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全称,党的什么时候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带一路的全称,党的什么时候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一、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二、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三、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四、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异同?
你好!!
如果用一句两句话,是很难说明白这二个史实的,弄不好会误导,因为前后有联系的,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说法说一下。
一: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就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被称为“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二: 茶马古道:
在中国的大西南,有着一条可同“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是目前已知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茶马古道”最早成型于西汉时期。
高度概括的讲二者的关系就是二者都具有浓厚的商业价值,虽然是历史上的事件,但是对于当今的商业行为和规范有着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
关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详细资料,网上有非常丰富的资料,我就不粘贴啦,很容易就找到。
谢谢!!
如何加入一带一路?
一是召开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和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大会,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华商协作网、跨境电商的合作联盟和示范基地。
二是建设沿线华商资源和产业数据库,以及信息发布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朋友参与其中提供信息服务和对接载体。
一带建设具体指?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近十年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展?
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1、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增加。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
2、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截至2022年4月,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雅万高铁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外投资存量从不足6000亿美元增至超过2.6万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3、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到,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自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显著成效。此外,我国的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加固。
4、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一个统一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这一理念本身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党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近十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
5、中国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的一个原则。过去十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此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产业链的韧性不断增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