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嵇康,世说新语任诞篇原文

2023-02-24 02:16:03 168阅读

阮籍嵇康,世说新语任诞篇原文?

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嵇康,世说新语任诞篇原文

3.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嵇康所在的名士群体是?

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最后因与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被不容导致分崩离析。

出门一笑大江横历史上的阮籍到底是怎样的人?

在魏晋历史上,阮籍是一个传奇的存在。

首先,他曾经是一个志存高远之人,但为生存又不得不装疯卖傻。

阮籍父亲阮瑀曾是建安“七子”之一。但是其父早卒,当时阮籍不过三岁,尽管如此,他相当好学,立志远大。因为年少时期的阮籍生活在建安后期及魏文帝及魏明帝期间,受到奋进时代的感染,所以常怀建功立业之心。 曾经,他登上广武城,面对楚汉战争,怀古抚今,曾经感慨地说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阮籍的眼里,连楚汉时代的英雄竟然都没放在眼里,实在是少年得志便猖狂啊。

然而历史似乎充满了嘲讽,志在高远的阮籍还没建功立业实现心中的政治抱负,但遇上了一个不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司马氏家族窃取了曹氏政权,并对士大夫实施高压,动不动就举屠刀是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士大夫屈于司马氏政权的淫威,只好顺从,听命做官。因为阮籍少年得名,司马氏政权早就注意到他了,想请他出来当官。可是阮籍内心反抗,但又不能公开反抗,只好装疯卖傻,常常纠集一帮人喝酒装疯,放浪形骸。有一次 ,司马昭派人前来对向阮籍提亲,可司马昭派来的特使还没开口,阮籍就已经喝醉倒地了,而且每一次人家一来他就要喝醉,这一醉就是六十日,司马昭只好作罢。

其次,阮籍至性至情,但又是一个言语谨慎的人。

阮籍所谓的至性至情,就是不把当时的社会伦理及政治制度放在眼里,完全不吃那一套,他曾经说道,礼这东西怎么能是为我辈而设的呢?因为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在生活当中的表现,常常让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比如,他的母亲死的时候,按礼说要守孝不能吃喝,但是阮籍不管那一套,守丧期间仍然吃吃喝喝,更离奇的是,他对那些前来吊丧之人,喜欢的就翻青眼,不喜欢的就翻白眼,搞得被翻白眼的人有气都不敢出。曾经,阮籍邻居家一个美丽少妇当垆卖酒,他经常光顾,喝醉了也不顾忌,就在少妇脚下给睡觉了,人家丈夫回来看见后,也不觉为奇。还有一次,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未嫁就夭折了,尽管他不认识对方的父兄,但是还是跑到人家家里哭丧,哭完就走了,人家也不知道这人是哪里冒出来的。

不过,尽管阮籍至情至性,但是在政治场合,他从不乱点评当世之人,即使喝醉的时候也不点评当时政治。他这一点连司马昭都不得不服地说“天下最谨慎的人除了阮籍还有谁呢?每次跟他谈话,说的话都高妙脱俗,从不评论当时人物的优劣,可谓至慎啊!”正因为阮籍至慎,在司马氏政权时代,尽管苦闷但还没至于被杀。

和嵇康有关的成语?

醉酒避亲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

向秀与嵇康关系?

向秀与嵇康都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