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名言,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手枪都有哪些
巴顿将军名言,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手枪都有哪些?
简单介绍一下9个国家的16款手枪
1.美国 M1911A1
M1911A1是1924年对M1911的改进型号,全型号自1911年以来在美军服役长达7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总产量达到250万支,仅美军装备的就有270万支,它也是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一款半自动手枪。
M1911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杀伤力和停止力非常优秀的.45ACP手枪弹,在近战时尤为有效。而且枪械构造简单,可靠性很好,多重保险机构使得它不易走火。
2.德国 鲁格p08
鲁格p08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军用手枪,于1899年研制成功,1900年投入生产,1908年被选为德军制式手枪,1942年停产,总产量205万支。
鲁格最大的特点是优秀的人机功效、精度以及优美的外形,尤其是使用了革命性的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它的缺点很致命,一是工艺复杂,零部件多,导致成本很高,对环境非常敏感,并不适合战争使用,二是单动式的鲁格比较容易走火,这一点在美剧《英雄连》也有体现。
3.德国 瓦尔特 p38
瓦尔特于1938年被选为德军制式手枪,被用于替换鲁格p08,二战期间生产了100万支,在战后其衍生型仍继续生产。
瓦尔特P38是历史上第一种采用闭锁式枪膛的手枪,而且它使用了双动式发射机构,安全性要高于前辈p08,而这种击发方式也同样运用于现代手枪。p38也因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动作可靠以及工艺先进等特点,成为最有名的手枪之一。
4.德国 瓦尔特pp/ppk手枪
瓦尔特pp手枪(Polizei Pistole警用手枪)于1929年推出,而1931年又在pp手枪的基础上推出了ppk手枪(Polizei Pistole Kriminal刑警用手枪),ppk的长度要比pp手枪短了18mm,而这两者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枪。
pp系列手枪创新性的把转轮手枪的双动发射机构,与自动手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构理念从此运用在了几乎所有现代手枪上。
而pp系列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极为小巧,安全性非常好,机构相当可靠,最使得它风靡全球的,恐怕就是007电影了。
5.德国 毛瑟m1896/m1932
毛瑟m1896是于1896年生产的全自动手枪,采用了固定弹仓,其使用了短后座原理,虽然增加了子弹初速,但是导致大量火药在枪口爆燃,再加上枪的构造不合理,导致枪口上跳严重。此外巨大的枪身并不适合隐蔽携带,因此只有13.5万支被提供给德军用于补充。
m1932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款型号,在工艺和材料上十分优秀,而且采用了20发弹匣供弹,比m1896更加方便。
毛瑟系列手枪在西方一直没有大量装备,但在中国一直是广泛使用的可靠武器,而且一直得到仿制。
6.英国 韦伯利VI
韦伯利VI型转轮手枪于1915年列装英国部队,使用的主要弹药类型是.455韦伯利,但是也有其他口径。韦伯利转轮也是英联邦国家的主要手枪。
韦伯利转轮手枪作为转轮手枪已经比较落后,但是仍然坚固耐用,在极端环境下也比较可靠,甚至被评价为最好的军用转轮手枪,但是有不少人对这把枪的射程相当不满意。不过这把枪仍然坚持到1954年后才被勃朗宁M1935取代。
7.意大利 伯莱塔M1934
伯莱塔M1934是意大利陆军于1934年选定的制式手枪,采用单动式发射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坚固,可靠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一直生产到1950年左右。
8.比利时 勃朗宁M1935
勃朗宁M1935是比利时FN公司受法国军方要求,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发的手枪,其原型便是勃朗宁所作。
勃朗宁M1935同样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手枪之一,它的弹容量达到13发,大大超过同时期手枪7发的弹容量。不仅如此,它非常结实耐用,精度良好,人机工程出色,在70年时间里仍然受全世界许多国家青睐,甚至中国也订购了一批。
9.芬兰 L35米拉蒂
L35于1935年获得专利,并被芬兰军队采用,和索米冲锋枪一样,L35制作非常精良,而且生产速度相当缓慢,数量也相当少。
L35最大的特点是和鲁格p08外形十分类似,但是握把指向性更好,整把枪密封性相当好,还加装了枪机加速器,使得这把枪在恶劣的环境下相当可靠。而这把枪也被出口给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一直使用到80年代左右。
10.西班牙 阿斯特拉M300/ M400/ M600
M400是西班牙陆军于1921年选做制式手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几乎通用所有9mm手枪弹,在当时德国也购买了不少M400。但是后果是击发会出现问题。而M300则是M400的袖珍版本,发射.32和.38ACP弹。
M600则是专供纳粹德国的版本, 在尺寸和威力上比较平衡,机构简单,比较可靠,因此国内军工厂受到轰炸之苦的德军也买了不少M600。第一批M600于1944年5月交付,总共交付了约一万支,后因盟军无法继续交付。但是这款手枪在战后仍然发挥了一段时间的余热,甚至出口国外。
11.苏联 托卡列夫 TT33
托卡列夫TT30/33手枪是苏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动装填手枪,于1930年设计出来,1930年被苏军采用,后来经过改良后,TT30/33改称TT33于1936年生产。
该枪由于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可靠,使用方便,被大量提供给苏联,东欧,北朝鲜和中国使用。而我国的54式手枪就是仿自TT33。
13.苏联 M1895纳甘转轮
M1895是比利时人纳甘发明,在1895~1899年被俄罗斯帝国军官采用,但一直在比利时代工。1899年引进了制造权,一直生产到1945年。
M1895结实耐用,封闭性比其他转轮手枪要好,虽然转轮手枪在二战已经落后,还存在杀伤力不足,射速慢的毛病,但是为了补充托卡列夫手枪,M1895产量依旧很大。
14.日本 南部14式
南部14式是1925年生产的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主要装备将校级军官,采用杀伤力非常高的8mm南部式子弹。
但是这款武器虽然与鲁格p08外形相似,但是性能相当糟糕,大多数文章已经介绍过它的性能,这里不多赘述。
15.日本 南部94式
这是一款我懒得认真介绍的手枪,起源于1934年,因为日本觉得14式造的慢,所以就弄了这种造型巨丑,安全性极差,用料少造的快的手枪。
要问性能如何,日本人自己这么说的:与其说是拿来作战,倒不如说是拿来自杀、避免被俘用的。就这破枪,居然还生产了7万支。
16.日本 一式手枪
这把手枪资料少的可怜,但可能是日本唯一能拿出来的手枪,主要提供给军官佩戴用,也就是礼仪用枪,仿自勃朗宁M1910,性能还不错,就是产量非常低,只有几千支,还不是制式手枪。
基本上,日本军人在二战,能缴获手枪,尤其是美军的勃朗宁,就一定会扔掉自己的手枪。日本人甚至还装备了不少毛瑟手枪,甚至生产了该类型子弹。
积极心理学经典语录?
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为研究重点的心理学分支,旨在帮助人们更加快乐、健康、有意义地生活。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积极心理学语录:
1. “你的一天,取决于你第一件做的事情。”——罗宾·夏玛
2. “生活中有两个主要选择:接受现实,或者一直想着它该怎么样。”——安东尼·罗宾斯
3. “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必须愿意为此负责。”——威尔·鲍尔
4.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杰夫·贝索斯
5. “人的思想,能决定他的幸福与否。”——亚伯拉罕·林肯
6. “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让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关键。”——马丁·塞利格曼
7. “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小幸福,这是创造快乐生活的关键。”——杰克·卡诺菲尔德
8. “你的思想能够改变你的现实,所以保持积极的态度,就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杰克·温格尔
9.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坚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拜伦·凯莱
10. “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看待生活中的事情,这种选择会影响我们的情感、行为和成就。”——斯蒂文·柯维
11.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达利奥
12. “即使是最小的改变,也能产生最大的影响。”——杰姆斯·克利尔
13. “尊重自己和他人,是建立健康关系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安东尼·罗宾斯
14. “快乐的秘诀在于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未来的成功或财富。”——丹尼尔·卡尼曼
15. “成功的路径上,必须有良好的规划和执行力,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和调整。”——彼得·德鲁克
16. “爱和感恩周围的人和事,是增加自己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肯·斯科特
17. “人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享受拥有的一切。”——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18.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潜能,只需要发掘和挖掘出来。”——威廉·詹姆斯
19. “行动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快越好。”——汤姆·皮特斯
20. “学会感激,对自己拥有的,而不是对自己所没有的抱怨、焦虑和不满。”——罗伯特·埃姆蒂奇
以上是一些积极心理学的精彩语录,它们提醒我们要从自己内心寻找幸福,积极面对生活,创造自己的快乐和成功。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1996年诺兰用《追随》正式出道,2008年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一炮而红,奠定宗师地位。
时至今日,从《盗梦空间》到《星际穿越》,诺兰留给世人的印象一直犹如伫立云颠,俯瞰凡人。
高如仙人,不沾烟火气的诺兰,却在2017年拍摄了《敦刻尔克》,一部没有一丝科幻、悬念、酷炫的“平凡”之作。
它的平凡,让它收获了豆瓣8.4的评分,这是诺兰2010年以来评分最低的一部。
但是!
对于诺兰自己而言,这是他最想尝试的题材之一,他过足了自己一直想过的瘾,生于斯长于斯的英国人诺兰,早已对“敦刻尔克”的奇迹垂梦已久。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战争题材中,8.4的评分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他不是诺兰的“滑铁卢”,而是他的“诺曼底”,它的精彩,值得慢慢体会。
说电影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小插曲和一个大背景。
小插曲:
拍摄电影前,诺兰曾与一位真实参加过战争的老兵聊天,这位老兵在退役以后,也参与过很多战争电影的拍摄。
老兵这样说道:“电影中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差距太大,战场上最多的时间不是战斗,而是在等待战斗以及等待中的那种恐惧。”
恐惧着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会以什么样的形式与世界告别。
诺兰被这种感受深深吸引,他如开了悟的老僧,不再痴迷于电影场面的恢宏和运筹帷幄的智谋,而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倾进于士兵的那种恐惧和无助的等待中。
于是在《敦刻尔克》,除了偶尔坠落的炸弹和那艘被子弹缓慢击穿的船壁,我们再也见不到过多的战场决战。
大背景:
法国是西欧大陆最后的路上壁垒,敦刻尔克与英国隔海相望,弹丸之地,却集结了几十万等待生死裁决的英法联军。
电影中陆军上校说:敦刻尔克不是最佳的撤退地点。
法国与英国连接的英吉利海峡,最短的距离是33公里,平均距离在100公里,而敦刻尔克那条逃离的路线长达167公里。
海军军官说:“这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敌人逼迫的结果”。
诺兰刻意淡化的运筹帷幄,与历史史实的无可奈何,在这一刻合二为一,让这场大撤退增加了无尽的随机和不确定性,所有士兵的生死,此刻都只能听天由命。
电影中并没有过多的突出某一位英雄,因为在诺兰心中,每一位逃出去的士兵都是英雄。撤退并不可耻,因为它是为了更好的重来,没隔多久的诺曼底登陆,就是最好的反击,当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小插曲是为了告诉你诺兰的用心,大背景是为了告诉你真实的残酷。
回到电影中:
诺兰采用了三条线,三个空间,分别进行,最后相交于某一点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来全面展现了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
【岸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
这是整部电影很明确的一个分界点,每一段故事都被诺兰钉上了明确的标签,仿佛深怕我们误了时间,错了空间。
海、陆、空三个空间;一小时、一天、一周三个时间;
合在一起就是史诗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空中一小时:这一段故事负责的是掩护。
海上撤退最大的敌人是空袭,电影用三架战机,三个不同命运的飞行员来诠释了这一切。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第一位,击落敌机迫降被救的第二位,完成任务却坠落在敌区被俘的第三位。
三架飞机对应的三种结局,是整个战场上,所有空军的结局缩影。
海上一天:这一段故事负责的是工具。
电影中有三艘战舰,在不同的时间被空袭的炸弹击沉。
三个小时一变的潮起潮落,不断被炸毁又重建的桥道。
决定了这场撤退将会更加艰难,大的船只,目标大,泊岸要求高。这几乎成了死局,撤退无望,生又无门。
但人民是伟大的,他们的伟大在整个二战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伟大的人民也是不分国度的,从遥远的东方战场到敦刻尔克,他们一如既往的无私,不顾生死。
英国上层动员了沿岸的所有渔民,希望他们自愿加入到这场拯救战役中。
道森有两个儿子,一个早早牺牲在万里长空,但动员的号角刚刚吹响,他依旧第一时间动了身,带着小儿子皮特,以及另一个自愿加入的孩子乔治,远渡重洋,直赴敦刻尔克。
海上一天与空中一小时的第一次交汇,发生在柯林斯迫降在海上的那一刻。
柯林斯成了这艘小小渔船上的第五位乘客。接下来是第6、第7、第8....,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渔船。
当他们返回到英国大陆的时候,这艘船整整装了一百多位乘客。
而道森只是无数艘渔船的缩影,也是这场三十万奇迹的缩影。无数的渔民,用不畏生死的勇气,共同铸就了这场奇迹。
岸上七天:这个故事里提供的只是人,一个个等着被拯救的人。
这段故事是这场大撤退的核心也是最悲壮的一环。
这是一个特别的战场,没有太多的厮杀,没有大面积的交火,没有嘶鸣惨叫。
而是一条条,排列整齐的长龙,没有混乱,甚至安静的可怕,除了潮涨潮落带来的拍打岸边的水声,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宁静的战场,比起炮火轰鸣,似乎更加可怕,因为未知的命运比已经发生的惨痛,更让人不安和恐惧。
当空中的战机,摧毁了敌机,掩护了前来的渔民;
当海上的渔民,驾驶着渔船,载走了撤退的士兵;
当岸上的士兵,登上了小船,离开了人间的炼狱;
三幕相交,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敦刻尔克》,一个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一部属于诺兰的战争史诗之作。
36岁的人欠债300多万元?
36岁是人生的黄金年华,却拥有300多万元负债,基本可以断定,题主是一个有格局有远大抱负的人,没有一定能力的人怎么创业也是欠不了那么多钱的,不知道你是创业失败还是拿钱挥霍了,截止到目前,应该是给自己人生一个明确定位了。
看你现在的处境,鸡汤文字和励志故事,可能不太能够适用,打工对你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能够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而且眼前的境况是,你不但要有坚强的意志,更要有具体的计划和步骤,怎样才能短时间翻盘。
上有老下有小,维持生活是眼前最基本的要求,不管你之前是不是多有面子或是多么清高,你必须要承担家庭责任及中流砥柱的作用。
不知道你目前的人脉状况怎样,也不知道你有什么一技之长,你首先要澄清自己的“家底”,看看怎样能从自己本身的资源中,拿出去换钱养家,或者有没有朋友肯拉你一把,要知道人在这种境地,是没有朋友的,人性都是追涨杀跌的,如果真有朋友或亲人来帮你,一定是看起你的人品和能力,这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应该倍加珍惜!
其实,人的成长与进步,都是在挫折和失败中得到人生真谛,无论你之前做哪个行业,你现在必须要进行洗牌,同时也反省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
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推到300万负债一无所有的位置,都有可能乱了阵脚,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但我要劝你一句,你必须开拓一下思维方式,改变一下战略布局。
其实当年企业家史玉柱比你负债更多,要不是有个“家底”——“脑白金”,再加上有个好友愿意借给他50万,他也不会迅速崛起。
总之,要总结一下教训,规划一下未来的行动步骤,怎样在一定时间内解决目前的局面。只要你肯动脑筋,出路总会有的。
二战惨烈的战役有哪些?
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1年8月下旬开始,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的兵力来围困列宁格勒。从1941年9月9日到1944年1月27日,整个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时间长达871天。
根据统计显示,在被围困期间,苏联一共有15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城市里的平民时刻都会受到饥饿的威胁,特别是在1942年1月到2月这一段期间,每天都会有超过7000人死于饥饿。1400天的围困导致高达1500000士兵和平民死亡。城市的平民受到极端饥饿的威胁。在1942年1月至2月每天死亡约7000 - 10 000名居民,其中大部分缘于饥饿,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城中的老鼠都被吃光了。
根据后来的估算,列宁格勒战役是二战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之一,因为它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大战役。德军的围困一直到1944年的1月份,这时候列宁格勒中的幸存者才看到胜利的希望。当时苏联三个方面军对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最终在苏联的攻势下,德军才撤退。
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历时七个月,光看双方伤亡人数,就达到了非常惊人的2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有正规军队士兵的死亡人数,可想而知有多么恐怖。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70万人被击毙,而苏军的伤亡也高达110多万。这样巨大的损失,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消耗不起的。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个满员的师,基本上两三天就会被打光,送上前线的新兵,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则在3天左右。
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反复争夺,连女兵也是像男兵一样,拿着枪冲锋陷阵,直接参战。
为了纪念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5年,斯大林格勒被命名为“英雄城”。
阿登战役曼底战役之后,同盟国开始向比利时进军,形势看似有所好转。他们本以为纳粹势力应该已被极大削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1944年寒冬,当盟军正在茂密的比利时森林里前行时,轴心国发起了强势反攻。
1944年12月,由于天气不佳,同盟国空军支援部队无法起飞,希特勒军队借此机会进行猛攻。在几周内,纳粹军队和他们的虎式坦克所向披靡,盟军不得不向后撤退数里。然而到了圣诞节时,局势得到逆转。次年1月中旬,同盟国军队奋力前进,夺回阿登森林最初的据点。希特勒在战争中的最后挣扎仍是徒劳无功。
有人认为这场战役对美国人来说是最血腥的战斗。19000士兵丧生,至少7万人受伤或失踪。相比而言,英国伤亡人数为12000,200人死亡。德国同样是伤亡惨重,伤亡人员大概为10万。
诺曼底登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拿出了几乎全部家当,先后押上了36个师,全部兵力接近288万人,战役从1944年6月6日一直打到7月底,盟军百万大军,数十万辆坦克、装甲车和运输车万辆,上百万吨后勤补给和战略物资,成功越过英吉利海峡。实现全面登陆。
在这场人类二十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中,德军和盟军的伤亡超过了24万人,德军和盟军的伤亡基本相当。在世界战争史上的攻守战中,一般攻击方的伤亡人数至少在防守方的一倍以上。所以,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的伤亡虽然有10几万。但伤亡还是非常小,是一场非常成功的登陆作战。
而且在这场战役中,德军40个师受到毁灭性打击,几乎被击溃。德军师以上的将领有20人被俘,而盟军方面没有一个将领被俘,只有一个将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意外身亡,这是诺曼底战役唯一牺牲的盟军将领。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摧毁了德军大量武器,其中各类战车1500多辆,各类火炮4000余门,各种型号飞机3000多架,坦克和装甲车1.2万辆,
1944年7月6日,巴顿将军带领的美军第三集团军神兵天降,彻底改变了战场局面,德军防线进被撕开大口子,负隅顽抗的德军被打得抱头鼠窜。7月中旬前后,盟军在诺曼底战役大获全胜。
冲绳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上最大的登陆战—冲绳岛战役!这场惨烈的战役,也促使了美军决定直接对日本动用原子弹!
冲绳岛登陆战也被称为“破门之战”。对于日本而言,冲绳岛一旦失守,本土以及周边的制海权、制空权将悉数丧失,日本赖以生存的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将彻底被切断。所以日本人必须孤注一掷死守这个岛屿。这场战役中,日本仅有10万守岛军来对阵近20万的美军,在美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日本疯狂的抵抗,坚持了三个多月,战斗意志之顽强令人惊叹。
冲绳岛战役爆发于1945年4月上旬,美军为了夺取该岛出动了24万兵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在兵力、军事武器对日军采取了双重压制,可最终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美军依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冲绳岛战役爆发于1945年4月上旬,美军为了夺取该岛出动了24万兵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在兵力、军事武器对日军采取了双重压制,可最终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美军依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军充分显示了其顽强的战斗意志,每一个山头、每一个碉堡、每一个坑道、甚至每一块岩石,美军都必须经过多次浴血奋战,才能夺取下来。每前进一步,美军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突破日军的防御工事,美军向岛上投掷了30万余吨的炸药,相当于每个日本兵头上都有3吨的炸药轰炸。很多山岭都被彻底炸平,面对美军的强烈攻势,日军开始了自杀式袭击,神风特攻队驾驶飞机撞向美军的海军舰艇,许多日本兵已经成为了战争机器,身上绑着炸药就向美军的坦克冲过去。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约有20万人丧生,包括1.2万美军官兵、9.4万名日军和9.4万冲绳平民。这些岛上的居民大多是被日军屠杀的,而不是死在美军的炮火之下。由于历史原因冲绳岛上的居民对日本皇室、军队缺乏认同感,导致日本高层担心民众会在美军到来之后“投敌叛国”,所以日军实行了“玉碎计划”,命令士兵将岛上居民杀光。并分发手榴弹,鼓励冲绳岛人民自杀!
巴巴罗萨战役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入侵苏联的行动代号。“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
这场战役就是发生在1941年的基辅战役,当时德军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苏联在基辅地区对德军发起了强烈的抵抗,但是由于德军势力太强,很快苏军就败下阵来,当时就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认为撤退才是主要,而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拒绝这个请求,并且撤下朱可夫总参谋长的职位。 就是这样的决定成为这场战役的源头,德军装甲部队快速行动,没等苏军反应过来就惨遭德军的攻击,当时苏军损失惨重,不仅失去了50多个高级将领级别的将军,而且有很多人被德军俘虏。 最后军司令在弹尽粮绝的时候选择了投降,可以见得基辅战役是苏军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次败仗,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才为这些剩下的士兵和将军颁发奖章。
巴巴罗萨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它开启了长达4年的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动员兵力1420万,苏联动员兵力3460万。德军伤亡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苏联红军伤亡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
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
卡西诺山地战在1944年初,冬季防线的西半部是德军坚守的莱皮多、利里和加里利亚诺河谷和周围的一些山峰,被统称为古斯塔夫防线。德国人并没有占据在卡西诺山历史上著名的山顶修道院,这是由本笃会于公元524年兴建,能俯瞰卡西诺镇和利里及莱皮多河谷,尽管他们在修道院墙壁下面的陡峭山坡建立了防御阵地。2月15日俯瞰山下卡西诺镇的寺院,被美军轰炸机投下了的1.400吨炸弹炸毁。这次轰炸是基于担心修道院被德军守军(随着时间演变,美军不得不承认,德国士兵没有驻扎在此,但有风险该寺院被占领是合理的)用作哨站。轰炸后2天,德军伞兵涌进废墟;很矛盾的是,轰炸造成的破坏和由此产生的锯齿状荒地的瓦砾为这些地面部队为避开空军及炮兵攻击提供更好的掩护。
从1944年1月17日起到5月17日的4个月里,双方在小小的卡西诺山地这以弹丸之地投入重兵,反复厮杀,盟军先后发起了4次攻势,付出了牺牲25000多人和成千上万吨的炸药后,终于占领了这个通向罗马的据点。而德军也付出了伤亡20000多人的代价。德国伞兵在克里特岛失利后,在卡西诺以其不可思议的顽强勇敢再次赢得了荣誉,被盟军称为卡西诺的“绿色魔鬼”。
卡西诺山地战虽然就其规模比不上在东线和欧洲战场上的那些重大的战役,但是其惨烈程度却堪与那些重大战役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卡西诺山地战是盟军失败的战役,只因邱吉尔的私心造成的。在怎样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英美联军一直伤透脑筋考虑这个问题。邱吉尔想从巴尔干半岛登陆,免得以后这里被苏联先占领。由于邱吉尔性格强硬固执,美国也就答应在意大利登陆。而希特纳并不担心这里的战事,仍把陆军主力放在苏联战场上,原因是从这里进攻德国需要跨越阿尔卑斯山。让他真正担心的是,从英吉利海峡登陆到法国,这样就会一路平川直插德国本土。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意大利战役纯粹是多余的,因而犯下战略上的错误。关于这场战役最残酷的是蒙特卡西诺战役,亦被称为罗马战役及卡西诺战役。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