卫生,力求整洁迎新春。

除夕

年三十日(小月十二月廿九日)为除岁,也称除夕。当天人们书写春联、神龛,神位、换桃符贴春联。杀生具酒,力求丰盛,午后分别到附近神祠供奉,拜别祖先,供奉时燃放鞭炮。供奉后,各家欢酌晚餐,晚上人人入俗更衣。是日,尊长以彩钱分赐给卑幼,称为”压岁钱”,是夜,有的人通宵不眠,叫“守岁”。

过年祭拜过世先人?

感觉迷信这个词被泛华了,信仰并不等于迷信。迷信是一种会带来恶果的行为,只要是引人向善促进和谐或是寄托哀思舒缓情绪的哪怕在现有的科学解释下这种行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不应过于干涉。如果不喜保持沉默离开就好,只要其行为对世人无害就不要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而且铭记祖先,也是我们民族可以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光宗耀祖的信念也促使着人们努力奋斗不甘堕落,不让先祖蒙羞的意志也使国人不会轻易的触犯法律或违背道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