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的故事,古时候儿童入学都要先拜孔子

2023-08-14 08:30:03 80阅读

孔子拜师的故事,古时候儿童入学都要先拜孔子?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社会的发展。孔子的所著的文章《论语》被历朝历代统制者推广,孔子的最主要思想是仁爱,忠君。所谓半部《论语》制天下。孔子在他所处的春秋时代开创了班级授课制,这种班级授课制一直沿用至今。

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统制需要,必须要统一老百姓的思想,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尊孔子为孔圣人,孔先师。追封官职,官职的名你很长,还修建孔庙,立孔子像,让所有人跪拜孔子。

孔子拜师的故事,古时候儿童入学都要先拜孔子

古时侯儿童入学必须要跪拜孔子像和孔子牌位。自古就给儿童传授“天、帝、亲、君、师”的思想理念。

在随朝废除贵族世袭制后,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科举考试主要考的是孔子、孟子等的思想学说和他们的文章,主要就是四书、五经中的《论语》《中庸》《大学》《尚书》《孟子》《周易》《诗经》《礼记》《春秋》。

如果儿童入学把这些书读好,将来就可以参加科举高试,高中后就可做官去管理老百姓。不光儿童入学要跪拜孔子,连科举考试时,朝庭主考官一品大员在正试科考时都要跪拜孔子的画像和牌位。

“天、地、亲、君、师”。也代表了尊师重教的传统。

古代拜师礼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传承道德:在古代,拜师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也是传承道德、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拜师礼中,徒弟向师傅学习礼仪、技艺、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师傅则言传身教,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传承给后代。

2.培养人格:在古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人格的培养。在拜师礼中,徒弟向师傅学习技艺、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师傅则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徒弟的人格修养,如诚实、正直、谦虚、勇敢等。

3.确立地位:在古代,拜师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在拜师礼中,徒弟向师傅表示感激和尊重,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将在师傅的带领下,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4.传承文化:在古代,文化是国家的重要软实力。在拜师礼中,徒弟向师傅学习技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师傅则言传身教,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承给后代,为弘扬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古代拜师礼不仅是学习技艺、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文化、确立地位、传承道德的重要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传统拜师可以拜几位师父?

传统拜师一般只能拜一位师父。

传统的拜师礼仪,一般由徒弟师傅二人完成。也有一些由新入门弟子与已入门弟子,师母等人一起参加。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然而拜师却一直无专门礼仪。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似乎师弟关系之建立较为朴素,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乃一种私人关系。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如此。

小学课本里的孔子拜老子为师?

孔子拜师,历史上却有此事,因为孔子一直相信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所以也是做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记载的孔子拜师一共有两件事两个人物,一个是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另一个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先生了!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是不够渊博。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接着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老人看着这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便在这儿迎候。要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生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都不离老师左右,以便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此后人们更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更敬重他们的品行!

所以课本上说的孔子拜老子为师,是却有此事的!这也证明了孔子虚心好学、学无止境的学习心态,不愧为万世师表啊!

本答案由来自公众号【曲阜教子有方】的伯虎君整理提供,更多有关教育、国学、幼儿园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公众号。

谢谢点赞评论转发,欢迎关注!

拜师礼仪简单教程?

1.挂师祖和师爷画像,摆香案,由师父向师祖和师爷上香、上表,行大礼,奏告祖师和师爷,吸纳弟子,该派传承有人;然后师父端坐于旁侧特设的座位上,而不是正位、正座与师祖和师爷画像并列。

2.拜师弟子跪于师父面前,听司仪介绍弟子的情况;

3.弟子顶帖拜师,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向师父呈上,并面对师父行三叩首礼;

4.弟子为师父献盖碗茶,名为"改口茶",即从今以后改称"师父";

5.师徒互赠信物,弟子递上红包以图吉利,师父回帖并送徒弟礼物,如:书、画,练功器物等;

6.师父训话,赠语和加勉,宣布门规,教诲徒弟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